教師如何提高創新能力?

General 更新 2024-06-11

如何進行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追求新知識 。

教師掌握的知識越豐富,知識結構越合理,就越能觀察和發現新問題,越能適應教育創新的需要。教育創新要求教師要有多方面的知識:不僅需要廣博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有多學科的專業知識。同時要及時掌握現代化教育教學技術和手段,並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為教育創新服務。因此,教師本身要學會學習,不斷地吸收新知識,擴展教育視野,以滿足教育創新的要求。

二、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從課堂教學上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

教育創新要求改變教學方法,使教學達到“不教而教”的目的。傳統的教學方法一般採用啟發式、情景式等,目的也只是為了方便教師傳授知識,讓學生學會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創新能力,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的需要。教育創新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知識,還要教學生“會學”知識,要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指導學生學會如何獲取知識、鞏固知識,如何創造性地將已 有的知識應用到具體問題中去。

教師如何提高創新能力

教師是否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對於是否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決定性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師本身就是社會現有的創新型人才,同時也承擔著培養未來創新型人才的重要職責。因此,培養和提高教師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是教育界同時也是每一所學校刻不容緩的任務。

一、教師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韋氏詞典對創新一詞的解釋有兩點:引入新概念、新東西和革新。創新既包含了前所未有的創造,也包含了對原有的重新組合和再次發現。對於教師來說,創新既包括“創造”出新的教學方法、教學用具、活動方式等等,也包括在原有教學教研基礎上,重新組合而再次發現的新的方法策略。

教師創新能力總體表現包括獲取新知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設計和實施最佳教育方案的能力。正如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培訓部的名言:“知識就像鮮奶,紙盒上就印著有效日期”。在信息時代的當下,信息技術的運用、龐大信息資源的選擇與應用、學科高度融合與交叉的社會發展特點,使得教師原有的知識儲備不能滿足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而教育科研是獲取新知的最佳途徑,因此,教師獲取新知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是構成教師創新能力的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設計和實施最佳教育方案的能力,則表現在教師日常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各個方面,例如課堂教學,課外指導,學生課外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師生交往,差生轉化,個性化教學,班級管理、教育教學資源的開發、整合、再創造及運用,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問題的提出與深入研究等。

總之,教師的創新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其內在支撐是創新精神,外部表現在日常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教師具有內在的創新精神和外顯的創新能力,才能進行真正的創新教育,才能培養完整意義的創新人才。

二、多種方法培養教師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1.走出去請進來

組織教師“走出去”,拓展視野,接觸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例如學校分期分批組織一線教師到山東歷城二中、濟南經十一路小學、泰州中學、北京八中、中科院微生物所、遺傳所、基因所、中國科技館等地學習。一些教師受到先進學校創新氛圍的影響,從自身做起,在日常教學中主動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

把創新教育專家“請進來”。學校先後邀請了關原成,裴丹等創新教育專家。為全校教師介紹創新理念,剖析創新精神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喚起教師對創新的認識和重視。正是在裴丹帶領我校部分教師到山東參觀學習,又兩次親臨我校做創新報告的基礎上,激發了教師的創新意識,學校率先組織開展學生創新活動,創新特色建設由此開端。

2.開展課題研究,開發並實施創新特色校本課程

教師進行教育科研課題研究,是提升理論水平、積澱教育科研素質、促進教學經驗生成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提升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我校正是在“科普創新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研究”課題研究引領下,構架了必修與選修的創新特色校本課程體系框架。其中包括初中必修課程《創新樂園》,選修課程《初中美術與科幻畫》、《初中物理教具、學具製作活動課程》、《歷史中的創新與發明》、《科普演講與科普劇創作》等。歷經三年的探索與實踐,經過三番五次的編撰與修改,《創新樂園》課程已在七八年級開課,每週一節課,已納入學校的常規教學計劃中。課程編寫組成員及任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邊摸索邊實施邊改進。不僅利用《創新樂園》課程的課堂教學為全體學生打開一扇扇培養創新思維,形成創新意識的窗戶,讓培養創新意識的“新鮮空氣”湧入課堂。同時,“教是最好的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所培養起來的豐實的創新能力和蓬勃的創新精神,形成於創新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過程中,又運用於本學科的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顯現......

