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制度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03

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我國什麼基本制度1學校教育制度2義務教育制度3職業教育

2

我國基本教育制度是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就是適齡兒童、少年開始接受教育的九年

不收學費、雜費。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制度是我國現行的教育制度。

現行的學校教育制度基本為四等七級,直系旁系齊全,相互溝通銜接,已形成多種形式辦學的格局。四等是指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七級是指

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高等專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支系旁系齊全、相互溝通銜接是指我國普通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系統完善,不僅構

成縱向升遷系列,而且三種教育亦可橫向溝通。近十年來,形成了公辦、民辦、公立民辦多...

我國第一次在制度上確立了職業教育系統的是什麼學制

是技校教育。中專、大專、本科當初都屬於專業技術教育,只有層次的區別,沒有教育類型的區別。

把職業教育歸為一個類型因該是近十幾年的事。標誌是職業教育法的頒佈。

職業和教育同時進行的是什麼制度i

這樣畢業後可直接上崗工作的 會比學校那種規模的教育實踐性更強

廣州完美空間就是

中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是什麼?

中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發展的方向

三十年前,恢復高考、中國高等教育體制重新啟動成為改革開放的先聲;三十年後,繼續改革、完善中國的高等教育體制,既是突出而緊迫的時代任務,也是推進改革開放大業的需要。而當前的狀況是,高等教育不僅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培養不出世界級別的大師,更嚴重的是,高等教育已經開始脫離甚至是拖累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浪費著中國無數的人才。高等教育是關係到國家、民族長遠發展的根本性問題,管理體制則是決定高等教育發展的關鍵。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成敗必將影響到中國未來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方方面面,甚至會影響到中國文明的進程。

中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高等教育和其所依賴的官僚體系之間的關係,即高校和外部的管理體系之間的關係和高教內部的管理體制。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過去建立的蘇聯式的高等教育體系經歷了很多改革,但是高等教育管理體制並沒有重大的突破。高等教育管理體制與外部管理體制的關係主要有兩個層面:和政治的關係和經濟的關係。

一、高等教育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

1.政治化與行政化

在中國,很突出的問題是,政府對高校的政治控制和管理導致高校的行政化、高校領導的官僚化、高校人才培養和知識創新的政治化。中國的大學校長、黨委書記首先是政治人物和官僚,而不是教育家,主要表現是高校的高級管理人員與官僚體系接軌。

這就表明高校首先是個政治官僚單位,而非教育科研單位,這也決定高校領導最重要的議程就是履行行政職務所賦予的政治任務。

第二個負面的結果是作為行政官僚和政治人物,高校領導的任務就是“不出事情”——“維穩”。從這個角度看,高校領導的任務和其他政府官員的任務沒有什麼兩樣。這樣的結果就是,人才培養和知識創新根本不可能提上高校領導的工作議程。

第三個負面的效果是人為製造的糾紛不斷。政治的主要任務是控制,教育部門要控制高校,書記、校長要控制院系,院系要控制學生。除正式的控制機制之外,還要利用人際間的鬥爭,黨政間糾紛就是其中之一。在這種環境下,對教師和學生來說,“搞關係”要比努力做學問、用功讀書更重要。

2.商業化

大學校長、書記不僅是政治人物、官僚,而且還是商人或企業家,但不是教育家。因為從財政上來說,國家的教育投入不夠,雖然許多年前國家就提出“財政性教育經費要達到GDP的4%”,但這目標到現在仍沒有實現。過去十多年,國家的財政收入取得了兩位數的增長,為什麼教育領域的財政投入沒有相應地增加呢?這是需要我們思考的。校長、書記要去搞項目,教育需要產業化、擴招,這些都是商業行為。校長、書記對大學的管理就像官員對經濟和企業的管理一樣,拼命追求發展的速度和規模,而不是履行高校應有的人才培養、傳播和創造知識的功能。

