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失利的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4-06-04

淞滬會戰失敗的原因

淞滬會戰過去已經好多年了,在淞滬會戰中中國軍隊奮勇抗敵,給了日軍極大的殺傷,是中國抗戰中消滅日軍最多的一場戰役,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鬼話。但是中國軍隊自身也遭受重創,甚至有人懷疑這麼慘烈的一場戰役是否值得。本帖就這場戰役做一些假設,分析得不對的地方,大夥兒權當一笑罷了。

有人說淞滬會戰這正是蔣介石的高明之處,故意在上海攻擊日軍,把日軍進攻中國的方向由從北往南改成由東向西,這個是整個抗戰的全面戰略,是否正確咱們不去品評了,但是僅僅從戰役的角度上講,淞滬會戰實際上是有不少失敗之處的。

首先,在知道思想上有失誤。蔣介石淞滬會戰的思路應該說不是很清晰的。按照蔣介石在淞滬會戰中的指導思想是爭取在上海殲滅日軍一部分兵力,以達到國際上的關注,最後通過談判來解決戰爭問題。這首先在戰略上就是錯誤的,沒有立足於戰爭長期化和全面化,把希望寄託於國際社會的干預,所以就導致了後來的失敗。本來是想成建制殲滅一部分日軍把日軍趕出上海,後來看目的無法達到就改為在上海儘可能地堅守吸引國際社會的關注,到最後戰線幾乎崩潰仍抱著國際干預的幻想不肯撤退,最後日軍在杭州灣登陸抄了後路導致整個戰線的崩潰。

其次,在戰術上忽視了中日之間重火力之間的差距。上海這個地方根本是無險可守的地方,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美英列強在上海有租界,毗鄰租界的地方日本進攻時不敢動用重炮轟擊,租界以外的地方根本是無險可守,論重炮火力,國軍的重炮在數量上遠遠不及日軍,空中力量也不及日軍。在這種情況下將大量的精銳部隊投入到上海戰場,冒著日本鬼子的軍艦的重炮和飛機的殺傷,根本就是送死。一個師一個師的往裡填,悲壯固然悲壯,可是效果不大啊。那都是精銳的德械師啊,假如不是在淞滬戰場上犧牲,日後的抗戰定會大有作為啊。

淞滬會戰為什麼會失敗?

前線是頂住了,但日軍在浙江登陸了,國軍的環形防禦將被日軍從後方抄後路,非常危險。在這種情況下再堅持只有被包餃子,打無可打,必須撤退了。

為什麼淞滬會戰會失敗

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這次淞滬會戰,中國雖然戰敗了,但為中國民族工業內遷爭取了時間。同時它讓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國政府的立場: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將其領土一塊一塊地征服侵吞,也證明了中國絕不會向日本投降。——常識歷史篇。

終於知道淞滬會戰為什麼失敗了

在上海挨日本的優勢艦炮轟擊,腦子被驢踢了。

淞滬會戰是勝利還是失敗

失敗了。國民黨組織的三次會戰全部失敗。雖然簽了淞滬停戰協議,還是打了。

蔣介石在淞滬會戰中為什麼作戰失敗了

淞滬會戰國軍失敗的原因:

(1)戰略指導思想的錯誤

老蔣和南京正府不能立足於獨立自主,把戰略戰役的最大希望寄託於西方列強的干預上,企圖藉助別人的力量“以戰求和”,立足點即根本錯誤。

(2)戰術方針上的錯誤

淞滬會戰除了初期中國軍隊主動實行攻勢作戰外,從整個戰爭全盤來看,中國軍隊一直處於被動的防守地位,在戰役中的各主要作戰階段,也是多取守勢。在敵強我弱時消極防禦,單純與敵人拼消耗,打陣地戰,只能是死路一條。

(3)戰役指揮上的錯誤

淞滬會戰,老蔣和中國統帥部指揮上所犯的重大錯誤是對側背的戰略要地——杭州灣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雖然老蔣在會戰初期,也曾經設想過日軍從金山衛登陸,包抄中國軍隊戰線背後的可能,因此在沿岸建有簡單的防禦工事,以及留有部隊監視。但是後來由於會戰越打越激烈,因此將防守杭州灣的部隊陸續抽調,支援淞滬。老蔣與他的德國軍事顧問都認為,日軍也已經全力投入上海正面作戰,不會有兵力再投入登陸杭州灣。等到日軍真的登陸金山衛,老蔣又驚惶失措,遲遲不願作出撤兵決定,直到4天后面臨全線崩潰、全軍覆沒的時候,他才下令在上海作戰的部隊全面撤退。撤退失機,倉皇下令,最終造成兵潰如山倒的局面。

