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率低代表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02

我國真實的城鎮化率究竟是多少

近來,輿論對我國城鎮化率真實水平的質疑之聲再起。其背景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發佈的2013年《城市藍皮書》認為,中國真實的完全城鎮化率僅42.2%。而這一數據比國家統計局早前公佈的2012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2.6%,低了10.4個百分點。為何會出現10.4個百分點的數據差?我國真實的城鎮化率究竟是多少?城鎮化率是越高越好嗎?2013《城市藍皮書》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魏後凱日前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時對此進行迴應並解讀。

國家統計局早前公佈的52.57%的城鎮化率,是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而《城市藍皮書》中提到的42.2%,是完全能夠享受市民待遇人口的完全城鎮化率。按照市民化的標準,目前中國城鎮化率大約被高估了10個百分點左右。

中國經濟時報:社科院近日發佈的2013《城市藍皮書》認為,中國真實的完全城鎮化率僅42.2%,而國家統計局早前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52.6%。兩個數據相差10.4個百分點。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數據差?

魏後凱:這兩個數據表示的是不同的概念,不能一概而論。國家統計局早前公佈的2012年城鎮化率已達到52.57%,該數值表示的是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而《城市藍皮書》中提到的42.2%,是嚴謹的、完全能夠享受市民待遇人口的完全城鎮化率。

城鎮戶籍人口即可以完全享受市民待遇的人口。而沒有城鎮戶籍的人口即不能跟城鎮戶籍人口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包括購房、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

城鎮化的過程也是市民化的過程,是變農民為市民的過程。從市民化的角度看,不能單純地將所有進到城鎮裡的人都統計為城鎮人口,因為這類人群沒有享受城鎮市民的待遇,所以呈現的數據也是不完全的城鎮化數據。

2012年全國按戶籍人口計算的城鎮化率僅有35.29%,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跟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相差大概17個百分點。這17個百分點則包含了沒有完全市民化的人群。若按城鎮中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程度平均為40%推算,中國真實的完全城鎮化率只有42.2%,比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低10.4個百分點。這表明,按照市民化的標準,目前中國城鎮化率大約被高估了10個百分點左右。

城鎮化水平並不是一個目標,而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城鎮化的水平自然也會提高。現階段,我國城鎮化最大的問題不在於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而在於城鎮化的質量太低。

中國經濟時報:目前,越來越多的城市為自己設定城鎮化率的目標值,並且普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城鎮化率是越高越好嗎?對此你怎麼看?

魏後凱:當前,確實有很多城市開始設定城鎮化率的目標值,但這最終也只是起到一個參考作用。城鎮化水平並不是一個目標,而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城鎮化的水平自然也會提高。

目前,我國的城鎮化已經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由於發展階段不同,不可盲目地與美國、歐洲等其他國家相比較。我國的城鎮化發展水平不高且不均衡,亦不能要求西部地區與北京、上海大城市呈現同樣的城鎮化率。

現階段,我國城鎮化最大的問題不在於城鎮化水平的高低,也不在於城鎮化速度的快慢,而在於城鎮化的質量太低。下一步的重點應該是全面提高城鎮化的質量。

當然,城鎮化的速度也並非越快越好。我認為城鎮化的速度需要有“五個適應”。第一,城鎮化速度的快慢要跟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第二,城鎮化速度要跟經濟工業化的階段相適應;第三,城鎮化速度應該跟區域的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相適應;第四,城鎮......

我國真實的城鎮化率究竟是多少

近來,輿論對我國城鎮化率真實水平的質疑之聲再起。其背景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發佈的2013年《城市藍皮書》認為,中國真實的完全城鎮化率僅42.2%。而這一數據比國家統計局早前公佈的2012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2.6%,低了10.4個百分點。為何會出現10.4個百分點的數據差?我國真實的城鎮化率究竟是多少?城鎮化率是越高越好嗎?2013《城市藍皮書》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魏後凱日前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時對此進行迴應並解讀。

國家統計局早前公佈的52.57%的城鎮化率,是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而《城市藍皮書》中提到的42.2%,是完全能夠享受市民待遇人口的完全城鎮化率。按照市民化的標準,目前中國城鎮化率大約被高估了10個百分點左右。

中國經濟時報:社科院近日發佈的2013《城市藍皮書》認為,中國真實的完全城鎮化率僅42.2%,而國家統計局早前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52.6%。兩個數據相差10.4個百分點。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數據差?