如何提升教師德育活動創新能力的培養

著名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教育意味著培養創造者……而不是隻會踩著別人腳印走路的人。”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成為當前教育教改的主旋律。德育課教師因其學科的特殊性,更應在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問題上多下功夫。下面我就結合德育教學談一下我的幾點看法。

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

(一)努力提高教師本身的思想情操和知識技能修養

常言道: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思想態度、道德情操、言談舉止、行為愛好、敬業精神,無不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在講解任何內容的時候,都溶化著自己的認識、評價和態度,並且自然而然地傳染給學生,這種感染作用有時比教學內容更重要,正是這種作用使學生產生了興趣、激情和學習的動力。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因而我們德育課教師就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創造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突破定勢,活躍思維,有成功感。

(二)努力培養師生間的情誼

由於德育課內容枯燥、單調,德育課教師相比其他同行來說,更不容易和學生們溝通情感。但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上。”因此,德育課教師不但是學生知識的傳播者,還應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多與他們接觸、溝通,建立融洽、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在課堂上敢於直抒己見,敢於質疑問難,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充滿活力,成為學生們創造的天地。

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

創造性不是少數人的天賦,而是人類普遍存在的一種潛能。在中學生身上,也同樣存在著創造的潛能。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如果學生在學校裡學習的結果是自己什麼也沒創造,那他的一生永遠是模仿和抄襲。”因此,德育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就應重視各方面的創新思維的提高。

首先,在德育課上提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也叫擴散性思維、輻射性思維、求異思維,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種答案的思維方式。這就需要學生面對問題情境時,心智靈活,思路通達,不墨守成規,不鑽牛角尖地想出許多不同類型的答案。比如,在講到“商品”這一概念時,我就鼓勵學生運用發散性思維,從多角度去思考,從而得出:商品不僅包括實實在在放在市場上用於滿足需求者的勞動產品,也應包括通過勞動創造,用於滿足需求的“無形”產品,如勞動服務產品、科技產品、信息產品和精神文化產品等。

其次,在德育課上提高學生的遷移性思維。

遷移性思維是指在對信息進行加工時,由一思維對象轉移到另一思維對象上去的思維活動過程。遷移性思維內容聯繫性較強,它要求學生重視知識的內在聯繫,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全面掌握。在德育課上,我常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提出一個問題,要求學生調動自己頭腦的知識儲備去聯想學過與之相關的知識。如:在學到“三大產業發展”這一節課時,我讓學生思考現階段國家關注農業問題的必要性。鼓勵學生結合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這一知識點,聯繫當前形勢,深刻地認識到高度重視農業,全面繁榮農村經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

除此之外,我在教學中,常常要求學生分析任何事物、問題都要一分為二,既要看到積極作用的一面,又要看到其侷限性的一面,絕不能失之偏頗,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

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

在德育課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應盡力體現在情境的創設,啟發性問題的提出,學生創造性思維興奮點的捕捉等。通過導趣、導思、導法,使學生多講,多動,多猜想,多“發現”,多“創造”。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創新的天地。

(一)精心組織教學語......

