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之後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5-20

大乘是什麼意思

梵文Mahāyāna(摩訶衍那)的意譯。公元一世紀左右逐步形成的佛教派別。在 印度 經歷了中觀學派、瑜伽行派和密教這三個發展時期。北傳 中國 以後,又有所發展。“大乘”強調利他,普度一切眾生,提倡以“六度”為主的“菩薩行”,如發大心者所乘的大車,故名“大乘”。《法華經·譬喻品》:“初說三乘引導眾生,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 唐 張祜 《題畫僧》詩之二:“終年不語看如意,似證禪心入大乘。” 蘇曼殊 《遁跡記》:“大乘,正理也。宜改先執,務從聖旨。”

佛教大乘派如字輩後是什麼輩

第一次聽說有這個派別,同樣期待回答

大乘教法是什麼?

大乘佛教是佛教兩大支派的一種(另外一個為小乘佛教),大乘是梵文Mahayana的譯文。Maha(摩訶)是大的意思,Yana則是乘,也就是交通工具,是印度佛教對教法的習慣稱呼,按字面翻譯就是大教法。主要流傳於中國內地、日本、朝鮮、尼泊爾、西藏、蒙古等地,在越南,臺灣也有相當數量的信徒。

佛教最初的分裂大概出現在釋迦牟尼涅槃後一百年左右,當時的佛教分裂為上座部和大眾部,一般學者都視大眾部為大乘佛教的最初起源。而到了佛逝五百年左右,印度僧人龍樹創立“中觀論”則被視為大乘佛教完全建立的標誌。其後又有印度僧人無著、世親創立“唯識論”,中觀論和唯識論被認為是大乘佛學的兩個主要理論基礎。

公元7世紀左右,大乘佛教在吸收了的婆羅門教的咒語、宗教儀匭和瑜珈術的身體訓練方法的基礎上,創造了一套極富神祕主義色彩的宗教實踐方式,成為“金剛乘”或者“密乘”。相對於密乘,人們把大乘佛教的理論部分稱之為“顯乘”。

大乘佛教在興起以後很快向外傳播,一度成為中亞地區的主要宗教,著名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就是這一時期雕刻的。另一個方向上,大乘佛教傳入尼泊爾、西藏境內,和當地的原始宗教信仰相結合,形成了顯密並重的藏傳佛教。

而傳入中國境內的大乘佛教則得到創造性的發揚,成為了宗派眾多,成就顯著的漢傳佛教。尤其是隋、唐以後發展起來的天台宗、華嚴宗、密宗、禪宗和淨土宗更是結合了中國固有的文化特色和儒、道思想,成為了印度佛教所沒有的,純粹的中國大乘教派。

從基本信仰上來講,大乘佛教不象小乘佛教那樣認為現世界只能有釋迦牟尼一個佛,普通人通過修證只能達到出離輪迴,至於涅槃的阿羅漢果位;而是認為三世十方有無數的佛,釋迦牟尼也並非實體的佛,而是我們這個世界的現在佛在人間的應化之身,是向世人揭示證悟之道的一個“模板”。世人只要按照釋迦牟尼的教誨去修證,就能夠達到佛果。

在修證上來說大乘佛教視只求自身了生死、脫輪迴、離煩惱的小乘教徒為“自了漢”,認為這只是最低淺的認識;大乘教徒認為要想成就佛果的話,不但要有自度的決心,更要有度人的決心。大乘佛教認為修行的過程必須是一方面通過思辯、禪修獲取無上的智慧;一方面以利樂眾生的慈悲心行種種助人、度人的善行,也就是所謂的“悲智雙運”。只有這樣才能證得最後得無上果位,成為佛。

在理論上來說,大乘佛教也否認小乘佛教“我無法有”的觀點,而認為“我法無”。也就是說,佛法本身也是不具自性的緣合物,法的本性也是空的,但是在法性本空這個問題的解釋上,大乘佛教內部的中觀論派和唯識論派也有比較大的差異。

學界一般認為,大乘佛教是佛教逐步發展的產物,是一部分佛教徒為了適應環境,進一步推廣佛教傳播而進行改革的產物。但是佛教界本身則有不同看法。一些小乘教徒往往視大乘佛教為不純正、不可靠的,是羼雜了“外道”(其它宗教信仰)思想的產物,大乘佛教的經典是後人附會的;而大乘佛教界則自視為純正的佛法,認為一切大乘經典都是佛所說的,只是佛在世時時機尚不成熟,所以加以隱藏,後世闡述大乘理論的僧人都是在佛、菩薩的指引下獲得這些隱藏的經典的。

小乘佛教又稱作上座部佛教或南傳佛教,是佛教最基本的兩大派別之一。

小乘佛教比較固守釋迦牟尼佛的本意,有觀點認為為,釋迦牟尼創辦的佛教和西方宗教不同,是屬於主觀唯心主義的,不求助於神,認為神和人的區別只在於生命長短,同樣得落於輪迴,人的解脫在於自我的修煉,最終達到涅槃,由此逃脫輪迴,解脫痛苦。

小乘佛教根據自己的經典不允許建立佛像,而是用腳印等象徵物來表示佛陀,並且進行禮拜。不過在近世受大......

