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散文怎麼寫?

General 更新 2024-05-31

敘事性散文怎麼寫

希望可以幫到你: 散文的一大類,主要是敘事,抒情。與記敘文不同的是,敘事性散文只有高潮,沒有結果,沒有議論部分,而多一個抒情部分,讓結構更加明瞭,敘事性散文一般很受到大家的歡迎。敘事性散文比抒情性散文多一個敘事部分,從頭到尾是敘事部分,沒有記敘文那種鮮明的開頭。 下面我提出記敘性散文應注意的兩點: 一:要選擇典型且富有生活氣息,但一定不能照抄生活,要有豐富合理的聯想與想象。尤其是在寫一些歷史故事,要有“目擊”現場的能力,學會運用豐富的聯想與想象再現當時的歷史場景,甚至可以選擇與歷史人物直接對話的方式來增強文章的生動性、可讀性。 二:二是要準確地捕捉事物的細部特徵,同時要學會力求用簡約生動的筆觸去勾勒、描摹,給讀者留下鮮明突出的印象。描寫分兩種:一類是白描,一類是細描。白描是一種簡潔樸素、不加渲染的描寫方法,而細描則要求筆法工整,描繪細膩。如果說白描相當於中國畫中的寫意,那麼細描更像是中國畫中的工筆,但對於高考作文800字的篇幅來講不論運用哪一類,都應儘量簡潔、乾淨,一般不會是濃墨重彩,關鍵在於抓住細節的精神。

敘事散文到底怎麼寫

想怎麼寫怎麼寫 只要你邏輯通順 思路清晰

散文應該怎麼寫? 散文的格式

散文無所謂格式,重要的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的特點與寫作

散文是一種常見的文學體裁。由於它取材廣泛,搖曳多姿,藝術表現形式豐富多樣,如同五彩斑斕的風景畫,讓人陶醉,讓人喜愛。那麼我們怎樣來寫散文呢?寫散文要牢牢掌握它的五個特點:

一、時間跨度大

散文不受時間限制,前可以遠涉古代,後可跨及未來,又可覆蓋今天。如秦牧的散文《土地》從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機,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晉公子重耳狼狽出逃時手捧泥土感謝土地是上蒼的恩賜。再如楊朔散文《荔枝蜜》,從小時候上樹掐海棠花被蜜峰蜇了一口,寫到現在的參觀蜜蜂場。時間跨度很大,但卻緊緊圍繞作者要表現的主題沒有讓人感到絲毫的散亂。聯想極豐富,文筆揮灑自如,極有感染力。

寫散文時可以根據散文的這一特點,擴大時間跨度,多充實一些有關事件,插入多組鏡頭,來增加散文的內容和色彩,使文章多姿多彩,知識性強。

二、空間轉換廣

散文既不受時間限制,也不受空間限制,天南海北,空間宇宙,無不可以包容其中。如魯迅的回憶性散文《藤野先生》,空間跨度從中國到日本,再從東京到仙台,又從仙台頂到北京,接著又寫走到廈門,空間跨度大,空間轉換之多讓人目不暇接,但寫得層次分明,詳略得當。把複雜的人和事放在每個空間裡,有的隨意點染,有的潑墨描繪,錯落有致,色彩斑斕。如果我們在寫散文時注意到這個特點,就不大會犯單薄、貧乏的毛病。

三、事件牽涉多

寫散文,多數離不開事件,尤其是敘事散 文,事件是散文的“硬件”。許多好的散文有一箇中心事件,以及烘托連帶的一些與之有關的其它事件。如袁鷹的散文《井岡翠竹》,寫井岡山的竹子做過武器殺傷敵人,做過竹筒盛粥,做過紅軍的扁擔挑著中國革命從井岡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國成立後,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新用場……事件多得讓人應接不暇。

四、表達方式活

散文常用記敘、說明、抒情、議論、描寫等表達方式。茅盾名篇《白楊禮讚》,就綜合地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如文章開頭就記敘和描寫了汽車在黃土高原上奔馳看到的黃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議論點明瞭白楊樹的象徵意義。這些方式的運用,有力地表達了主題,使文章氣勢浩大,攝人心魄。我們在寫散文時,特別要注意綜合地運用多種表達方式,使文章富有波瀾。

五、勾連全文巧

散文的取材,可謂“雜亂”有章。既使散思路開闊,包容量大,又使散文緊緊圍繞作者的意圖而不“越軌”。秦牧說寫散文最不能丟的是“思想的紅線”。即用一個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亂的一大堆材料,貫穿成文。若把這一個個事件喻作“珍珠”,真可叫做“紅線穿珠”了。

如何寫好敘事性散文?

