圩堤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5-30

古代西河指什麼?

1、河西  又稱河西,黃河以西的地區。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會於西河外澠池。”《過秦論》:“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2、陝西省澄城縣西河  (一) 西河概況

西河屬洛河一條最大的幹流,位於陝西省澄城縣縣城以西1.5公里處,發源於趙莊鄉崖畔寨東西溝中,左岸流經趙莊、羅家窪、莊頭、城郊等,右岸流經劉家窪、王莊、安裡、堯頭等,在索村匯入洛河。全長36.8公里,流域面積304.48平方公里,平均流量0.61m3/s,平均比降11.94‰,屬常流河;平均年徑流量約為1911.83立方米,佔全縣水資源總量的20.6%,是縣城茨溝以北十幾個鄉鎮人畜飲用及農田灌溉的主要水源,是全縣工農業發展用水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全縣人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主要水源命脈。西河兩岸屬水土中度流失區,水蝕嚴重,其中又以面蝕和溝蝕為主,土壤侵蝕模數為1450t/km2•年,土壤侵蝕總量44.15萬噸/年。土壤中的化肥、農藥、大量有機物、鹽類等隨著地表徑流流入西河,對水體造成了嚴重汙染。

西河水文特徵主要受大氣降水影響,河流流量季節變化很大,一般12—2月為枯水期,7—9月為豐水期,4—5月和10月為平水期。河流的泥沙含量與降水強度呈正相關,河流的環境容量與河水量呈正相關,環境容量整體上是夏季較大,冬春較小。

(二)西河與吳起:

戰國時期,魏國著名將領吳起鎮守西河,抗拒秦國和韓國。周威烈王十七年(公元前409),攻取秦河西地區的臨晉(今陝西大荔東)、元裡(今澄城南),並增修此二城。次年,攻秦至鄭(今華縣),築洛陰(今大荔南)、合陽(今合陽東南),盡佔秦之河西地(今黃河與北洛河南段間地)(參見魏攻秦河西之戰),置西河郡,任西河郡守。這一時期他“曾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特別是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也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大的諸侯國。

魏武侯曾與吳起一起乘船順西河而下,船到中流,武侯說:“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

《吳子兵法》,這部在我國軍事史上與《孫子兵法》並列的古代軍事著作,也誕生於西河,是吳起在任西河守期間,根據多年的作戰經驗而寫。

戰國時候的西河蔚為壯觀,樂府詩集中有一首描寫西河的詩歌,暫缺。

(三)望西河語出古樂府《長歌行》,詩云:“遠遊使心思,遊子戀所生。凱風吹長棘,夭夭枝葉傾。黃鳥鳴相追,咬咬弄好音。佇立望西河,泣下沾羅纓。”

戰國時期衛國人吳起,離開衛國前,與母親告別時說,如果做不到卿相之類的高官,就不回衛國。後來他母親去世,他終於沒有回去。他曾任魏國西河守將,後被迫離去,臨走時望著西河傷心地哭泣。

3、長江支流  西河為長江一級支流裕溪河右岸支流。它是一條在圈圩、聯圩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平原河流,基本平行於長江左岸東下。歷史上西河為缺口至? 卞家拐河段,卞家拐以下統稱"天河"或"州河"。其中馬口閘至黃雒河口段下游河道,是古濡須水的一部分。西河入江通道是從上游逐步向下游推移的,這是其水系演變的特點。最早的入江口是新安橋和劉家渡。明代以後,沿江圩口聯並,江堤興建,使一些通江支流被圈入圩內;上游通江口因江水位頂託,又向下遊尋找新的出口。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堵塞了劉家渡通江口;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 ,堵塞新安橋通江口後於萬曆辛卯年(1591年)建新安橋陡門。因此,西河的入江口遂向中下游移......

