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是什麼類?

General 更新 2024-05-17

《三國演義》是什麼類型的書籍

古代白話文小說

《三國演義》又叫什麼?

《三國演義》又名《三國志演義》、《三國志通俗演義》,

《三國演義》寫的是什麼

《三國演義》講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司馬炎統一三國的百餘年的歷史。七分寫實,三分寫虛。雖是如此說,其實為了尊劉反曹,有很多的虛假成分。比如赫赫有名的草船借箭、孔明借東風、空城計,關羽斬顏良文丑等,都是虛構出來的。曹操也沒有說什麼要娶大小喬。

《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說,無法用簡單的幾句話說清楚,具體講了什麼事。只能說它講了三國鼎立時期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七擒孟獲、六出岐山的戰爭故事,以及舌戰群儒、秦宓難張溫等鬥智鬥才的外交故事,還有關羽單刀赴會等鬥志鬥勇故事等等。

同時塑造了一大批家喻戶曉的人物,關羽、諸葛亮、趙雲、劉備、曹操、司馬懿、孫權等等。

除了研究歷史,研究文學、政治、軍事、經商等,應該多看看《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有幾個版本?有什麼不同?

自從明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問世以來,流傳之廣,各式各樣的版樣層出不窮,明代刻本有二十多種,清代刻本還有七十多種。可以說,《三國》版本之多,在古代小說中是無與倫比的。這大概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關。

從形態來看,三國演義的版本大致分為三種

1.《三國通俗演義》

2.《三國志傳》

3. 毛宗崗父子評改本《三國志演義》

其中以毛宗崗父子的版本最為突出,有《第一才子書》之稱,近代人民文學出版社以毛本為基礎,刪去毛氏的評語,糾正了其中的一些錯誤,並加上少量註釋,成為一個較好的通行本。但是,由於受過去的研究水平的限制,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本中仍然存在著很多"技術性錯誤",包括人物錯誤、地理錯誤、職官錯誤、曆法錯誤和其他類型的錯誤。儘管如此,它至今仍是發行量最大的版本。

八十年代以來,許多出版社又進行了整理,但其中具有學術價值的並不多,其中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校理本三國演義》受到學術界和讀者的高度評價,被認為是至今最好的版本。校正書中大量存在的"技術性錯誤",並以《校理一覽表》的形式,依次列出"技術性錯誤",指出錯誤所在,提出校正意見,說明校正依據;同時,針對讀者不知道或似是而非之處進行註釋,深入淺出,給人以新知。

關於我國古典小說名著《三國演義》版本

《三國志通俗演義》為明嘉靖壬午本《三國演義》即“羅本”,由民間長期流傳的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編成的。早在唐末,三國故事已在民間流傳。李義山《驕兒詩》即雲:“或謔張飛胡(大鬍子),或笑鄧艾吃(口吃)。”到了北宋,出現了專講三國分立故事的說話人。元朝又出現了許多搬演三國故事的雜劇,並且出現了一部《三國志平話》,這部平話從黃巾起義開始講到西晉的統一,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元末明初,羅貫中在前人的基礎上,又運用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歷史資料,編撰出《三國志通俗演義》。這部通俗演義一問世,便出現許多刊本。清康熙年間,毛宗崗加以修改,使小說的文字內容更加完整,稱為“第一才子書”,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120回本的《三國演義》。毛本一出現,羅本反而湮沒無聞了。

《三國志演義》

《三國演義》是我國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最早刊本為明嘉靖年間刊刻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亦稱“羅本”、“嘉靖本”。這是公眾認為最接近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原本。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群眾創作和作家創作相結合的典範創作之一,也是成就很高、影響很大的古代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故事很早就流傳於民間。南北朝時,裴松之為陳壽《三國志》作注,已採用了不少民間傳說故事。據晚唐李商隱《驕兒時》雲:「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可知,三國故事在晚唐已流行於民間。蘇軾《東坡志林》說:「塗巷小兒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這反映在北宋都城汴梁,已有民間藝人說演具有「擁劉反曹」傾向的三國故事。金元雜劇搬演三國史事者至少有三十多種。元代英宗至治年間(一三二一 -- 一三二三)有建安虞氏刊本《全相三國志平話》,凡上中下三卷,後來的《三國演義》,在此書中已粗具規模。

