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中國的?

General 更新 2024-06-08

中國的佛教分哪幾種

佛教有大乘與小乘之分,最初傳入中國的是小乘教,大乘教稍晚也傳了進來。在中國,佛教的研習者根據自己的理解,把佛教的教義加以發揮,就形成了不同的教派。魏晉南北朝時小乘佛教佔優勢,隋唐時代則大乘教興盛,當時主要有十個佛教教派,比較興盛的有八個,它們都是大乘教,而那兩個不太興盛的都是小乘教。大乘教有:律宗:律宗主要是講戒律的,即佛教的經、律、論,因此被稱為律宗。鑑真和尚就是律宗。經、律、論都是佛教經典。經是佛為指導弟子修行所說的言教,律是佛為信徒制定的日常生活所應遵守的規則,論是佛弟子解釋和研究教理的著述。這三部分合稱“三藏”,後世凡有學問的僧人都被稱為“三藏”,如玄奘就被稱做“三藏法師”。三論宗:這個教派奉《中論》《十二門論》《百論》為經典,因稱三論宗。真言宗:又稱密宗。此派專講咒語。真言宗教派認為佛教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顯教,即釋迦牟尼公開傳授的,另一部分是密教,即佛祖私下講授的咒語,又稱祕密真言。藏傳佛教就是密宗,但藏傳佛教的系統與中原密宗不一樣。法相宗:也稱相宗和慈恩宗,這是玄奘回國後創立的。該派以《成唯識論》為經典,主張萬法唯識,即所有的現象都是由意識造成的。天台宗:也叫性宗和法華宗。隋時高僧智 在天台山創立,奉《法華經》為經典。他們主張從意識來分析世界,結論也是萬法唯識。華嚴宗:唐杜順創立的,因奉《華嚴經》為經典而得名。禪宗:這是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國僧人為適應中國的本土文化而加以改造後形成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貨。但為了提高本教派的威望,禪宗奉釋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弟子達摩為祖師,其實達摩與禪宗並無關係。禪宗在唐代影響最大,分為南北兩派。北宗的開創者是神秀,他主張漸悟成佛,即要多看經書,慢慢領會,修養達到一定程度才能成佛。南宗的創建者是慧能,他主張頓悟成佛,即不必識字,也不用唸佛經造佛像,只要心中有佛,就能成佛。淨土宗:與其它教派的主張都不同。該派認為,人的終極目標是要到達兩個世界,一個就是佛界,另一個是淨土界。對大多數人來說,到達佛界不太容易,但可以到達淨土界,這也是一個非常美好而快樂的世界。進淨土世界的方法也非常簡單,只要通過以下三種途徑:一是觀,就是看佛像;二是想,就是想往佛;三是持名,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是皈依之意。小乘教派當時只有俱舍宗、成實宗兩派,前者奉《俱舍論》為經典,後者奉《成實論》為經典。

佛家和佛教有什麼區別是先有的佛家還是佛教按中國說

佛教指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教法,以佛經戒律為準則。比如金剛經。而佛家是佛教進入中國後所變異的產物,真正的佛教,在一千五百年就滅絕了,只是有許多菩薩還在宣揚釋迦牟尼的教法,讓他不滅絕,佛的教法是:正法一千年,相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佛教將從地球消失。現今距離有二千五百年,正,相,都過去了,進入末法有五百年。也就是說9500年後,地球上沒有人承認學習佛教,佛教只是個傳說而以。正法是指,有修有證的人,比如有六神通的阿羅漢,只要有阿羅漢證的人在,佛教就是正法住世,因為三界內除了佛教的人外,還沒有哪種人或神是羅漢的對手(法力與智慧)。在正法一千年中,有許多人都證羅漢。

相法指,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用假的佛法對替換真的佛法,看起來像真的,其實是假的。比如,假裝修行,騙取錢財等。

而末法,指相似於正法的相法也沒了,而用自己的猜想或胡言亂語等邪見去替代佛法,比如,現在人說,佛教可能吃肉,可以吃什麼三淨肉等等。就是末法特點。

佛教起源印度,在一千多年前,也就是正法快滅的時候,中國人就到印度把佛經請到中國來,這一切都是因緣,你不信查查歷史。可以說,真正的佛教絕對純淨的佛教是佛經,在末法時期只有靠自己能力去悟那些從印度取回來的佛法,而不是聽誰說的,因為在一個既不是普薩行的人,也沒有證阿羅漢果位的人,所講的都不可能完全對。何況是末法。且我見許多人所傳達的佛法裡面參有水份。

佛家是中國人對中國佛教的稱呼。

佛教是指對印度真正釋迦牟尼佛教法的稱呼。

佛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嗎

佛教雖然是由印度傳入中國的宗教,卻在中華大地存續2000年之久,其對中華文化的貢獻彪炳史冊,成為中華文明的中流砥柱之一,是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我們完全可以認為漢傳佛教文化就是中華文化。

