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山火海是什麼修辭?

General 更新 2024-06-04

虛懷若谷運用了什麼的修辭手

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簡介

現在可知的語文修辭手法: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

具體有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復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較喻(又名強喻)、譬喻、飾喻、引喻、隱喻;

有白描,比擬(又名比體),避復,變用,層遞,襯墊(又名襯跌) ,襯托(又名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頂針、聯珠),對比,對仗(又名對偶、隊仗、排偶),翻新,反覆,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又名並提、合敘、合說);

有復迭錯綜,複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迴環,迴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又分為:摹形,摹聲,摹色),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須真(又名聯珠),諧音,歇後,象徵,鑲嵌,析字,委婉(又分為:迂迴語、謙敬語、避諱語),婉曲,通感(又名移覺、移就),跳脫,轉文,復踏。

常用修辭作用特點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構成:

1、本體

2、喻體

3、比喻詞

(比喻和擬人最大的不同在於比喻含有喻體,擬人沒有。)

作用: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即打比方,幫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類別| 特點 | 本體 | 比喻詞 |喻體| 例句

明喻|甲像乙| 出現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出現|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甲是乙| 出現 | 是、成為 |出現|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借喻|甲代乙|不出現| 無 |出現|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2.比擬:

藉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成人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

作用:能啟發讀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動。

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

(1)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例句:

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杜甫

3.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春》 朱自清

(2)擬物:

①把人當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

例句

1.人群不顧一切,湧了上來。

2.在群眾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

例句

1.火山發出一聲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誇張:

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誇張或縮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類別 特點 例句

擴大誇張 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誇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晒化

縮小誇張 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塊天地

超前誇張 把後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後出現 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4.排比:

把三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

作用: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表達效果)。

例句: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5.對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

地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摺疊比喻

1、定義

比喻,即表示兩種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點,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辭方法。

2、結構

比喻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體和比喻詞(比喻關係的標誌性詞語)。

3、分類

根據比喻結構的三個部分的異同和隱現特徵,可分為四種。

⑴明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若、彷彿、猶如、宛如、像……一樣、彷彿……

似的,恰似"等連接。常見形式是"甲像乙。如:葉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⑵暗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是、變成、構成了"等連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岡。

此外,暗喻還有一些變體需注意的是:

①修飾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修飾與被修飾、限制與被限制的形式來實現比喻關係。例如:

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同位復指形式表現比喻關係。例如:老王你不要灌湯

③註釋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以註釋說明的形式表現比喻關係,常用破折號連接例如:五點鐘,

上工的汽笛響了。紅磚"罐頭"的蓋子-那扇鐵門一推開……

⑶借喻。不出現本體和比喻詞,直接敘述喻體。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

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⑷博喻。連用幾個喻體共同說明一個本體。例如:一隻巨大的白丁香把花開在了屋頂灰色的

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飛濺的浪花。

4、作用

⑴化平淡為生動;⑵化深奧為淺顯;⑶化抽象為具體。

5、構成條件

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否則,就不是比喻。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單看比喻詞。

下面幾例不是比喻句:

⑴他的性格像母親-同類事物做比較

⑵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測

⑶不要帶著思想包袱去工作-詞的比喻意

6、常用比喻詞

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猶如、有如、彷彿、好比、一樣、成了、是、變成

摺疊比擬

藉助豐富的想象,把物當成人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

作用:能啟發讀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動。

將什麼比作什麼,生動形象地寫出某事物某特徵,表達作者某情感。

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

⑴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思想、語言、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將什麼賦予生命,生動形象地寫出某事物某特徵,表達作者某情感。

例句:

⒈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春》 朱自清

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 杜甫

⒊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春》 朱自清

⑵擬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當做彼物來寫。

例句:

⒈人群不顧一切,湧了上來。

⒉在群眾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

例句:

⒈火山發出一聲咆哮。

⒉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寬厚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裡。(《荷花澱》孫犁)

摺疊誇張

1.定義

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擴大或縮小的方法叫誇張。

2.種類

⑴擴大誇張。故意把事物說的"大、多、高、深、強"等的誇張形式。例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⑵縮小誇張。故意把客觀事實說的"小、少、低、淺、弱"等的誇張手法。例如:烏蒙磅礴走泥丸。

⑶超前誇張。例如,農民們都說:"看見這樣翠綠的麥田,就都嗅出白麵包......