羅貫中(約一三三○ -- 約一四○○)就正是在上述民間傳說及民間藝人創作的話本、戲曲的基礎上,博採正史、雜史、傳記、佚聞,並聯系他豐富的生活經驗,才寫成不朽的《三國演義》,後刊印於明嘉靖元年(一五二二)。羅氏此書問世後,新刊本紛紛出現,均以羅本為主,只做了些考證、批評、文字增刪和回目卷數的整理工作,內容無甚改動。《三國志演義》,60卷,120回,通常所稱“毛本”。是目前最通行的......

《三國演義》中三請什麼

三請諸葛亮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分別屬於什麼類的小說?

具體來說《三國演義》更適合歷史類吧,畢竟《水滸》裡很多人物都是虛構的,《三國》應該屬於歷史演義小說,而《水滸》是歷史傳奇類小說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什麼類型小說

《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代表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

《三國志通俗演義》, 簡稱《三國演義》。該書繼承了歷史上諸多史書、雜傳、戲劇、小說,如陳壽《三國志》、《殷芸小說》、《三國志平話》等的故事題材,著重描寫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和興衰過程,始於黃巾起義,終於西晉統一,展現出一幅波瀾壯闊的百年曆史風雲畫卷,揭示了東漢末年社會現實的動盪和黑暗。全書使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於變化,搖曳多姿,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複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人物形象栩栩傳神,劉備之仁,曹操之奸,孔明之智,關羽之忠,張飛之莽,趙雲之勇,孫權之霸,周瑜之英,無不赫然在目。可以說沒有哪一部小說能像《三國演義》這樣對一個民族的社會生活和風俗習尚產生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影響

西遊記是什麼類型的小說?三國演義是什麼類型的小說?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是魔幻現實主義的開創作品。

《三國演義》是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

三國演義中的將領等分別屬於什麼國的

蜀國--劉備的將領有---關羽、張飛、黃忠、馬超、孫乾、糜竺、糜蘭、黃權、劉封、關平。 劉禪的將領有---姜維、廖化、向寵、費禕、楊儀、蔣琬、董允、王平、周倉 共同的將領有---魏延、趙雲、關興、關鎖、張包、趙統、趙廣、馬謖、馬良、孟達、李嚴。魏國--曹操的將領有---夏侯惇、許諸、典韋、于禁、樂進、李典、李通、曹仁、曹洪、宋憲、魏續 曹丕及後代的將領有---司馬懿、曹真、曹爽、郭淮、鄧艾(滅蜀)、鍾會、羊枯、 杜預(滅吳)夏侯琳、夏侯尚。 共同的將領有---徐晃、張遼、張合、夏侯淵吳國--孫權的將領有---程普、黃蓋、韓當(三人是孫堅手下)太史慈、周瑜、周泰(三人是孫策手下)魯肅、呂蒙、陸遜、孫暁、孫皓、陸抗 剩餘著名武將----呂布(先後屬丁原、董卓、呂布)顏良、文丑、高覽、淳于瓊、馬宇(五人屬袁紹)高順(屬呂布)、李稠、郭汜、張濟、樊稠、華雄(五人屬董卓)張秀(屬張秀)、紀平(屬袁術) (注:本文只寫武將,沒寫上謀士。)

真實的三國與《三國演義》有什麼不同?

