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珠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06

藏語中其美羅珠是什麼意思

南摩仁拿抓呀呀 嗡港嘎納港嘎納 若雜納若雜納 著抓納著抓納 抓灑納抓灑納 抓底哈納抓底哈納 薩爾瓦嘎爾瑪巴讓巴RA 南美薩爾瓦薩多南匝也娑哈

誰都可以修,滅罪能力強大,修念百遍可度亡

1.如果誦一遍,則能使所有惡兆、惡夢都不復存在。

2.若恆常持誦,那麼接連不斷出現的所有業障都將清淨。

3.三時念誦,五無間罪也能清淨。

4.如果繕寫此咒帶在身上,則永遠不會出現非時橫死。

5.無論是飛禽走獸或非天,在任何眾生耳邊唸誦,它都不會墮入惡趣。

6.眾生死後,唸誦他的名字而以慈悲心持誦一百遍或一千遍或十萬遍,那麼即便是已轉生到地獄的眾生也能立即解脫。

7.無論是對著土、芝麻、芥子或水任何一物唸誦撒到死者的屍體上或作沐浴後焚燒,或裝在佛塔中,或者繕寫此咒帶在死者頭上,哪怕他已經墮入了惡趣,也必定在七日解脫,轉生到善趣或者如願投生。

8.三十日清淨沐浴換上乾淨的衣服,不進餐或者食素,邊轉繞具有舍利的佛塔邊唸誦死者的名字。如果誦十萬遍此咒,則能使已轉生到惡趣的亡靈解脫,往生到淨居天界後,到修行者面前,現身供養、轉繞,賜予善哉後消失。

9.書寫死者的名字,誦陀羅尼咒作十萬尼塔小像,以傘、幢幡等供養而拋入大海或江河裡,則能使亡者從地獄等處解脫出來。

10.或者最後在十字路口造大佛塔,以傘等供養,也為眾僧供齋,再以供品精心供養,口中說「願此成為某某的善根,願他轉生善趣」,如此一來,他也會轉生在那裡,之後現身等如前一樣。

11.即使是造五無間罪、舍法罪、誹謗聖者的眾生,在臨終如果見到牆上寫著的這一陀羅尼咒,也能清淨他的一切業障,那麼真正念誦就更不必說了。

12.持誦此咒者,如來降臨說「善男子到我身邊來」。

13.在此咒的美字後面加薩瓦薩埵,意思是說要如上一切眾生的名稱。應當明白,如果為了某一眾生,也要在那裡加上他的名字。

本咒功德,超度亡魂,乃其本願,最能轉定業生善道,每日三時念誦,能消除種種不詳凶事,若書此咒佩帶身上,可免非時橫死之難。如發菩提心念誦,則凡飛禽走獸,人非人等,於其耳根下經過,一聞咒音,不入三惡道;若為亡者唸誦,每念一遍,稱亡者名,為其迴向,亡者罪重者,念十萬遍,其人雖入地獄,定能拔除其苦,仗此功德,往生善道。又以清淨砂土,或用白芝麻,白芥子或用清水,唸咒加持,以此加持之土,造一小塔而為供養,再對塔前唸誦本咒七天,生敬信心,虔誠發願,則亡者七天以後,即能拔出五無間地獄之苦。如亡者在世曾發願往生淨土者,亦可仗此功德往生。又為亡者生在地獄,設法齋戒沐浴,更換新衣,禁吃蔥蒜菸酒葷腥,向佛像或塔前,念三十萬遍,能令亡者拔出地獄之苦,上生色界天頂,被超脫之亡者,並能於夢中相示,與之見面,圍繞三匝,作禮而謝。又或書寫此咒於鍾鈴螺鈸等能出聲音器上,或書此咒安放山巔,或於江河水中誦咒,或天雨時仰空誦咒,或於大風時仰空誦咒,或對火光及日月光中誦咒,或於大風沙時仰空誦咒,觀想咒音所能及之地方,仗此功德,有罪眾生,獲蒙解脫。誦咒者所出聲音,天龍八部聞之,均為清淨法音。功德不可思議。

又有筒法,在於亡者將斷氣時,於其耳根下誦咒;或亡者已死,七七之內,或死已久,在亡者像前,或向亡者生前所愛之物,或其著過之衣,呼喚其名,隨力誦咒,必能超度。又或唸咒加持淨砂,灑在墓上,或亡者死亡已久,憶念其生前形象,誦咒一遍,加呼亡者之名,隨力多念,為其迴向,亦能超升。又寫咒於黃綢上,覆蓋亡者棺內屍上頭額心口等處,亦可往生。又若見他人殺生,力不能救,微出聲音誦咒加持。又放生時,唸咒加持再放。又吃三淨肉者或見人吃肉,或見市肆懸賣生物,以咒加持,俱獲利益,得生善道......

