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愛上語文?

General 更新 2024-06-08

如何讓孩子愛上語文課

首先,孩子們喜歡知識淵博的老師,對於他們提出的問題,你能夠幫助他們解決,他們就會打心底裡佩服你,崇拜你。老師可以利用孩子們這種對老師的崇拜心理,讓他們聽你的話,愛上你的課。

才能融入他們當中去,瞭解他們。課外我就喜歡和班上的男孩子打打球,我雖然是一名女教師,但是班上的男生對我可是無話不談的,因為我已經是他們除了上課以為的,可以一起玩耍的朋友了,我融入了他們,那麼上課時,他們也就能更好的融入我了,積極性一下子就可以調動起來了,這樣子上課的效率也就高了很多。

最後,要有博愛的精神。老師都喜歡成績優異,活潑好動的學生。一開始我也不例外。但是這對孩子們來說,他們心裡就會有一番比較了?老師喜歡喜歡他,他們感受的特別深刻。記得有一次,學校組織作文競賽,我先在班裡舉行了一次小型的作文比賽。成績優異的學生可以參加學校的比賽。原以為大家一定會踴躍參加比賽的,可是班上的積極性卻不高,開班會時我問他們為什麼不願意參加比賽,一番沉默之後,一個膽子大點的男生脫口而出:反正我們參加了又選不上的,老師又不喜歡我們,我們為什麼要那麼積極呢?這句話如同當頭一棒啊!我這才發現,老師的偏心可能會贏得一些學生的好感,但是卻會失去一片孩子們的信心啊!所以,要讓學生喜歡你,就必須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學生,給他們同等的愛。學生都喜歡平易近人面帶微笑的老師,每天給他們一些微笑,一些關心,讓他們感覺到你對他們的關愛,少些批評。相信孩子們一定會喜歡上你的。

這是老師常用的一個教學方法,在我課堂上也經常出現。將孩子們分成小組進行比賽,可以提高他們的注意力,想要贏得比賽就必須認真聽課,只有答對問題才會有獎勵,孩子們不在乎你獎勵的是什麼,在意的是這是老師獎勵的,這是他們在朋友和家人面前炫耀的資本,何不利用這份爭強好勝之心為我們教學所用呢?這個方法無論對低年級還是高年級同樣的適用。②動作教學法。

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裡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裡探出頭來。這句話的重點是研讀一個探字。怎麼才能理解這個字呢,我讓一個學生上臺表演春筍,讓他藏在講臺下面,學生一邊讀課文他一邊表演,當他的小腦袋露出來的時候,學生們禁不住都會瞄上兩眼,當小腦袋都出來了,他們一個個都笑啦,新奇,高興的心情不言而喻啦,不需要我多說什麼了他們都能明白了。在上《觸摸春天》這課的時候,我讓學生蒙著眼睛從教室後面尋找自己的座位,來體會安靜能抓到蝴蝶是多麼不可思意的一件事,進而體會安靜能抓到蝴蝶是因為她熱愛春天,熱愛生活。《搭石》那課我讓學生捲起自己的褲腿來理解脫鞋綰褲。這樣的例子實在數不勝數啊。我覺得一堂課只有讓孩子們一起參與其中,他們才

會樂於上,喜歡上。而適當的讓他們動一動,不僅可以緩解他們緊張疲憊的狀態,更可以提高課堂的效率。③說。

這裡的說當然不是老師說了,是讓學生說,語文說白了就是一門語言。既然是語言當然要說了。

首先,讓學生開口。我對班上學生的要求是讓他們每個人在我上課的時候都能開口說話,無論是一個詞語,一句話,無論是對或是錯,只要學生肯開口我就給予表揚。

其次,讓他們正確的說。這就需要老師給予一定的引導,儘量將問題提的簡單易懂,學生說錯的地方要給予糾正,不能怕浪費時間,學生說錯了,就趕緊告訴他答案,而應該讓他把正確是答案再說一遍。

問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有一定的思維量,而不能是簡簡單單的用是、對、或不是、不對來回答的問題,因為只問是非對激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衡量學生的知識質量都是不利的,在是與非的判斷中必然有僥倖答對的,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存在有僥倖答對的心理,養成不願積極思考的不良習......

