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包括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09

宏觀經濟因素包含哪些內容

國家宏觀經濟分析,主要包括國民經濟總指標、投資指標、消費指標、金融指標、財政指標五大方面。

一、國民經濟總體指標包括:

1.國內生產總值

2.工業增加值

3.通貨膨脹

4.失業率

5.國際收支

二、投資指標包括:

1.政府投資

2.企業投資

3.外商投資

三、消費指標包括: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

四、金融指標包括:

貨幣供應量

利率

匯率

外匯儲備

五、財政指標包括 :

財政收入

財政支出

赤字或結餘

宏觀經濟包括哪些方面?

宏觀經濟,主要包括總供給與總需求、國民經濟的總值及其增長速度、國民經濟中的主要比例關係、貨幣、財政、稅收、物價、就業、匯率、國際收支平衡等。

宏觀經濟學中總供給包括什麼?

總供給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由國內生產活動提供的產品和勞務,包括農林牧漁業、工業、錠築業等行業提供的產品,也包括由交通運輸、郵電通訊、銀行保險、商業服務業等行業提供的服務,即國內生產總值。

2、由國外提供的產品和勞務,即商品和勞務輸入。其計算公式為:

社會總供給=本期國內生產總值+本期進口-本期不可分配部分

本期不可分配部分,是指國內生產總值中當年不能進行分配的部分,如人工培育正在生長過程中的牲畜、樹木、由於天災人禍造成的損失等。

由於各時期的供求狀況相互影響,在測算社會總供給時,應考慮各時期之間的銜接。其計算公式又可表示為:

社會總供給=本期形成的社會總供給+期初供給結餘總額

2015年中央宏觀經濟政策有哪些

首先,未來貨幣政策取向是“補缺口”而非“總量放鬆”。隨著美元進入強勢週期,外匯流入將出現縮減甚至負增長,從而切斷我國基礎貨幣主要來源。應堅持“量價兼備,張弛有度”的原則,央行盯住“流動性水平”而非“流動性總閘門”以提高貨幣政策的彈性、靈活性和前瞻性。貨幣政策不應排斥總量工具,應適時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從而提高貨幣乘數。

其次,央行主要貨幣政策目標應是降低社會實體融資成本。未來我國需要逐步確立以利率為操作目標的貨幣政策體系,加強貨幣政策對短期、中期和長期利率的引導,有效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一方面繼續增加直接融資比例,另一方面繼續引導利率下行。利率框架不妨以“短期利率走廊+中期政策利率”為框架,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降低正回購利率等引導貨幣利率下行,但相較於短端利率,中期政策利率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至關重要,因此需要不斷創新完善政策工具箱,PSL、MLF等引導中期政策利率的新型工具須進一步推出。

第三,貨幣調控強調與實體配合避免“脫實向虛”傾向。近兩年來,金融和政府部門創造的貨幣增速在提升,而居民、企業等創造的貨幣增速下降。貨幣結構變化所反映出來的一個重要轉變是中國貨幣創造的“脫實向虛”傾向。因此,進一步加強貨幣政策、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協調配合,在重點發展產業領域要保障適度流動性,實施定向、定量、定期寬鬆。特別需要採取創新融資工具,鼓勵金融機構加強和改善對創新型企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信貸支持,加大定向支持力度;確保實現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和增量“兩個不低於”目標,即貸款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平均水平、增量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不折不扣地將定向寬鬆政策落到實處。

第四,放寬存貸比限制進一步提高貨幣政策效率。改革主要思路是“降低分子,擴大分母”,未來可以考慮存款端增加穩定性較好的金融工具款項,比如同業存款、同業存單、創新類金融產品等主動負債工具,其流動性接近於存款性質,可計入分母;在貸款端比如再貸款、小企業專項債等與資金來源相匹配的貸款應從分母中扣除,這樣將大大提高貨幣存量,顯著增強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

第五,優化央行資產負債表結構推進政策框架改進。在央行體系中,需要優化央行資產負債表結構推進政策框架改進。隨著國際收支趨於平衡,以及前些年受制於匯率和結售匯制度安排的被動投放——外匯佔款壓力已經減輕,我國貨幣供應條件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需要調整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和結構,增加和調整國內資產規模和資產組合為實體提供流動性。

第六,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盤活財政資金”已成為影響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核心問題,就長期來看,解決這一問題的思路是簡政放權,通過統籌預算,壓縮政府規模,減少財政收支規模,從根子上解決財政支出“虛胖”的問題;在短期內,需要清理、歸併,合理安排預算支出。

第七,加快推進稅制改革。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全面完成“營改增”,要通過結構性減稅“還稅於民”,清理各類稅費,調整稅制結構,穩定稅負、定向減稅和調整支出結構,向科技創新和民生領域重點傾斜,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釋放居民消費能力。

第八,嘗試發行永續國債。擴大國債的發行規模,增加央行和商業銀行國債持有比例。我國國債負擔率為20%左右,遠遠低於國際上60%的警戒線,國債發行的空間充裕。由於公共投資主要依靠財政性資金的公益性建設項目,由於建設資金需求量大,為彌補資金缺口,地方政府不惜對外舉債、揹負利息。可以嘗試發行永續債等新型債務融資工具,用於公共基礎設施、重大民生項目等長期投融資,也可以增加居民融資渠道。...