一切景語皆情語。此其一。其二,敘事散文也是講究境界的。寫散文得有一定的境界才能寫的好。定三,敘事散文要有個通盤的考慮。整體構思很重要。

敘事散文怎麼教

簡單一點叫散文就是這樣教:教會學生如何領會文章的美以及情感的表達,另外就是散文的寫作手法

複雜一點就是這樣:面對一篇散文,老師要怎麼處理才算到位,學生要學到什麼程度才算學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知道,散文難教,但教散文過癮。教散文最能展現教師的才情,最易與學生撞出智慧的火花,也最易與作者同喜同悲。若教學藝術發揮到了極致,走出課堂,有不可言說的愉悅。長期以來,我一直在努力尋求散文的這種教學境界,試圖建構自己課堂教學的理論,最終找到一條出路——既符合新課標要求,又能經得起應試的檢驗,同時還具有操作性。三者有沒有契合點呢?我有幾個思考。

散文屬於文學作品,教學上,應按照文學作品的鑑賞來處理。文學作品的鑑賞,首要的任務是要完成對作品形象的理解,其次是要完成對作者情感的把握,再次是要完成文本語言和藝術手法的分析。一般情況下,就某一篇文章來說,散文的教學無外乎這三個方面的教學目的;就單元教學目的來說,應該通過某篇範文的教學,教給學生此類文章的閱讀方法,掌握該種文體的基本特徵,培養閱讀散文的興趣,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另外,初中學生,感知語言的能力相對較差,教學中要加強朗讀,先讀通順,再讀出作者的情感,讀出自己的感悟。積累也不容忽視,名家名篇最好能夠熟讀成誦。

怎麼寫好敘事散文

怎樣寫好敘事散文

十年前,我拿著一批文稿去報社找一位編輯老師請教。很喜歡讀這位老師的小小說,很簡短,很精悍,文筆也很利落,讀起來膾炙人口。也許是寫小說的緣故吧!他看了我的文章,提出裡面缺少敘事。我說:抒情散文也要敘事嗎?他說:對啊,你仔細看看,哪一篇抒情散文缺少敘事了?我就想,比如:朱自清的《春》、比如……他淡淡地笑了,不言。於是我便思考——不是嗎?我們爬山、遊園、抒寫感受,不都是生活中發生的事件嗎?只是我們寫的側重點不同罷了!沒有爬山這件事,哪來那麼多的描寫和感悟呢?沒有夜晚不寧的思緒,哪裡會感慨萬般,筆走龍蛇呢?

感悟是創作的起點,感想是敘事的開端。這就是敘事散文的切入點。如果一件事不曾觸動你,怎麼會有下筆千言?所以寫敘事散文也象畫畫一樣,找到自己感受的中心——一個最恰當的位置,然後再隨著思緒展開思筆墨,於是整篇文稿便出現了。而繪畫的那個點也是這樣,定位準了,整幅畫面都不失比例,恰到好外地畫出透視效果,這樣的描摹才恰如你的想象。

相對於小說,敘事散文常常是寫實的。如果小說可以杜撰,可以想象,甚至將此人的頭放到彼人的肩上,將此人的此事與彼事融洽到一起,那麼敘事散文是萬萬不可的。如果小說的虛構脫離了生活,會給人感覺太假,不合理的情節尚且引起讀者質疑,那麼敘事散文的感受就更容不得半點虛假。因此,敘事散文完全擺脫了虛構,完全就是被生活中的事件觸發了靈感和才思。只是有些敘事散文重於寫事,有些則重於寫情,還有的重在於聯想。甚至有的闡發了議論,成為我們常見的散文隨筆。我們時常寫的敘事散文大多限於抒情、遊記和隨筆,而純粹的敘事散文還是寫得較少。那麼該怎樣寫好敘事散文呢?