羅珠藏文什麼意思?

智慧

土登羅珠是什麼意思呢

應該是一個藏族的什麼名字吧

慈誠羅珠堪布 煩惱即菩提是什麼意思

放生之前念: 祈請十方諸佛菩薩為見證,願為這些水族眾生做正式的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惡@鬼,皈依僧不墮旁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遍}。然後念大悲@咒和十小@咒,(亦或佛多念)心經,南無多寶如來、 南無寶勝如、 南無妙色身如來南無廣博身如來、 南無離怖畏如來 、南無甘露王如來南無寶髻如來、南無阿彌陀如來(三稱)迴向:願以此功德迴向給你們,願你們早日離苦得樂,脫離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 念“南無寶勝如來”,放生的時候,魚一入水,旁邊就有兩個神保護直到它們舍報,除非此魚業報的確該@死,至少@死@後也立即生天。放生後念:(名字)願以此放生功德迴向給十方法界一切眾生,迴向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迴向三寶眾龍天,守護伽藍諸聖眾,三途八難具離苦,四恩三有盡沾恩.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瞭,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佛教的自空間他空間分別是什麼意思

自空見和他空見吧,藏傳格魯派是自空見,覺囊派是他空見。如果要了解,建議先看慈誠羅珠堪布的《慧燈之光》一至九。

土登是什麼意思

土登是紅教的意思。紅教就是藏傳佛教寧瑪派,由於他們帶著紅色的帽子而得名。

寧瑪派(紅教)是藏傳佛教四大傳承之一,相對於以後的其他三大傳承(白教-噶舉 花教-薩加 黃教-格魯),它是舊派。寧瑪派是藏傳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寧瑪一詞的意思為“古”或“舊”,寧瑪派即古派或舊宗派。

寧瑪派歷史上最偉大的上師是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仁波切。並且建立了當今全球最大佛學院--五明佛學院。他的弟子中有極其偉大索達吉堪布、慈誠羅珠堪布、益西彭措堪布、達真堪布等等。

對於法王的授記 “名有啊字通三藏,教法住世三千年,九百獲得大成就,隨行瑜伽六千餘,結緣眾生有七萬,大師年骸八十六”

今年的五明佛學院的金剛薩多法會四眾弟子共修心咒2800+億遍! 隨喜讚歎

智悲雙全是什的意思

在發心的過程中,聞思修行不要完全放棄,否則到一定的時候,發心就會被世間同化,逐漸只剩下形象上的利益眾生,最終完全消失,甚至跟世間人的行為沒有任何差別。

以前有些人根本不愛聞思,他們說:我要一輩子放生、我要一輩子利益眾生,但因外面的世界非常混亂,逐漸逐漸他們的心就被世間吸引住了,不要說一輩子,連五六年都沒堅持下來。因此,發心的同時聞思修行也不能放棄。

但有些人一味地聞思修行,一提起利益眾生就恨之入骨,好像根本不是他的事情一樣,這種行為也不合理。的確,我們現在了知大乘佛法的威力,也擁有利益眾生的機緣。在此時,不管身邊有多少人,哪怕只能提供一點一滴的幫助,也要去幫助他們,即一定要盡力做一些利益眾生的事情。 所以大家一定要掌握最關鍵的在發心的過程中,聞思修行不要完全放棄,否則到一定的時候,發心就會被世間同化,逐漸只剩下形象上的利益眾生,最終完全消失,甚至跟世間人的行為沒有任何差別。

以前有些人根本不愛聞思,他們說:我要一輩子放生、我要一輩子利益眾生,但因外面的世界非常混亂,逐漸逐漸他們的心就被世間吸引住了,不要說一輩子,連五六年都沒堅持下來。因此,發心的同時聞思修行也不能放棄。