什麼是大乘佛法

大乘相對於小乘而立所謂大乘佛法,是相對於小乘佛法而言的。當然,小乘佛法當初並不叫做小乘。原始佛教在佛陀入滅後一百年,分裂成了大眾部與上座部兩個派系。大眾部就是後來的大乘佛教。而小乘,則是大乘對上座部的說法,上座部從來就沒有承認有所謂的大小乘之分。現在大家基本上都這樣稱呼,是因為大乘佛教的影響。

中心思想的分別大小乘的分別,簡單來說,是利他與自利的分別。小乘佛教認為只要做好自己的修證阿羅漢,就能夠成佛,而大乘佛教則認為人要成佛,除了要有自渡的心外,更要有他渡的承擔,認為阿羅漢並不能夠保證成佛,必須要有菩薩的精神和行動。

傳播地區的不同以地域來說,大乘佛法小乘佛法從印度傳播出來,一往北傳,一往南傳。所以大乘也叫北傳佛教,而上座部也叫做南傳佛教。北傳佛教大興於西藏以及中國,融合了苯教、中華儒道文化,產生出了很多的變化,而南傳佛教主要流傳於斯里蘭卡、東南亞地區。

關於大乘佛教的爭議與小乘佛教的侷限由於大乘佛教是在佛陀入滅以後接近兩百年才真正成型,而且很多大乘經典如果追根溯源,只能證明大概在佛陀入滅後五百年才出現,所以小乘佛教覺得大乘佛法並不是真正的佛陀所說。但是為什麼會有大乘佛教的出現?就算大乘經典不是佛說,是不是就能說大乘佛法是假的?

末學覺得,如果把佛教的發展歷史看一遍,大概也能夠理解為什麼大乘佛教會相對於原始佛教而出現在歷史上。大乘把上座部叫做小乘,不有貶低之意。當然,這不是一種惡意的貶低,而是一種批判。在人類文化的發展歷史中,這並不是一個特例,而是普遍的想象。就像儒家文化在成為主流之後,就會出現相對於儒家的道家,以批判儒家的不足。而基督教也因為種種問題,而出現所謂的新教(基督教)來批判舊教(天主教),還有西方的後現代主義對理性文化的批判。不管俗世文化或者宗教文化,因為人性總有其黑暗面,時間長了必然經歷僵化,甚至變質。這個時候就必然有新的思潮出現以對應。

雖然大乘經典可能真的不是世尊所說(末學也認為應該不是),但是學佛的重點是“依法不依人”,重要的是大乘佛法有沒有繼承了佛陀的精神。老實說,末學認為大乘的菩薩精神相對於小乘,才更能夠被稱為“學佛”。學佛學佛,不就是要我們學習佛陀嗎?而佛陀的精神,不就是體現於他在開悟後,依然留在俗世四十年,為眾生說四萬八千法門嗎?當我們重新審視歷史,難道能夠否認如果沒有大乘佛教的出現,現世的佛法可能就沒有想如今的影響力了嗎?

末學合十。

什麼是大乘佛法?

所謂“乘”,是梵文yana(音譯“衍那”)的意譯,有“乘載”或“道路”之意。大約在公元1世紀左右,印度佛教內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學說和教義教規的派別。這些佛教派別自稱他們的目的是“普渡眾生”,他們信奉的教義好像一隻巨大無比的船,能運載無數眾生從生死此岸世界到達涅磐解脫的彼岸世界,從而成就佛果。所以這一派自稱是“大乘”,而把原來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一派貶稱為“小乘”。

什麼是大乘佛法?