(4)武器裝備上存在較大差距

武器裝備落後是淞滬會戰乃至整個抗戰正面戰場其他戰役,中國軍隊戰敗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中第一階段想攻攻不上,第二階段想守守不住,第三階段想反擊反不了,想撤出撤不了,缺乏重型火炮、空中支援等,是重要的原因!反觀日軍,武器裝備佔據絕對優勢。飛機、重炮、軍艦、坦克,從陸地到海上和天空,全方位立體作戰,中國軍隊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

(5)戰術觀念和戰鬥素質上的差距

當時的中國軍隊普遍戰術觀念陳舊落後,戰鬥素質和軍事訓練差。不具備現代戰爭的常識,仍然抱著以往國內戰爭的老一套戰法同日軍作戰。軍官和士兵不知如何打敵機,打坦克,打要塞地堡。也不善於隱蔽自己,不懂得如何疏散和偽裝,只是一味的強調勇敢、不怕死,精神萬能,徒恃血氣之勇。廣西參戰部隊從後方來到前線,看到日軍飛機過來投彈硬是不肯隱蔽或臥倒,甚至有的戰士直挺挺的站立原地仰指敵機大罵,很多人還沒正式走上戰場就先枉送了性命。

(6)在國防動員和軍隊指揮體制上的差距

當時中國的國防動員體制、平戰轉化體制、軍事指揮體制相對於日本方面而言,差了一大截!當時日本有17個常設師團,平時每個師團的兵力11000多人,戰時擴編成特設師團,人員擴充為24000至28000多人,即由現役的38萬人擴編為74萬人。除了預備役兵外,日本的兵役制還有後備役兵88萬人和補充兵役240多萬人,各種兵役人員合計有448萬多人。而當時的中國,只有203萬現役兵,預備兵役和後備兵役一無所有。

日軍不僅兵力補充系統完備,後勤支援系統和機械化水平之高也是中國軍隊望塵莫及,日軍4次增援,平均時間不到10天,最遠的甚至調動的是駐紮在遙遠的西北雁門關的部隊,從停止進攻、轉進、千里登艦、再航行到上海戰區集結,平均不到10天。反觀中國軍隊,穿草鞋,徒步走,乘車還經常受到日機襲擊,徒增傷亡。楊森的第20軍9月1日奉令開赴淞滬戰場,從貴州出發全憑兩條腿,一直走到湖南辰溪方才乘船,從長沙坐火車運到前線已是10月8日,足足用了37天!

國民黨軍指揮序列雜亂,機構膨脹,疊床架屋,職責不明。戰區下轄集團軍、師、旅、團,後又增設軍,9月中旬以後又設置軍團。一些軍往往只轄1個師,軍長亦即師長。命令、指示及報告,層層遞轉,費時費力,於作戰有損無益。後期撤退指揮系統幾乎癱瘓,部隊如同無頭蒼蠅,混亂無序。

(7)情報偵察上的差距

當時國......

為什麼兩次淞滬抗戰均以悲劇告終

淞滬戰觀 淞滬戰戰爭重要轉折點雙都傾盡全力失敗告終失敗卻應該或者說避免 其主力東北軍做張良先家民族真危亡刻置民族義與顧獨自跑西北享福東北軍及參戰戰局完全能徹底扭轉本已經傾其所全力支援華北量增援軍迅速投入戰場應該軍失敗關鍵素東北軍能夠軍增援途力阻擊海面贏寶貴間量消耗軍戰爭資源淞滬抗戰勝利打基礎 其二溥儀其扮演角色善良場戰爭付慘痛代價重要失誤沒徹底剷除新覺羅家族給軍提供重要支援與戰爭支點試想沒偽滿軍能安立足輕易量物資支持 其三誰牽制量抗力量使軍能全力投入抗主戰場 事情已經現反思雖能挽損失改寫歷史至少讓我總結教訓避免悲劇重複發 處難平發展期平安定局面尤珍貴美恐怖主義牽住手腳近俄羅斯北冰洋宣示主權際矛盾極利我抓住機遇力發展良機情況擴充軍力十明智做航空母艦必須緩建瓦良格已經足夠再加兩艘直升機航母執行支援確保海洋主權綽綽餘核武器與精幹快速反應部隊作支點確保家安全應該我軍隊建設核思

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失敗的原因?