宏觀經濟變量有哪些指標

有以下指標:

1.國內生產總值與經濟增長率。

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定時期內(一般按年統計)在一國領土範圍內所產生的產品和勞務的價值。統計時,要將國內生產而輸出國外的包括進去,在國外產生而在本國消耗的則不計算在內。區分國內產生和國外產生一般以“常任居民”為標準,只有常任居民在一年內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勞務所得到的收入才計算在本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之內。常任居民是指:(1)居住在本國的公民;(2)暫居外國的本國公民;(3)長期居住在本國但未加入本國國籍的居民。因此,一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在一國的領土範圍內,本國居民和外國居民在一定時期內所產生的、以市場價格表示的產品和勞務的總值。也就是在一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中減去“國外要素收入淨額”後的社會最終產值(或增加值)以及勞務價值的總和。

在宏觀經濟分析中,國內生產總值指標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廣泛的用途。國內生產總值的持續、穩定增長是政府著意追求的目標。

經濟增長率也稱經濟增長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時期經濟發展水平變化程度的動態指標,也是反映一個國家經濟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標。對於發達國家來償,其經濟發展總水平已經達到相當的高度,經濟發展速度的提高就比較困難;對經濟尚處於較低水平的發展中國家而言,由於發展潛力大,其經濟發展速度可能達到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長。這時就要警惕由此可能帶來的諸如總需求膨脹、物價指數上升等問題,以避免造成宏觀經濟的過熱態勢。因此,應該追求適度經濟增長這一目標。

2.失業率。

高就業率(或低失業率)是經濟社會追求的另一個重要目標。失業串上升與下降是以GNP相對於潛在GNP的變動為背景的,而其本身則是現代社會的一個主要問題。當失業率很高時,資源被浪費,人們收入減少,在這種時期經濟的痛苦還會蔓延到影響人們的情緒和家庭生活,進而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3.通貸膨脹。

通貨膨脹是指用某種價格指數衡量的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上漲。通貨膨脹常被視為經濟的頭號大敵,政治家和銀行家天天對通貨膨脹的危險性作出判斷。各國政府都曾為控制通貨膨脹採取過猛烈的行動。那麼通貨膨脹究竟對社會經濟會產生哪些影響呢?

總的來說:(1)收入和財富的再分配;(2)不同商品相對價格和產量的紐曲,有時甚至是整體產量和就業的扭曲。但是這種影響是十分複雜的,因為,通貨膨脹從方式上有平衡和不平衡之分,有被預期和末被預期之分,從程度上則有溫和式、嚴重的和惡性的二種。溫和式通貨膨脹(年率低於10%)對經濟的影響是十分有限的;而嚴重的通貨膨脹則指兩位數的廣闊空間;惡性通貨膨脹指三位數以上的通貨膨脹。

無論通貨膨脹的實際或者覺察到的代價究競如何,各個國家在今天都不會長期容忍高的通貨膨脹率。或遲或早,它們要採取廈步驟減輕通貨膨脹,但為抑制通貨膨脹而採取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反作用通常是高失業率和GNP的低增長,因此而損失的產量和就業數量本身作為通貨膨脹的代價是很大的。

4.利率,

利率或稱利息率,是指在借貸期內所形成的利息額與所貸資金額的比率。利率直接反映的是信用關係中債務人支付給債權人的使用資金的代價,也是債權人出讓資金使用權的報酬。

從宏觀經濟分析的角度看,利率的波動反映出市場對資金供求的變動狀況。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市場利率有不同的表現。在經濟持續繁榮增長時期,資金供不應求,利率上升;當經濟蕭條市場疲軟時,利率也會隨著資金需求的減少而下降。除了跟整體經濟狀況密切相關之外,利率還受到物價上漲幅度的牽制。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和政府宏觀調控能力的不斷加強,利率特別是基準利率已......