當行政化、政治化和企業化主導高等教育運作的時候,高校最重要的品質和功能反而就成了現行管理體制的載體。因此,高教體制與政治體制之間是什麼關係?我們現在的政府對高校的政治控制如何影響高校的運作?高校和商業世界關係應該怎樣?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去思考。要改革高教體制,就必須去政治化、去行 政化、去商業化。

二、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方向

1.去政治化

去政治化,就是政府對高校的管理要從政治式的控制轉變成法治式的管理。要求高校完全沒有政治性,在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各種制度下,政治都會以這樣、那樣的方式影響高教和整個教育系統。

實際上,現代社會的教育系統承擔著很多政治功能,中國的問題不在於高教的政治化,而在於政治控制,教育體制變成政治控制的工具。政治控制的特點是隨意性和主觀性,所以高校管理完全取決於“人”。在總體政......

如何理解"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一、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完善現代教育體系的客觀要求

我國職業教育體系是在完善現代教育體系中形成的。由於十年“文革”的破壞,使我國教育體系和結構嚴重扭曲,背離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黨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正如黨的十三大報告中指出:“從根本上講,科技的發展,經濟的振興,乃至整個社會的進步,都取決於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養。”而當時職業教育嚴重滯後,根據統計資料,1977年我國普通高中畢業生726.1萬人,中專畢業生18.1萬人,技工學校畢業生12萬人,後兩類僅佔高中階段畢業生總數的4%。①致使勞動力素質不高,高、中、初級專業技術人員比例嚴重失調,缺乏大批訓練有素的技術工人和技術人員,給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帶來了很大的障礙。為此,國家實施了調整中等教育結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因此,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進行了中等教育結構的調整,高中階段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比例達到6∶4,有效地完善了中等教育的結構,促進了勞動者從業能力的提高。

我國高等教育在新中國成立後,全盤照搬前蘇聯的教育體制,壓縮專科層次的高等教育,致使我國高等教育長期以來存在專科教育的塌陷。以高等農業教育為例,專科與本科的比例,1952年為0.228,1956年為0.068,1965年為0.055,1983年為0.210②。雖然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的決定》中明確提出“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技術院校”,但受計劃經濟體制等的影響,專科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長期以來處於實驗探索階段,在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期才從政策上得以加強。1994年6月第二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三改一補”的方針來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國家教委於1994年10月下發了《關於在成都航空工業學校等10所中等專業學校試辦五年制高職班的通知》,1996年《職業教育法》也提出“高等職業學校教育根據需要和條件由高等職業學校實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學校實施。其他學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門的統籌規劃,可以實施同層次的職業學校教育”的方針,但專科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比例還是沒有多大提高。1998年我國高等教育專科招生28.92萬人,本科招生76.71萬人,專科招生比例佔高等教育招生比例的27.38%。直到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佈《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後,國家開始實施高等教育大眾化戰略,推動了我國整個教育十多年的大規模發展,“三改一補”發展職業教育的戰略才得以落實,推動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成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教育中的本科和專科層次結構得以優化,同時,也使得中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與普通高中大致相當,高中階段教育進入基本普及階段。可以說,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數量上能夠滿足人們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我國高中階段職普教育結構調整和高等教育本專科層次結構調整的目標已基本實現。中國現代教育體系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優化本科及其以上層次的教育結構。

以上分析不難看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現代教育體系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不斷調整的結果,是現代教育體系完善的應有之物。因此,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絕不僅僅是職業教育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結果,而是完善現代教育體系的要求;絕不能是職業教育內部自我完善的事情,而應站在完善整個現代教育體系的角度來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二、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需要全面正確理解職業教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纂的《技術和職業教育術語》第9條規定:“職業教育,......