圩 念什麼

圩 念

1. 圩 [wéi] 2. 圩 [xū]

圩 [wéi]

1. 中國江淮低窪地區周圍防水的堤:~垸。~子。築~。

2. 有圩圍住的地區:~田。鹽~。

3. 圍繞村落四周的障礙物(亦稱“圍子”):土~子。

圩 [xū]

1. 中國湘、贛、閩、粵等地區稱集市:趕~。~日。

水利的基本問題

水利相關名詞解釋:

圩堤

圍墾沙洲、灘地的堤埝。沿江、湖圍墾田地,修築圩堤,用以防止 江、湖氾濫,抵禦風浪衝擊。圩堤修守,與一般江河大堤略同。

戧堤

堤工的名稱。在險要堤段,如大堤單薄,可加築緊靠臨水坡的外 戧或緊靠背水坡的內戧。外戧又叫做前戧,內戧又叫做後戧。戧堤頂 大都低於大堤的頂,一般與洪水位相平。

護岸

防護崩岸的措施。護岸工事可分兩類:(1)防禦性護岸工事:用抗 衝材料直接在坡面和坡腳做覆蓋層,以抵禦水流衝擊。在枯水位以 下,常採用拋石、沉排或拋石籠、柳石枕等;在枯水位至洪水位之間,可 用拋石或砌石、植柳、鋪蓋草皮等護坡;在洪水位以,為防止地表水 侵蝕,要平整岸坡、植樹、鋪蓋草皮等;(2)進攻性護岸工事:修建丁壩、 順壩或導流裝置,把主流挑離岸或導引底流至岸邊,以防止河岸沖刷崩退。 兩種工事常結合使用。

護坡

防護河溝、堤壩等的邊坡面層免受風浪、雨水和水流所破壞的工 事。常用草皮、片石、塊石等鋪砌戍。 堤防 筒稱堤。又叫堤捻。為防禦水流漫溢而在岸邊修築的土堤。

堤防

按所在位置的不同,有河堤、湖堤、圩堤、海堤。江河的主要堤防,一般 叫做大堤或幹堤。為加固堤防,又有子堤、戧堤。在重要地段,臨水面 常用石料護砌。無論新堤修築或舊堤改建,堤線位置要根據水流條件、 地形、土質情況,合理進行佈設。根據防洪〔潮〕要求,確定堤頂高程、堤 防間距以及堤斷面尺寸。在施工中要嚴格控制質量,如清理地基、選擇 土料,並做到層滇層夯。對已成堤防,要做好歲修養護工作。

防凌

防範凌汛的工作。防凌包括蓄、分、洩三個方面。“蓄”和“分”是分 別運用上游水庫和引水、分流等工程,把河開前上游的冰期壅水量部 分地儲蓄和分走,減少到不致造成凌汛威脅的程度,以達到防凌的目 的。“洩”是採取打冰或爆破等措施,以促進解凍和破除冰壩,加大下洩 量。具體做法有打冰撤土,打封口和爆炸冰壩等。

一覽水利英才網希望能幫到你!

土加召念什麼

多音字。

wéi

<名>

(形聲。從土,於聲。本義:低窪區防水護田的土堤)

同本義 [dyke]。長江中游地區稱為垸,統稱“圩垸”

圩,圩岸。——《字彙》

又如:圩丁(修築圩田的人);圩戶(耕種圩田的農戶);圩防(堤坊,堤堰);圩長(主管圩田堤防事務的人);圩埂(圍人的堤堰);圩牆(用土石築成的圍繞村鎮的牆)

圍繞村落四周的障礙物,也作“圍子” [embankment]。如:土圩子;樹圩子

凹,中央低而四周高 [depression]。如:圩邪(低窪的地方);圩頂(頭頂凹陷。指人的頭部中央低而 四旁高)

wéi

<動>

築圩防水 [build a dyke]