業餘寫散文十多年,積累了一些經驗與朋友們分享。如有不當之處,請朋友們及時指教。

一、敘事散文的筆法。

敘事散文的語言並不是象我們想象那樣,只要簡潔樸實即可。每篇文章都有一個介入的緣由。所以要以感受帶讀者進入你的抒情,然後展開現實中的故事情節。我的小說《我的愛情,不再重來》,最初讓我很有感觸的是女主人公去父親的朋友家裡玩,卻被“潛規則”,不得已成了老夫少妻。而後來女主人與第三者有染時,也令我感觸至深,而最後的結局則成為我多年來一直想落筆創作的慾望。這就是敘事的由來。在小說中,我簡寫了女主人公老父少妻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沒有什麼特殊性,在電視、電影和很多流行小說中隨處都可以看到,不足為奇。而女主人公與第三者相遇時的獨白,以及第三者樺的坦露,這種現實中一直沒有向人們道破的違反婚姻道德的醜行,是很多作品沒有涉及過的。所以成了詳寫的部分。婚姻是一個長長的話題,兩情相愛才能組成幸福的家庭。女主人公阿美與第三者樺如果沒有在相遇之前出現意外——一個被潛規則,一個則潛規則了自己的愛人,那麼他們倆就是天造地就的好夫妻。只可惜失之交臂……更重要的是第三者樺在婚姻矛盾面前的軟弱無力,當然原因是他錯上加錯,面對自己丑行被揭穿,不僅不能保護自己的所愛的女同事,相反卻不得不按妻子的要求,指責阿美勾引他……標準的一條走狗——正是因為這樣,樺才成為人們交口的談資。然而,站在婚姻的角度上看樺,也是很無奈的,也只有這樣,才能結束他和阿美的愛情故事。所以這一系列的矛盾,只能引起人們的思考,令後來人引以為鑑。

敘事散文與寫小說一樣,就是要找到那個激發點,所以儘量以感受入筆。可以動用對比、抒情、感慨等等,把讀者帶入你所敘述的事件當中,給讀者一種想往下讀,想知道事情始末的一種感覺。可以這樣說,好的敘事散文就是小說。寫好敘事散文,就是寫好詳略,寫出變化。現在回想過去的很多敘事散文,有些事件平平卻寫得長篇大略,真的好後悔也!記得在有一篇《......

敘事性散文範文

陽光下的藤椅

“吱咯,吱咯”,一陣熟悉的響聲飄入耳鼓,我知道姥爺一定又躺在藤椅上欣賞那些花了。

八十出頭的姥爺,身材枯瘦枯瘦的,腰板卻還挺得直。頭髮已經花白了,山中老藤似的皺紋爬滿了臉頰,姥爺常常感嘆,“歲月不留人哪!”

我一直有點畏懼姥爺。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弄折了他的花,姥爺大發雷霆,竟然當著爸爸的面,拿掃帚打了我一頓。後來,姥爺提起這事兒,那時,他也是坐在藤椅上,眯著雙眼,輕輕說道:“這些花可都是有感情的,它們陪我好多年了。現在我沒事的時候,給它們澆點水,翻翻土,看它們有沒有開花,我的心情就很好了。”姥爺似乎在自言自語,可他平靜的口吻和陽光下安詳的面容,著實讓我愧疚了好一陣呢!

姥爺不是很愛說話,閒暇的時候,除了擺弄那些花,就是戴上那副老花鏡,翻翻破舊的辭海。小時候,我有不知道的詞呀、典故呀、人物呀,只要跟姥爺說一聲,他就會戴上他的老花眼睛,翻開厚重的辭海,給我一個滿意的答覆。那時,在我的眼裡,姥爺彷彿就是一本厚厚的辭海,無所不知。

當然,尤其讓我對姥爺心生敬畏的是姥爺的一身正氣。姥爺以前是財務科的科長,這是多麼令人眼紅的位置啊,可是姥爺一直兩袖清風,只管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他的傻,成為同事私下的笑料,連姥姥、小姨們也怨姥爺老實。可姥爺很坦然,“為人不做虧心事,不怕夜半鬼叫門。什麼叫心底無私天地寬啦!就我這樣的。”姥爺說完,還重重地拍拍胸脯。

我一天天地長大,姥爺卻在一天天地老去。可我對姥爺那種畏懼依然存在。我想,這不是別的,正是被他內在的威嚴所折服,正氣所感染的緣故吧!然而不管怎樣,他終究是那個坐在藤椅上的慈祥老人,是疼愛我的姥爺。