戰場上的主力---國民黨政府軍不斷地潰敗。首先來說,我覺得國民黨軍缺少的是一種思想。國民黨軍隊有很多名將,很好的裝備,優勢的兵力,但是潰敗的速度也很快。綜合來看,應該是在軍隊中沒有“軍隊職責”“軍人職責”這種思想,相比之下,紅軍--八路軍,新四軍相比好很多。相比兩軍的作風來看,就明顯的發現為是麼共產黨叫“人民之師”

抗日戰爭中南京會戰失敗的真正原因?

1937年11月,國民革命軍在淞滬會戰中失利,上海被日本佔領。中國方面就此開始準備在上海以西僅300餘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衛作戰。12月1 日,日軍下達進攻南京的作戰命令,南京保衛戰開始。唐生智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指揮15萬國軍抵抗作戰。國民黨當局在戰役組織指揮上出現了重大錯誤。戰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後決定突圍時又未擬定周密的撤退計劃,更沒有經過參謀作業,致使守軍在突圍中,自相踐踏,爭相奪路,損失特別殘重,國軍的抵抗就此瓦解。 12月13日,南京淪陷,不足五萬人的日軍入城,由此開始了連續八個多月對 三十多萬戰俘平民震驚世界的大屠殺。

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營下達了《大陸命令第八號》“命令:中支那方面軍司令官須與海軍協同,攻克敵國首都南京”。詳細部署則命令按“參謀總長指示”辦。進攻南京的日軍部隊在淞滬會戰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在會戰後大 部回國休整,只有三個師團爭先恐後地殺向南京。若按這一標準推算,從正面進攻南京的日軍約有5萬人,從南京外圍遷回的約有兩萬多人,共約七萬多人。參加南京保衛戰的中國部隊為第七十二軍之八十八師、第七十八軍之三十六師、教導部隊、憲兵部隊,另外,自淞滬擔任掩護撤退的第七十四軍、第六十六軍、第八十三軍也先後奉令退回南京參加戰鬥。這三軍都是殘缺部隊,老兵很少,新兵大都尚未受過訓練。5日拂曉,第六十六軍派在句容佔領前沿陣地的兩個團與日軍接觸,苦戰後方始突圍,損失很大。6日,日軍約一聯隊向湖熟鎮前沿陣地猛攻,第五十一師守軍抵抗後,始將湖熟鎮放棄。同時,由土橋鎮攻擊索墅鎮之日軍,復向淳化鎮陣地施行威力搜索,大批日機整日在淳化鎮陣地輪番轟炸,守軍冒死抗戰。 7日,淳化鎮與東昌街間的湯水鎮前第一線陣地,為日軍騎兵突入,守軍被迫於入暮後撤退至第二線,固守湯山及湯水鎮。侵入淳化鎮之日軍以步、炮、飛機協同向守軍陣地猛攻,機槍掩體都被擊毀,守軍傷亡很多。至8日,日軍進攻淳化鎮愈烈,並分向東樵村西莊附近包圍,企圖截斷守軍歸路,第五十一師奮勇抵抗,死亡累累,其中五營官兵全部壯烈犧牲。由於後援未及時趕上,淳化鎮於下午4時失守。同日,日軍以主力及炮兵、機械化部隊進攻湯山守軍第二道防線,與守軍混戰至8時許。

到12月8日為止,日軍已進到南京近郊,東北面到達棲霞山,東面到達大胡山,南面到達湯水鎮、淳化鎮,西南面到達襪陵關和江寧鎮。此時南京守軍是自上海的受挫之師,新敗之餘坐守孤城,而敵軍士氣正旺,奪城在望。

望給予採納

相關問題答案
淞滬會戰失利的原因?
淞滬會戰失敗原因?
抗戰勝利的原因分析?
赤壁之戰失敗的原因?
英語考試失利的原因?
二戰德國失敗的原因?
淞滬會戰意義?
日本侵華戰爭中國勝利的原因 ?
李寧換標失敗的原因?
整夜失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