近水居民,又從而圩之田之,而向日受水之區,十去其七八矣。——《湖廣水利論》

另見xū

圩堤

wéidī

[embankment on the low-lying land] 在低窪地區修築的堤壩,用於防止洪水淹襲

圩田

wéitián

[low-lying paddy fields surrounded with dykes] 周圍築有土堤的稻田

圩垸

wéiyuàn

[protective embankments in lakeside areas] 靠近湖泊的地區為防止湖水侵襲而築的堤稱“圩”,圩內的小圩子稱“垸”,合稱“圩垸”

圩子

wéizi

[vallate;protective embankments surrounding low-lying fields] 四周具有高起的圍岸的低窪地

<名>

湘、贛、閩、粵等地區的農村集市(古書中作“虛”) [country fair]。如:趕圩(趕集);圩埠(市集碼頭)

另見wéi

圩場

xūcháng

[fair] [方]∶也作:“墟場”。鄉下的集市

圩日

xūrì

[market day][方]∶集市開市的日子。也叫“圩期”

圩市

xūshì

[fair][方]∶集市

圩鎮

xūzhèn

[market town][方]∶農村集市較大的鎮

wéi

ㄨㄟˊ

中國江淮低窪地區周圍防水的堤:~垸。~子。築~。

有圩圍住的地區:~田。鹽~。

圍繞村落四周的障礙物(亦稱“圍子”):土~子。

鄭碼:BAD,U:5729,GBK:DBD7

筆畫數:6,部首:土,筆順編號:121112

ㄒㄩˉ

中國湘、贛、閩、粵等地區稱集市:趕~。~日。

鄭碼:BAD,U:5729,GBK:DBD7

筆畫數:6,部首:土,筆順編號:121112

參考資料:金山詞霸2006

駱馬湖的簡介

駱馬湖是江蘇省四大湖泊之一。歷史上駱馬湖又名樂馬湖、洛馬湖、馬樂湖。《宋史·高宗本紀》載:“紹興五年(1131)四月金將度淮,屯宿遷縣駱馬湖。”《淮安府志》載“舊作落馬,受沂蒙諸上之水匯為巨浸。”駱是“樂”與“落”的同音,取古代大金兵曾在此屯紮得名。地跨宿遷、新沂兩市結合部。湖區北起堰頭村圩堤,南至揚河灘(宿遷市)閘口,直線長27公里餘:西連中運河,東臨馬陵山南蘼--嶂山嶺,平均寬13公里,總面積375平方公里。因採砂,目前駱馬湖南湖平均水深5米,北湖平均水深30米,庫容量為9億立方米。《邳州志》對駱馬湖的形成記載:”川莫於河,侵莫於沂,而河,故泗道也,自泗奪河徒沂不南往、運既開,齊魯諸水挾以東南莒、武、沂一時截斷。堤閘繁多,而啟閉之務殷,東障西塞而川脈亂矣”。明代後期萬曆年間黃患對泗運壓抑和蹂躪愈演愈烈,為保障漕運,明採取避黃開 之舉,自河開挖後,運北沂武諸水由於失去了泗通道,被迫尋找出路,由於自然條件,最後壅於今新沂市境西南部低窪地帶。因東去有嶂山嶺阻塞,就把原有的周湖、柳湖、黃墩湖、嶼頭湖等幾個小湖連成一體,形成了駱馬湖。

蘇州為什麼叫蘇州,蘇啥意思

基本概況

[編輯本段]

蘇州(漢語拼音:Sūzhōu,方言:蘇州話),中國城市,古稱吳,現簡稱蘇,擁有姑蘇、吳都、吳中、東吳、吳門和平江等多個古稱和別稱。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為蘇州,以城西南的姑蘇山得名,沿稱至今。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大城市,經國務院批准的較大的市,江蘇省省轄市,行政級別為地級市,實際享受副省級城市待遇,是江蘇省的經濟、對外貿易、工商業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藝術、教育和交通中心,蘇州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這裡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於記載的是東晉(4世紀)顧闢疆所建的闢疆園。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私家園林遍佈古城內外。16——18世紀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餘處,現在保存尚好的有數十處,蘇州因此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蘇州是有效資料顯示現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城市,蘇州在春秋時期是吳國的政治中心;西漢武帝時為江南政治、經濟中心,司馬遷稱之為“江東一都會”(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宋時,全國經濟重心南移,陸游稱“蘇常(州)熟,天下足”(陸游《奔牛水閘記》),宋人進而美譽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而蘇州則“風物雄麗為東南冠”;明清時期又成為“衣被天下”的全國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譽稱蘇州“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