魏後凱:這兩個數據表示的是不同的概念,不能一概而論。國家統計局早前公佈的2012年城鎮化率已達到52.57%,該數值表示的是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而《城市藍皮書》中提到的42.2%,是嚴謹的、完全能夠享受市民待遇人口的完全城鎮化率。

城鎮戶籍人口即可以完全享受市民待遇的人口。而沒有城鎮戶籍的人口即不能跟城鎮戶籍人口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包括購房、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

城鎮化的過程也是市民化的過程,是變農民為市民的過程。從市民化的角度看,不能單純地將所有進到城鎮裡的人都統計為城鎮人口,因為這類人群沒有享受城鎮市民的待遇,所以呈現的數據也是不完全的城鎮化數據。

2012年全國按戶籍人口計算的城鎮化率僅有35.29%,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跟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相差大概17個百分點。這17個百分點則包含了沒有完全市民化的人群。若按城鎮中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程度平均為40%推算,中國真實的完全城鎮化率只有42.2%,比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低10.4個百分點。這表明,按照市民化的標準,目前中國城鎮化率大約被高估了10個百分點左右。

城鎮化水平並不是一個目標,而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城鎮化的水平自然也會提高。現階段,我國城鎮化最大的問題不在於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而在於城鎮化的質量太低。

中國經濟時報:目前,越來越多的城市為自己設定城鎮化率的目標值,並且普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城鎮化率是越高越好嗎?對此你怎麼看?

魏後凱:當前,確實有很多城市開始設定城鎮化率的目標值,但這最終也只是起到一個參考作用。城鎮化水平並不是一個目標,而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城鎮化的水平自然也會提高。

目前,我國的城鎮化已經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由於發展階段不同,不可盲目地與美國、歐洲等其他國家相比較。我國的城鎮化發展水平不高且不均衡,亦不能要求西部地區與北京、上海大城市呈現同樣的城鎮化率。

現階段,我國城鎮化最大的問題不在於城鎮化水平的高低,也不在於城鎮化速度的快慢,而在於城鎮化的質量太低。下一步的重點應該是全面提高城鎮化的質量。

當然,城鎮化的速度也並非越快越好。我認為城鎮化的速度需要有“五個適應”。第一,城鎮化速度的快慢要跟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第二,城鎮化速度要跟經濟工業化的階段相適應;第三,城鎮化速度應該跟區域的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相適應;第四,城鎮......

我國真實的城鎮化率究竟是多少

這個問題我估計國家統計局的大佬們都沒有搞清楚呢,你也就沒有必要操這個心了,還是做好自己的份內之事就行了。

2015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是多少

2015年全國城鎮常住人口達到7.7億 城鎮化率近6成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昨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2015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6.1%,城鎮常住人口達到7.7億。“十二五”時期,我國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23個百分點,每年城鎮人口增加2000萬。從城市規模看,我國已有653個城市,城區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已經達到140多個。

“不可否認,城鎮化推進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就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展比較緩慢。”胡祖才說,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6.1%,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還比較低,估計兩者差距比以前還有所擴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進展緩慢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積極性不高,因為要增加一些投入;另一方面農民也有擔憂,也存在積極性不高的現象。

“我國仍然處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從城鎮化一般規律看,我們已經進入到城鎮化快速發展的中後期。從世界範圍來講,我國城鎮化還有很大差距。”據胡祖才介紹,發達國家城鎮化率平均在80%左右,與我國人均收入水平相當的國家城鎮化率也在60%左右,我國城鎮化空間很大。

