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哪一個少數民族?

General 更新 2024-06-12

匈奴是哪個朝代的少數民族?

匈奴是古代生活在歐亞大陸的遊牧民族,源自中國歷史上的戎族與狄族等。

匈奴由“戎”、“狄”等中國古代多個少數民族融合而來。前3世紀匈奴統治結構分為中央王庭,東部的左賢王,和西部的右賢王,控制著從裡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包括今蒙古、蘇聯的西伯利亞、中亞北部、中國東北等地區。

另據中國史籍記載,匈奴人是夏朝的遺民。《史記·匈奴列傳》雲:“匈奴其先祖夏後之苗裔也”。《山海經·大荒北經》稱: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然而這些說法並無根據。

周朝時期

從西周開始匈奴的前身戎族就開始威脅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犬戎部落攻陷鎬京,迫使平王東遷。戰國時林胡、樓煩多次侵擾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驅逐林胡、樓煩,在北邊新開闢的地區設置了雲中等縣。林胡、樓煩北遷融入新崛起的匈奴。戰國末期趙將李牧曾大敗匈奴。

秦漢時期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蒙恬北擊匈奴,收河套,“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過秦論》)。

真正與匈奴進行大規模戰鬥是在漢朝。漢初前201年,韓王劉信投降匈奴。次年,劉邦親率大軍征討,在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北)被匈奴冒頓單于30餘萬騎兵圍困七晝夜。後用計逃脫,之後開始與匈奴和親。其後的文、景諸帝也是沿用和親政策以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漢朝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前127年派衛青佔領河套地區,前121年派霍去病奪取富庶的河西走廊,前119年衛、霍分東西兩路進攻漠北。霍去病擊匈奴至今蒙古國境內狼居胥山,衛青東路掃平匈奴王庭。右賢王率領四萬餘人投歸漢朝,單于及左賢王逃走。漢朝在東部聯合烏桓,西部以和親(前105年,漢武帝封細君公主下嫁烏孫國王)、通商的方式聯合西域諸國,壓縮匈奴的空間。

前73年,漢與烏孫聯兵20萬進行進攻匈奴,直搗右谷蠡王庭。前57年匈奴分裂,郅支單于獲勝據漠北,呼韓邪單于前51年南下投靠漢朝。後來郅支單于則率部眾退至中亞康居(今巴爾喀什湖與鹹海之間,即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一帶),呼韓邪單于佔據漠北王庭。前36年,為了清除匈奴在西域的影響,甘延壽、陳湯遠征康居的匈奴,擊殺郅支單于。前33年呼韓邪單于娶王昭君與漢修好。

48年,東漢初年,匈奴分裂為兩部,呼韓邪單于之孫日逐王比率4萬多人南下附漢稱為南匈奴,被漢朝安置在河套地區。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89年到91年南匈奴與漢聯合夾擊北匈奴,先後敗之於漠北和阿爾泰山,迫使其西遷,從此北匈奴就從中國古書中消失。

187年,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董卓專權之際,南匈奴發生內訌。195年,南匈奴參與了中原混戰,東漢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擄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領歸附漢丞相曹操,蔡文姬歸漢。曹操將南匈奴分成五部。

歷史上的匈奴是現在的哪個民族

匈奴原本活躍在蒙古草原上,自有文字記載以來就存在的古老民族。公元50年左右時值漢朝,部分匈奴歸順漢,其餘——也稱為北匈奴的,終於無法承受漢朝軍隊不斷、強力的打擊,於公元1世紀左右開始了他們的遷移。

匈奴這次的遷移歷時達200餘年其過程已經很難考證,史料記載也是相當模糊。但是在公元3世紀末,這個原本已經消失了的民族突然又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內,這群在野地遊蕩2世紀之久的荒野之狼,最終以颶風般的姿態改寫了整個西方歷史!

