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如何促進民族團結?

General 更新 2024-06-02

作為中學生我們如何用實際行動維護民族團結?

作為中學生我們應如何用實際行動維護民族團結?要自覺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責任和義務,要認識到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各少數民族也相互離不開。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從小做到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民族團結的事不做,不參與違法活動,宣傳民族政策,反盯民族歧視行為,反對民族分裂;敢於同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作鬥爭。

作為大學生,要如何維護民族團結呢

1、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堅守政治信仰,擁護我黨的民族政策

2、與分裂祖國、破壞民族團結的分子做鬥爭

3、尊重其他民族的生活習慣

4、通過支教下鄉等途徑,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發展

5、通過開展各種宣傳活動,普及我國的民族宗教政策

大學生應該都是有素質有文化的,少數民族和漢族之間存有誤會和矛盾,那是因為名族之間沒有好好的去了解和溝通,在大學,少數民族同學和漢族同學接觸的應該會很多,大家多接觸,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多,漢族同學就多瞭解少數民族的風俗,並且尊重少數民族同學的風俗習慣,有些漢族人的確是很歧視少數民族,這樣,久而久之,少數民族的人總覺得漢族人歧視自己,所以名族之間矛盾就更深了,但如果在大學,漢族同學多關心關心少數民族同學,相信少數民族的同胞的心也不是鐵做的,他們也會感受到漢族同學的關心和溫暖,時間久了,大家一定會和睦相處的,少數民族的同學回到家鄉,肯定會告訴家鄉的人,漢族人其實也很友善,這樣一來,不是起到了維護名族團結、社會穩定的作用嗎?相信每個人都是熱愛和平的,只希望每個民族的同胞都能夠相親相愛! 1、一般的普通大學生對促進國家統一的影響力幾乎為零

大學生要做的只是堅持正確的立場,

反對一切危害“祖國統一”的言論與行為。

2、大學生在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方面可以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努力

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與文化習慣;

參與乃至幫助不發達地區少數民族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建設與發展;

同一切危害民族團結的言論與行為做鬥爭;

做促進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的事等。

1)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平等、團結、互助。

(2)我國處理民族關係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3)處理民族關係的首要原則,民族平等的含義。

(4)處理民族關係的重要原則,民族團結的含義。

(5)處理民族關係的根本原則,堅持民族共同繁榮的含義

(6)處理民族關係三項基本原則的關係: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共同繁榮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我們的國家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的共同奮鬥創造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和璀璨文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情,民族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地區的穩定事關祖國邊防鞏固,社會長治久安;少數民族的發展事關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沒有少數民族的發展,就不可能有中華民族的振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中華民族是個大家庭,各族人民親如兄弟姐妹。民族地區的進步和發展不但需要各族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開拓進取,也需要經濟發達地區的幫助和社會各方面獻計出力。各民族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就能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增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責任;加強大學生民族團結教育,是實現各民族團結和睦的基礎。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在學校更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在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時,按照教育部和國家民委以及學校的統一要求,主要採取課外活動的形式,採用團、隊、班會,民族歌舞、民族團結故事會等方式,並積極配合學校的民族知識講座,寓民族團結教育和文化娛樂、素質教育為一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民族團結與進步,是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主旋律,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之餘,也引導同學們一定要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教育,牢固樹立“漢......

如何堅持並做好民族團結教育從青少年做起

把思想引導作為青少年民族團結教育的根本任務。把黨的意識形態和思想主張有效傳播到青少年之中,引導青少年堅定理想信念,為黨提出的目標努力奮鬥;民族地區青少年思想引導工作,就是要針對青少年的思想意識特點,把握好引導的內容和角度,幫助青少年牢固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的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重點解決引導內容的針對性、傳播路徑的適用性和工作對象的普遍性問題,真正使思想引導工作深入淺出、生動活潑,不斷增強“四個認同”,使“三個離不開”的思想在青少年頭腦中深深紮根。