如何讓孩子喜歡學習語文?

一、快樂的學習才能產生興趣。語文不僅是一種獨立的學科,也是一切學科學習的基礎。所以在孩子最初的學習中,培養興趣才是關鍵。當學習成為一種樂趣,不再是負擔時,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會大大提高。我們要讓孩子清晰的知道,掌握好了語言這種工具,會給他帶來哪些快樂。比如可以讀精彩的故事,可以融洽的與人交流,可以記錄生活精彩的瞬間雖然考試成績在某一方面會測評出孩子的能力,但並不是衡量孩子學習效果的唯一尺度,所以家長要理性的看待考試成績,並且重視考試之外孩子綜合的語文能力的培養。並且我們在讀精彩的故事情節的同時,還找出了許多好詞好句,精彩段落。孩子一一的記錄下來,並且養成了每日一誦的習慣。在不知不覺快樂的氛圍中,孩子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興趣就得到了培養。

二、學習方式的豐富性會極大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在這裡我想推薦一本好書《伊索寓言》。孩子和他的另外兩個小夥伴在我的輔導下讀了一多半這本書。我們是這樣讀這本書的:首先找出不認識的字詞通過拼讀和查字典解決理解的障礙。然後由我繪聲繪色的朗誦給他們聽,他們接下來會模仿我並加上自己的理解朗誦。之後我會合上書,根據自己的理解給他們複述表演故事。最後的環節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自我表演,他們輪番上前用自己的語言表演故事,總結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經過半年多的學習,孩子們組織語言的能力和概括能力及口語表現力都大大增強。

三、多領域知識的貫穿。《弟子規》、《三字經》是我們古典文化的瑰寶,尤其對於孩子的啟蒙是很好的書籍。我用大量的故事和日常生活舉例引導孩子學習《弟子歸》,學習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準則,不僅使孩子古典文學知識增加,一些故事也可以作為他將來寫作文的素材。其中《三字經》中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廿二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可以結合歷史的知識給孩子講述,這樣知識就變的立體而豐富,學習不再是枯燥的記憶,還可以瞭解很多趣事和歷史。孩子在這種多領域的學習中,還豎立了自己的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知道了孔子弟子顏回不遷怒不二過的良好品行。

四、讓孩子學會觀察,學會積累。寫作要來源與生活,所以細心的觀察生活,就非常重要。在孩子觀察生活時,要引導孩子觀察的方法,比如從方位的變化觀察,從事物的特徵觀察,從人物內心的變化觀察等等,這樣孩子慢慢的就會多留意生活的變化和細節,寫作文時就不會一臉茫然。觀察的習慣養成了,還有注重語言的積累。每當讀書遇到好詞時,我都會鼓勵孩子寫下來並查清楚詞語的意思,遇到好的句子要背誦;每當在憨文課上一些新的詞彙,比如綠油油,又‥又‥等等,學習的比喻句、擬人句等都鼓勵他在作文中儘量使用。平時多玩接成語、歇後語的遊戲,經過這樣的日積月累,詞彙和句式的運用就會豐富起來,文字的駕馭能力也會大大增強。孩子寫出來的作文,一定要和孩子一起修改,啟發他修改的原因,並且在每篇作文的修改後寫下總結,總結新的寫作技巧,總結修改的心得。之後經常翻看,經常回味,經常講解,孩子一定會開竅的。

五、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想象力是豐富語言的重要手段,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引導和鼓勵最重要。鼓勵孩子用孩子的視角想象世界,哪怕只是陪他散步,看著天上的雲你也可以問問他天上的雲彩象什麼,孩子曾經說象棉花糖,我進一步引導問他那是誰做的棉花糖呢?他想了想說天上也許有個天空婆婆吧,她高興的時候,就會做棉花糖給太陽公公吃。這樣的想象就很好,要給孩子及時肯定的鼓勵。比如在組詞的時候,用色組詞,組了白色,他絕對不會再說黑色,因為我告訴他單調的重複沒有營養,所以他會積極的考慮色彩顏色等詞彙,這樣孩子的創造力就會得到進一步鍛鍊。

六、有計劃的閱讀訓練。我向......

