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祖師爺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4-06-02

誰是相聲祖師爺

”那麼相聲的祖師爺是誰呢是東方朔。東方朔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生於公元前154年,卒於公元前93年,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人。他是西漢辭賦家。漢武帝即位,徵四方賢士。他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後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他性格詼諧,言詞敏捷,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漢書·東方朔傳》)。但武帝始終把他當俳優(古代以樂舞諧戲為業的藝人)看待,不得重用,於是寫《答客難》、《非有先生論》等文章,以陳志向和抒發自己的不滿。相聲行所以尊他為祖師爺,並不因為他曾做官。而是因為他性格開朗,愛講笑話,而且很有水平。試舉二例:有一次,漢武帝讓他陪同到上林苑,看見一棵樹,問他:“樹叫什麼名字”他順口說:“樹叫‘善哉’。”漢武帝便在樹上做了記號。幾年以後,又見到這棵樹,漢武帝再問他:“樹叫什麼名字”他隨口說:“它叫‘瞿所’。”漢武帝把臉一沉:“同一棵樹,怎麼過了幾年,名字就不一樣了你在騙我。”他的腦子反應極快,當時也沉下了臉,說:“馬小時候叫‘駒’,長大了叫‘馬’;雞小時候叫‘雛’,長大了叫‘雞’;牛小時候叫‘犢’,長大了叫‘牛’;人小的時候叫‘兒子’,老的時候叫‘爺爺’。這棵樹也是一樣,過去叫‘善哉’,現在叫‘瞿所’。世上少長生死,萬物成敗,能是固定不變的嗎”漢武帝聽後覺得有理,只得一笑了之。 相聲藝人高德光在上世紀30年代“撂地”時,曾說過一段關於東方朔的故事:一次,他陪著漢武帝賞花,看見皇上用上嘴脣去聞香味,就說:“皇上的上嘴脣可真夠長的。”皇上得意地說:“那是,人中過三寸,壽活過百歲呀!”他馬上就追問:“皇上金口玉言,使臣茅塞頓開。但臣有一事不明,還得啟奏。”皇上說:“講!你隨便問,朕是有問必答。”於是他問:“皇上的人中過三寸,壽活百歲。臣聞彭祖壽活八百,他的那個人中該有多長啊”皇上聽了,頓時臉色變紅:“這個……這……”他怡然自得:“您不是有問必答嗎”皇上一愣:“噢!你在這兒等著我吶。”還有,據老先生們講:每次皇上聽完笑話總愛說一句“別捱罵啦”!所以,在過去相聲的結尾時,也要由“捧哏”的說一句“別捱罵啦”! 相聲進了曲藝園子演出,觀眾對喜歡的優秀相聲藝人給予褒獎,會送帳子,帳子上邊經常書寫“曼倩遺風”或“曼倩再世”等,這是因為東方朔字曼倩。相聲藝人雖然尊東方朔為祖師爺,但在第五代相聲藝人之後,基本無人再叩拜這位祖師爺。但第五代藝人中的代表人之一,馬三立先生就見過東方朔的塑像,並叩過頭。他曾對我說:“說相聲的如同唱戲的、唱曲兒的供唐明皇的塑像那樣,也供一尊泥塑或是木雕的偶像。他的相貌跟唐明皇有明顯的區別:唐明皇沒有鬍鬚,他卻有五綹鬍鬚,據說他就是相聲行的祖師爺東方朔。我見過這尊塑像,也給他作過揖,叩過頭。”我也問過我的老師楊少奎,還問過一些比他高一輩及同他一個輩分的多位藝人,均認為東方朔是相聲行業的祖師爺,卻又極少有人蔘拜。今日年輕的相聲演員別說沒有供奉過這位祖師爺,甚至不知道祖師爺是哪方的神聖。畢竟時代不同了,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孫福海/《逗你沒商量》)

相聲界的“祖師爺”到底是誰

最普遍的說法是東方朔。東方朔是相聲界的祖師爺,最早叫做“參軍戲”,人物不可考證。馬三立先生回憶,在拜周德山為師的儀式中,供奉著東方朔的牌位。西漢的東方朔學識淵博,談吐幽默,算得上是相聲一行的祖師爺了。因他號“曼倩”,過去有人稱相聲是“曼倩藝術”。

相聲界的祖師爺是誰?第一個說相聲的是誰?