把主題教育活動作為青少年民族團結教育的有效載體。採取有效措施,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在民族地區開展青少年民族團結主題教育活動,是凝聚人心、增進團結的有效載體,有利於搭建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的平臺,促進各族青少年相互瞭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幫助。具體工作中共青團組織堅持以增進信任和感情為導向,重在平時、抓在平常,重在交心、以心換心。

把維護合法權益作為青少年民族團結教育的有力保障。當前,青少年成長髮展中面臨著家庭生活、學校教育、社會融入、求職晉升、婚戀交友等諸多問題,能否有效地履行維權職能,做好青少年合法權益的“代言人”,是共青團組織工作面臨的全新挑戰。

把隊伍建設作為青少年民族團結教育的堅實基礎。深刻認識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央關於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科學判斷、整體思路和重大舉措,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發揮直接聯繫青年、面對青年的優勢,與各族青少年交朋友,帶頭促進民族團結,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在各族青少年心中種下民族團結的種子。

怎樣對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

2008年11月,教育部辦公廳、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辦公廳聯合頒發了《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主題活動,進一步加強學校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怎樣才能優質高效地對小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呢?筆者認為:一、對小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僅靠教科書上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充分挖掘和高效利用有關的教育資源。二、在宣傳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考慮本地區民族分佈的情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知特點,遵循小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緊緊圍繞“深入瞭解”、“友好交往”、“團結互助”這三個重要環節,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發動廣大師生全員參與,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三、民族團結教育是一項永久性的工程,必須持之以恆。      一、深入瞭解我國民族團結的歷史與現狀   小學生由於年齡小,知識少,閱歷淺,要順利地開展民族團結教育,首先要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讓他們深入瞭解我國民族團結的歷史與現狀。   (一)把民族團結教育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1. 在校園裡製作一幅大地圖,永久張貼在宣傳櫥窗內。圖上標示出我國五十六個民族的區域分佈、地形地貌、人口數量、氣候情況、資源狀況等。讓孩子們初步認識到: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民族親如一家。每個民族不論人口多少,居於何處,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都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2. 學校、班級都要設立固定的宣傳欄,精心設計標語、圖片等宣傳內容。   3. 將民族團結教育的內容編成兒歌童謠,讓學生廣為傳誦。   (二)認真上好民族團結教育課程。要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接受能力和具體的教學內容,堅持學以致用的原則,通過生動感人的講述、聯繫實際的討論、富有情趣的表演等方式,確保課堂教學質量。還要精心整合語文、音樂、美術等學科的教育資源。   (三)宣講有關民族團結方面的內容。可把從古到今關於民族團結方面的著名人物或歷史事件編成一個個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充分利用升旗儀式、少先隊活動、專題講座、校會、班會、宣傳欄等陣地,向學生進行系統宣講。應主要宣講六方面的內容。   1. 幾千年來,我國各族人民相互學習,友好相處,團結互助的故事。如: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實行的“胡服騎射”;漢武帝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唐朝“貞觀之治”時各民族“和同為一家”;清朝金冊冊封西藏的達賴和班禪,“康乾盛世”中各民族的和睦團結;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後,各族人民對災區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同胞的同情和支持等。   2. 幾千年來,華夏大地上的各族人民用自己聰明才智和勤勞的雙手,共同創造了聞名於世的輝煌文化。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世界領先的生產力水平、璀璨的文學藝術、高超的建築技術、航海技術等,都凝聚著古代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在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奮進的今天,同樣離不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3. 幾千年來,中華大地上的各民族在長期的交往中不斷走向融合,形成了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華民族成了各民族共同的最響亮的名字。儘管各民族生活的區域不同,語言文字不同,風俗習慣不同,但大家都承認一個共同的祖先,向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和睦統一、繁榮富強。如:唐太宗時,北方少數民族地區曾經修築過一條“參天可汗道”,直達長安,以方便和唐朝的聯繫。清乾隆年間,蒙古族的一支在流落俄國多年後,衝破重重阻撓,吃盡千辛萬苦,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   4. 幾千年來,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在遭到外寇入侵時,......

為了維護民族團結,我們青少年應該怎麼做?