哪些礁石就更奇怪了如雞如轅如松林秀峰姿態萬千是什麼修辭方法

修辭手法簡介 現在可知的語文修辭手法: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 具體有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復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較喻(又名強喻)、譬喻、飾喻、引喻、隱喻; 有白描,比擬(又名比體),避復,變用,層遞,襯墊(又名襯跌) ,襯托(又名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頂針、聯珠),對比,對仗(又名對偶、隊仗、排偶),翻新,反覆,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又名並提、合敘、合說); 有復迭錯綜,複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迴環,迴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又分為:摹形,摹聲,摹色),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須真(又名聯珠),諧音,歇後,象徵,鑲嵌,析字,委婉(又分為:迂迴語、謙敬語、避諱語),婉曲,通感(又名移覺、移就),跳脫,轉文,復踏。編輯本段常用修辭作用特點 1.比喻: 作用: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即打比方,幫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類別| 特點 | 本體 | 比喻詞 |喻體| 例句 明喻|甲像乙| 出現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出現|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甲是乙| 出現 | 是、成為 |出現|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借喻|甲代乙|不出現| 無 |出現|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2.比擬: 藉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成人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 作用:能啟發讀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動。 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 (1)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例句: 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杜甫 3.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春》 朱自清 (2)擬物: ①把人當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 例句 1.人群不顧一切,湧了上來。 2.在群眾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 例句 1.火山發出一聲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誇張: 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誇張或縮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類別 特點 例句 擴大誇張 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誇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晒化 縮小誇張 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塊天地 超前誇張 把後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後出現 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4.排比: 把三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 作用: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表達效果)。 例句: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5.對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對。上下......

刀山火海什麼什麼北什麼

白首北面 北面:古以南面為尊,北面為卑,此指學生敬師之禮。謂年老猶拜師受業。

喝西北風 指沒有東西吃。

南販北賈 為了謀生而到處奔走。

南箕北斗 箕:星宿名,形狀象簸箕;鬥:星宿名,形狀象酒鬥。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用。

南來北往 有的從南往北,有的從北往南。也泛指來來往往。

南腔北調 原指戲曲的南北腔調。現形容說話口音不純,攙雜著方言。

南阮北阮 指聚居一處而貧富各殊的同族人家。

南鷂北鷹 鷂、鷹:兩種猛禽。在南為鷂子,在北為老鷹。比喻性格嚴峻的人。

南轅北轍 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南征北戰 形容轉戰南北,經歷了許多戰鬥。

南枝北枝 南枝向暖,北枝受寒。比喻彼此處境的苦樂不同。

泰山北斗 泰山:東嶽,在山東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為眾人所敬仰的人。

南船北車 $False$

南航北騎 形容乘舟騎馬,南北奔走。

南橘北枳 枳:落葉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會變成枳。比喻同一物種因環境條件不同而發...

南去北來 指來來往往。

南艤北駕 猶南航北騎。形容乘舟騎馬,南北奔走。

南棹北轅 猶南航北騎。形容乘舟騎馬,南北奔走。

南征北伐 形容轉戰南北,經歷了許多戰鬥。亦作“南征北討”。亦作“南征北戰”。

南征北討 形容轉戰南北,經歷過多次戰鬥。

太山北斗 太山為五嶽之首,北斗為眾星所拱,故常用以比喻眾所崇仰的人。

“一落千丈”用的是什麼修辭手法,這樣的詞語還有幾個。

誇張的修辭手法,震耳欲聾, 攻無不克, 戰無不勝, 驚天動地, 天翻地覆, 摩肩接踵, 無孔不入, 人山人海, 人聲鼎沸, 地動山搖,隻手遮天,氣吞山河,山窮水盡,十萬火急,浩氣長存,萬古長青,天衣無縫,度日如年,永垂不朽,永無休止,死去活來,千里迢迢,塵土飛揚、翻江倒海、蚍蜉撼樹、一手遮天、一擲千金、刀山火海、大海撈針、氣吞山河, 一目十行 一手遮天 壽比南山 翻天覆地 頂天立地 一步登天 晴天霹靂 壯志凌雲 一毛不拔 垂涎三尺 怒髮衝冠 氣吞山河 地動山搖 皓月當空 日理萬機 日月如梭 三頭六臂 怒髮衝冠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發百中 膽大包天 寸步難行 。