第一個是詞義——“乘之令眾趨涅槃”。其中“乘”是乘騎的意思,意即依靠這樣的大乘教法能讓無量眾生到達究竟涅槃的彼岸。平時很多眾生都依靠各種乘騎來到達自己的目的地,諸如車、船、飛機等;同樣,依靠大小乘的教法,眾生皆能到達解脫的彼岸,只不過它們有究不究竟的區別。第二個是本體——“此乘如空無量殿”。這以兩個比喻來說明:首先是虛空,這是從甚深的角度來講的,意即大乘教法宣說了二十空性等猶如虛空般甚深的法性,它可以讓無數眾生趨入解脫的“天堂”。大家都清楚,學大乘的人很容易接受小乘教法或其他教理,其原因就在於大乘教法相當廣闊。佛經也講:佛法如同虛空,它能涵蓋一切。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一切眾生都有緣分學習佛法。其次是無量殿:大家都清楚,無量殿中有各種各樣眾生所需的寶藏;同樣,大乘教法中,也有很多非常珍貴的廣大法門,諸如等持、總持、六波羅蜜多等。所以,眾生依靠廣大與甚深兩者,就完全能得到滿足。第三個是作用——“得喜樂安”。意思是說,依靠這樣的大乘能讓無量無邊的眾生暫時獲得心裡的歡喜和身體的快樂,究竟到達最大安樂的佛地。所以大乘也叫“最勝乘”。《妙法蓮華經》亦云:“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所以大家皆應反觀,看自己到底是大乘行者還是小乘行者?如果我們的所作所為,或平時的起心動念,皆為了讓無量眾生暫時獲得種種人天的快樂,究竟獲得圓滿正等覺的果位,那我們就可以說是大乘修行人。如果心裡天天都想私人的事情,甚至私人事情裡面根本不想修行,只想錢財、名聲等,那也根本算不上大乘,可能小乘行者都不一定是。大家也清楚,真正的小乘行者,不但白天非常精進,而且初夜、末夜都不睡覺。所以自稱為大乘行者的人,也應生起慚愧之心。《經莊嚴論》雲:“緣行智勤巧,果事皆具足,依此七大義,建立於大乘。”意思是說,具足七種大義則為大乘:第一是緣大,即大乘的所緣非常廣大,它以無量修多羅等廣大法為緣;第二是行大,大乘的行為圓滿包括自利與他利,也即自己和他人都要度化;第三是智大,即圓滿通達人無我和法無我;第四是勤大,即在三大阿僧祇劫當中無間而修;第五是巧大,即既不墮於輪迴的邊,也不墮於寂滅的邊;第六是果大,即讓無量眾生獲得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佛陀的功德;第七是事大(事業大),即在輪迴未空之間數數示現大菩提與大涅槃,以讓未入道者入道,下下道者趨入上上道,最終獲得佛陀的果位。所以大家皆應反觀,看自己到底具不具足這些大乘的修行原則?如果具足則應生起歡喜心,若不具足則應想盡一切辦法讓它們生起來,當然每天都發願無疑是最佳選擇。 其實,我們每天唸的這個受菩薩戒的儀軌[見《喇榮課誦集·發心儀軌》。],按要求來講每天都要念六遍或三遍;若實在念不了,一天一遍也不能間斷。因為發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每天都應在上師三寶前堅固自己的誓願:諸佛菩薩如何發心、我也如何發心,所以大家應儘量唸誦這個發心儀軌。大家還應明白,本頌之所以講讓無量眾生獲得安樂,其原因也在於:大乘菩薩是以利他為宗旨,而小乘行人或一般的世間人皆以自我為中心。那利他到底有什麼好處呢?它能讓我們消除執著自我的緊張、恐慌與痛苦,而讓所作的事情順利圓滿。記得一位教授在演講時說:在接到演講的通知時,我心裡特別緊張、也特別著急,因為害怕自己講不好。後來我就換一個角度想,感覺不應執著自我講得好不好,而應想方設法讓聽者在身心方面得到利益。這樣之後,在整個準備的過程中,我再沒有想到別人會對自己如何評價,一心一意就想幫助他人。後來他的演講非常成功。雖然他不懂大乘佛法,......

佛法裡面什麼是大乘佛法?

大乘mahayana就是菩薩乘,所名為大maha是因為其心大體大度眾生大,乘yana是車子的意思因修習此法可以運載眾生從生死痛苦此案到達涅盤快樂彼岸。

大乘最大的特點是自利利他。

修真裡大乘期後面還有什麼,如靈仙什麼什麼的

應該是仙人、天仙、玄仙、九天玄仙、仙君、仙帝

採納哦

既然“大乘”是後來產生的,為什麼佛經中會出現“大乘”

樓主您好!