相聲界公認的“開山祖師”叫朱紹文(也作“朱少文”),綽號叫做“窮不怕”。

第一代相聲演員:張三祿

第二代相聲演員:朱紹文(窮不怕)、阿彥濤、沈春和 等(插句嘴:雖然張三祿是最早的相聲演員,但是在朱紹文這一代正式把相聲作為一種曲藝來表演,所以相聲界公認的祖師爺是朱紹文)

第三代相聲演員:恩緒 等

第四代相聲演員:李德鍚(萬人迷)張德泉(張麻子)、周德山(周蛤蟆)、馬德祿 等 (再差句嘴:所謂的相聲八德就是指這一輩兒老前輩。這是“德”字輩兒)

第五代相聲演員:馬三立、郭啟儒 、常連安、張壽唬等(這是“壽”字輩兒)

第六代相聲演員:侯寶林、劉寶瑞、郭全寶、高英培、王鳳山、馬志明 、常寶堃、常寶華、常寶霆、楊少華等 (這是相聲人才輩出最繁榮的時期,“寶”字輩兒)

第七代相聲演員:馬季、蘇文茂、唐傑忠、李伯祥、杜國芝、高英培、師勝傑、常貴田、侯耀文、牛群、趙振鐸、範振鈺、楊儀等

第八代相聲演員:姜昆、趙炎、劉偉、馮鞏、笑林、王謙祥、李增瑞、黃宏、尹卓林、李金斗、鞏漢林、郭德綱等

相聲祖師爺訓,相聲拜師誓詞

相聲界公認的“開山祖師”叫朱紹文(也作“朱少文”),綽號叫做“窮不怕”。可是確切地說,朱紹文之前已經有人在用後來的這種“相聲”的形式在謀生了,比如朱的老師張三祿。

相聲藝人拜師的傳統程序

相聲藝人拜師的傳統程序拜師儀式,相聲行話又叫“擺知”。相聲藝人,作為一個特殊行業群體,形成了一整套適合行業發展,維護從業人員利益的習俗慣制。其中,嚴密複雜的拜師儀式是相聲傳承的核心,聯結著全體的職業相聲藝人。師承關係如此被重視是源於舊社會藝人的現實生存狀況。作為“下九流”的行業,相聲與其他民間表演形式一樣被人輕賤,相聲藝人的地位也非常低,沒有固定的表演場所,常是“撂地”演出,生活朝不保夕。這樣惡劣的條件必然促使從業人員自覺產生維護本行業的心理傾

向,既要競爭,提高技藝 ;又要生存,填飽肚子。這必然就產生了對沒有門戶的演員的排擠,對行內人的照顧。想要學相聲必須正式拜師,沒有師承門戶的是不被同行的承認,即使家族內有人說相聲,是行內人,也必須另行拜師,成為不變的規矩,這樣的例子也非常多。相聲藝人拜師舉行儀式要有引師、保師和代師,引師就是介紹入師門的人,保師是師徒雙方的保證人,代師是代替師父授業的,通常都是師父一輩的藝人。保師也可以由外人來擔任。傳統的拜師後學藝時間稱為“三年零一節”,業滿出師。到時候,還要舉行謝師儀式。另外,舉行拜師儀式按規矩必須請說評書的、唱單絃的、變戲法的藝人蔘加,據說因為相聲這行業在初創時期,在藝術上借用了這三個行業的很多東西。相聲藝人每一代還設立門長的大師兄主要管理相聲門內部的事務,有一定的權威性。拜師又分為叩門、授業和代拉子三種形式。

新舊拜師儀式比較

關於拜師儀式的詳情歷史上的記述並不多。在這裡,筆者選取傳統的馬三立拜師儀式和現代的李伯祥收徒及眾弟子謝師儀式作為比較對象,兩個拜師儀式年代相隔久遠相差近八十年,對比十分強烈,都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詳細比較見列表 :