怎樣讓一年級的孩子喜歡語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我非常信奉這一句話。在實際工作中,我也是從培養學生的興趣著手,來進行最初的語文教學的。基本做法如下:

一.鼓勵孩子多看、多聽、多讀課外書,是孩子喜歡語文的前提。1.開學第一天,我就在《給家長的第一封信》中,給了家長一個任務,在孩子的新書包裡放上一、兩本圖文並茂並含有拼音的兒童讀物,使孩子一開始就接觸到書,讓他知道書將是自己的終生夥伴。接著,我就鼓勵學生課間時看自己帶來的書,看完了就與別人交換著看。這樣,不僅給學生創造了一個互相認識的良好機會,而且,還可以儘早的在班上形成了一種良好的愛讀書氛圍。2.中午讓學生看圖書角的書,並且要求他們要大聲的說或者讀書中的內容,讓學生感覺到只有在語文課上多學到讀書的本領,才會讀書。3.因為書中的語言是優美的,對提高學生今後的寫作能力,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是有幫助的,所以每逢星期一、三、五的中午,我就親自給學生讀世界著名童話故事,而且要求自己一定要繪聲繪色、吐字清楚、全文照讀。讓學生感受到故事好聽,但經過老師這麼一讀就變得更好聽了。潛移默化中,學生也漸漸喜歡上讀書了。4.每次第二課堂,能力好的學生都被挑去活動了,我呢就讓剩下來的學生自己上臺來講故事。不管他們講得好與壞,我都會表揚,而且問:“你們是怎麼知道這個故事的呀?”他們有的說是聽媽媽說的,有的說是媽媽從故事書上讀給他聽的,有的說是自己從故事書上看來的,有的說是自己編的……雖然答案不一,但大都離不開書,在潛意識裡,學生明白了,只有多看書,知道的故事才多。5.學生在學校呆的時間畢竟有限,所以期中家長會時,我在《給家長的第二封信》中,我又給了家長一個任務,每天給孩子讀一個簡短的經典故事(這是從陸校長教子一事中受到的啟發),讓孩子在家中也能享受到書中優美的語言。

二.欣賞語文課本,讓學生喜歡語文書。

當我剛把嶄新的《誦讀》和《閱讀》書發到孩子們手中的時候,就開始了愛讀書的第一次教育。我帶著孩子們輕輕地把書一頁一頁的打開,那有趣的插圖以及陌生的漢字立刻引起了同學們的新奇和興趣,我就因勢利導,告訴孩子們:“書裡有許多好聽的故事,有趣的童話,優美的兒歌,韻味十足的古詩。這就是我們今後要學的內容,只要我們好好學,書裡的故事,童話,兒歌,古詩就會變成自己的東西”

三.講究教學藝術,給學生以美的享受,讓學生愛上語文課。1.老師的課堂語言是學生愛不愛上語文課的一個重要因素。美的語言往往能吸引學生,所以我要求自己上課一定要用規範的語言,既要簡練優美,又要有催化劑的作用。比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時,我就先用美的語言介紹了廬山瀑布,讓學生在學課文之前就通過老師生動的描繪先感受到了廬山瀑布的氣勢磅礴,產生了學課文的強烈慾望,自然讀詩,背詩就一氣哈成了。2.留堂、作業多是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主要原因之一(我曾經就有過這樣的教訓)。所以,我一直告戒自己不能留學生的堂,作業量不能超標。所有該做的都在四十分鐘裡完成。本學期我只留學生一次堂,這唯一的一次也只是為了整頓紀律。3.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不同類型的課文所採用的教學形式也不一樣。分角色、小表演、個人、小組、男女……

四.人都喜歡聽好話,孩子表現的尤為突出。所以在課堂上我從不吝嗇我的表揚,能表揚的一定給表揚,可表揚可不表揚的轉個彎給表揚,不能表揚的想方設法的讓他得到表揚,批評在我的課堂上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表揚。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學生覺得學語文輕鬆、快樂,喜歡上語文課。我班的申嘉欣,是個膽小的女孩子,她不敢發言,就是讓她發言,那聲音也只有她自己聽得見。有一次,我請她起來讀一首學過了的詩,她照例小聲的結結巴巴地應......