城鎮化有利於釋放巨大的消費潛力。統計表明,現在城鎮居民收入相當於農村居民收入的2.73倍,城市居民消費支出是農村居民的2.3倍,86%的消費是在城市實現的。我國每年有1000多萬農村人口進入城市,農民變市民過程中消費會成倍增長。此外,隨著城市居民的增加,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需求都會大量增長,將產生巨大的投資潛力,而且是補短板的有效投資。胡祖才強調,下一步,在中部和西部可能會出現若干個規模相當於沿海三大城市群規模的城市群,這對於區域協調發展是一個巨大推動。

在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方面,胡祖才說,一方面要落實國務院戶籍制度改革意見,為農民落戶拓寬渠道;另一方面要通過居住證制度落地提高居住證持有人的基本公共服務。《若干意見》還明確,除了超大和特大城市以外,其他城市都要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比如要放開大學生和技術工人的落戶。據新華社

為什麼山東省的城鎮化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山東GDP大省,農業和海洋漁業佔比較高,城鎮化看的是城市人口比重,山東從全國來看,大城市數量並不算多。這一比率尚屬合理

新型城鎮化的區別

新型城鎮化與傳統城鎮化的最大不同,在於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注重保護農民利益,與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新型城鎮化不是簡單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規模擴張,而是強調在產業支撐、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實現由“鄉”到“城”的轉變,實現城鄉統籌和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人的無差別發展”。 著名城市生態專家、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如鬆院士:李克強總理曾經指出,城鎮化不是簡單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麵積擴張,而是要在產業支撐、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實現由“鄉”到“城”的轉變。新型城鎮化的“新”,是指觀念更新、體制革新、技術創新和文化復新,是新型工業化、區域城鎮化、社會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生態發育過程 。“型”指轉型,包括產業經濟、城市交通、建設用地等方面的轉型,環境保護也要從末端治理向“汙染防治—清潔生產—生態產業—生態基礎設施—生態政區”五同步的生態文明建設轉型。 集約、智能、綠色、低碳,應該貫徹到城鎮化的生態文明過程與行動上,首先要改變的是人的觀念、體制和行為。強化城市和區域生態規劃,處理好城市建設中眼前和長遠、局部和整體、效率與公平、分割與整合的生態關係,強化和完善生態物業管理、生態佔用補償、生態績效問責、戰略環境影響評價、生態控制性詳規等法規政策。 推進產業生態的轉型。城鎮化的核心是將農民變成產業工人,這需要以城市帶農村、工業融農業、公司帶農戶、生產促生態。要在弄清資源和市場、機會和風險的前提下策劃、規劃、孵化新興園區、新興產業、新型社區和新型城鎮,將傳統的招商引資模式改變為招賢引智模式。 注重生態基礎設施和宜居生態工程建設。比如汽車交通將轉向生態交通,以最小的化石能源消耗和物流,實現城市流通功能的便利通達;將耗能建築變為產能建築;通過地表軟化、屋頂綠化、下沉式綠地等生態工程措施,實現對生態佔用的補償,使建設用地兼有生態用地的功能。 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生態方法和技術包括如下方面:生態集約,包括生態資源、生產關係和經營方式的集約。特別是土地、水、生物資源的集約規劃、集約建設和集約管理。要發展緊湊型城市,推進適度規模的城鎮化。城市人口密度要控制在每公頃100人左右。生態大智,在城市發展中,特別需要將傳統技術方法和聰明才智融入規劃、建設與管理中。 低碳循環,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生態利用,可再生能源合理開發、有機替代,以及資 源循環再生等等。綠韻紅脈融合,推進生產高效循環、生活幸福低碳、生態綠色和諧的可持續發展。 中共中央宣傳部根據習近平總書記講話 ,總結出新型城鎮化的四大新的本質特徵:(1)指導思想新--把城鎮化看作是一個自然生長過程、是我國發展必經的綜合演化過程;(2)發展內涵新--堅持提高城鎮化的質量,而非簡單地看重城市化率;(3)基本原則新--在城鎮化過程中堅持把握以人為本、優化佈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四大原則;(4)規劃落實新--必須按照國家規劃要求,紮實地落實好6項任務: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鎮建設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優化城鎮化佈局和形態、提高城鎮建設水平、加強對城鎮化的管理。【目標】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核心數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我國農民工總量超過2.5億人,20%的農民工子女無法入讀全日制公辦中小學校,參加除工傷保險之外的其他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的比率均未超過30%。大部分地區未將農民工納入住房保障對象。......