但有些人一味地聞思修行,一提起利益眾生就恨之入骨,好像根本不是他的事情一樣,這種行為也不合理。的確,我們現在了知大乘佛法的威力,也擁有利益眾生的機緣。在此時,不管身邊有多少人,哪怕只能提供一點一滴的幫助,也要去幫助他們,即一定要盡力做一些利益眾生的事情。 所以大家一定要掌握最關鍵的問題:利益眾生時千萬不要放棄聞思修行佛法,聞思修行佛法時也不要放棄利益眾生,這就是所謂的智悲雙運。

------般若攝頌節選問題:利益眾生時千萬不要放棄聞思修行佛法,聞思修行佛法時也不要放棄利益眾生,這就是所謂的智悲雙運。摘自慈誠羅珠堪布《佛教的定義》 所有的佛教,包括大乘、小乘,顯宗、密宗的內容,都可歸納於智悲當中。智悲雙運,是整個佛教的精華所在。修行就是要修智悲雙運;所謂學佛也就是學智慧與大悲。 那麼,燒香、磕頭、唸經等等是不是學佛呢?是學佛的一部分,但不是最主要的內容。 佛是什麼呢?唐卡中畫的面色金黃、結跏趺坐的佛,是不是真的佛呢?那是不了義的佛。 大乘佛法認為:佛的化身與報身,是佛陀為了度化凡夫與十地菩薩而分別顯現的形象。佛為了能與凡夫溝通,就必須顯現化身(1)。雖說每個眾生都具有如來藏(2),但由於沒有證悟,因此佛的法身對我們還無法起到作用。要想證悟,想走解脫道,就必須依靠化身佛與報身佛的引導。然而,化身與報身都不是真正的了義佛,唯有法身才是真佛。所謂的法身佛,就是指智悲雙運。 我們學佛,就是要學智慧與大悲。所謂的成佛,就是指斷盡所有的貪嗔痴煩惱之後,所顯現出的本自具足的如來藏之所有智慧與大悲,此外無他。 藏傳佛教寧瑪派的高僧榮森班智達(3)曾說過:佛教永不改變的定義,就是智與悲。除此之外,其他任何解釋都不足以完整地表達佛法的內涵。 他認為:學佛的方法不一而足,用哪個方法都可以。譬如:淨土宗的唸佛是方法之一;禪宗的打坐參禪也是一種方法。但不能認為除了唸佛以外,其他的方法都不算是學佛。同樣的,出家人守出家戒,在家人守在家戒,這是兩種方法;不能認為只有出家戒才是真正的戒律,或者認為守在家戒就不能成佛。密宗有氣脈明點的修法,但這並不是唯一的成佛之道,不修氣脈明點照樣可以成佛。這些都只是方法而已。 佛教並沒有限定非用哪一種方法;但唯一不變的精髓就是智悲。任何方法如果修不出智慧與大悲,就不能成其為佛法。 總而言之,如果從智悲兩方面來表述佛法,就能完整地概括佛法的全貌。 如果有人問:什麼是佛法?則可回答說......

什麼是佛學

什麼是佛

第一、 佛是人而不是神

釋迦牟尼

看遍全世界各個宗教,除了佛教之外,沒有一個宗教的教主不是以超人的“神”格自居的。這個神能夠呼風喚雨,點石成金;他主宰著人類的吉凶禍福,它操縱著萬物的生死榮辱。人類只有匍匐在他的面前,讚美與謳歌,把一切成功與榮耀歸於萬能的神,信仰他的才能上天堂,反對他的只有墮入地獄,絕無抗辯申訴的餘地。 而佛教的佛祖——釋迦牟尼,他來到人間的第一句話就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裡要請讀者們注意的是:“唯我獨尊”的“我”字,並不是單指的釋迦牟尼本身,而是指的全體人類的每一個人。這句話的正確解釋應該是:人在宇宙中是頂天立地的,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主宰,決定著自己的命運,而不必聽命於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 釋迦牟尼將他的覺悟、成就及造詣,完全歸功於人自己的努力與才智。釋迦牟尼認為,一個人的吉凶禍福、成敗榮辱,決定於自己的行為之善惡與努力與否。沒有一個人可以提拔我上天堂,也沒有一個人可以把我推入地獄。讚美與謳歌不能離苦得樂,只有腳踏實地去修心養性,才能使自己的人格淨化、昇華,使自己享受到心安理得的快樂。 釋迦牟尼也不能像變戲法似地點石成金。他主張“要收穫什麼,就先要栽種什麼”。他不能使一棵蓮霧樹長出蘋果來,你若想收穫蘋果,就先要播下蘋果的種子。釋迦牟尼只不過是告訴你如何栽培,以便來日有豐碩的收穫,但栽培的工作還是要你自己動手。 梁啟超先生在《學問的趣味》一文中,不是也做過這樣的比喻嗎?他說冬天晒太陽的滋味舒服透了,但“太陽雖好,總要諸君親自去晒,旁人卻替你晒不來”。 釋迦牟尼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次),無非是為我們指出一條“成佛之道”——自己創造最徹底圓滿的智慧與人格。但這一條路卻是要自己憑著毅力、智慧、恆心去走完它。所以佛說:“工作須你們自己去做,因為我只教你們該走的路。” 成佛沒有捷徑,修行是點滴功夫,“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第二、 佛是真平等者