淺談如何提升教師業務創新能力

其實,教師的業務創新並不是一味的求新、求變,用不斷變化的形式讓人眼花繚亂。教師業務創新的實質目的是教師施教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個不斷學習深化認識的過程,需要一個不斷探索豐厚積澱的過程。從我參加工作以來,經歷了教師專業基本功訓練、人才強校大練兵訓練、新課程培訓訓練不同階段的各類培訓,從一個不懂計算機到現在能製作簡單的課件,從不會教書到現在能比較客觀公正評價教師課堂,這個過程既是成長的過程,也是自我創新能力提升的過程,因此,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需要我們建立健全科學的校本研訓機制,為教師營造相對穩定的學習和探索的氛圍和條件,為教師提供具有實踐意義、操作性強的專業引領,引導教師在眾多的選擇中根據自身實際,找準適合自己的發展點,一點一滴的嘗試,不斷取得突破。一、更新觀念,讓教師樹立敢於創新的理念。 從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還停留在起跑線上,別人已經取得成功的經驗,但更多教師對別人的成果處於觀望態勢,別說運用到我們的課堂中去。這就需要更新教師觀念,培養教師的創新意識。 一是以專業成長與創新精神為核心,在教師中大力倡導“四種精神”。即忠於事業的奉獻精神、不斷開拓的進取精神、團結奮進的協作精神、勤奮踏實的實幹精神。同時,學校要定期對教師進行有主題的培訓並留相應的培訓作業(反思、案例、讀書心得等);要通過現代化工具如博客與教師進行更廣泛而自由的討論;通過徵集教學的論文和課案促進教師思考等等,使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儘快的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儘快地站穩講臺,逐步成長為教學骨幹。 二是通過專家引領,夯實教師教學教研教改的基石。學校應定期邀請校外專家來校開展教育教學輔導及學術講座,使教師能面對面的與專家進行教學探討和學術交流;或者組織教師集中觀看名家的教育講座光碟,從中感悟和不斷吸收教改和教學實踐前沿的新理念。 三是開展教學比武,為教師搭建砥礪技藝的平臺。開展教學比武能使授課教師深入鑽研教材、分析學生情況、選擇教法,吸取學科組成員的智慧,展示了一節節鮮活的、高效的、人文的、智慧的課堂。教師們積極聽課,虛心學習,課後進行評課,就自己的所思所悟進行廣泛交流,提出可供借鑑之處和今後課堂教學的努力方向,能營造學校教學研討的濃郁氛圍,能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注入了新鮮的源頭活水。二、合理規劃,讓教師在常規工作中體驗創新的成功喜悅。 一是抓細備課。要把每個教師個人鑽研和集體備課有機結合起來,青年教師要規範備課、詳細備課,先聽師傅課再上課,這樣可儘快縮短成長週期。對老教師的備課,要求不能放鬆,也強調備學情,備方法,這樣才能求實效。集體備課要制度化,對集體備課效果要進行捆綁式考核,定期召開新老結對經驗介紹會,及時總結經驗。 二是抓活課堂。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在於提高學生掌握知識和能力的達成度。為此,教師要向四十分鐘要效益,每堂課師生情緒要飽滿,互動面要廣,思維空間要大,並留有一定時間練習消化,當堂鞏固。“活”不僅在於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課堂氣氛活躍,更在於知識呈現方式靈活,提問多樣,思維深刻,學生參與率高,讓每個學生都有最大收穫。 三是抓精作業佈置與批改。作業是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環節,是反思教學改進教學重要依據,杜絕教師誤批現象,教師要建立“錯題檔案”記錄,把學生常錯的典型試題進行簡單地登記、分析、歸納、小結,記錄在“教師作業批改記錄”本中。為科學有效地指導學生學習提供一手資料,形成典型的學生作業案例。 四是抓實質量分析。精細分析每階段每學科教學策略及具體舉措;精細分析考試質量,分析到每門學科、每個學生、每道題、每個知識點。每次月考或學科競賽結束後,要以學科組、年級組為單位,精細分......

如何培養教師的創新能力

要培養創新型人才,教師必須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而我國現在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其本身就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此,必須提高我國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有思想才能孕育精神,有精神才可培養能力。能力的培養必需先對思想進行薰陶。只有先開放思想才能進行相應能力的培養,也只有思想開放,才具備學習創新能力的基石。創新的重要意義何在,江澤民總書記說:“創新是民族發展的推動力,是民族進步的靈魂。這是大的主題,創新關係到一個民族的發展和進步,不發展和進步,就會被淘汰,就不能生存。”教育是國家的根本大計,政治經濟決定教育領導權、教育目的和有關教育內容。同時教育又為政治經濟培養所需人才。所以教育要適應並促進政治經濟的發展就必須先培養創新人才。 追根溯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什麼樹開什麼花,什麼樣的教師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創新之源應起於教師,展於教師,宏於教師,進而民族創新。 培養人才最重要的是培養創造能力。要創新,就需要有創造力,創造思維是構成創造力的核心內容之一。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創新教育也是這樣,只有具有創新思維的教師,才能潛移默化出創新思維的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迫在眉睫的當務之急,而相應的教育發展就要提前鑄造創新思維的教師。何謂創新?筆者認為創新就是在挖掘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對原有和現有的知識進行“改造”,這種改造不是改變,而是在繼承的前提下進行取捨,在自主思維的基礎上大力延伸和擴展,進而綻放出新的花朵。那創新又該如何培養呢?一、開啟創新思維之門 有時侯我們會問自己:我們有沒有創造力?在現實生活中要敢於大膽進行自我評價。既要敢於肯定自己的現有知識才能,也要敢於肯定並挖掘自己的潛在能力。只有認清自己,才能提高自己,創新自我。 發明創造是一種創新活動。提起發明創造,就會使人聯想到我國古人的發明:紙、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這四大發明,被譽為是人類從刀耕火種進入文明社會的標誌,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受到舉世矚目的公認。發明就是創制新生事物。如果,一個人他具有了提供新設想、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我們就認為他有了創新的能力。 20世紀心理學最偉大的發現,莫過於發現創造力是智力正常人普遍具有的心理潛能。“人人是創造之人”,揭示出創造力不是極少數天才所具有的特殊天賦,而是人人都具有的創造潛力。創造力是在創造性活動中形成和表出來的。 然“人人是創造之人”,是不是我們可以高枕無憂了呢?只要經過努力,就會有發現、有發明、有所作為了呢?顯然不是這樣的。在教育界自古就有個案例:方仲永少時聰穎,五歲時“指物作詩,立就”。此時他具有了創造的先天潛能,但其父“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結果十二、三歲時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20歲時“泯然眾人矣”。有良好的先天素質,然更需要後天的教育與訓練,尤其是他自己的磨練,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詩人。創造力也是這樣,雖然人人都有創造潛力,如果你不去開發自己的創造潛力,它永遠不會顯露出來,就會被埋沒,就像有好嗓子不會運用而馬上就跑去唱歌一樣。只有相信自己具有“創新”能力,你的創新思維才能得以激活。待具有了創新思維後,能力的出現也就只需通過努力即可水到渠成。二、培養創新能力1、熱愛教育,關注教育,享受教育 我們都知道,藝術和文學創作都必須源於生活,只有源於生活的東西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東西,才能為人們所熟知所接受。其實,創新也是一樣,創新的靈感從哪裡來,它也必須從生活中來,它不可能凌駕於生活之上,更不可能是夢幻的虛無飄渺的東西。我們只有熱愛教育事業,並時時關注學生的成長,而且要好好掌握其成長規律和心理特徵,適時引導,適時創新......