我是一名家長.怎樣才能讓孩子喜歡語文課啊?

不知你是否喜歡看書,如果你喜歡看,那你的孩子也就喜歡看,我媽媽就是一個書迷,從小就經常給我買大量的課外書,鼓勵我多看書,我從來就沒有感到學習語文有多難,所以,我想看課外書對孩子的語文學習是很有幫助的,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除了引導還要注意輔導,只有當孩子的語文成績上去了,讓他看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才會激發他更大的學習動力,我找了一篇怎樣教孩子學好語文的文章,你推薦給你看看,想來會對你有所幫助的。

如何幫助孩子學好小學語文語文課是一門綜合訓練課,其中包括字、詞、句、篇(篇章、段落)的知識,語法、修辭、邏輯、文學、作文的知識;著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和兒童的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語文教學要求,從家庭實際出發,我們認為,家長應著重加強對孩子進行語文能力的培養,它包括口頭的聽、說和書面的讀、寫兩個方面。

1.積極鼓勵孩子學會說普通話,訓練孩子說完整的話,要求孩子有條理地說話。孩子進學校的第一天就要學習說普通話,學說普通話是發展孩子口頭語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必經之路。對於孩子掌握規範語言和書面語言,培養閱讀和寫作能力都有重大意義。

2.幫助孩子打好識字的四個基礎。

漢語拼音、漢字筆畫筆順、偏旁部首和獨體字是孩子識字的四個基礎。它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識字能力和初步自學能力,而這兩個能力的培養,又有利於激發孩子學習語文和其它學科的興趣和發展孩子的智力(觀察力、記憶力、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等思維能力)。因此家長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3.要幫助孩子學好語文,家長必須給孩子買一本字典(“新華字典”或“小學生字典”)或詞典。如果孩子遇到生字或不理解的詞來問自己,家長應指導孩子去查字典、查詞典,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開始查字典、詞典的速度一定很慢,但只要家長加以指導、鼓勵,速度會逐漸加快的。而一旦培養了孩子們查字(詞)典的習慣和能力,他們就找到了一位可以隨時請教的好老師,從此就很少給家長添麻煩了。但不能忽視要教給孩子正確理解詞義的方法,歸納起來一般為7種:

(1)根據詞的內容、範圍,選擇正確解釋,如:“居高臨下”、“身臨其境”、“臨別”這三個詞語中的“臨”字,由於所組合的詞不同,它的意也就各異。分別當“面臨”、“來到”、“將要”講。

(2)抓住關鍵字詞,理解詞的基本義。如:“置之不理”:置,放;之,它,全詞義為“把它放在一邊不去管它。”“亡羊補牢”:亡,丟失,全詞義是“丟了羊再去修補羊圈”。

(3)根據上下文理解詞義。如“茫茫”這個詞有兩種解釋。一是沒有邊際,看不清楚;二是一無所知。在《草原》這課中,有這樣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其中“茫茫”一詞就是第一種解釋。

(4)找詞中的近、反義詞理解詞義。如“能屈能伸”的“倔、伸”成反義,“伸”是展開的意思,我們就可以找到“屈”是彎曲的意思。全詞含義是“能彎曲能展開。”在《種子的力》這課中,“有彈性,能屈能伸的力”這句中,其引伸義是“形容小草的生命力強。”

(5)由個別詞到綜合的方法理解詞義。如“洞察”,“洞”在這裡是“清楚”、“透徹”的意思。“洞察”就是“觀察得很清楚”。與此相似,“洞見”是很清楚地見到。“洞曉”是很清楚地知道。

(6)從詞語的來源,加深理解詞義。如“杯弓蛇影”就來源於《晉書•樂廣傳》,說的是晉朝有一名叫樂廣的人,拿酒招待來看望他的好朋友。朋友因覺得酒裡有條小蛇在遊動,喝酒後回家生了一場病。樂廣知道後又把這個朋友請來喝酒,破除了關於“蛇影”的疑慮,......