我國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現在是多少

近來,輿論對我國城鎮化率真實水平的質疑之聲再起。其背景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發佈的2013年《城市藍皮書》認為,中國真實的完全城鎮化率僅42.2%。而這一數據比國家統計局早前公佈的2012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2.6%,低了10.4個百分點。為何會出現10.4個百分點的數據差?我國真實的城鎮化率究竟是多少?城鎮化率是越高越好嗎?2013《城市藍皮書》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魏後凱日前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時對此進行迴應並解讀。

國家統計局早前公佈的52.57%的城鎮化率,是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而《城市藍皮書》中提到的42.2%,是完全能夠享受市民待遇人口的完全城鎮化率。按照市民化的標準,目前中國城鎮化率大約被高估了10個百分點左右。

中國經濟時報:社科院近日發佈的2013《城市藍皮書》認為,中國真實的完全城鎮化率僅42.2%,而國家統計局早前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52.6%。兩個數據相差10.4個百分點。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數據差?

魏後凱:這兩個數據表示的是不同的概念,不能一概而論。國家統計局早前公佈的2012年城鎮化率已達到52.57%,該數值表示的是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而《城市藍皮書》中提到的42.2%,是嚴謹的、完全能夠享受市民待遇人口的完全城鎮化率。

城鎮戶籍人口即可以完全享受市民待遇的人口。而沒有城鎮戶籍的人口即不能跟城鎮戶籍人口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包括購房、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

城鎮化的過程也是市民化的過程,是變農民為市民的過程。從市民化的角度看,不能單純地將所有進到城鎮裡的人都統計為城鎮人口,因為這類人群沒有享受城鎮市民的待遇,所以呈現的數據也是不完全的城鎮化數據。

2012年全國按戶籍人口計算的城鎮化率僅有35.29%,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跟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相差大概17個百分點。這17個百分點則包含了沒有完全市民化的人群。若按城鎮中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程度平均為40%推算,中國真實的完全城鎮化率只有42.2%,比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低10.4個百分點。這表明,按照市民化的標準,目前中國城鎮化率大約被高估了10個百分點左右。

城鎮化水平並不是一個目標,而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城鎮化的水平自然也會提高。現階段,我國城鎮化最大的問題不在於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而在於城鎮化的質量太低。

中國經濟時報:目前,越來越多的城市為自己設定城鎮化率的目標值,並且普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城鎮化率是越高越好嗎?對此你怎麼看?

魏後凱:當前,確實有很多城市開始設定城鎮化率的目標值,但這最終也只是起到一個參考作用。城鎮化水平並不是一個目標,而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城鎮化的水平自然也會提高。

目前,我國的城鎮化已經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由於發展階段不同,不可盲目地與美國、歐洲等其他國家相比較。我國的城鎮化發展水平不高且不均衡,亦不能要求西部地區與北京、上海大城市呈現同樣的城鎮化率。

現階段,我國城鎮化最大的問題不在於城鎮化水平的高低,也不在於城鎮化速度的快慢,而在於城鎮化的質量太低。下一步的重點應該是全面提高城鎮化的質量。

當然,城鎮化的速度也並非越快越好。我認為城鎮化的速度需要有“五個適應”。第一,城鎮化速度的快慢要跟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第二,城鎮化速度要跟經濟工業化的階段相適應;第三,城鎮化速度應該跟區域的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相適應;第四,城鎮......

全國2015年城鎮化率指標是多少?

