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與意境的關係?

General 更新 2024-05-18

意象和意境的區別舉例

可以追溯到先秦哲學,如老子的“大象無形”說實際上就是指意境。“境”或“境界”原指修行者領悟佛法所能達到的境地,語出佛經,為南朝詩學借用。如劉勰《文心雕龍·隱秀》評詩,有“境玄思澹”之語,可見意境說初見端倪。王昌齡的《詩格》首創了“意境”一詞。到了唐代,皎然在《詩式》中提出“取境說”,即由境而來,由思而來。權德輿提出“思與境諧”的理論。司空圖《詩品》提出“境生於象外”之說。劉禹錫發展了“境生於象外”之說。宋人嚴羽《滄浪詩話》中提出“言有盡而意無窮”之說,對意境理論的形成多有探討。到了清末,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集其大成。王國維說:“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謂之有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當代文藝理論家宗白華說:“意境是情與景(意象)的結晶品。”概括起來,意境就是“情由境生、情景交融”的那種藝術境界。

意境與意象的關係,根據童慶炳的界定,我們可以看到:首先,意象是一個個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觀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實在的,具體的;意境是一種境界和情調,它通過形象表達或誘發,是要體悟的、抽象的,是一種氛圍。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組合構成意境,意象是構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徑。正確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即形象思維。這就是說,在文學創作中,總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後。是先有一個個意象在作者的腦子裡,然後組合融合化為一種意境。

"意象"與"意境"是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它們有其相通、相似的一面,但又屬於兩個不同的美學範疇,有著各自獨特的內涵和審美特徵。同時,意境和意象有著包容和被包容的關係,意象無窮的張力形成了意境整體上無窮的魅力,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許多客觀存在的物象。它們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賴的關係。就是說,沒有意象,難以組合融合成一種意境;而如果沒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盤散沙,沒有靈魂。它們的區別在於:

第一,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藝術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髮出來的藝術氛圍。可以舉例說明:如白樸的《秋思》:“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鷗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綠葉黃花。”共並列了十二個意象,雖也鮮明生動地呈現出絢麗的秋色圖,但並無飽滿深摯的情感,缺乏“情與景”“情與理趣”的自然融合,就無法構成“誘發”人想象的“審美空間”,缺乏意境,當然就難以感人了。再看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就是一首通過一組意象有機組合而成為優美意境的傑作: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此散曲營造了一個遊子思歸而不得、觸景生情的淒涼悲清的意境;為了完成此意境的營造,作者構築了“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斷腸人、天涯”等意象,把意象直接連綴,產生的悲涼氣氛就是意境。通過這兩首詩我們可以感受到意象與意鮮明區別。 第二,意象是實有的存在,意境是虛化了的韻致和意味。比如海子的《日記》,這是他死前青海德令哈寫的一首詩。如果單個地挑出來那些意象,就是:德令哈(地名)、戈壁、草原姐姐、淚滴、荒涼的城等。然而,作者通過這些意象,一一組合起來,表達了對“姐姐”念。請看原詩:“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籠罩。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草原盡頭,兩手空空。悲痛時握不住一顆淚滴。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這是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除那些路過的和居住的。德令哈......今夜,這是唯一的,最後的抒情;這是唯一的,最後的,草原。我把石頭還給石頭,讓勝利的勝利。今夜清稞只屬於她自己。一切......

古詩詞中意象與意境聯繫和區別

意象和意境是詩家寫詩、評論家評詩經常用到的兩個術語,也是我們欣賞古詩詞時必須要掌握的兩個的重點,更是要分辨的兩個難點。比如全國語文高考卷曾考過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一詩:“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麼?“折柳”在這首詩裡就是一個意象,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漢樂府古曲《折楊柳》,此曲抒寫的是離別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種習俗,一個場景,一種情緒,古代離別的時候,往往從路邊折柳枝相送,楊柳依依正好藉以表達戀戀不捨的心情。折柳幾乎就是離別的同義語。在古詩詞學習和鑑賞中,類似“折柳”的意象還很多。下面談談有關意象和意境問題。

意象

意象就是(物)象與(情)意的組合。即詩中的形象,它不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詩中所寫的景和物,還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詩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單一的,有的是多個的。[ 藝術中國網 www.artcn.cn/ ]

如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詞人的悵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鴻”、“寒枝”等意象來表達的。王維《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由“竹林”、“孤琴”、“長嘯”、“明月”等構成了清幽絕俗的意境。白居易《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江花”、“江水”兩個意象就足以說明白居易的快樂生活。再如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通過“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傳達出來的是傷別情懷。

