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主要講的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04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什麼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聲勢浩大,但不久即被鎮壓。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豪強並立,各不相讓,為地盤而互相開戰。

漢靈帝死後,少帝劉辯繼位,外戚何進獨攬大權。不甘人下的宦官想方設法,殺死了何進。袁紹起兵誅殺宦官,被董卓趕出國都。董卓於是廢劉辯而改立漢獻帝劉協。

司徒王允為了國家安危,想出“連環計‘,用美女貂蟬離間董卓與其義子呂布的關係。聯絡各路豪強,殺死董卓。董卓部下擁兵起事殺死王允及其同僚。隨後全國大亂,各地軍閥割據混戰,曹操、劉備、孫堅分別崛起。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強迫獻帝遷都許昌,先後殲滅袁紹、袁術、張魯等部,統一北方。孫堅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打下天地,攻取江東六郡六十州的地盤。孫堅死後,其子孫策、孫權先後掌權,勢力日強。劉備先依曹操,後奔荊州劉表。在南陽臥龍崗,他三顧茅廬請諸葛亮,連敗曹軍,暫守一方。不久曹操大舉南下,取荊州,意圖統一天下。經諸葛亮遊說,孫權、劉備聯軍在赤壁大敗曹軍。劉備領兵佔領四川。三足鼎立的局面就此形成。此後,關羽在荊州水淹七軍,從而麻痺大意,被孫權乘機端了老巢,敗死麥城。曹操得到關羽人頭,驚嚇而病,由病而死。曹丕廢漢自立,國號稱魏。劉備乘機繼漢正統,建立蜀漢政權,領兵下長江,欲為關羽復仇。孫權大將陸遜火燒劉備七百里連營,將劉備氣死於白帝城。

劉禪繼任蜀漢皇帝,諸葛亮內外操勞。孫權也正式稱帝,建立吳國。為了實現先帝劉備的願望,諸葛亮聯吳伐曹,七擒孟獲、平定南疆,又六出祁山,竭盡心力,終未成功,最後積勞成疾,病死於五丈原。姜維繼任他的職位,九伐中原而未遂。後主劉禪昏庸無能,蜀國日漸衰叮。在北方司馬氏篡奪曹魏政權,立晉國。司馬昭派兵攻佔四川,殺死姜維,後主投降,蜀國滅亡。晉軍順流東下,消滅了殘暴的孫皓當權的東吳,三國從此歸晉。

三國演義 主要講述 什麼故事

東漢末年宦官干政民不聊生群雄逐鹿中原經過一系列激烈的權術 計謀 武力 人心的鬥爭最後形成由挾天子令諸侯的曹操建立的魏漢室後裔的劉備建立的蜀江東霸主建立的吳,魏蜀吳三方仍在保存自己的實力的同時企圖消滅其他兩方,一統天下。

三國演義講的是什麼?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於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有辯證的認識。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時代隱含著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

《三國演義》主要講的是什麼故事?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範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

《三國演義》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群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群龍無首,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再後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後來,曹操於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鄲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係,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說:"你從前為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著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三國演義》雖以歷史為題材,但它畢竟不是史書而是文學作品。因為它經過了藝術加工,有不少虛構。《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1.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全書寫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藝術典型。各類人物各有共性;同類人物各有個性。作者描寫人物,善於抓住基本特徵,突出某個方面,加以誇張,並用對比、襯托的方法,使人物個性鮮明生動。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條基本原則。小說中運用這一原則的最好說明,就是向來人們所......

三國演義說的是什麼時期什麼的故事

東漢末年(漢朝末年)。東漢末年曹操任漢朝的丞相以後,挾天子而令諸侯,各地紛紛掀起滅曹恢復漢室統治的潮流。最終形成曹操在中國北方(魏),孫權在江南地區(吳),劉備在西南地區(蜀)的形成三足鼎立的趨勢。本人不是專家,只是按照自己知道的提供給您,希望對您瞭解中國歷史有一點幫助。

三國演義裡面主要講了什麼人?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書語言生動、場面宏大、個性鮮明,塑造出曹操、劉備、關羽、張飛等許多不朽的歷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學成就,使它的影響事實上已深入到中國文學、藝術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國演義》寫的是什麼

《三國演義》講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司馬炎統一三國的百餘年的歷史。七分寫實,三分寫虛。雖是如此說,其實為了尊劉反曹,有很多的虛假成分。比如赫赫有名的草船借箭、孔明借東風、空城計,關羽斬顏良文丑等,都是虛構出來的。曹操也沒有說什麼要娶大小喬。

《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說,無法用簡單的幾句話說清楚,具體講了什麼事。只能說它講了三國鼎立時期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七擒孟獲、六出岐山的戰爭故事,以及舌戰群儒、秦宓難張溫等鬥智鬥才的外交故事,還有關羽單刀赴會等鬥志鬥勇故事等等。

同時塑造了一大批家喻戶曉的人物,關羽、諸葛亮、趙雲、劉備、曹操、司馬懿、孫權等等。

除了研究歷史,研究文學、政治、軍事、經商等,應該多看看《三國演義》

相關問題答案
三國演義主要講的什麼?
三國演義主要人物是誰?
三國演義主要人物介紹?
回魂夜主要講的什麼?
三國演義中揮淚斬什麼?
三國演義大結局是什麼?
三國演義司馬懿的故事?
三國演義諸葛亮的計謀?
三國演義對關羽的評價?
三國演義主角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