匈奴人在於公元360年左右突然進入了歐洲人的視野,隨後在稱為巴蘭比爾的王的領導下開始了他們的征服戰爭,第一個目標便是當時稱為阿蘭的突厥人國度。當時的阿蘭國堪稱強國,阿蘭王傾全國之兵與匈奴軍戰於頓河沿岸卻遭慘敗,阿蘭王被殺阿蘭國滅,阿蘭餘部最終臣服於匈奴。匈奴在西方史書第一次出現即伴隨著阿蘭國的滅亡,整個西方世界為之震動。

滅亡阿蘭國後,匈奴在頓河流域附近逗留了幾年,然後在他們年邁的國王巴蘭比爾的帶領下繼續開動他們極具毀滅性的鐵蹄,踏向西方。在他們的面前,是東哥特和西哥特——兩個勢力強大的日爾曼部落聯盟,再繼續往西,便是西方世界的中心——羅馬。

公元375年,匈奴大軍進入東哥特領地,早已得到風聲的東哥特於邊界線上擺開陣勢迎面阻擊。東哥特的軍隊以步兵為主,數量相當龐大看上去也是密密麻麻好不壯觀。匈奴鐵騎自天地交接處如潮水般湧來,鋪天蓋地的騎兵一眼看不到邊際,大地為之震動。東哥特人哪見過這等陣勢,匈奴騎未近便已軍心大亂!又聽到天上突然傳來異響,如風、似雨……擡頭看時只見漫天如蝗之飛矢,東哥特人接二連三倒地,尚未短兵相接,東哥特敗相已露。這匈奴人用的箭也是不一般,其準頭高,射程極遠,殺傷力極強,箭頭用鋒利的金屬或堅硬的動物骨頭作成。據說匈奴人有時會在作戰前事先將箭頭沾上馬糞,被這種沾上馬糞的“髒箭”射傷的人輕則傷口發炎,重則染上破傷風!匈奴騎兵可邊快速衝鋒邊施放箭矢,而且能保持較高的精確度,這些功夫在西方的騎士中可不多見的。東哥特軍就這樣被狂毆暴打一頓敗退而去,接下去匈奴軍在東哥特領地縱橫馳騁,所到之處如秋風掃落葉般。年邁的東哥特王赫曼瑞克憤而自盡,東哥特人部分投降了匈奴人,其餘逃進西哥特人的地盤。

東哥特滅國後,匈奴人接著繼續向西,西哥特人以德聶斯特河為險,布兵拒守,試圖擊匈奴軍於半渡。匈奴軍一邊在河對岸作勢佯攻,大部卻從上游乘夜偷渡再回攻。這邊西哥特人在河岸構築防禦工事備戰正酣,卻不料被攔腰一頓痛打,兵敗如山倒之餘西哥特人也是溜字當頭。西哥特一部數十萬人馬渡過多瑙河逃入羅馬帝國境內。

這之後多瑙河附近肥沃的匈牙利平原暫時停止了匈奴人西進的腳步,他們佔據了烏拉爾山和喀爾巴阡山之間的整個草原在那裡居住了下來,羅馬人總算鬆了一口氣。但這些逃難而來的數量龐大的日耳曼人也夠羅馬人煩的了。這羅馬地方官吏也是瞧不起這幫西哥特“難民”,竟試圖把苛捐雜稅往這些西哥特人身上加,直把客人當奴隸!西哥特人正當國破家亡之際,滿肚子鳥氣無處撒哪還容得羅馬老兒任意欺凌?當下群起造反,反把當地羅馬人給趕了個乾淨,大有在羅馬境內“復國“的架勢。羅馬人急忙鎮壓,豈料這亡國恨使人力無窮,西哥特屢敗羅馬軍,還乘機擴大了控制區域!慌了手腳的羅馬皇帝華倫斯於公元378年御駕親征西哥特,卻於君士坦丁堡附近的阿德里亞堡戰敗被殺。羅馬將軍狄奧多西接著鎮壓,雙方勢均力敵終於380年左右達成協議:羅馬允許西哥特在西巴爾幹劃地自治,雙方暫時相安無事。之後狄奧多西任羅馬皇帝,臨終前將帝國分作東西兩部讓兩個兒子分別繼承,自此羅馬帝國分裂為以羅馬城為首府的西羅馬和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拜占庭,......