全市面積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650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6244311人,其中市轄區2353019人,2007年全市出生人口48552人,出生率為7.83‰,全市人口自然增長8049人,增長率為1.30‰;蘇州市下轄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崑山市、吳江市,吳中區、相城區、平江區、滄浪區、金閶區,以及蘇州工業園區和蘇州高新區虎丘區。1993年,蘇州被國務院批准為“較大的市”。

地理位置

[編輯本段]

蘇州坐落於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中心,太湖之濱,長江南岸的入海口處,京杭大運河、京滬鐵路和多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截止到2005年底,全市常住人口超過六百萬,城區常住人口超過二百萬。蘇州是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也是4個全國重點環境保護城市之一。位於江蘇省東南部,也是全省最南的城市。東鄰上海,瀕臨東海;西抱太湖,背靠無錫,隔湖遙望常州;南臨浙江,與嘉興接壤,所轄太湖水面緊鄰湖州;北枕長江,與南通、泰州隔江相望。市中心西距南京市219千米,東距上海市區80千米。是江蘇省的東南門戶,上海的咽喉,蘇中和蘇北通往浙江的必經之地,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金閶區(面積 37平方千米,人口210832人。郵政編碼215008)

(駐石路街道) 石路街道/留園街道/虎丘街道/白洋灣街道/彩香街道

平江區(面積 22平方千米,人口232053人。郵政編碼215005)

(駐觀前街道) 觀前街道/平江路街道/蘇錦街道/婁門街道/城北街道/桃花塢街道

滄浪區(面積 25平方千米,人口322922人。郵政編碼215006)

(駐雙塔街道) 雙塔街道/南門街道/胥江街道/吳門橋街道/葑門街道/友新街道

蘇州高新區<虎丘區>(面積 258平方千米,人口349518人。郵政編碼215004)

(駐獅山街道) 獅山街道/橫塘街道/楓橋街道/鎮湖街道/滸墅關鎮/ 通安鎮/東渚鎮

蘇州......

蕪湖市鏡湖區青弋江整治方村段圩堤房子什麼時候拆遷

筆者從鏡湖區方村街道11月7日下午房屋徵收工作會議上獲悉,荊山河治理和青弋江整治工程房屋徵收工作將於11月10日啟動。

荊山河治理涉及王埂、腰埂、行春3個村,徵收房屋225戶;青弋江整治工程涉及旗杆、合心、馬廠、天城4個村和方塘1個社區,徵收房屋230戶。

為開展好房屋徵收工作,方村街道成立了房屋徵收指揮所,徵收人員從現有機關村居工作人員中抽調,並由黨政班子成員帶隊,落實地塊,深入到村。

方村街道辦事處加強徵收隊伍建設,嚴明工作紀律,嚴格執徵收工作有關規定,要求參加徵收工作的機關、村居工作人員執行“五做到”、“八不準”,並簽訂了《徵收工作廉潔承諾書》,接收組織和群眾的監督。

要一篇題目是冬天的校園的作文 希望是從下課 上課 ……來寫的 拜託了

冬天的校園

冬天的校園是多麼的妖嬈迷人,多麼的充滿詩情畫意!

