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各市古時候叫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05

安徽合肥古代叫什麼城市?

“合肥”之名,最早出現在大文學家、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秦漢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縣”,屬九江郡。東漢劉秀升合肥為侯國,三國時為揚州治所。明清時為廬州府治,故又別稱為“廬州”。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2月1日,由縣設市。1952年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駐合肥市。

我國古代安徽叫什麼 古代地名?

安徽:以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和淮南西路;元屬江東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安徽省,為安徽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後合併恢復安徽省,省名至今未變。

古代的安徽叫什麼?

皖 位於長江下游,舊稱安慶、徽州二府,今以二府首字合稱,安徽省內有皖山,而在春秋時該地曾為皖國,故簡稱皖省;

蚌埠古時候叫什麼

蚌埠來歷的美麗傳說

很久以前,淮河邊上有戶姓吳的人家---吳老爹和他的孩子吳孩。一天,他門出去打魚時,吳孩救下一隻被鸕鶿啄住的河蚌。這隻河蚌為了抱答吳氏父子的救命之恩,便化身一位美麗的姑娘,與吳孩相親相愛,結婚生子。激一年,淮河發了大水,姑娘因幫漁民打魚得罪了龍王,被龍王殺死。人們遵照姑娘的囑,將一顆美麗的珍珠放在墳頭上,漁民們每次都順著珍珠的光去打魚,回來時都在姑娘墳上添土,墳越來越大,成了一座小山,取名為“蚌山”再後來,蚌山周圍興建了城市,便叫著“蚌埠”。

這個古老的傳說賦於了蚌埠獨特的氣質,這座淮河邊的古城,山水相間,底蘊深厚,是安徽省最早設立的省轄市,長期與合肥蕪湖並列為安徽三大中心城市。

安徽、山東、河南、江蘇等地區古時候叫什麼?

中原

安徽亳州在古代叫什麼?

東漢置,晉僑置陳留郡,北魏兼置南兗州,南朝梁改譙州,北周改亳州,隋復曰譙郡,宋升集慶軍,即今安徽亳州治。

東晉末置,南朝梁改置北新安郡,東魏改蒙郡,隋廢,故治在今安徽蒙城縣西北三裡。

北魏置,故治在今河南商丘縣南。

古代的安徽叫什麼?比如說唐朝的時候安徽那時候叫什麼名字?

文明源頭:安徽於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慶府與徽州府名第一字為安徽。安徽因歷史上有古皖國和境內的皖山、皖河而簡稱"皖"。 安徽省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繁昌縣人字洞發現距今約250萬年前人類活動遺址。在和縣龍潭洞發掘的三、四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和縣猿人"遺址,表明遠古時期已有人類生息繁衍在安徽這塊土地上。毫州在商代曾為成湯之部,古壽春(今壽縣)在春秋戰國時曾為楚國首都。

老、莊故里:安徽省是中國文化發達最早的地區之一,悠久的歷史產生出對中國傳統主流文化有重大影響的思想學派,至今仍影響著中國乃至世界文化。

道家學說:春秋戰國時期老子(今安徽渦陽縣人)、莊子(今安徽蒙城縣人)創立了道家學說,老於主要著作有《道德經》,莊子主要著作有《莊子》。其主要哲學思想是:以道為世界的本原及萬物運動變化的規律,以陰陽二氣相互作用解釋宇廟萬物的產生。

天文曆法:劉安系漢高祖劉邦之孫,封淮南王。西漢哲學家,主要著作有《淮南子》。他以道家思想的"道"和"陰陽二氣"為理論解釋四季變化,並創立了二十四節氣曆法,至今仍指導我國農業耕作。劉安在壽縣八公山練丹求變禒研製出中華美食-豆腐,現已成為世界性的食品文化。

理學學說:朱熹,祖籍安徽徽州婺源(今為江西省婺源)。南宋時期思想家、理學集大成者,也是著名教育家,主要著作有《資治通鑑綱目》。朱熹以人性有"天地之性"'和"氣質之性"之分為定論闡發理學,完善了"二程"理學,並對孔子儒學思想作了進一步的發揮。

安徽文學:東漢末年由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創立的建安文學,以其現實主義手法和清新的風格,形成建安學派,並對後世五言詩、七言詩產生深遠影響。清初桐城人方苞、劉大槐、姚鼐主張散文應宣揚儒家思想,倡導唐宋古文傳統,形成桐城文派,在清代文壇產生重大影響。

黃梅之鄉:安徽是戲曲之鄉,保存著有"戲曲活化石"之稱的"儺戲"和古老的"目連戲";發源於安徽的徽劇則是京劇的前身之一。 黃梅戲已成為全國性的大劇種。安徽民間舞蹈豐富多彩,其中以淮河岸邊流行的花鼓燈最為有名,被譽為"東方芭蕾"。黃梅戲原系皖鄂交界山區民間流行的採茶小調,經藝術家嚴鳳英、王少舫演出《天仙配》、《女附馬》等電影戲劇片,五、六十年代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進入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經新一代藝術家的再創作,並廣泛出訪歐美、東南亞,黃梅戲已成為中外廣受歡迎的大劇種。

名人薈萃:安徽自古人傑地靈,這塊土地上曾孕育出一大批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人物。科技方面,主要有在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的方法施行外科技術的東漢醫學家華倫,西漢天文曆法創始者劉安,中國珠算的集大成者、明代數學家程大位,現代美籍物理學家楊振寧,中國兩彈元勳、核物理學家鄧稼先等;文化方面,主要有道家學說的創始人老子、莊子,漢末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曹操、曹丕、曹植,清初新安畫派代表人物漸江、查士標、汪之瑞、孫逸,清代桐城散文代表人物方苞、劉大槐、姚鼐,清代小說家、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清代戲劇家、徽劇領袖程長庚,現代著名山水畫家黃賓虹,著名學者胡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等;經濟方面,主要有清代經濟學家、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的 唯一的中國人王茂蔭等;政治、軍事方面,主要有春秋時期政治家、經濟學家管仲,三國時期的曹操和周瑜,北宋時......