通過對列表的分析,可以看出新舊儀式有同有異,對比非常明顯。清晰地反映了不同時代相聲藝人的生活情況和相聲藝術的生存狀況。從整體來看,作為門規的拜師儀式基本程序沒有變化,只是根據時代需要發生一些變異,主要表現在 :第一,儀式選擇的地點一般是在飯店和多有曲藝表演的場所,因為這些地方為藝人所熟識。作為儀式當然要有司儀,舊時的司儀由保師擔任(不知是否普遍),新儀式有專門的主持人,但也是業內人士。第二,介紹參加儀式的賓客一般由主持人負責,按照來賓的身份、行業、長幼等規矩逐一介紹。新儀式中的來賓身份更加多元,不再是以往的只有曲藝圈內的人蔘加,因為曲藝從撂地的草根表演成為舞臺藝術,藝人也成為藝術家,進入了娛樂圈,所以有許多影視界的明星也到場祝賀。同時,這種行內儀式也突破了以往的封閉而面向媒體開放,新時期的拜師儀式更像是一次“大聚會”。適當的宣傳也是對現在相聲不景氣的一種迴應。同時,主辦方由以往的相聲界內部組織變為各地方的曲藝家協會,並且有了承辦方,使拜師儀式更加專業化和規範化。建國後曲藝家協會的成立使得藝人的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能夠更專心地提高藝術水平。第三,儀式一開始的焚香拜祖師的習俗發生了最明顯的變化,或許是門長趙心敏的去世,在李伯祥收徒儀式上,這個環節換成了照片揭幕儀式,由常寶霆和張永熙兩位老藝人為李潔塵和趙佩茹的照片揭幕,李潔塵是李伯祥的父親,趙佩茹是李伯祥的師父,這裡的獨具匠心很有深意,目的是讓弟子傳承相聲藝術的同時也要繼承老藝人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高尚的情操。趙佩茹早年參加抗美援朝慰問演出光榮負傷,他的搭檔、著名......

和郭德綱一個祖師爺的都誰?

這個怎麼說呢,他們都是有很多門,如:評書、相聲、西河大鼓、快板,等等等等,所以這些門的藝人都是和他一個祖師爺。

大陸相聲行拜哪位祖師爺?!

東方朔,西漢著名辭賦家。漢武帝即位,徵四方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後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他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他曾言政治得失,陳農戰強國之計,但當時的皇帝始終把他當俳優看待,不以重用。東方朔一生著述甚豐,有《答客難》、《非有先生論》的名篇。亦有後人假託其名作文。明人張溥匯為《東方太中集》。

因為性格幽默,知識淵博所以被稱為相聲祖師爺。

馬三立的祖師爺是誰

據馬三立老人家活著的時候說,相聲界公認的“開山祖師”叫朱紹文(也作“朱少文”),綽號叫做“窮不怕”。可是確切地說,朱紹文之前已經有人在用後來的這種“相聲”的形式在謀生了,比如朱的老師張三祿。朱不是張三祿的學生,但是管張叫“老師”。原來,張三祿是當年北京城“管兒張”家的前輩,他既變戲法,又玩口技,還在自己的表演中加入了“貫口”(相聲術語,以很快的語速說話,比如“報菜名”)。張三祿是北京東城和西城的藝人頭目,在他的照顧下,許多藝人得以在北京的賣藝圈子裡站住了腳跟,而相聲最早便是以撂地攤兒賣藝的形式出現的,所以張三祿在相聲史中的地位也是不容抹煞的。朱紹文主要唱太平歌詞,然後再說段笑話,逗個哏,有些是從張三祿那裡學來的,他扮個小花臉演出,由唱太平歌詞、數板說笑話或小段故事,發展成為單口相聲。他又根據評書、戲曲的故事情節,編成段子,傳下來說、學、逗、唱四門技巧,並且帶了六個徒弟。最終形成了“相聲”這門行當。

問個八卦的,為什麼相聲界奉東方朔為祖師爺呢?

姓氏源流

東方(Dōng fāng 東方)姓源出有二:

1、遠古時伏羲創制了八卦,八卦方位以東方為尊,伏羲又叫神農氏,他的族人務農,每天太陽從東方升起是個開始農作的重要時刻,於是伏羲的後代人中有的形成了東方姓,稱東方氏。

2、出自張姓,是漢朝東方朔的後人。東方朔之父名張夷,在他出生前便去世了。母親田氏在他出生三天後也死了。東方朔由其兄嫂撫養成人。因為他出生時東方天剛亮,所以取名叫東方朔。東方朔官拜太中大夫,他生性詼諧滑稽,出言幽默,但能洞察事理,直言切諫。他的後代亦以東方為氏,又形成一支東方姓。相聲界尊東方朔為祖師爺。

得姓始祖:東方朔。據《風俗通》記載伏羲氏“出於震,位主東方”,子孫遂以東方為氏,但已無從查考。現在所知道的姓東方者最早的西漢名士東方朔。東方朔之父姓張,在他出世前就死了,母親生下他3天后也去世了,他是由其兄嫂撫養長大的。因為他出生時,東方剛亮,遂以“東方”為姓,取名東方朔。他以詼諧、幽默聞名於世。當時,漢武帝下詔求賢,東方朔上書毛遂自薦,引起武帝注意,招入宮中面試。他說話妙趣橫生,行事放蕩不羈。一次,漢武帝賜宮中官肉,左等右等,主管分肉的官員遲遲不到,東方朔忍不住了,拔出佩劍,自己動手割了一塊肉揚長而去。負責分肉的官員知道後,到武帝面前告了他一狀。次日上朝,武帝讓東方朔當著百官檢討。東方朔檢討說:“接受賞賜而不待詔命,何等無禮;拔劍割肉,何等壯烈;割肉不多,何等廉潔;肉歸夫人,何等真情。”漢武帝聽後忍不住大笑,不但免了他的罪,還另賜肉百斤、酒一石,讓他帶回家“再歸夫人”。後世流傳著許多東方朔的有趣故事。他被民間奉為喜神。其後代以東方為姓,奉東方朔為複姓東方的始祖。