阿含經是聲聞弟子集結(500集結)。以其證量,不可能通達般若乃至唯識。因此,只能著重集結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等關於解脫生死的法義;沒有能力集結諸法實相乃至法身的更細微相貌(一切種智)。

聲聞弟子集結之後,諸大菩薩檢視成果(四大部阿含經),發現著重點僅是解脫道法義。關於法界實相心只是極為簡略的一筆帶過。這是因為聲聞弟子不懂佛所說的涉及般若實相及唯識種智的密意(因為尚未入菩薩通達位,未得道種智;乃至未證真心,未能發起般若智慧),僅能通過憶持而頌出佛之演說。又因未能修成“念心所法”,不可能對佛之所說全部憶持不忘。因此,對他們不懂的內容忘記大部分,這就是阿含經關於法界實相心的演說極為簡略的原因。

聲聞人不通般若,對大乘“不可思議解脫”(小乘之解脫,都是可思可議之解脫)無法思維測度的情景。大家可以閱讀《維摩詰經》(又名《不可思議解脫經》),其中諸聲聞弟子皆不敢探視維摩詰菩薩。

因此,佛之本懷難以通過阿含諸經而抒發。佛法之甚深微妙及無量功德亦不能通過阿含諸經顯示。後世學人不能通過阿含諸經而圓成佛道,乃至不能實證法界實相心。因此,諸大菩薩發起“窟外結集”。其成果就是現在的般若、唯識諸經。這樣,阿含、般若、唯識全部集結完成。“三乘菩提”圓滿建立。佛之所說再無遺漏。後世學人得以了知解脫生死道及成佛之道的全部次第及相關的修行方法。

因此,當知大乘是佛親口所說,也是“原始佛教”,並非後來才有。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為什麼諸大菩薩不一開始就自行集結,而是明知聲聞人不可能集結出了義法,卻任由聲聞弟子先集結?乃至引起後世之爭論呢?

這是因為根據佛制定的儀軌、戒律。在家人應當頂禮尊重出家人。諸大菩薩不能在這個問題上僭越。(比如《大唐西域記》:有一位聲聞人,被“天軍羅漢”帶到兜率天內院面見彌勒菩薩,此人因出家人不禮在家人之制度。居然不禮拜彌勒菩薩嗎,失去請教妙法的機會)。

如上,若有人說“大乘非佛說”“原始佛教僅有阿含諸經”。是不解佛法的基本內容與功德。乃至信根未具,智慧淺薄(還可能存有極大慢心)。

何以故?般若、唯識之勝妙遠超阿含諸經,若是後人創造,則後人之證量與智慧將超越本師釋迦牟尼佛。有信根者不可能信受。

若說佛僅僅演說阿含諸經,並未演說般若、唯識;則佛法顯然未能圓滿(並未宣示成佛之道),則世尊化緣未盡,不能入滅。無此簡單判斷,豈是有智之人。

此外,又有人說:阿含經才是“原始佛教”,大乘是“神話的佛教”。以下分析其人居心何在:

顯然,阿含所說“一切法無常空”“滅盡一切法取無餘涅盤”等法義,因未能涉及實相心,屬於“可思可議”之法。那些將大乘貶為“神話”的人,也都能通過研究懂得阿含諸經的大致法義(其實不然,限於篇幅不作論述)。這樣,佛之證量與境界,無非如此。而佛就成了一位“哲學家”“思想家”。並非修行了三大阿僧只劫的“被神化的人”。所以,我也可以修學“原始佛教”而成佛。阿含意旨無非如此,我已通達阿含,再無可修,再無可證。因此,我也能在死後取涅盤,等同於佛。這樣,佛就被“人格化”。至於大乘那些顛來倒去、相互矛盾的說法,是後人創造。其目的一是為了破除學人對文字的執著;二是為了將佛“神話”,以便吸引更多的人信入佛教。其實,佛也是個普通人而已。

如上,將佛人格化的目的,是為了說明:“我的證量不低於釋迦牟尼佛”。這種極為狂妄的用心,非是善根學人所能理解。但是,確實就有這樣的人:2005年舍壽的“印順導師”出書論證“大乘非佛說”“極樂世界是太陽神崇拜的延續”等邪見,被追隨者直說為“玄奘以來第一人”,暗示為“現代佛陀”(大家不妨搜......

相關問題答案
大乘之後是什麼?
大唐之後是什麼朝代?
一二三亖之後是什麼?
百年之後是什麼意思?
射鵰英雄傳之後是什麼?
上古之後是什麼朝代?
推優之後是什麼?
千億之後是什麼?
水瓶座之後是什麼星座?
秦始皇之後是什麼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