學校教育制度的中等教育

是指在初等教育基礎上繼續實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中等教育在整個學校教育體系中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分為初級中等教育和高級中等教育兩個階段。實施中等教育的機構也分為兩類,一類主要為普通初級中學和普通高級中學,還有一類就是初等和高等的職業學校。中等教育的數量和質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一個國家勞動者的素質,對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職業教育經費國家有何規定

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是指一個時期內投入職業教育領域的全部經費總額。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是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衡量一個國家職業教育重要性及其發展水平的基本指標。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僅關係到一個國家職業教育在教育結構中的地位和發展質量,從長遠看,它對一個國家的產業發展以及整個經濟社會發展都會產生深遠影響。

一般而言,衡量一個國家職業教育的投入水平,至少要釐清三個關鍵維度,即規模、結構和發展。規模維度主要考察一定時期內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總量、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以及生均經費水平。結構維度主要考察一定時期內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構成及經費在各領域、各地區的分配狀況。發展維度主要考察一定時期內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相對水平。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解決好職業教育經費投入規模、結構與發展間的關係,對於促進職業教育健康發展和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內容引用:www.chachengji.com

職業學校學生規章制度?

職業學校管理規章制度參考

一、總則

1、為了進一步促進高職高專院校教學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提高教學管理水平、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保證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特制訂本要點。

2、高職高專院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教學工作是學校經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學管理在學校管理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3、高職高專院校教學管理的基本任務是:研究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的培養規律和教學管理規律,改進教學管理工作,提高教學管理水平;調動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建立穩定的教學秩序,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行;研究並組織實施教學改革和教學基本建設;研究建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教學運行機制,形成特色,提高教學質量。

4、高職高專院校教學管理的基本內容一般包括:教學計劃管理,教學運行管理,教學質量管理與評價,教師隊伍管理,實驗室、實訓基地和教材等教學基本建設管理。

5、本要點供高等專科學校、高等職業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以及舉辦高等職業教育的各類教育機構(不含自學考試)參照實施。

二、教學管理組織系統

6、健全教學工作的領導體制。院(校)長全面負責學校的教學工作。分管教學的副院(校)長協助院(校)長主持教學日常工作。學校有關教學及其管理的指導思想、長遠規劃、重大改革舉措、重要政策措施等,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由院(校)務會議或院(校)長辦公會議討論決定。要建立健全教學工作會議制度和各級領導定期聽課、學習、調研的制度,提高決策和管理水平。

7、建立教學工作委員會。教學工作委員會由直接從事教學工作、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和熟悉教學工作、有經驗的教學管理人員組成,在院(校)長領導下,研究和決定學校教學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大問題。

8、建立院(校)、系兩級教學管理機構。

(1)學校要充分發揮教學管理部門和學生管理部門在整個教學管理系統中的職能作用,明確其職責範圍,建立協調的工作關係。

教務處是學校教學管理的主要職能部門,應健全機構,配備得力人員,以保證教學工作的穩定、有序運行,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質量。

(2)系級組織是學校教學管理機構的基本單位。系主任全面負責系教學管理工作,系可根據情況設教學祕書或教務員,處理日常教學行政的具體工作。

9、教研室是按專業或課程設置的教學基層組織,其主要任務是按教學計劃規定實施教學工作,開展教學研究、科技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是否設置教研室由學校自主確定。不設教研室的,其教學工作可由系或其它組織形式實施。

10、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要根據不同崗位的需要,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素質較高、相對穩定的教學管理隊伍。要加強管理人員的業務和管理理論培訓,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國內外教學管理人員的交流、考察活動,適應教學管理科學化、現代化的需要。

三、教學計劃管理

11、教學計劃是人才培養目標、基本規格以及培養過程和方式的總體設計,是學校保證教學質量的基本教學文件,是組織教學過程、安排教學任務、確定教學編制的基本依據。教學計劃要在國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下,由學校自主制訂。教學計劃既要符合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的培養規格,具有相對穩定性,又要根據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發展的新情況,適時進行調整和修訂。為突出教學計劃的針對性,可聘請一些在本專業長期工作的企業人員、學校教師和管理幹部一起組成專業指導委員會,共同制訂,並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教學計劃一經確定,必須認真組織實施......