那個知道安徽阜陽在古代叫什麼名字?

潁州,現今安徽省阜陽市。

阜陽在商周時期,就建立了鬍子國, 秦代始置汝陰縣,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23年)置潁州,隋設汝陰郡,宋設順昌府,清雍正十三年更名為阜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沿用阜陽之名。

潁州,古名汝陰,唐代始稱為潁州,宋稱為順昌府,金又改為潁州,至清改為潁州府,清雍正年間設阜陽縣,隸屬潁州府。民國改府屬為阜陽專區。新中國成立後是為阜陽地區。現於潁州城設阜陽市。地區、縣、市各級政府,均在阜陽城內。

安徽的毫州在古代是那個國家,叫什麼名字

上古時,“亳”地屬古豫州,成湯為諸侯時即居於此。

春秋。焦屬陳國。陳於此營建“焦邑”,與焦邑毗連的是“夷邑”(故址在今亳州城東南部的城父)。焦、夷二邑是當時東南地區與中原腹地相溝通的交通要道。因而也是戰略重地,“南北分疆,此亦爭衡之所也”。

戰國。公元前637年,楚將成得臣率師伐陳。奪取了焦、夷二邑,遂為楚地。爾後,楚平王築譙城,並派太子建駐守城父,使得當時的譙、夷地區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秦置譙縣,隸屬碭郡。

西漢,譙隸屬豫州刺史部所轄之沛郡。

東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其疆域區劃為司隸校尉部,十二州刺史部和西域長史府,各王國、屬國按郡制;邑、道、侯國、公國等按縣制。

東漢建安末年,析沛國之一部署譙郡,譙的地位更顯重要。

三國魏文帝(曹丕)皇初二年(221年),鑑於譙在軍事、政治、經濟方面的重要地位,也由於它是皇族本籍(曹氏父子及部分重要的文臣武將是譙郡人),譙被封為“陪都”,地位顯赫。西晉,譙為豫州譙國。

北魏太和年間(477—499)置南兗州於渦陽(今安徽蒙城縣東北),北魏正光年間(520一525)又移治譙城(今安徽亳州)。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因南兗州地處古“南亳”近畿,故“遙取古南亳之名以名,改稱兗州為亳州,州治所仍設於小黃,“亳州”之名,始見於此。亳州從此成了南亳的後身。這時亳州的轄境,大約包括今天的河南省鹿邑縣、睢縣以東、渦陽縣西北的渦河、西淝河流域大片地區。

隋代 《隋書》地理志:譙郡 後魏置南充州。後周置總管府,後改曰亳州。開皇元年府廢。

唐代譙郡隸屬河南道。唐武德七年(624年),譙郡更名為亳州。天寶元年(724年),亳州又改名譙郡。乾元元年(758年),譙郡再次更名為亳州。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亳州隸屬淮南路。熙寧五年(1072年)分淮南為東西兩路,東路治揚州,西路治廬州。亳州屬淮南東路。

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入侵淮、泗地區。亳州淪為金地,隸屬金之“南京路”。金滅亡後,亳州復歸南宋。

元代亳州隸屬河南江北省汴梁路。元至元八年,令歸德自為一府,割亳、徐、邳、宿四州隸之;

明朝,亳州屬南京(南直隸)鳳陽府。洪武初年(1368年),亳州以州治譙縣省入,尋降為縣,屬歸德州。洪武六年(1374年)六年屬潁州。弘治九年(1496)十月復升為州。不轄縣,隸南直隸、鳳陽府。

清朝亳州初隸屬江南省鳳陽府。康熙六年(1667),改左佈政為安徽布政使司。雍正二年(1724),升鳳陽府屬之潁、亳、泗三州,廬州府屬之六安州,為直隸州。太和、蒙城屬亳。雍正十三年(1735),升潁州升為府,增設阜陽縣,降亳州及所隸太和、蒙城二縣來屬隸。同治三年(1864),析出亳州東鄉十三保(當時亳州有八十五保)和宿州、蒙城、阜陽的一部分,設置了渦陽縣。

公元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亳州改為亳縣,隸屬安徽省。民國二十七年(1938)5月21日,日本侵略軍第一次攻陷亳城,並繼續西侵。次年4月26日,日寇第二次佔領亳城,國民黨亳縣政府遷至古城集。

1948年8月,成立亳州市,轄城關及郊區,與其他邊區縣並存。

1949年2月,市、縣合併,恢復亳縣建制,隸阜陽專員公署。

1986年3月撤亳縣建亳州市,隸阜陽行政公署,其轄區不變。

1998年2月,收歸安徽省直接管轄。

2000年5月,設地級亳州市,管轄渦陽、蒙城、利辛三縣和譙城一區。市政府駐譙城區。...

相關問題答案
安徽各市古時候叫什麼?
安徽各地古時候叫什麼?
內蒙古時候叫什麼名字?
雲南古時候叫什麼名字?
江西上高古時候叫什麼?
山東古時候叫什麼名字?
湖北三國古時候叫什麼?
天津古時候叫什麼名字?
福州古時候叫什麼?
昆明古時候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