漫步校園,只見整座校園成了銀妝素裹的世界;矗立著大樓披上了潔白的素裝;小樹苗的枝條變成了臃腫的銀條;嫩綠的樹葉與紅彤彤的花瓣佈滿了晶瑩的霜花。這一切真是難以用語言形容,令我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瞧!”我情不自禁不起喊出聲來,因為那兒實在是太美了,那可是冬姐姐的傑作;銀色的大操場。這時的大操場已不同往日了,它似千朵萬朵梨花在翩翩起舞,它如玉屑一點一滴地在我眼前浮現。這一景象在我心扉中隨心所欲,像一曲婉轉、悠揚、清新的樂曲,又彷彿一首輕快、和諧、鮮明的小詩。你見了,不醉才怪呢!

看!這兒又是一處美麗的風景。那火紅的楓樹,它總是以飽滿的精神,似火的熱情感染著我,激勵著我。你瞧,它身上的霜像玉一樣潔,像銀一樣白,像煙一樣輕,像柳絮一樣柔,真是美不勝收。

時間過得真快,東方已露出了魚肚白,不一會兒,太陽公公就露出了笑臉。一瞬間,冬姐姐已悄然而退。這時,校園是如此溫馨,如此迷人。

啊!我真希望永遠與這冬天的校園為伴。

冬天的校園

我愛熱情奔放的夏天,我愛迷人的秋天,但我更愛冷酷的冬天。

清晨,綠葉上有一顆顆小露珠,輕輕碰它一下,小露珠就滾到了中間,變成了一顆大明珠,像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精靈,這是上天賜給我的最好的禮物。

寒冷的風中,樹枝在瑟瑟發抖,一根根活像老人枯乾的手,微微地伸向晨空。松柏和冬青依然翠綠,給冬日的大地增添了一份生氣。

中午,凜冽的狂風像發怒的雄獅,仰天長嘯。不久,晶瑩的雪花猶如翩翩起舞的玉蝶,紛紛揚揚。路邊的樹木,綴滿銀花;建築物瓊樓玉宇似的閃著耀眼的銀輝;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丁美極了!

啊,冬天的景色真美啊!

我愛冬天的校園

伴隨著飄飄落下的雪花,跟隨著呼呼吹來的冷空氣,她----冬姑娘,踏著六角型的小精靈,悄悄地來到了我們金川公司三校。

在校門口,冬姑娘灑下了一層滑滑的水晶冰,讓師生們不由自主地滑一滑、樂一樂。走進校園,教學樓被凍的瑟瑟發抖,下水管口也被冬姑娘凍上了銀條,亮晶晶地特別好看。靠近教學樓的小路也被冬姑娘灑上了一層薄薄的冰,花圃裡的小花早就嬌氣地回到土地媽媽的懷抱裡冬眠去了;而小草比小花堅強多了,直挺挺地站在那裡,接受冬姑娘的冷水浴,雖然小草的上半身彎了下去,但下半身依然挺直,彷彿仰面向寒冷示威:我不會害怕的,我能夠堅持!再看看小樹,樹枝被冬姑娘追逐的左右打架,樹葉也被凍得抽巴到了一起。惟有那鐵欄杆,儘管凍得不停地打顫,但為了花草樹木不被人糟蹋,仍然堅強地在為它們站崗。幾個掃雪的老師和同學,忘記了冬姑娘設下的陷阱,拿著掃把和鏟子忘情地扭起了迪斯科……

冬姑娘在天寒地凍的校園裡盡情地舞蹈,而我們只能縮在厚厚的棉衣中欣賞她的獨舞……隨著春天腳步的臨近,冬姑娘漸漸告別了舞臺,等待著下一個冬天的到來。

冬姑娘雖然沒有春姑娘的嬌嫩,沒有夏姑娘的豔麗,沒有秋姑娘的豐碩,但她的晶瑩無暇一樣給世界帶來了另一種風采,也許這就是我喜歡有冬姑娘跳舞的校園的原因吧。

相關問題答案
圩堤是什麼意思?
長堤是什麼意思?
李公堤是什麼意思?
善堤是什麼意思?
岸堤是什麼意思?
堤壩讀音是什麼意思?
二手車堤檔是什麼意思?
培堤本無樹是什麼意思?
堤上柳是什麼意思?
堤防工程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