樹立維護民族團結的意識,自覺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

尊重各民族的宗宗教信仰,風俗習慣,語言文字

積極宣傳少數民族地區所取得的成就和我國的民族政策,敢於同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作鬥爭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促進民族團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機滲透民族團結教育

——《葡萄溝》教學案例

一、案例背景

中共中央《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指出:“要加強民族團結教育”、“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觀、宗教觀和黨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要大力宣傳各族人民為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歷史貢獻。”江澤民同志也在關於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講活中指出:“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偉大國家,五千多年來,中華民族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活,各族人民互相團結,互相學習,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共同開發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總書記的講話既指出了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性,又強調了民族團結教育的全面性,這就表明:民族團結教育必須理直氣壯地進行,必須虔誠地將民族團結的教育貫穿到我們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每一環。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理所當然承擔著重要的任務。作為一所民族小學,更應在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工作中發揮帶頭作用,辦出自己的特色,這也是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民族團結教育的主要依據。

本篇課文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11冊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葡萄溝》一文,作者以生動的的語言介紹了祖國美麗富饒的新疆吐魯番的葡萄溝,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教材本身就已體現了濃濃的民族情;教材的特點,更有利於學生通過激情朗讀;適當將文章的內容向課外延伸,讓學生通過對新疆相關圖片、文字資料的收集,進一步領略祖國少數民族地區的大好河山,富饒的物產和友好的民族關係,培養濃厚的民族情感。通過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內涵,情感因素,讓學生從心底感受到少數民族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我國團結友好民族的關係,受到民族團結教育。

二、教學步驟

(一)利用音樂導入新課,介紹和諧的民族關係

一上課,我就給學生播放歌曲《咱們新疆好地方》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及時提出問題“從歌曲中我們可以知道,歌曲中所歌唱的是哪個少數民族?它與各民族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他們踴躍地回答問題,我結合歌詞,正確引導指出,新疆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新疆各族人民同祖國一同經歷了反抗外來侵略、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鬥爭,為祖國的長期穩定和繁榮昌盛,做出了貢獻。在新中國這個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間更是形成了一種“相互影響,彼此團結,互相幫助,互相融合”的兄弟姐妹式的關係。

(二)充分運用文本,寓民族團結教育於感悟之中

師:葡萄溝是個怎樣的地方,你們看了錄像,讀了課文,誰能站起來說一說。

生:葡萄溝是個盛產水果的地方。

生:葡萄溝是個美麗的地方。

生:葡萄溝生產的葡萄乾非常有名。

生:葡萄溝的老鄉很熱情好客,所以說那裡是個好地方。

師:想說的請站起來說

生:(自由說)

師:葡萄溝盛產水果,景色優美,葡萄乾非常有名,而且那裡的老鄉又很熱情好客,所以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點擊出示:“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這句話怎麼讀好它呢?請大家試一試。

生:(自由練讀)

師:誰能說說這句話該怎麼讀?

生:(讀)我是用讚美的語氣讀。

生:(讀)我是用驕傲的語氣讀的。

生:(讀)我是用高興的語氣讀的。

師:你認為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就美美地讀一讀

生:自由讀

師:葡萄溝盛產哪些水果,作者又是用什麼方法,怎樣來寫的。請小朋友認真讀讀課文。用“~~~~”劃出寫水果的句子,寫了哪些水果用“——”劃(喜歡怎麼讀就怎麼讀)

生:自讀

師:誰能站起來讀一讀寫水果的句子。

生: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們最喜愛的葡萄成熟了。

師:這句話寫了哪些水果?

生:這句話寫了杏子、香梨、蜜桃、沙果、葡萄

師:這些水果中人們最喜愛的是什麼?......