佛教對於中華文明的貢獻,可謂冠絕群倫,系統及數目繁多,在此僅作舉例說明

一個有文化乃至文明的最基本象徵就是文字的誕生,文字學的延伸就是詞彙學的發展,在此就先就佛教對中華文字詞彙方面的貢獻作說明。

一、佛教與中國詞彙學

詞彙由單字連綴而成,在生活中扮演重要的地位,因為人們往往藉由呼召詞彙,來讓對方在腦海裡浮現事物的形相或捕捉某種思想,從而溝通情誼,促進了解。佛教經典傳入中國之後,早期的譯者,除固有名相對音轉譯外,其抽象名詞多沿襲中國舊有的詞彙,隨著譯業逐漸發達,譯者們發現許多詞彙並不能確切表達佛教的意義,為避免籠統失真之弊,故決定共同努力創造新詞。他們反覆推敲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點點滴滴開拓出豐富的詞彙寶庫,不但綿延了佛教的法身慧命,拓寬人們的思維空間,更使中國詞彙學發展出宏觀的面貌。

◆佛教名相所演變的日常用語

根據統計,佛教的傳入為中國至少增添了三萬五千多個新詞彙,乍看這個數目字,著實讓人大吃一驚,如果我們仔細想想,在生活中的確有許多從佛教傳來的用語,「因緣果報」是佛教最重要的主張,由此而引申出來的「前因後果」、「廣結善緣」、「宿世因緣」、「緣份」、「有緣」、「無緣」、「隨緣」、「報應」等等,都是今天民間常用的詞彙。

佛教講到時間,「劫」是用來說明世界從成立到破壞的過程,一大劫有成、住、壞、空四劫,在住劫中有小三災:饑饉、疾疫、刀兵,在壞劫中有大三災:水、火、風,中國人擷取「劫」中的災難意義,以「浩劫」來形容很大的災禍,以「在劫難逃」來形容難以倖免的災禍,一旦幸運避開,就說是「逃過一劫」,在歷經災難之後所餘留下來的人或物,則稱為「劫後餘生」。就短的時間而言,「剎那」是佛教最短促的時間單位,一剎那有九百次生滅,九十個剎那是為「一念」,中國以「一剎那頃」表示極迅速的時間之內,以「一念之差」表示起心動念之間的差錯,其來源正出於此。佛教講到空間,最大的空間觀念為「大千世界」,後來被用來形容人世間種種新奇有趣的事情。其他如「十方世界」、「娑婆世間」等等,也都成為大家常用的名詞。

佛教講到生命,不但包括人類、畜生,還有佛、菩薩、聲聞、緣覺、天人、修羅、餓鬼、地獄等,合起來共有十界的眾生,這使得中國文學又添增了許多表達思想的詞彙,像「佛眼相看」比喻慈悲的眼光、「菩薩心腸」比喻仁愛的心腸、「修羅場」比喻殘酷的景象、「餓鬼投胎」比喻人貪吃口饞或貪得無厭、「人間地獄」比喻生活痛苦而極不自由的地方。

此外,「三昧」在佛門裡表示將心定於一境的安定狀態,後來引申為事物的妙處或訣竅。

「正宗」本來指從佛陀以來代代相傳的佛法,或禪林中自稱禪宗教義為正宗,後來泛指各種技藝從創始者直接承學的宗派。頭陀是佛教僧侶的一種修持方式,他們藉苦行來斷除貪著煩惱,如同抖去衣服的灰塵一般,所以又稱「抖擻」,後來這個異名被借用來表示奮發、振作的意思。

「方便」是佛教十波羅蜜之一,指為巧妙的施設安排以化度眾生,後來指提供機會便利他人;「功德」指行善所獲得的果報,後來指贊助佛事、法會、道場及佛教事業等稱為「做功德」,而一樁善事圓滿結束稱為「功德圓滿」。

「如意」原為印度古時的爪杖,柄長三尺,形狀如雲,乃搔背止癢所用,後來傳到中國,成為持物,有吉祥之意,所以又以此比喻合乎自己的心意或作為祝福之辭,如「稱心如意」、「如意郎君」、「吉祥如意」等。

「忍辱」是大乘菩薩所修的六......

佛教傳教來中國的第一人是誰?

史籍記載,漢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派遣使者十二人前往西域訪求佛法。公元67年他們同兩位印度的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回到洛陽,帶回經書和佛像,開始翻譯了一部分佛經,相傳就是現存的《四十二章經》,是《阿含經》的節要譯本。

同時在首都建造了中國第一個佛教寺院,就是今天還存在的白馬寺。這個寺據說也是

以當時馱載經書佛像的白馬而得名。根據這個傳說來看,佛教的傳入中國雖不始於漢明帝,而佛教作為一個宗教,得到了政府的承認崇信,在中國初步建立了它的基礎和規模,可以說是始於漢明帝年代。