午後的陽光溫柔地灑在藤椅上,那些花兒在空氣中搖曳,我看到姥爺臉上浮著滿足的笑意。這個畫面在我的記憶中定格。

敘事性散文作文怎麼寫

搭紅頭巾

以前,土家姑娘新婚,頭上都要搭一塊紅頭巾。頭巾的四角繫上銅錢,新娘要把四個銅錢死死地含在嘴裡,害怕紅頭巾被風掀開了。人們把那紅頭巾稱為“喜罩帕”。

傳說是很久以前,土家有一個崽兒,名叫豬娃,父母死得早,他從小就在山上打柴放豬。豬娃特別喜歡吹咚咚喹(一種民間樂器)。他吹咚咚喹可是人聽人愛呢。花兒聽了花開,鳥兒聽了飛來,周圍五個寨的土家小夥兒都羨慕他.娃娃們都喜歡和他一起上山打柴放豬。

經常跟豬娃一起放豬的,有一個叫昔比的姑娘,她從小頭上就包著頭巾。昔比的歌也唱得好,她唱歌的時候水就不流了,鳥也不叫了,五個寨子的土家小夥兒都被她的歌聲迷住了。

豬娃和昔比一起放豬的時候,一個吹咚咚喹,一個唱山歌。有了他倆,山寨充滿了歡樂,人們幹活也不累了。

豬娃和昔比都一天天長大了。五個寨子的姑娘們來找豬娃說親,豬娃一個都不同意;五個寨子的小夥兒找昔比求親,昔比也一個都不答應。

豬娃喜歡昔比,可看到成串的媒人都被昔比擋回去了,也不知道昔比喜不喜歡自己? 一天,他對昔比唱道:

長長蓬江深又深,

揀個巖頭有半斤,

丟下巖頭試深淺,

看看河水有多深。

昔比聽了,接過來唱道:

阿妹生來愛唱歌,

山歌出口百鳥和,

郎若敢把歌來對,

勝過千人請媒說。

豬娃一聽,昔比有了意,但他想到自己家很窮,又唱道:

哥想妹,到如今,

六月火盆難攏身,

鈍刀破竹難開口,

月底栽花根最深。

昔比知道豬娃的心,便往山上爬去,邊爬邊唱:

韭菜開花細絨絨,

有心戀郎不怕窮,

只要二人情意好,

冷水泡茶慢慢濃。

豬娃明白了昔比的意思,非常高興,吹著咚咚喹,向昔比走來,剛走出山林,就看見昔比坐在山埡口的巖頭上抹眼淚。他走上前去抓住昔比的手說:

“昔比,你是怎麼啦?”

“我…我不配……”

“你,你咋這麼說呢?”

“因為我頭上有頭巾。”

“那頭巾把你打扮起才乖呢!,

“我得過病,頭上……”

“頭上怎麼啦?”

“沒有頭髮。”

這一下,豬娃明白了。說:“頭上沒頭髮怕麼子?我給你買塊紅頭巾……”二人就唱起了《巴心歌》:

變水我倆流一溝,

變竹我倆長一篼,

變花我倆開一樹,

生不丟來死不丟。

成親那天,人們把豬娃買的紅頭巾搭在昔比姑娘的頭上,怕紅頭帕被風吹掉,又在頭巾的四隻角繫上銅錢,昔比就把那四個銅錢死死的含在嘴裡。進了洞房,豬娃將昔比頭上的紅頭巾一掀開,昔比的頭上卻長出了一頭黑油油的秀髮。人們就給那紅頭帕取名為“喜罩帕”,說它能給姑娘帶來幸福。

後來,土家姑娘結婚那天就都要搭“喜罩帕“了,就是圖個吉祥!

過年放鞭炮

傳說伏羲兩姊妹造了人煙過後,人就一直長生不老。所以盤古王活了八百多歲還找得到十八歲的姑娘呢。那時候的人不會死,只是象蛇一樣蛻殼,一年脫一回。每到蛻殼時候,人們就讓自己的親人用木桶封閉起來,等七天七夜後,殼就自然蛻了,老頭子又變成了年輕小夥兒。

猴子從馬桑樹上爬到了天堂,玉皇大帝便問猴子人間什麼最苦,猴子想它早就在閻王那裡把自己的生死簿偷了的,可以長生不死,世上人也長生不死,它鬥不過人,就想這是個好機會,所以它便給玉......

相關問題答案
敘事散文怎麼寫?
敘事作文怎麼寫?
敘事性議論散文怎麼寫?
同事英文怎麼寫?
小學生散文怎麼寫?
任何事物的英文怎麼寫?
撼事的英文怎麼寫?
名片董事長英文怎麼寫?
軍事理論論文怎麼寫?
記敘文正文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