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含義深刻句子?

General 更新 2024-06-05

怎樣指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從中年級開始,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就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最為艱鉅的任務之一。往往是教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卻還是答得不盡人意。有的教師乾脆讓學生把每篇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全背下來,但在考試時又很少能碰上原題,費時費力卻收效甚微。其實教給學生方法,以不變應萬變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粗略的總結了一下,小學階段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一、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義聯繫上下文是理解句子含義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含義深刻的句子一般是在事件或情節的推進中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引起讀者思考,引發讀者感悟。因此我們必須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細細品讀,句子含義便會迎刃而解。例如五年級下冊語文第3課《白楊》中有這樣一句話:“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只要引導學生認真讀上文就能知道渾黃一體的戈壁灘上,只能看到挺拔的白楊樹。又能通過讀下文“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就容易理解爸爸是想讓孩子們像白楊樹一樣堅強、能吃苦,願意紮根邊疆,成為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小戰士。四年級下冊《萬年牢》中結尾有這樣一句話“父親教導我做萬年牢,就是要做個可靠的人,實實在在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講究認真,講究實在。父親的教導使我一生受益。”學生只要聯繫前文就會知道父親的教導是做事實在,做人實在,做生意實在。二、抓住關鍵字詞體會句子含義抓住關鍵字詞,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句眼,把住了句子的“脈”,理解起來就簡單了。例如六年級下冊《跨越百年的美麗》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為了提煉純淨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裡支起了一口大鍋,一鍋一鍋地進行冶煉,然後再送到化驗室溶解、沉澱、分析。化驗室只是一個廢棄的破棚子,瑪麗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裡的礦渣。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鹼的點點燒痕。”教師只要引導學生抓住“可能”就能體會到居里夫人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這種對科學執著的精神。抓住“一噸”、“一鍋一鍋”和“終日”就能體會出她堅持不懈的精神。三、聯繫生活實際揣摩句子含義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資源庫。有些句子在教師無法用言語闡明時,學生卻可以用自己的體驗告訴老師。例如《落花生》一文中“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句話。學生就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說出清潔工人不講體面卻對人有好處。一些小偷,雖穿得體面但對別人沒有好處。四、聯繫時代背景挖掘句子含義有些文章和學生生活聯繫不太緊密,特別是一些創作年代離學生較遠的文章。學生由於不熟悉時代背景,因此理解起句子含義來也無從下手。這時,教師應引導他們先弄清文章的寫作背景。例如六年級《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學生只要知道了魯迅生活的年代社會黑暗、充滿了剝削、壓迫,甚至是“白色恐怖”,理解起來也就不難了。還有《少年閏土》一文中“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結合魯迅生活的年代,有錢人家的少爺,住的是高牆大院,孤陋寡聞,猶如井底之蛙,學生自然就理解了。五、聯繫寫作目的理解句子含義每篇文章,作者都有明確的寫作目的,或憎或愛,或喜或憂。而這種情感也貫穿於文本的字裡行間。如《白鵝》中有這樣一句話:“這樣從容不迫地吃飯,必須有一個人在旁侍候,象飯館裡的堂倌一樣。因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們這位鵝老爺的脾氣,每逢它吃飯的時候,狗就躲在籬邊窺伺。······鵝便昂首大叫,似乎責......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理解含義深刻句子?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和目標任務 ?
如何理解愛之深責之切?
如何理解愛情的含義?
如何理解決策的定義?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是?
如何理解公平與正義?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
如何理解中國夢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