如何讓孩子愛上語文

我個人認為,學生要愛語文最關鍵的是要讓學生對語文有興趣,語文一旦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就會對學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相似的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一 要想讓孩子愛上語文,首先要讓孩子愛上語文老師

教育學、心理學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而教育則是愛的歸宿”,愛,是人的情感,是人際關係中所必需的,教師與學生的關係,也是一種人際關係,它包括相互感知、理解和相互影響。而要達到理想的感知、理解和相互影響,必須要親近感為前提。親近感是師生間的一種依戀性情感。這種情感能使雙方關係親密無間、無拘無束。所以要想讓孩子愛上語文,一定要讓孩子愛上語文老師,孩子喜歡知識淵博的老師,更喜歡平易近人的老師、孩子最喜歡的還是面帶微笑的老師。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我親身實踐的結果。記得剛剛教語文時,總感覺有忙不完的事,一年級的孩子小又不懂事,上課成了自己的負擔,漸漸的我發現孩子雖小可他們也能看懂老師的心,自己的心情好壞決定了課堂的教學效果,從那以後我就用微笑對待我的學生,我深深的感受到給“別人陽光的同時自己的心都是明亮的。”那一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孩子們的天真可愛,體會到了教師的魅力,明白了教學的真諦。一個學期下來,我得到了學生的喜愛,孩子們特別喜歡上語文課。這也堅定了我從事語文教育教學的自信心。其實微笑是什麼,是尊重,是愛心。特別是孩子們有了錯誤了時候,就更加要用這種愛感召學生改正錯誤。我們要充分的認識到孩子的天性,孩子是在不斷地犯錯,改錯中成長起來的。記得前幾天,我們班的趙名慰同學中午時經常在老師的黑板上亂畫,弄的同學們很反感。我知道了這件事後,沒有在同學面前批評她,而是課下與她交流,我首先肯定她是因為崇拜老師,喜歡老師的黑板,也想做一個同學喜愛的老師。接著我又告訴她,老師也喜歡這個塊黑板,但是老師是經過自己努力的學習,換來這份神聖的工作。想信你經過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比老師更厲害,能登上更高的講臺、擁有更漂亮的黑板。但現在沒經過老師的允許,是不應該在上面亂寫亂畫的。說到這,她對我保證,以後一定好好學習再也不隨便在黑板上亂寫亂畫了。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老師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並且要給他改正錯誤的時間,這樣孩子一定會喜歡你,喜歡你就會喜歡聽你的課,這一定是成正比的。從情感上孩子接受了你,那麼你就是成功的。所以在教學中,我時刻用微笑對待我的學生,用真摯的愛感動我的學生。課堂上我帶著微笑和我的學生們愉快的學習和交流,課間我帶著微笑給我的學生以細心的關愛。 這樣我和我的學生成為朋友,他們有什麼話願意和我說,有什麼困難願意和我講,他們愛上了我這個語文老師。

二 要讓孩子愛上語文,還要讓孩子愛上語文課

想要讓孩子喜歡上語文課,那麼我認為教學方法要引起孩子的興趣,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和交流,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慾望。這是我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原則。

教學中我是既“勤快”又“懶惰”,“勤”是指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把握住教材的主旨,同時還要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如果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那麼“教師在課堂上還要學會偷懶。”這個“偷懶”意味著讓學生多思、多說、多練、多參與,少一點教師的包辦代替。這個‘偷懶’意味著教師課前的精心設計,也取決於教師能否營造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例如:剛剛教過的《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孩子們問我,老師圓明園為什麼能被毀滅呢?我並沒有急著給出答案,而是讓他們自己查找資料思考這個問題,然而當學生們彙報時的情形現在還讓我記憶......