水煮魚怎麼做

方法如下:

原料準備:

鯉魚、花椒麵、花椒、辣椒麵、辣椒(剪成約供釐米的小段)、糖、鹽、味精、豆芽、色拉油(最好不用花生油)、料酒

器具準備:

刀(快刀)、鍋(鐵鍋)、盆(深盆)

開做:

1、把魚洗乾淨,注意魚肚子內壁的黑膜一定要去幹淨,然後從尾處片開,把魚一剖為二,把魚骨取出,從尾部開始片片兒,魚片以大而薄為最佳。

2、把片好的魚片加入適量的鹽、花椒麵、辣椒麵,拌均。為了提鮮,放入少許糖和味

精,加少量料酒(最好黃酒),醃製20~30分鐘。

3、將洗好的豆芽洗好,在開水裡過一下,撈起備用

4、鍋內放大量油(LD看了好心疼),待油9成熱後,先放入醃好的魚頭,炸熟後放入盛有豆芽的盆內,然後接著在油鍋內放入適量的魚肉,滑開後撈至盛有豆芽的盆內,直至把所有魚肉滑完。

5、將花椒放入鍋內炸至8成熟的時候,放入辣椒段兒,待辣椒炸至深紅色,將整個鍋中的油倒至盛有豆芽及魚肉的盆中,剎時廚房內就瀰漫了水煮魚的香味,完成。

參考資料:baidu search

修辭手法有哪幾種

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覆、設問、反問。除此之外,課文裡還涉及到的有對比、借代、引用、雙關、反語、頂針和呼告等。

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學習修辭常識的目的是為語言實踐服務。首先能在語言中辨識各修辭方法,繼而理解其適用效果;同時要會用這些修辭方法,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修辭方法又稱修辭格。據專家研究,漢語修辭格可達70種之多,常見的有10多種。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體的、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的、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本體)如(喻詞:像、似、若、猶、好像、彷彿)乙(喻體)。暗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是(喻詞:成、變成、成為、當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係,暗喻則是相合關係。借喻:只出現喻體,本體與比喻詞都不出現。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2)借代。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關係的名稱來替代,如以部分代全體;用具體代抽象;用特徵代本體;用專名代通稱等。如:

①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針一線代群眾的一切財產)

②不要大鍋飯。("大鍋飯"代抽象的"平均主義")

③花白鬍子坐在牆角里吸旱菸。(花白鬍子是以特徵代本體)

④千萬個雷鋒活躍在祖國大地上。("雷鋒"以具體的形象代抽象的共產主義思想)

(3)比擬。把人當物寫或把物當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前者稱之為擬物,後者稱之為擬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翹尾巴,也不可夾著尾巴。(擬物)

②蠟炬成灰淚始幹。(擬人)

(4)誇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如:?

①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三千丈"為擴大誇張)

②芝麻粒兒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兒"是縮小誇張)

③太陽剛一出來,地上已經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來"與後一事物"下火"誇張到幾乎是同時出現,有人稱此種誇張方式為超前誇張)

(5)對比。是把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並舉加以比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6)對偶。用結構相同或相近,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對稱排列起來表達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滿招損,謙受益。

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③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流水對)

④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扇面對)

(7)排比。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一般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短語或句子連用的方法。如:

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於我的意外。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凶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

(8)反覆。根據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方法。反覆可以是連續的,也可間隔出現。如:

①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

②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雞哪裡滅亡,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

(9)反語。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實際要表達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只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

(10)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確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

相關問題答案
刀山火海是什麼修辭?
人山人海是什麼意思?
移山填海是什麼意思?
文山書海是什麼意思?
對偶句是什麼修辭方法?
氣吞山河用了什麼修辭?
固若金湯是什麼修辭?
問句是什麼修辭手法?
例句是什麼修辭手法?
對偶是什麼修辭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