公元73年班超使西域,以後三十六國內屬,西域道路暢通,當時著名科學家和文學家張衡78-139寫的《西京賦》就提到“桑門即沙門,可見那時佛教僧徒的存在已開始成為引起文人學士注意的社會現象了。

中國人有多少是佛教

中國是世界上無宗教信仰比例比較高的國家之一。

以2006年較為權威的資料來源:《國際傳教研究專刊》的統計結果,世界總人口6,529,426,000 人,佛教徒877,552,000 人,無任何宗教信仰772,497,000 人。這7億7千萬,相當比例在中國。

但是,我們的老祖先告訴我們說,要敬鬼神而遠之,於是乎雖然不是什麼教徒,大家還是不反對見廟宇道觀進去拜一拜的。

以《中國民族報》2010年統計情況來看,該組織按照嚴格抽樣要求,除了新疆和西藏以外,在全國隨機抽樣選出了56個地區,包括3雞直轄市,6個省會城市,11個地級市,16個小城鎮,20個行政村。通過這種分級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全國範圍內抽取了16歲到75歲之間的7021個調查樣本進行面對面的入戶問卷調查,問卷包括80多個問題,涉及到了當代中國最為重要的信仰與宗教關係。

調查結果顯示,在相當一部分中國人中,存在著無神論的認同與自身宗教信仰、宗教實踐相矛盾的現象。報告指出,85%的中國人有某些宗教信仰或某些宗教信仰活動的實踐,只有15%的中國人是真正的無神論者。

調查數據表明,在中國已經有兩千多年曆史的佛教在最近30年來的發展最為迅速,信仰者人數也最多。有18%的人自我認同為佛教信仰者,這就意味著中國有約1.85億的佛教信仰者。但是,在這些佛教信徒中,只有1.7%的人是“三皈依”的信徒,也就是說只有1730萬人是正式皈依的佛教信仰者。因此,從報告所列舉的數據來看,在當代中國五大宗教中,佛教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最為廣泛,正式皈依的信徒也最多。

希望不致於誤導!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佛教算不算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佛教是從印度引進的,在中國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後來印度的佛教衰落了,中國的佛教興起了。

佛教可以說是一種宗教,但是不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佛教 為什麼在中國盛行

佛教在中國盛行有幾個重要原因。

第一,佛教傳入前中國固有的天命理論和天道福善惑淫的理論存在內在矛盾,而佛教的因果報應講得比較圓滿,所以比較容易被相信(參見馮禹《天與人》福建出版社)

第二,大乘佛教的“空”的概念和道家的莊子的理論非常吻合,在魏晉玄學盛行的時代,這種學說的傳入引起了學者的濃厚的討論的興趣,出現了一批融合玄學與佛學的學者和所謂格義。實際上大乘佛教在印度的緣起很晚,有可能是受了老莊的影響,再回輸中國。

第三,中國缺乏有組織的宗教,儒家不是真正的宗教,也沒有嚴格的宗教組織;道教最初是非常個人化的,元代以後的組織嚴密的全真道教實際上是模彷彿教組織建立起來的。所以佛教的傳入填補了這方面的真空。

第四,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思想比較開放的傳統,喜歡接受外來的新鮮事物,比如橫笛、琵琶、嗩吶等所謂中國民族樂器,其實都是外來的東西。趨向保守是明代以後才開始的。

佛教什麼時候進入中國的?

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世尊在三千年前,出現在北印度。根據中國歷史所記載,佛誕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於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入滅,住世七十九年。現代中國佛教,老一輩的大德們,對佛入涅盤的紀念日,便是用這個紀年。歷史上記載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曾經為大眾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佛入滅後一千年,也就是中國東漢明帝永平十年(西元六十七年),佛教才正式傳入中國。

佛教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在裴松之所注《三國志》中,引用了三國時魏國錢豢所著《魏略·西戎傳》,關於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廬受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口授《浮屠經》的記錄,並解釋說“復立(豆)者,其人也。《浮屠》所載臨蒲塞、桑門、伯聞、疏問、白疏問、比丘、晨門、皆弟子號。”

大月氏於公元前130年左右遷入大夏,其時大夏已有佛教流傳。大約公元1世紀時,月氏人的貴霜王朝成為中亞一個強大的帝國,並且也是中亞地區一個佛教中心。漢代許多從事經商的月氏人來華,同時也帶來一些佛教經典,所以在漢哀帝時,由月氏王派人來漢地傳播佛教,是完全可能的。

綜合以上所述,大約在兩漢之際,即公元1世紀前後,印度佛教開始通過西域,逐漸傳到我國內地。

為什麼說禪宗是“中國的佛教”

因為從禪宗一花開五葉以來,中國佛教的主流大部分修禪宗。

相關問題答案
佛教是中國的?
朝鮮是不是中國的?
日本古代是中國的嗎?
越南是不是中國的領土?
韓國曾是中國的一部分?
韓國是中國的嗎?
香港是中國的嗎?
元朝是不是中國的朝代?
日本是中國的最惠國嗎?
臺灣為什麼是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