我說佛是真平等者,並不是信口胡說的,我們先就當時印度的社會背景來觀察:誰都知道釋迦牟尼時代的印度,社會分成婆羅門、貴族、平民、奴隸四大階級,而貴為太子的釋迦牟尼眼見社會階級的不合理,毅然樹起平等的旗幟,主張廢除階級對立,倡言眾生平等。 (一)無緣大慈:佛教主張不但對跟自己有關係的人要慈愛,如自己的父母、親戚、朋友等;同時對跟自己沒有親戚、朋友關係的人也要慈愛,如跟我從不交往或素不相識的人,也一樣地關懷愛護。“無緣大慈”用儒家的話來說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就是《禮運大同篇》所說的“不獨親其親、子其子”的意思。 (二)同體大悲:同體大悲就是一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把宇宙間一切眾生看成人我一體,休慼與共、骨肉相連。 儒家所說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又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正可表現“同體大悲”的胸襟。而地藏王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悲願深心,更是同體大悲的極致。 最後我要加以說明的,也就是最能表現佛教“真平等”精神者,就是佛教平等的觀念,並不只侷限於萬物之靈的人,佛教反對“人類以外的一切動物都是被創造來給人飽享口腹”的論調。一切動物臨死時的悲鳴哀號,真是慘不忍睹,慟不忍聞,連孟子都要慨言:“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佛教更進一步地肯定,這些被我們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所濫捕亂殺的動物,無不具有佛性——一種來日可以成佛的潛能,縱使人與其他動物之間,在形體上、智慧上有所不同,但在求生存的權利上,在佛性上卻是平等的。就像一個窮凶極惡或是愚蠢無知的人,他亦具有“人性”一......

供水是什麼意思

一、供水,指自來水公司向居民、工廠、商店、酒店等單位供應自來水。

二、供水,指佛教供水。

我們在佛前的供養中,最重要的是"供水"。

水有八種功德,分別有八種表義,所以緣起亦十分吉祥:(一)清涼- 表義戒德清淨;(二)味甘 - 表義得享百味食;(三)性輕 - 表義身心壯健;(四)質軟 - 表義意念柔順;(五)清澈 - 表義意念清明;(六)無臭 - 表義障礙消除;(七)益喉- 表義成就妙語;及(八)養胃 - 表義健康無病。

供水功德

喇榮五明佛學院大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曾說過:"供水要供七杯。每個杯子中間的間隙既不能太寬,也不能太密,一般大小的供杯(直徑10釐米左右)之間的間隙,為一粒米的寬度;如果是大供杯(直徑20釐米左右),其間隙就是一根手指的寬度,供杯應在一條線上整整齊齊地擺放,倒水的時候既不能因太滿而溢出,也不能太少。七杯水每天下午都要收回倒掉,第二天再換上新的涼水 。"施水時可念嗡啊轟,觀想其以少變多,遍佈虛空,令無量鬼道眾生均獲得受用和滿足,亦可念觀音心咒加持,還可念一偈:"此施諸善根,願彼利餓鬼,離餓鬼劣身,獲善趣安樂。"

相關問題答案
羅珠是什麼意思?
羅帷是什麼意思?
八寶羅漢是什麼意思?
滄海遺珠是什麼意思?
輕羅裳是什麼意思?
露珠是什麼意思?
果阿羅漢是什麼意思?
繡羅衣是什麼意思?
靈魂塔羅牌是什麼意思?
探驪得珠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