為什麼東方朔是相聲的祖師爺

先說說東方朔吧,人都說智聖東方朔,此人確實聰明,但是又是個玩世不恭的人,好戲謔,言行幽默詼諧。

各個江湖行當,都要有個祖師爺,以顯有本有源,作為一個神明來供奉,更能規範行業操守。一般都是以古時名人、偉人為祖師爺,又有面子,又可以作為學習的榜樣。

相聲演員多詼諧,好滑稽。這便使得相聲演員和東方朔一拍即合,又兼東方朔聰明蓋世,和相聲演員要求聰明伶俐,反映能力好,更是符合。

所以,東方老師,便順理成章的,成了相聲演員的祖師爺,要是不選他都可惜了他這人才,太合適了。

相聲界祖師爺馬三立的徒弟有哪些

馬三立 (1914年10月1日-2003年2月11日):中國已故相聲泰斗,相聲八德之一馬德祿之子。他的徒弟有:閻笑儒、張笑勤、張笑非、金笑天、班德貴、連笑昆、常寶華、高笑臨、諶笑宇、王笑予、方笑文、任笑海、尹笑聲、於寶林、常寶丰。

閻笑儒先生生於1913年,上世紀30年代拜馬三立為師。因比馬三立長一歲,成為相聲界一對特殊的師徒。他與尹壽山搭檔,彼此間配合默契,展現了一位老藝術家深厚的基本功,閻笑儒先生因病於1985年辭世。

班德貴先生生於1920年,1950年拜師於馬三立的門下。他的捧哏藝術精湛,颱風穩重。為趙心敏、劉文亨量活,從聲音上聽起來班先生的聲音很像後來為劉文亨先生捧哏的王文玉先生,且不呆板。是一位很優秀的相聲名家,1997年班德貴先生辭世。

於寶林先生生於1921年,1953年拜師馬三立。上世紀90年的末期建立了茶館相聲,為傳播相聲事業做出了積極地貢獻。他的表演風格相同於馬氏相聲刻畫小人物與天津市民的特點,是相聲界四大寶林之一,於寶林先生2005年4月1日因病辭世,享年84歲。

連笑昆先生生於1926年,1934年拜師馬三立。50年代全家遷往甘肅,在那裡度過了半個世紀。為弘揚相聲藝術做出了自己的犧牲,2009年3月1日連笑昆先生因病辭世,享年83歲。

高笑臨先生生於1926年,早年拜師馬三立,後到安徽。他的表演火爆,真實。上世紀90年代迴天津錄製了傳統相聲,留下了寶貴的資料。2009年10月19日高笑臨先生因病辭世,享年83歲。

李文華先生生於1927年,1962年調入中國廣播說唱團。2008年11月11日由馬志明代父收徒,李文華拜師於馬三立門下,了卻心願。2009年5月9日李文華先生因病辭世,享年82歲。

常寶華先生生於1930年,是常氏相聲創始人常連安四子,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堃四弟,藝名四蘑菇。1950年拜師馬三立,他的表演感情豐富,《昨天》、《追溯》等相聲段子幽默中帶著情感,耐人尋味。今八旬高齡,仍活躍於相聲舞臺。

尹笑聲先生生於1938年,相聲表演藝術家尹壽山之子,幼年拜師馬三立。同於寶林、馮寶華經營著茶館相聲,是當今茶館相聲裡最受歡迎的老藝術家。

常寶丰先生生於1947年,常連安先生的幼子。1984年拜師馬三立,表演風格為灑脫、嗓音清脆,有常氏和馬氏的風格。

相關問題答案
相聲祖師爺是誰?
茅山祖師爺是誰?
九天玄女是誰的祖師爺?
王祖藍師傅是誰?
祖師爺究竟是那位神仙?
劉寶瑞的師傅是誰?
亞索的師傅是誰圖片?
白眉大俠的師傅是誰?
相聲的特點是什麼?
樑二姊的師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