美國的職業教育

美國長期實行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所以對人才的需求也帶有明顯的市場競爭的特點。職工教育的積極性來自職工本人與企業(公司)兩個方面。為適應經濟與科學技術發展需要及本人追求升職、提薪、良好的工作環境,許多在職人員利用業餘時間,自贊參加專業學校、企業或社會舉辦的各種專業、文化技術培訓,以適應和提高自身在人才市場中的競爭能力。另一方面,企業為職工組織的培訓形式多種多樣,完全是從提高職工崗位技能,滿足本企業總目標需要,為提高競爭能力而進行。美國高速的經濟發展和極少的人力閒置,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美國發展職業教育非常得力。

一、職業教育講究實效

無論是專業學校還是企業辦的職業技術培訓,其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都緊密結合本專業的生產和工作實際,針對性強,學習和應用結合,吸引力大,效果好。

各種職業技術培訓的教學內容都是先進的實用性技術,立足於基本技能和應變能力的培養。教學環節實踐性強,採用現場教學、實物教學、模擬訓練、電化教學等。總之,在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上,特別注重理論密切聯繫實際,重點是提高職工的整體素質,著重技能的培訓,提高解決實際問題和動手實踐的能力。技術工人上崗前通過培訓,必須掌握本崗位必備的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到工作現場參加專門技能的研修培訓。通過一系列基礎教育、培訓並通過考核,使其成為真正合格的本企業職工。又如經營管理人員的培訓,首先接受如何做人及管理人的訓練,以增強管理企業的責任感。其次抓組織能力的訓練,再抓專門技術培訓,如經營核算能力、安全生產能力、質量意識、決策能力等。又如工程技術人員的培訓(相當於我國的“繼續教育”),除掌握尖端技術的應用外,還要求可以從事信息蒐集處理、電子器件的研製、設備製造方面的工作。低層次崗位培訓重視操作能力,而高層次崗位培訓更重視綜合決策、管理和創新能力。

二、面向市場辦學,引進競爭機制

在美國,無論是專業學校還是企業辦學,都特別重視市場需求,面向市場辦學,根據生產發展需要確走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成人教育突出市場急需的高新技術培訓,如精密機械和工具製造技術、自動化工程技術、光學工程技術、電子與電腦等。美國社會和企業用人充滿競爭,人才選拔聘用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所以常把培訓、實踐、考核、晉升一體化。培訓效果的考核,對技術和管理人員主要從其實際工作能力與業績進行考核,對工人則以實際操作技能、完成產品的質量數量為主要考核內容。培訓、考核、晉升一體化的目的是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適應崗位工作的需要。經過培訓後工作能力提高、完成工作出色,經考核後晉升是很自然的結果。同時,高、中、低級別的技工和技術管理人員,工薪的級差也較大,通過物質利益來激勵職工的學習熱情。為了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增加工薪收入,職工都自覺參加業務、技術培訓。

美國的職工教育還十分重視職業道德教育特別是強調職工的工作態度,認為訓練職業道德和工錠態度比訓練技能更重要。企業特別注意教育職工樹立為顧客服務的思想,認為這是市場競爭的需要,並貫徹於人才選拔的競爭機制中。

三、普教、職教、成教相互滲透貫通

美國的普通中學都開設職業技術課程,職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大規模向普教滲透。培養中學生具有初步的專業技能,以利分流。學歷性質的工藝院校,又是成人職業技術培訓學校,一校兩用,一師兩教,師資設備可充分利用。各州政府都有法律規定,青年從業之前必須經過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成為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上崗前的必由之路。職後教育(即成人在職教育)是職工爭取自我發展的必經階梯,也是取得晉升的必備條件,又為提高職工技術素質發揮作用。

......

相關問題答案
職業教育制度是什麼?
教育程度是什麼意思?
強制性教育措施是什麼?
教育拾零是什麼意思?
大學教育階段是什麼?
義務教育目標是什麼?
職業病的統稱是什麼?
我國的選舉制度是什麼?
佛教裡超度是什麼意思?
我國的經濟制度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