預計60%。

2015年臺灣城鎮化率是多少

自由行和跟團的總數大概有300多萬。 去臺灣自由行的人很多,有去臺灣自由行的人如果不想跟團不想買那種一日遊的產品的話可以去脆餅旅行的網站上訂當地行程的

從哪一年開始我國城鎮化的發展階段更清晰,開始成為城鎮人口為主

近來,輿論對我國城鎮化率真實水平的質疑之聲再起。其背景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發佈的2013年《城市藍皮書》認為,中國真實的完全城鎮化率僅42.2%。而這一數據比國家統計局早前公佈的2012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2.6%,低了10.4個百分點。為何會出現10.4個百分點的數據差?我國真實的城鎮化率究竟是多少?城鎮化率是越高越好嗎?2013《城市藍皮書》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魏後凱日前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時對此進行迴應並解讀。

國家統計局早前公佈的52.57%的城鎮化率,是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而《城市藍皮書》中提到的42.2%,是完全能夠享受市民待遇人口的完全城鎮化率。按照市民化的標準,目前中國城鎮化率大約被高估了10個百分點左右。

中國經濟時報:社科院近日發佈的2013《城市藍皮書》認為,中國真實的完全城鎮化率僅42.2%,而國家統計局早前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52.6%。兩個數據相差10.4個百分點。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數據差?

魏後凱:這兩個數據表示的是不同的概念,不能一概而論。國家統計局早前公佈的2012年城鎮化率已達到52.57%,該數值表示的是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而《城市藍皮書》中提到的42.2%,是嚴謹的、完全能夠享受市民待遇人口的完全城鎮化率。

城鎮戶籍人口即可以完全享受市民待遇的人口。而沒有城鎮戶籍的人口即不能跟城鎮戶籍人口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包括購房、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

城鎮化的過程也是市民化的過程,是變農民為市民的過程。從市民化的角度看,不能單純地將所有進到城鎮裡的人都統計為城鎮人口,因為這類人群沒有享受城鎮市民的待遇,所以呈現的數據也是不完全的城鎮化數據。

2012年全國按戶籍人口計算的城鎮化率僅有35.29%,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跟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相差大概17個百分點。這17個百分點則包含了沒有完全市民化的人群。若按城鎮中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程度平均為40%推算,中國真實的完全城鎮化率只有42.2%,比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低10.4個百分點。這表明,按照市民化的標準,目前中國城鎮化率大約被高估了10個百分點左右。

城鎮化水平並不是一個目標,而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城鎮化的水平自然也會提高。現階段,我國城鎮化最大的問題不在於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而在於城鎮化的質量太低。

中國經濟時報:目前,越來越多的城市為自己設定城鎮化率的目標值,並且普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城鎮化率是越高越好嗎?對此你怎麼看?

魏後凱:當前,確實有很多城市開始設定城鎮化率的目標值,但這最終也只是起到一個參考作用。城鎮化水平並不是一個目標,而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城鎮化的水平自然也會提高。

目前,我國的城鎮化已經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由於發展階段不同,不可盲目地與美國、歐洲等其他國家相比較。我國的城鎮化發展水平不高且不均衡,亦不能要求西部地區與北京、上海大城市呈現同樣的城鎮化率。

現階段,我國城鎮化最大的問題不在於城鎮化水平的高低,也不在於城鎮化速度的快慢,而在於城鎮化的質量太低。下一步的重點應該是全面提高城鎮化的質量。

當然,城鎮化的速度也並非越快越好。我認為城鎮化的速度需要有“五個適應”。第一,城鎮化速度的快慢要跟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第二,城鎮化速度要跟經濟工業化的階段相適應;第三,城鎮化速度應該跟區域的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相適應;第四,城鎮化速度應該跟城鎮的公共服務、公共設施的容量相適應;第五,城鎮化速度要與就業的承載......

相關問題答案
城鎮化率低代表什麼?
市盈率過低代表什麼?
冷媒高低代表什麼?
心率代表什麼?越高越好還是越低越好? ?
市盈率負數代表什麼?
北城代表什麼意思?
流動比率代表什麼?
圓周率代表什麼?
城管代表什麼生肖?
文化代表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