如何讓小學生喜歡語文

一、要讓學生喜歡語文,先要讓學生喜歡老師。

只有學生喜歡老師了,那麼很自然這種感情能轉移到語文學科上。語 文老師要讓學生喜歡你,先要愛學生,我認為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愛,一種愛的傳遞,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在教學中每分每秒都要關愛學生。我們班的馬宇同學父母離異,母親不在身邊,一開始他的學習習慣不太好,經常不做作業,我瞭解情況後,就和他聊天,我說你母親不在身邊,就把老師當作媽媽吧,老師會幫助你的,馬宇聽後非常高興,也變得聽話多了,從此作業能按時完成,成績也不斷上升。還有韓孟軍同學,父母雙亡,和爺爺在一起,成績很好,但是言語很少,很內向,有一次做作業,恰巧他沒有本子,我立即給了他幾個本子,我和他說老師會幫助你的,從此,班級中又增添了韓孟軍舒心的笑容。愛無處不在只要你留心,你會時刻感受到愛的力量,你會改變學生的命運,也能做到讓學生最真誠的愛你,學生愛你了,自然喜歡你的課了。

愛很重要,當然除了愛,老師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教師還要不斷地充實自己,學生要一碗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如今的孩子好奇心強,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偶像,教師的知識就應該是小溪,甚至大海般廣闊。

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我帶的是一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所以每週我都安排講故事,這樣同學們聽到了一些動聽的故事,同時也產生了學習的興趣。

寬容學生,在我們的教學中會遇到學生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如不做作業,上課做小動作,或互相打架,以前我總是採取簡單粗暴的方法去解決,效果真是微乎其微,甚至達到反作用的效果。效果是越來越糟糕,怎麼辦呢?我開始深思,自從我有了讓學生喜歡語文這個念頭後,我想學生會犯錯誤,究其原因,是因為我教的不好,導致學生不喜歡我,不喜歡語文,才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從此只要學生犯錯誤,我就想,是哪兒做得不好,做得不到位。經過不斷反思,不斷改進,慢慢的學生喜歡我了,喜歡語文了,在課堂上舉起的小手變得多了,孩子們的字寫漂亮了,作業都能及時寫完了,學生和老師在課堂上的感覺都很輕鬆,都能積極投入。本著寬容學生,從自身找原因,因此教學也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1、培養感受語文的美

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享受是激起興趣的條件之一。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有美的因素。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挖掘課本中美的因素,引導學生欣賞感受,例如教學《四個太陽》一課,體會到了不同季節有不同的太陽,生活中充滿了無窮的快樂,感受到了生活的美。每個季節都有了不同的心願,從這種讓學生體驗作者的美好心願,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對生活充滿愛,有一顆愛美之心,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挖掘課文中這些美育因素,使學生受到了美的薰陶,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2、激發求知慾,培養學生興趣

小學生一般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都渴望學到更多知識,語文老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分層設計教學,滿足學生需求,當學生具有了學習的滿足感,則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更為強烈。例如我在上《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時,我提出:小壁虎一開始尾巴斷了,後來又長出了新尾巴,這是為什麼?、小壁虎向哪些動物借了尾巴?學生對這些問題很感興趣,大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慾,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問題創設情境教學效果很好。從中學生成了知識的構建者,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3、還學生一個精彩的課堂

一般學生都是喜歡作業少,而上課精彩的老師,那麼如何才是一堂精彩的課堂?其標準很多很多,我的理解是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要廣而深,沒有學生參與的......

有什麼好辦法讓孩子愛上語文

只要課上的生動,孩子就會喜歡。比如課前小視頻,課前小故事,由這些東西引發思考,讓孩子們參與課堂,討論,研究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讓孩子愛上語文?
如何讓孩子愛上作文?
如何讓孩子愛上畫畫?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如何讓孩子愛上寫日記?
如何讓孩子喜歡英語?
如何讓孩子喜歡上學?
如何讓孩子喜歡數學?
如何讓孩子記住數字?
怎樣讓孩子愛上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