匈奴是現在的哪個民族?

蒙古族

匈奴是現在哪個少數民族

近代主流歷史學家一般認為來自中亞的匈人,與中原以北的匈奴人,鼎一些喜歡以馬征戰與結盟的混合遊牧民族(或蠻族),但只是民族集團而非同種族群。

匈牙利不少人血緣和阿提拉的匈奴比較接近。在中國,匈奴沒有被打跑或者消滅的,已經完成了民族融合,與漢族混同。

匈奴是現在的什麼民族

匈奴現在已沒有這民族,在中國的匈奴雖然還留有漢化的名字,但只知道他們是中國人。早年匈牙利有些人申請為匈奴族,但政府否決了,他們想成為少數民族得到政府資助。土耳其也曾承認有匈奴血統,但也被法國科學證實是兩樣人種,只有蒙古人是古代匈奴的延續世系。

匈奴是一個或兩個古代生活在歐亞大陸的遊牧民族,他們在蒙古中心建立國家(前209年-48年)。根據語言研究方面的推論,蒙古國內有觀點認為匈奴是現在蒙古族的直接祖先。也有人認為這一觀點是錯誤的,蒙古人的直系祖先應為蒙兀室韋的一個分系。到了後來內遷中原的匈奴人在十六國時期成立地方政權,如漢趙、北涼、胡夏等。

古代匈奴和當代蒙古人群為延續世系,而現代土耳其人與蒙古人更多的是文化和語言學上的交流而非基因上的交流。

匈奴後裔成為中國居民之後,逐漸改為漢姓,下列為一些常見姓氏:

義渠、公孫、烏氏、攣鞮(虛連鞮)、呼延(呼衍、胡掖、呼)須卜(卜)、蘭(烏洛蘭)、丘林(喬)、隆、唯徐、僕、範、趙、乘、王、郝、高、滹毒、昆(渾)、烏、稠、復、伊、次、渠(沮渠,且渠、大且渠)、董、駒、成、先、韓、當於、郎、慄藉、奧鞬、屍逐、賀賴(賀蘭、賀)、宇文、張、郭、陳、綦母、靳、都、馬、李、馮、麻、曹、赫連(鐵弗、鐵伐、弗、杜)、費連(費)、破六韓(破落汗、破六汗、潘六奚、步六汗、韓)、万俟、金、樑(拔列蘭)、劉、獨孤(劉)、路、畢、姚、鬱、黃、隗、賀遂(賀悅、忤城、賀術)伏、治、封、蘭、彭、蓋(蓋樓)、盂。

胡虎和匈奴是哪個少數民族

蒙古族——

秦漢時匈奴為胡虜,後世用為與中原敵對的北方部族之通稱。

中國的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草原的遊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沙漠,最初在蒙古建立國家。

匈奴人的最近後裔是蒙古族。目前蒙古國仍有8%的男性(16萬人)帶有匈奴人的Y染色體。

材料一中的匈奴其實指的是哪個少數民族

誓書就是盟約的意思. 宋真宗曾與遼國(契丹)簽訂檀淵之盟.北宋真宗景德元年 遼聖宗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簽訂.結束了遼宋之間幾十年的戰爭,使之後的遼宋邊境長期處於相對和平穩定的狀態. 後來金崛起滅遼,北宋政權宋徽宗不顧大臣反對,無視盟約與金夾擊遼,為以後的靖康之恥埋下伏筆

古代的匈奴到底是什麼民族

匈奴瓦解後分為三部分:南匈奴附漢,進入山西河北一帶,大部分人融入了漢族;留居在蒙古草原的匈奴人,被鮮卑人兼併,互相通婚後來以鮮卑人自稱,現在蒙古人有他們的血統;北匈奴西遷到歐洲,人數較少,淹沒在突厥語諸民族的汪洋大海中,也可能匈奴本身就說突厥語,而在匈奴強大時依附於匈奴的西域各族,在突厥強盛時又號稱突厥,變成了現在突厥諸民族.

