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包括哪些內容?

General 更新 2024-06-12

財政政策主要包括那些政策?

主要是增加或減少財政收入的措施,如增加或減少稅收、增加或減少基礎設施的投入等等,反正與財政收支有關的一般都可以認為是財政政策了。。要更詳細的就百度吧

財政政策的內容是什麼?

分收入與支出政策,主要是收入方面。這份四個方面:稅利債費。國家關於這四個方面的經濟政策就是財政政策。

國家常用的財政政策有哪些

財政政策的內容:社會總產品,國民收入分配政策,預算收支政策,稅收政策,財政投資政策,財政補貼政策,國債政策,預算外資金收支政策。

貨幣政策比較複雜:其中一般性工具有,再貼現政策、存款準備金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組成。中央銀行在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之外,尚有質的控制,或稱選擇性政策工具和其它政策工具,如直接信用控制和間接信用控制、消費者信用控制、證券信用控制、不動產信用控制、優惠利率等貨幣政策工具。

財政政策包括哪些內容

財政政策手段包括國家預算、國家稅收、國家信用以及財政補貼等。

財政政策的內容包括哪些

一、財政收入包括:中央財政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 1、中央財政收入: 屬於中央財政的收入包括:關稅、海關代徵消費稅和增值稅,消費稅,中央企業所得稅,地方銀行和外資銀行及非銀行金融企業所得稅,鐵道、銀行總行、保險總公司等集中繳納的營業稅、所得稅、利潤和城市維護建設稅,增值稅的75%部分,證券交易稅(印花稅)50%部分和海洋石油資源稅。 2、地方財政收入 屬於地方財政的收入包括:營業稅,地方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城鎮維護建設稅,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屠宰稅,農牧業稅,農業特產稅,耕地佔用稅,契稅,增值稅25%部分,證券交易稅(印花稅 )50%部分和除海洋石油資源稅以外的其他資源稅。 二、地方財政總收入為: 地方財政總收入的範圍包括地方一般預算收入、上劃中央收入。上劃中央收入是指按現行分稅制財政體制規定,在當地繳納、與地方分享的稅種的中央級收入,包括國內增值稅的75%、國內消費稅、納入分享範圍的企業所得稅的60%和個人所得稅的60%四項。地方財政總收入再加上政府性基金收入(含繳庫社會保險基金),即為同口徑財政總收入。 最新財政收入分類方式可以參照《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修訂2009年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的通知》。

財政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什麼和什麼

分收入與支出政策,主要是收入方面。這份四個方面:稅利債費。國家關於這四個方面的經濟政策就是財政政策。

擴張性財政政策包括什麼具體內容?

財政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根據財政政策對經濟運行的不同影響,可分為“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在經濟衰退時期,通過發行國債,增加財政支出和減少稅收,以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使經濟儘快復甦,這稱之為擴張性財政政策。

什麼是財政職能?它包括哪些具體內容

財政職能是指財政作為國家政府分配社會產品、調節經濟活動的重要手段所具有的職責和功能,是由財政本質所決定的財政所固有的,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中國社會主義財政的職能與社會主義國家的職能和社會主義財政本質密切聯繫,並受它們制約。財政通過分配與國民經濟各組成部分之間相互作用而表現出自己的功能,並獲得一定的效果。社會主義財政職能具體運用的效果,就表現為社會主義財政的作用。

財政職能包括:

1、資源配置職能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社會資源的配置有兩種方式來實現,即市場機制和政府機制。市場對資源的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但由於存在著公共品、壟斷、信息不對稱、經濟活動的外在性等情況,僅僅依靠市場機制並不能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還需要政府在市場失靈領域發揮資源配置作用。財政作為政府調控經濟社會運行的主要槓桿,是政府配置資源的主體。因為,在經濟體系中,市場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數量有時是過度的,有時是不足的,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缺乏效率。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就表現在對市場提供過度的商品和勞務數量進行校正,而對市場提供不足的產品和服務進行補充,以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

2、收入分配職能

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是政府為了實現公平分配的目標,對市場經濟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調整的職責和功能

3、經濟穩定職能

在市場經濟中,實現充分就業、穩定物價水平、平衡國際收支是財政的經濟穩定職能的三個方面。要保證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轉,保持經濟穩定發展,就必須採取相應抉擇政策,即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即時變動財政收入政策。如積極的財政政策、消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財政政策以及擴張的財政政策。同時採用“自動”穩定裝置,以不變應萬變,減緩經濟的波動。在政府稅收方面,主要體現在累進的所得稅上。當經濟處於高峰期時,可抑制需求;當經濟處於低谷時,刺激需求,促使經濟復甦。在政府支出方面,主要體現在社會保障支出上,用以控制在不同經濟發展時期失業人口的數量。同時還有政府的農產品價格支持制度。這些都是促進經濟發展,實現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4、經濟發展職能

作為發展中的大國,市場欠發達,經濟結構亟待調整,資本相對匱乏,企業家階層尚未形成,促進經濟發展是財政無法推卸的責任。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完全可以利用有效的財政政策,加快經濟增長,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經濟發展。

財政分配包括哪些內容

財政分配即財政支出。根據支出的項目分類方法不同可以分為:

(1)按經濟性質將財政支出分為生產性支出和非生產性支出。生產性支出指與社會物質生產直接相關的支出,如支持農村生產支出、農業部門基金支出、企業挖潛改造支出等,非生產性支出指與社會物質生產無直接關係的支出,如國防支出、武裝警察部隊支出、文教衛生事業支出、扶恤和社會福利救濟支出等。

按財政支出的經濟性質,即按照財政支出是否能直接得到等價的補償進行分類,可以把財政支出分為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

購買性支出又稱消耗性支出,是指政府購買商品和勞務,包括購買進行日常政務活動所需要的或者進行政府投資所需要的各種物品和勞務的支出,即由社會消費性支出和財政投資支出組成。它是政府的市場性再分配活動,對社會生產和就業的直接影響較大,執行資源配置的能力較強。在市場上遵循定價交換的原則,因此購買性支出體現的財政活動對政府能形成較強的效益約束,對與購買性支出發生關係的微觀經濟主體的預算約束是硬的。

轉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將一部分財政資金無償用地、單方面轉移給居民和其他受益者,主要由社會保障支出和財政補貼組成。它是政府的非市場性再分配活動,對收入分配的直接影響較大,執行收入分配的職能較強。

(2)按最終用途分類

從靜態的價值構成上財政支出分為補償性支出,積累性支出與消費性支出。補償性支出主要是對在生產過程中固定資產的耗費部分進行彌補的支出,如:挖潛改造資金。積累性支出指最終用於社會擴大再生產和增加社會儲備的支出,如基本建設支出、工業交通部門基金支出、企業控潛發行支出等,這部分支出是社會擴大再生產的保證;消費支出指用於社會福利救濟費等,這部分支出對提高整個社會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起著重大的作用。

從動態的再生產角度考察,則可分為投資性支出和消費性支出。

(3)按財政支出與國家職能關係可將財政支出分為:

①經濟建設費支出,包括基本建設支出、流動資金支出、地質勘探支出、國家物資儲備支出、工業交通儲門基金支出、商貿部門基金支出等;

②社會文教費支出,包括科學事業費和衛生事業費支出等;

③行政管理費支出,包括公檢法支出、武警部隊支出等;④其它支出,包括國防支出、債務支出、政策性補貼支出等。

(4)按國家預算收支科目將財政支出分為一般預算支出、基金預算支出、專用基金支出、資金調撥支出和財政週轉金支出。財政總預算會計對財政支出的核算按國家預算支出科目分類。

(5)按財政支出產生效益的時間分類可以分為經常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

經常性支出是維持公共部門正常運轉或保障人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和社會保障支出。特點是它的消耗會使社會直接受益或當期受益,直接構成了當期公共物品的成本,按照公平原則中當期公共物品受益與當期公共物品成本相對應的原則,經常性支出的彌補方式是稅收。

宏觀財政政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宏觀財政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財政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手段兩個方面。

財政政策是西方國家政府根據既定目標通過財政收入和支出的變動以影響宏觀經濟活動水平的經濟政策。西方學者一般把財政政策定義為:為影響經濟活動的總水平而對政府支出、稅收和借債水平所進行的選擇或對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決策。

西方經濟學認為,財政政策要逆對經濟風向行事。當總支出不足、失業持續增加的時候,政府要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減少政府收入,刺激總支出,以解決衰退和失業問題;相反,當總支出過多、價格水平持續上漲的時候,政府要實行緊縮性財政政策,減少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收入,抑制總支出,以解決通貨膨脹問題。這種交替使用的擴張性和緊縮性財政政策,被稱為補償性財政政策。當失業率連續兩三個月超過一定數值,或者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連續兩三個月下降時,政府就要考慮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措施;反之,當一般價格水平上升幅度超過一定限度時,政府就要考慮採取緊縮性的財政措施。

西方學者對國家預算收支是否應該平衡的看法大致分為三類:(1)年度平衡預算。年度平衡預算要求每個財政年度的財政收支平衡,這是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以前被普遍採取的政策原則。後來這個原則遭到凱恩斯主義者的攻擊。他們認為,衰退時,稅收必然隨收入的減少而減少。為了減少赤字,只有減少政府支出或提高稅率,其結果會加深衰退;當通貨膨脹存在時,稅收必然隨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為了減少盈餘,只有增加政府支出或降低稅率,其結果反而會加劇通貨膨脹。總之,凱恩斯主義者認為年度平衡預算會使經濟波動更為嚴重。(2)週期平衡預算。週期平衡預算又名瑞典預算,它是30年代首先在瑞典出現的一種預算。這種財算用經濟週期代替財政年度,它不要求財政收支在每一財政年度中平衡,而只要求在一個週期中平衡。(3)職能財政。按照職能財政制度,預算平衡不是財政政策的主要問題,重要的是財政政策要保證經濟社會處於持續增長的、沒有通貨膨脹的充分就業狀態。為此,在經濟衰退時,政府應實行赤字預算;通貨膨脹時,政府財政預算應有結餘。政府增加收入的辦法不應只限於增加稅收和增加公債,還可以增發貨幣。主張職能的西方學者認為,職能財政的預算應是一種不平衡預算,在政策目標和政策手段方面應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相關問題答案
財政政策包括哪些內容?
什麼是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包括哪些內容 ?
財務決算包括哪些內容?
財務培訓包括哪些內容?
財務分析包括哪些內容?
公司策略包括哪些內容?
品牌策劃包括哪些內容?
語文能力包括哪些內容?
崗位分析包括哪些內容?
英語一包括哪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