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意義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05

改革開放的意義是什麼? 255分

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乾),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國營企業的重大改革——自主經營權、自主調控市場;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腳步,[1]

對外開放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2年南巡講話發佈中國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宣佈新時期最鮮明特點是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進入新的改革時期。2013年中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時期。深化改革開放需堅持社會主義方向。[2]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總政策。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即對內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自覺地調整和改革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更好地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開放,即對外開放,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符合當今時代的特徵和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全面深化改革有什麼意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總結了改革開放35年來的偉大曆程,明確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強調“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這些重大論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其重大意義主要有三點:

第一,改革開放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回顧35年改革開放歷程,我們深深體會到,沒有改革開放,我們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面;沒有改革開放,我國不知還要在封閉半封閉和停滯不前的狀態下徘徊多久。深深體會到,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時代特色,是我們黨最鮮明的時代旗幟,是中國人民最為自信和自豪的偉大創舉。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時代要求進一步深化改革,經濟社會發展呼喚進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眾期待進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決不能停頓,更不能倒退。中國共產黨充分認識並自覺順應人民願望和時代要求,反覆強調必須以更大決心衝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堅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進。這必將開啟我國新一輪改革浪潮,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前景。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著在未來7到8年的時間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在原有基礎上實現新的全面提升,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實現全面提升,涉及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調整,涉及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涉及收入分配製度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創新,涉及城鄉區域發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的構建,涉及黨的建設制度的改革,這些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第三,解決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繼續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勢頭,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當前,我國發展面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如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問題,產業結構不合理問題,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問題,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問題,社會矛盾多發易發問題,一些領域道德失範、誠信缺失問題,等等。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衝破思想觀念的束縛,攻克體制機制上的頑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動力和旺盛活力。

改革開放的影響和意義是什麼?

改革開放 - 影響 鄧小平以及他的理念的繼承者及其他改革派人士頂住了來自國內保守派的進攻,成功地將改革開放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策基石之一,並不可逆轉地將中國帶入世界經濟中,與世界經濟緊密結合在一起。從1978年至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由一個尚有2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下,與世隔絕的國家,變成了一個經濟繁榮,有著活躍市場的強大經濟體,並減少了當時世界近1/5的貧困人口。中國也在邁向工業化的道路上飛速前進,成為新的世界工廠。中國成功實現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民營經濟產值在總量上已經超越了國有經濟,成為了中國經濟增重的重要拉動力量。引進外資同樣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方式,中國為全世界吸引外資金額最多的國家(港、澳、臺資金的引入亦被算作外資)。 中國社會的意識形態也開始出現變化,人民觀點逐漸多元化,“網絡民意”的現象大量出現,絕大部分中國人民更偏愛於和平穩定快速的經濟發展,而不願意對意識形態,政黨政治做太多評論。在言論自由方面,除了涉及到煽動推翻國家政權,破壞社會穩定,洩露國家機密,挑撥民族矛盾,傳播分裂國家,宣傳邪教、封建迷信等言論仍然遭到禁止以外,其他均已開放。江澤民和胡錦濤兩代領導人,繼承了鄧小平改革開放的路線。江澤民的“三個代表”和胡錦濤提出供“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詮釋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過也有批評家認為,中國共產黨已經摒棄了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理想,中共已經轉化為一個資本主義政黨,中國已經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也有專家認為中國現狀更像是一個國家干涉主義的國家;不過,“中國是一個實用主義的政府”也常被外國專家和領導人提及;北朝鮮則一度批評中國是走了修正主義的錯誤路線;以越南為代表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則是積極學習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經驗。另外,改革開放導致了中共內部左右兩派的分歧擴大,有人認為,中國要實行多黨政治,只需將中共一分為二。對於中國未來的政治發展,有些人認為應該維護中國共產黨的一黨專政;有些人認為應將中國轉變為社會民主主義國家。

實行改革開放的意義是什麼?

強國富民,加速現代化的進程。

改革的意思是什麼呢

打破原有的固有邏輯方式,或者對某一個事項,行為,抽象的東西進行修正,改變

相關問題答案
改革的意義是什麼?
辛亥革命的意義是什麼?
壽的意義是什麼?
國家的意義是什麼意思?
五個認同的意義是什麼?
紅樓夢的意義是什麼?
庫存盤點的意義是什麼?
元旦的意義是什麼?
答辯狀的意義是什麼?
工作對你的意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