宏觀經濟指標有哪些

建議您優先選擇TXT,或下載源文件到本機查看。 宏觀經濟指標有哪些 一、國民經濟總體指標 (一)國內生產總值 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在某一段時期(通常為一 年)內所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總和。國內生產 總值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運行規模的最重要指標。 理解國內生產總值這一概念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市場價值的概念,各種最終產 品的市場價值就是用這些最終產品的價格乘以相應的產量, 然後加總。 2、國內生產總值在計算的過程中,中間產品的價值不 計算在內,否則會造成重複計算。 3、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而 不是所銷售的最終產品價值。 4、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市場活動所產生的價值,家庭勞 動和自給自足等非生產活動不包括在內。 我們通常用支出法來衡量國內生產總值。所謂支出法就 是通過計算在一定時期內整個社會購買最終產品的總支出 來計量國內生產總值。在現實生活中,對最終產品的需求包 括四個部分:居民消費支出、企業投資、政府支出和淨出口。 1、居民消費支出是指本國居民對最終產品的購買,比 如汽車、食物、服裝、醫療、旅遊等。在宏觀經濟學中,通 常用 C 表示消費支出。 2、企業投資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存貨投資兩部分。固 定資產投資是指新廠房、新設備、新住宅的投資。存貨投資 是指企業庫存的增加或減少。在宏觀經濟學中,通常用 I 表 示企業投資支出。 3、政府支出是指各級政府購買物品、勞務的支出和?府 投資。政府購買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我們通常將政府購買 放到消費支出方面來處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是政府投 資,我們通常將政府投資放到企業投資方面來處理。在宏觀 經濟學中,通常用 G 表示政府支出。 4、淨出口是指一國出口額與進口額的差額。出口是指 本國的產品和勞務輸出到國外,由外國的居民、企業和政府 形成對這些產品和勞務的購買。進口是指本國居民、企業和 政府對國外生產的產品和勞務的購買。在宏觀經濟學中,通 常用 X 表示出口,用 M 表示進口,淨出口就是 X-M。 按照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C+I+G+(X-M)。 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動是一國經濟成果的根本反映。國內 生產總值的變動可以對證券市場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個人的 理財行為。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國內生產總值和股票市場 的關係: 1、國內生產總值的持續穩定上升表明國民經濟良性發 展,人們有理由對未來經濟產生良好的預期,而伴隨著經濟 的總體增長,上市公司的利潤也會持續上升,這兩方面的因 素促使股票價格上升。 2、如果國內生產總值處於不穩定的非均衡增長狀態、 高通貨膨脹率下的增長時,這是經濟惡化的徵兆。如果政府 不採取調控措施,就會導致經濟的“滯脹” (通貨膨脹和經 濟增長停滯) 。這時,經濟中的矛盾就會彰顯出來:企業經 營面臨困境、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對未來的預期悲觀,這將 導致股價下跌。 3、宏觀調控下的國內生產總值減速增長。當經濟呈現 出失衡的高速增長時,政府會採用宏觀調控措施來保持經濟 的穩定增長,這些調控措施會在一段時間內降低經濟增長速 度,但又為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創造了條件,這時的股價會呈 現出止跌回升的態勢。 4、如果國內生產總值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呈現出負增 長的態勢,但負增長率逐步收縮,並呈現出向正增長轉變的 趨勢時, 表明經濟環境正有所改善, 證券市場也會轉跌為升。 5、當經濟增長速度由低轉高時,表明新的一輪高增長 正逐漸來臨,股價也將出現快速上漲的態勢;反之,如果經 濟由高增長轉為低增長,股價會出現大幅下跌。 證券市場一般會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提前作出反應, 也就是說,......

宏觀經濟學中涉及的宏觀經濟數據有哪些

國際上通用的四個常見經濟指標是: 國民生產總值, 通貨膨脹, 就業率和國際收支平衡。 國民生產總值簡稱“GNP”,它由國內生產總值( GDP )和國際收入兩部分組成。國際上 判斷一國宏觀經濟形勢的好壞,最常見的經濟指標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和經濟增長率( GDP 增 長率)。 通貨膨脹是指用某種價格指數衡量的一般價格水平的上漲。 為了抑制通貨膨脹, 政府往 往會採取緊縮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就宏觀經濟形勢好壞而言,最佳狀態是溫和通脹,即在 經濟高增長的同時保持通貨溫和膨脹。 就業率,也會被引述為失業率,其高低往往是由經濟增長率和通脹率的高低決定的,政 府往往根據就業率的高低來制訂各項財經政策, 而這些政策又會對股市產生直接和間接的影 響。 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其他國家在一定時期進行的商品、 勞務和金融資產交易的記錄。 國際 收支包括經常項目收支和資本項目收支兩部分。 經常項目收支主要包括貿易、 勞務和單方面 轉移。一國國際收支狀況最直接的作用結果是匯率。一國國際收支順差,則該國貨幣堅挺, 有升值潛力;反之長期逆差則貨幣疲軟,貨幣有貶值可能。