怎樣才能使學校的民族團結工作坐的更好

1、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課堂主渠道

在具體教學中,貫徹"以教材為主,突出常識,聯繫實際,生動有趣"的教學原則。突破教材的結構侷限,結合學生對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先從少數民族英雄人物的故事講起。如康熙皇帝大有作為,成吉思汗馳騁疆場,圖爾扈特決心東歸,劉伯承元帥在長征路上與彝族領袖小葉丹的"彝海結盟"使紅軍順利經過彝區,黎族領袖王國興率部主動投奔解放軍、為海南解放做出重大貢獻等。結合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心理,向學生介紹極具特色的民族風情,使學生體會到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深厚底蘊,學生精神飽滿地體味收穫知識的喜悅。

2、對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要常抓不懈

用民族精神育德依據民族校的特點,挖掘學科教學中的民族團結教育內容,做民族知識講座,每年組織學生觀看《中華各民族》錄像帶,主題班隊會評優,舉辦《愛我中華》民族知識競賽活動等多種形式教育,加強社會實踐。學生們蒐集資料,調查訪問,統計對比,辦手抄報,使學生了解本民族的優良傳統,組織漢族學生到蒙古族村民家中,組織蒙古族學生到漢族村民家中,調查訪問了解民風、民俗,學習民族禮節,以及對民族團結進步的理解,使學校成為團結友愛的民族大家庭。學校現有蒙古族學科骨幹教師7名,真正起到了學科帶頭的作用,我們共同研究蒙語教學的新方法、新路子,自編蒙語校本教材,結合我鄉實際情況,提高了蒙語授課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同時也提高了漢族學生學習蒙語的興趣,為"三語"教學改革打下良好基礎。進一步加強蒙古語文師資隊伍建設,實施新課程標準,強化口語教學,切實提高蒙古語文教育教學質量。我們學校為教師搭建平臺,讓蒙古族教師走出去學習,同時還邀請專家來我校講學,探索新課程的教學模式,走出自己民族特色之路。

3、開展多種課外活動進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有趣的活動是最能吸引學生的。如何設計和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讓他們在參與中體味教育的內涵並且受到鼓舞,這是我們一直關注並努力探索的重點。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不僅體現在黨的民族政策、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民族風俗習慣的傳播中,更多的應體現在學生喜聞樂見的民族團結教育實驗活動中,為此,我們應該努力抓好民族團結教育與民族傳統節日、民族體育、民族藝術之間的結合。我們每學期都在蒙古族中小學生中開展蒙古語演講、詩歌朗誦、講故事等競賽活動,"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隻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歌聲在校園經常聽到,歌聲既是心聲。要求每個學生每個學期要學會唱三首蒙古族和漢族歌曲,會背誦三首蒙古族和漢族詩歌,會講三個蒙古族和漢族故事。我們還要繼續組織好學校的"馬頭琴"和"安代舞"表演隊,在"六一"、"國慶節"等節日為學生表演,來豐富我們的校園生活。

在班級教學活動中,我們開展"四講"活動:一講祖國悠久的歷史;二講祖國壯麗的山河、豐富的物產;三講祖國燦爛的文化,是勤勞勇敢的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祖國璀璨的文明;四講各民族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各班每學期結合本班實際召開一次主題班會,辦好一期"民族團結"牆報。組織以"民族團結大家庭"為主題的手抄報和"講誠信"為主題的演講比賽。

4、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實踐活動

利用學生參加"第二課堂"的社會實踐活動中,經過學生的參與和體驗,促使學生把認知轉化為情感和行為,開展課題研究。全......

如何對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

1、求同存異,彼此尊重。2、共同目標,全員聚焦;3、團隊凝聚力---團結力量大

為促進民族團結,我們應該怎麼做?

1、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堅守政治信仰,擁護我黨的民族政策

2、與分裂祖國、破壞民族團結的分子做鬥爭

3、尊重其他民族的生活習慣

4、通過支教下鄉等途徑,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發展

5、通過開展各種宣傳活動,普及我國的民族宗教政策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及時採納!謝謝!(*^__^*)

相關問題答案
學生如何促進民族團結?
如何來促進民族團結?
銀行如何做到民族團結?
你如何做好民族團結?
教師如何做好民族團結?
為促進民族團結,我們應該怎麼做? ?
醫學生如何為人民服務?
如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公民如何促進教育公平?
學生如何進國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