作為一名教師,談談在今後的工作中如何提高本人的創新能力?

積極爭取科研項目吧~別的很難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 創新意識 主動性 積極性 熱愛和尊重 興趣 創設情境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當今推進全面素質教育的核心和最終目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真正主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1、學生通過自學、討論、探究、實踐、研究性學習等形式,能讓學生動腦、動手、動情,在主動學習中獲取知識和學會本領,從而使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現在的高中課本中理論層次有所降低,可讀性增強,為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創造了條件。在教學中,學生通過自學、討論、探究、實踐、研究性學習等形式,自己提出問題,教師則根據學生的問題,結合教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2、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政治課教學的任務是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去武裝學生,落實科學發展觀。有的知識體系比較抽象,只有在教學中讓學生運用自學、討論、探究、實踐、研究性學習等形式積極“參與”,在師生共同活動基礎上從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3、培養學生勤思考、愛鑽研、動手、動腦的刻苦精神以往的傳統教學往往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板書、學生抄板書,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也就難以達到教學三維目標。自學、討論、探究、實踐、研究性學習等形式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的侷限性,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有利於鍛鍊和培養學生刻苦學習的進取精神。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貫徹創新意識1、 創設教學情境,激勵學生創新意識。情景教學是一種與創新教育相適應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通過教師創設與教材內容相符合的教學情境,製造一種能激起學生思考的條件和氛圍,使學生在客觀情境中獲得具體的感受,從而激發其相應情感,由此引導學生關注教學內容,產生積極的態度傾向,把激起的強烈情感投入教學活動,進而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的需要,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此教師首先自己應刻意求新,不因循守舊,勇於拋棄說教和陳規,努力形成有利於培養具有創造性人才的獨特的教學風格。其次,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創造性的發現和創造性的發揮,巧設疑問,為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積極參與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再次,教師要呵護學生每一個具有新意的衝動和念頭,珍惜他們每一個帶有創意的言行。2、 師生互動,讓學生感受“主體性”的魅力,激發學生創新熱情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培養創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傳統的師生關係是一種倡導師道尊嚴的不平等的關係。教師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滿堂灌,如此教學,怎麼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新課程改革提出新的教學觀,強調師生的互動關係,倡導主動的多樣的學習方式,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係。學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為方式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應給予學生足夠的展示自己才華、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機會。教師應本著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原則,樹立師生平等觀念,注意與學生進行情感交融,才能創造一種平等、尊重、和諧、發展的師生關係,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們把課堂當成自我磨練、自我展示、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舞臺。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開拓學生思維,把課堂變成實現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心的素質教育的主陣地。3、 改變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傳統的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貶低發現和探究,從而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把學生學習書本知......