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國家調控宏觀經濟最重要訂兩大政策工具

財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稅收、預算、國債、購買性支出和財政轉移支付等手段。

一般的貨幣政策工具有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和公開市場業務。

什麼是宏觀經濟政策

宏觀經濟政策概念  指國家或政府為了增進整個社會經濟福利、改進國民經濟的運行狀況、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而有意識和有計劃地運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而制定的解決經濟問題的指導原則和措施。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

充分就業:本義是指所有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資源作為充分就業的標準;充分就業本不是百分之百的就業,一般地說充分就業允許的事業範疇為4%。

物價穩定:即把通脹率維持在低而穩定的水平上。物件穩定是指一般物價水平即總物價水平的穩定;物價穩定並不是指通貨膨脹率為零的狀態,而是維持一種能為社會所接受的低而穩定的通貨膨脹率的經濟狀態,一般指通貨膨脹率在10%以下。

經濟增長:保持合意的經濟增長率。經濟增長是指單純的生產增長,經濟增長率並不是越高越好,經濟增長的同時必須帶來經濟的發展;經濟增長率一般是用實際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平均增長率來衡量的。

國際收支水平:是指國際收支既無赤字又無盈餘的狀態。國際收支平衡是一個對外經濟目標,必須注意和國內目標的配合使用;正確處理國內目標與國外目標的矛盾。 [編輯本段]如何正確認識宏觀經濟形勢  一、判斷宏觀經濟形勢,不僅要看經濟增長速度,還要看就業、通貨膨脹、國際收支。要全面地看,不能片面地看,防止出現以偏概全;

二、判斷經濟形勢特別是經濟增長速度,不能停留在過去的條件和基礎上,要看到多年來特別是過去四年來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加快帶來的環境和條件的變化,要用發展的眼光看,不能靜止地看;

三、判斷經濟形勢,不能只看增速,還要看經濟效益、經濟結構和民生等方面的改善情況。要從綜合的視角看,不能孤立地看。

宏觀經濟 是什麼意思???

所謂宏觀經濟是指:指總量經濟活動,即國民經濟的總體活動。是指整個國民經濟或國民經濟總體及其經濟活動和運行狀態,如總供給與總需求;國民經濟的總值及其增長速度;國民經濟中的主要比例關係;物價的總水平;勞動就業的總水平與失業率;貨幣發行的總規模與增長速度;進出口貿易的總規模及其變動等。一般認為此詞1933年由挪威經濟學家RAGNAR FRISCH(1895--1973年)在建立“宏觀經濟學”時所提出。

宏觀經濟的主要目標是高水平的和快速增長的產出率、低失業率和穩定的價格水平。

微觀經濟是:指個量經濟活動,即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活動。是指個別企業、經營單位及其經濟活動,如個別企業的生產、供銷、個別交換的價格等。微觀經濟的運行,以價格和市場信號為誘導,通過競爭而自行調整與平衡;而宏觀經濟的運行,有許多市場機制的作用不能達到的領域,需要國家從社會的全局利益出發,運用各種手段,進行宏觀調節和控制。

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關係

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經濟活動和經濟運行的兩個不同層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有著密切的聯繫。微觀經濟是宏觀經濟的基礎,宏觀經濟的良好狀況是微觀經濟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

社會經濟活動本身就是一個整體,宏觀與微觀之間,生產、流通、分配、交換的各個環節之間都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計劃和市場是兩種不同的經濟調節手段。在現代社會化商品經濟條件下,只有合理運用計劃與市場這兩種配置資源的經濟手段,才能更有效地實現社會生產按比例發展。計劃與市場兩者,市場處在更基礎的位置,計劃則是在市場作用下發揮宏觀調節功能和微觀指導功能。只有將計劃和市場有機結合,才能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時期,國家特別需要用宏觀經濟法律手段進行調控。

宏觀經濟是與微觀經濟相對應的概念。市場經濟中以個人、家庭和企業為單位進行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活動即是微觀經濟。現代市場經濟雖然仍以單個微觀經濟主體為基本單位,但隨著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商品交換日益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經濟活動已不再是單純的個體行為,而日益呈現出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整體特徵。個人財富、家庭福利和企業利潤的增加,已經不再單純地取決於自身的努力,還必然要依賴於整體經濟狀況,整個經濟運行越來越表現出明顯的總量、綜合和全局性特徵。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是:

1、高的且不斷增長的國民產出水平(即實際GDP)

2、高就業、低失業

3、穩定或溫和上升的價格水平

政策工具是一種處於政府的控制之下,並能對一個或多個宏觀經濟目標施加影響的經濟變量。

相關問題答案
宏觀經濟包括什麼?
自然經濟包括什麼?
宏觀經濟學是什麼?
微觀環境包括什麼?
宏觀經濟目標是什麼?
經濟學大類包括什麼?
經濟類包括什麼專業?
簡述什麼是宏觀經濟學?
廣西的宏觀經濟是什麼?
經濟管理專業包括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