意境

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詩歌創作離不開意象,意象的選擇只是第一步,是詩的基礎;組合意象創造出“意與境諧”的詩的藝術境界才是目的。意境與意象在本質上有一定的聯繫,它們都是主觀與客觀統一的產物,都是情與物的結合體。但它們又有區別:從形式上看,意象與詞句相關,意境則與全篇對應。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有如下意象: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等。這些意象組合起來便成了一幅融情於境的畫面:詩中沒有直抒對友人依依不捨的眷念,而是通過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邊若有所失的詩人形象,表達送別友人的深情摯意。字面上句句寫景,實際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再如賀鑄《青玉案》中“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這三個意象組成一個整體,藝術地回答了“試問閒愁都幾許?”它不是三個意象的簡單相加,而是形成了一個感人的藝術境界:閒愁像無邊無際的如煙青草,似狂飛亂舞的滿城飛絮,若悽清迷茫的黃梅時雨。

一般來說,詩像不像詩,有無詩味,主要看意象;詩美不美,有無意蘊,主要則看意境。由詩味到詩美,實際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過程。離開了意象,就無以談意境。因此,在詩詞中,起點是意象,終點卻是意境。

常見意象的寓意

古詩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對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獨”、“寂寞”、“孤芳自賞”、“高潔偉岸”的代名詞;“蟬”是“惜時光”、“痛別離”、“苦遠遊”、“感身世”的同義語。

【......

意境和意象有什麼區別

意象與意境在詩詞中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各有特點,又相互聯繫.

何為意象?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觀情感的客觀事物,它滲透了作者的審美意識和人格情趣.一般說來,在創作時詩人都會藉助客觀事物來抒情言志,化客觀事物為意象.

如“月亮”是一種客觀事物,但詩人把它寫進詩詞,用以表示皎潔、清冷、團聚、離散等情調,它就含有了詩人的情感意趣,就成為意象了.又如柳代表送別,草代表離情,月代表懷人和思鄉,雁代表思鄉和漂泊,菊代表高潔、隱逸、飄零,竹代表正直、謙虛,落葉代表悲秋、失意,闌干代表思念、寂寞和離愁等.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我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個個意象:“空山”、“明月”、“清泉”、“山石”、“竹林”、“浣女”、“蓮葉”、“漁舟”……這些自然物象被詩人攝入大腦,加入自己的主觀之情,就構成了生動的意象,整合成一幅完整的畫面.表現詩人自願隱入山林,過隱居生活的愜意心情.

在詩詞中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詩篇中常常可以構成不同的意象.如“柳”:朱淑真《送春》中“樓外垂柳千萬縷,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柳”是抒寫春光易失的意象;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是哀婉悽切,戀戀不捨的別離意象;白居易的“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柳”是窈窕多姿的美女意象.可見意象是客觀事物與情感的有機結合,是作者的藝術創造.

意境是詩人藉助於多種藝術手法而創造出來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種美好的藝術境界.它通常指整首詩、幾句詩或一句詩所造成的境界.意象只是構成意境的一些具體的細小單位,意境是由一個個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如《天淨沙·秋思》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 十個意象來表現淒涼蕭瑟的秋天,營造出遊子淒涼孤寂、悲秋思鄉的意境.一首好詩就是一幅優美的畫,因而讀詩要用形象思維,把握一個個意象,使語言文字轉化成可見可感的生活意境.要展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善於捕捉形象,領略意境,讓詩中描繪的聲、光、色、態,像電影畫面一樣在頭腦中顯現出來.當我們讀到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的詩句時,眼前就會出現這樣一幅圖景:詩人告別好友之後,不忍遽然歸去,卻呆呆地佇立江邊,看友人揚帆遠去了,於是再登樓遠眺,只見長江如帶,一洩千里,友人之帆順流而下,越去越遠,漸漸消逝在蔚藍色的天幕下,只見長江滾滾東流.通過這幅意味深長的圖景,可以體會到作者對孟浩然有多麼深厚真摯的友情.其實,詩人看到的又何止是江水?這又何嘗不是詩人對孟浩然的滾滾不盡的友情呢?

意象是融入作者情感的客觀事物,意境是詩詞的藝術境界,意象構成了意境.要正確地把握這二者的區別與聯繫.

阿健208 2014-11-26

什麼是意象,什麼是意境,兩者的關係

“意象是一個個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觀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實在的,具體的;意境是一種境界和情調,它通過形象表達或誘發,是要體悟的、抽象的,是一種氛圍。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組合構成意境,意象是構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徑。正確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即形象思維。這就是說,在文學創作中,總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後。是先有一個個意象在作者的腦子裡,然後組合融合化為一種意境。 ”

這是童慶炳先生對意境與意象關係的界定

詩歌的意境,意象和感情的區別

意境是指詩歌給人營造的總體環境,讀者感觀。意像通常指詩中某一物暗指其他,或許詩歌本身意外言外,另有所指。而感情也是詩人創作時所帶的情感,這種情感直接影響到全詩意境,也是意像的真正面目(或者說內涵)。

相關問題答案
意象與意境的關係?
如何處理與顧客的關係?
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什麼?
義務與責任的關係?
實踐與認識的關係是?
法律與正義的關係?
與本人的關係如何?
基因與性狀的關係?
床頭婆婆與哪吒的關係?
奶奶與孫子的關係簡稱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