1.桃源結義:正史並無寫到三人有結拜,只提到情若兄弟。

2.溫酒斬華雄:實華雄死於江東猛虎孫堅刀下,演義反把孫堅寫成是華雄的手下敗將,這對孫堅太不公平了。

3.三英戰呂布∶呂布實被孫堅擊退(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也未曾參加,也就不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4.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只有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袞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廣陵太守張超、長沙太守孫堅和曹操,只有這十三家。孔融當時正忙於對付黃巾賊,不可能分身去討董。陶謙當時只有貢獻一些金錢,並無參加戰役。馬騰當時尚未接受招安,怎可以參加討董行列?當時公孫瓚正要對付烏桓,亦不可能參加討董行列。至於張楊當時和劉備一樣,只是義勇軍,而劉備當時亦只是跟隨出征. 。

5.關公斬顏良,誅文丑:斬顏良確有其事,誅文丑的說是曹軍所為,沒記載具體是誰。

6.張飛鞭督郵∶實乃劉備所為 。

7.徐州誅車胄、古城斬蔡陽:此乃劉備所為。

8.土山約三事:那次戰役關羽是戰敗被擒,並非有“土山約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9.曹操獻刀殺董卓:曹操認為卓終必敗,不領董卓情,逃歸鄉里。曹操獻刀,不見正史,虛構的!

10.連環計∶載有貂蟬之人,呂布與董卓爭奪一婢女而起,並無指出是有人用計。

11.關羽降曹∶無特別記載應為自願(在演義所編造的關羽投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保護二皇嫂”,但這是與史實不符的。根據史書記載∶劉備到徐州後,屯兵小沛,命關羽守下邳。劉備的妻子應該隨劉備住在小沛,而不是住在下邳。曹兵進攻小沛時,劉備戰敗逃走,妻子在小沛被俘,而不是隨關羽在下邳投降的。也就是說,關羽在投降時,身邊並沒有什麼“二皇嫂”。)

12.過五關斬六將∶ 經過此五關需繞大半圈,關羽沒那麼傻

13.被斬的六將∶演義說被斬的六將是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這幾個人都不見史書記載,連名字也是虛構的。他們的出場只有一個任務,就是挨關老爺一刀。

16.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記載很少 。

17.徐庶進曹營:曹操南征,劉備和諸葛亮、徐庶等南逃,亂軍中,徐母被俘,於是徐庶告別劉備,進曹營 。

18.火燒博望坡:非諸葛實乃劉備手筆。發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

19.糜夫人傷重跳井自殺、超雲推倒土牆蓋井∶正史記載甘夫人和糜夫人在當陽皆安然無恙,故也沒有超雲推倒土牆蓋井的事情啦。

20.長板坡七進七出∶趙雲護送家小撤退,十分平淡。

21.怒吼長板橋∶曹軍夏侯傑因此肝膽俱裂被嚇死。 是小說的誇張手法。

23.舌戰群儒∶無此事,諸葛面見孫權而已。諸如舌戰群儒、群英會、苦肉計、連環計等均為虛構。

24.孫夫人投江∶孫夫人與劉備的婚事,本來只是歷史上無數次政治性聯姻之一。是孫夫人去荊州,並沒有劉備跑到東吳去娶親。這裡並沒有多少男歡女愛的色彩。二人成婚之時,劉備已年近半百,而孫夫人不過二十上下,年齡相差約三十多歲。一個是貪圖皇位的梟雄,另一個是任性而為的驕女,彼此互不信任,何來歡愛?所以,劉備入益州不久,孫權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孫夫人也毫不猶豫地回了孃家,還差點帶走了劉備的寶貝兒子阿斗。從此,她一去不返,杳無音信,與劉備恩斷情絕。後孫夫人投江自盡是假,沒有此事。劉備呢?佔據益州之後便娶了寡居的吳氏(吳懿之妹,劉璋之嫂),也看不出對孫夫人有什麼留戀。正因為這樣,在《三國志.蜀書.二主妃子傳》中竟沒有一句話提到孫夫人!史書上沒有記載孫夫人的最後結局,但可以肯定,她是絕不會為了劉備而殉情自盡的。

25.“索二喬”之詩出於曹......

相關問題答案
三國演義是什麼類?
三國演義是什麼體小說?
三國演義為什麼看不了?
新三國演義為什麼看不了了,哪裡有得看? ?
在三國殺鴆是什麼意思?
三國講的是什麼意思?
三國演義是哪個朝代的?
三國之後是什麼時代?
夢三國戰場是什麼?
三的含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