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和諧社會?

General 更新 2024-05-25

你怎麼理解和諧社會

這個問題問的好

“和諧社會”包括社會關係的和諧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兩個方面,但主要是指社會關係的和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包括建設的目標、任務和構想,又包括相應的執政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所指的“社會”,應是一個具體的發展領域,與經濟、政治、文化相併列。“和諧社會”包括社會關係的和諧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兩個方面,但主要是指社會關係的和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包括建設的目標、任務和構想,又包括相應的執政黨的執政能力、社會治理方略和社會運行機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生活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社會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針對這些情況提出來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和奮鬥目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把握好和諧社會建設的著力點。

和諧社會,即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用社會運行論的術語來說,就是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社會。社會學不是別的,在我看來,就是研究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條件和機制的綜合性具體科學。對當代中國社會來說,和諧社會就是經濟和社會、城市和鄉村、東中西部不同區域、人和自然、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這些關係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的社會。從這一視角看,我們也可以說,社會學是研究社會和諧或和諧社會的條件和機制的綜合性具體科學。這是從正向說的。從反向來說,社會學則是研究如何減少不和諧因素,把不和諧因素限制在最小的範圍和限度之內的學問。

從社會互構論的角度看,和諧社會意味著多元社會主體——個人、集體(群體、組織、階層、階級等)、社會,以及作為整體社會的代表——國家,經由行動意義效應的互構過程,在認同和共識的基礎上,形成的相對穩定持久的行動協同。換言之,和諧社會是社會主體間行動關聯及其模式化結構的最佳狀態,這種狀態是以社會與自然的和諧關係為基本前提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指明瞭和諧社會的制度性結構性質和價值取向,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和新型現代性理論的一種富於創意的表達。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提出“和諧社會”的概念也有其特定的時代含義,它已不同於傳統社會中那種原生性、自發性的和諧秩序。這是因為,現代性完全改變了個人、社會和自然及其相互關係。社會掙脫了自然生長、緩慢進化的繮繩,在跌絆震盪之中向未來疾馳。原生性、自發性的和諧秩序不復存在。現代社會世界面對著種種悖謬:困境與希望同在、風險與機遇共生、毀滅與創造相互輪迴。顯然,對於現代社會而言,和諧的意涵遠遠超越了傳統的範域。應該說,社會和諧是現代性過程所凸顯出來的問題,是在現代社會越來越成為焦點、越來越迫切需要解決的時代性課題。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種美好社會,民主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種社會理想。中外歷史上都產生過不少有關社會和諧的思想。

進入21世紀後,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明確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並將其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十六大報告第一次將“社會更加和諧”作為重要目標提出。十六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任務。

基本特徵

民主法治,就是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

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

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

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以上這些基本特徵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會關係的和諧,也包括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體現了民主與法治的統一、公平與效率的統一、活力與秩序的統一、科學與人文的統一、人與自然的統一。這六個方面的內容十分豐富,既是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和總體特徵,也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

構建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這就是:

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總要求)

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重點)

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著力點)

走共同富裕道路,

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同發展。

基本原則

第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第二,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工作方針。

第三,必須堅持改革開放。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動力。

第四,必須堅持民主法治。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

第五,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

第六,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的領導核心和依靠力量。

具體含義

一是個人自身的和諧,二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三是社會各系統、各階層之間的和諧,四是個人、社會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五是整個國家與外部世界的和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是思想道德體系和先進文化建設,這都與和諧分不開。在新的歷史時期,承接和弘揚中國自古所崇尚的和為貴、和諧為美的和諧社會理想,建設各階層人民和睦相處、和諧共治的和諧社會,正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所追求的目標。

對和諧社會的理解

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必須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正確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性質。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是以往其他社會形態標榜的社會協調與和諧,而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和諧社會。一方面,它不同於封建式的“田園牧歌”,也不是空想社會主義的“烏托邦”,更不是現代資本主義式的“福利社會”。另一方面,它也不同於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而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和諧的思想同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邁向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一個階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我們的一個治國理想,又是一種治國方略、治國機制,同時也是一種治國結果。

二是要正確把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關係。這四者是有機統一的,它們既有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繫,又有各自的特殊領域和規律。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實基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又可以為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條件。我們要通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來不斷增強和諧社會建設的物質基礎,通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來不斷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保障,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不斷鞏固和諧社會建設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撐,同時又通過和諧社會建設來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

三是要正確把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現實課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都屬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大範疇,兩者是相互包含、相輔相成的。作為社會建設過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條件。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包含了“社會更加和諧”的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這一要求的進一步展開和豐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現實的重大任務。同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之後,還要繼續為構建更高水平的和諧社會長期奮鬥。

怎麼理解“和諧社會”﹖

凡事忍讓一下,有不滿也要理解,有損失再賺就好,一切向前看,沒事發生就和諧了

如何理解“和諧社會”

凡事忍讓一下,有不滿也要理解,有損失再賺就好,一切向前看,沒事發生就和諧了

相關問題答案
怎麼理解和諧社會?
會計中的借貸怎麼理解?
和諧社會的特徵是什麼?
古代什麼叫和諧社會?
庫存股怎麼理解?
什麼是管理怎麼理解?
山寨版怎麼理解?
怎麼理解互聯網?
金融負債怎麼理解?
管理怎麼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