教師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首先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判斷和批評的能力

如何培養有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教師

要培養創新型人才,教師必須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而我國現在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其本身就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此,必須提高我國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有思想才能孕育精神,有精神才可培養能力。能力的培養必需先對思想進行薰陶。只有先開放思想才能進行相應能力的培養,也只有思想開放,才具備學習創新能力的基石。創新的重要意義何在,江澤民總書記說:“創新是民族發展的推動力,是民族進步的靈魂。這是大的主題,創新關係到一個民族的發展和進步,不發展和進步,就會被淘汰,就不能生存。”教育是國家的根本大計,政治經濟決定教育領導權、教育目的和有關教育內容。同時教育又為政治經濟培養所需人才。所以教育要適應並促進政治經濟的發展就必須先培養創新人才。 追根溯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什麼樹開什麼花,什麼樣的教師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創新之源應起於教師,展於教師,宏於教師,進而民族創新。 培養人才最重要的是培養創造能力。要創新,就需要有創造力,創造思維是構成創造力的核心內容之一。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創新教育也是這樣,只有具有創新思維的教師,才能潛移默化出創新思維的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迫在眉睫的當務之急,而相應的教育發展就要提前鑄造創新思維的教師。何謂創新?筆者認為創新就是在挖掘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對原有和現有的知識進行“改造”,這種改造不是改變,而是在繼承的前提下進行取捨,在自主思維的基礎上大力延伸和擴展,進而綻放出新的花朵。那創新又該如何培養呢?一、開啟創新思維之門 有時侯我們會問自己:我們有沒有創造力?在現實生活中要敢於大膽進行自我評價。既要敢於肯定自己的現有知識才能,也要敢於肯定並挖掘自己的潛在能力。只有認清自己,才能提高自己,創新自我。 發明創造是一種創新活動。提起發明創造,就會使人聯想到我國古人的發明:紙、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這四大發明,被譽為是人類從刀耕火種進入文明社會的標誌,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受到舉世矚目的公認。發明就是創制新生事物。如果,一個人他具有了提供新設想、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我們就認為他有了創新的能力。 20世紀心理學最偉大的發現,莫過於發現創造力是智力正常人普遍具有的心理潛能。“人人是創造之人”,揭示出創造力不是極少數天才所具有的特殊天賦,而是人人都具有的創造潛力。創造力是在創造性活動中形成和表出來的。 然“人人是創造之人”,是不是我們可以高枕無憂了呢?只要經過努力,就會有發現、有發明、有所作為了呢?顯然不是這樣的。在教育界自古就有個案例:方仲永少時聰穎,五歲時“指物作詩,立就”。此時他具有了創造的先天潛能,但其父“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結果十二、三歲時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20歲時“泯然眾人矣”。有良好的先天素質,然更需要後天的教育與訓練,尤其是他自己的磨練,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詩人。創造力也是這樣,雖然人人都有創造潛力,如果你不去開發自己的創造潛力,它永遠不會顯露出來,就會被埋沒,就像有好嗓子不會運用而馬上就跑去唱歌一樣。只有相信自己具有“創新”能力,你的創新思維才能得以激活。待具有了創新思維後,能力的出現也就只需通過努力即可水到渠成。二、培養創新能力1、熱愛教育,關注教育,享受教育 我們都知道,藝術和文學創作都必須源於生活,只有源於生活的東西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東西,才能為人們所熟知所接受。其實,創新也是一樣,創新的靈感從哪裡來,它也必須從生活中來,它不可能凌駕於生活之上,更不可能是夢幻的虛無飄渺的東西。我們只有熱愛教育事業,並時時關注學生的成長,而且要好好掌握其成長規律和心理特徵,適時引導,適時創新......

如何提高教師科研創新能力

大學教授教師專業理論、信息優勢很大,但是在與市場與產業接軌方面具有先天不足。這是體制造成的。要想提高科研創新能力,必須補上與產業結合這一課。實踐出真知,實踐出靈感。深入一線才能找到技術突破口。

相關問題答案
教師如何提高創新能力?
如何提升創新能力?
幹部如何提高組織能力?
如何提高面試能力?
菜鳥如何提高編程能力?
如何提高職業能力?
如何提高算數能力?
如何提高工作能力?
小學如何提高運算能力?
如何提高說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