匈奴是一個或兩個古代生活在歐亞大陸的遊牧民族,他們在蒙古中心建立國家,根據語言研究方面的推論,蒙古國內有觀點認為匈奴是現在蒙古族的直接祖先.也有人認為這一觀點是錯誤的,蒙古人的直系祖先應為室韋.

中國古籍中講述的匈奴是在漢朝時稱雄中原以北的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前

215年被逐出黃河河套地區,歷經東漢時分裂,南匈奴進入中原內附,北匈奴從漠北西遷,中間經歷了約三百年.匈奴影響了當時的中國政局,《史記》、《漢書》等留下了匈奴情況的一些記載.

現代中文書籍有時也把4世紀西遷到了歐洲東部,併入侵東、西羅馬帝國的匈人(Hun)譯為“匈奴人”.歐洲的古文獻對此一民族及其在歐洲的事蹟有若干敘述.但中國古代的匈奴和歐洲的匈人(匈奴)是否有血緣關係或系同一民族尚無定論.近年來使用DNA等測試手段也未能回答這一問題.認為這兩個民族系出同源的最主要證據是北匈奴西遷和三百年後在歐洲出現的匈人時間上的吻合.兩個匈奴的種族、語系,至今仍未能考證.現代考古學只透過歐亞草原和中國北方出土的文物,瞭解此一(或二)古民族的歷史.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14656.htm

誰能回答古代的匈奴是現今那個民族的祖先

匈奴是由“戎”“狄”等中國古代多個少數民族融合而來。經過秦漢歷史的演變,匈奴分為南北二部。南北匈奴分別聚居在大漠南北地區。後來北匈奴西遷到歐洲,南匈奴則歸屬漢朝。

公元91年北匈奴被漢朝在金微山擊破後,即向西逃至烏孫國,後又遷往哈薩克斯坦東南部的“康居”。但每到一處,都會遭到驅逐,於是北匈奴加緊了西進的步伐。

公元1、2世紀的歐洲是東西羅馬帝國的天下,諸如阿蘭聊人、東西哥特人、法蘭克人以及其他的部族都被視為蠻族。而他們不會想到,已經熟知中國兵法的匈奴人將在他們的土地上摧枯拉朽般地結束羅馬人的時代。

北匈奴在公元374年擊滅了位於頓河以東的阿蘭聊國,震動西方。許多阿蘭人臣服於匈奴並追隨匈奴西征,另一部分逃入高加索山中,還有一部分攻入東哥特國境。不久,北匈奴連續攻克東西哥特國,致使一部分殘餘勢力逃至多瑙河北面的森林,另一部分渡過多瑙河進入羅馬帝國。

北匈奴的西遷直接導致了歐洲大陸的多數部族戰爭及其民族大遷移。

面對匈奴人的進攻,西方人大為震驚,古羅馬帝國的皇帝們惶恐的聽說,有一種以前沒有聽說過的人,不知從地球的何處、如高山上的暴風驟雨般驟然來臨,令人措手不及。

北匈奴在首領阿提拉時期建立了“匈奴王國”,勢力範圍西起萊茵河以東,東至中央亞細亞,包括俄羅斯大草原的斯拉夫人和芬人。至此,北匈奴由奴隸遊牧社會,正式跨入封建王朝,並且結束了羅馬帝國在歐洲支手遮天的歷史。於是,歐洲大陸上形成了東羅馬、西羅馬、匈奴王國三國鼎立的局面。“匈奴王國”的王庭大致設在今匈牙利境內,所以,如今多數匈牙利人稱自己是匈奴人的後裔。

公元448年,阿提拉要求西羅馬皇帝將其公主嫁給他,由於西方人不習慣這種和親方式,阿提拉遭拒絕。於是導致匈奴進攻法國和意大利。造成了歐洲多數部族脫離歐洲大陸而移居不列顛群島。

公元468年,阿提拉的後代進軍東羅馬遭到失敗,再加上內部統治的離散性,短暫的“匈奴王國”宣告解體。雖然經過300多年洗禮的北匈奴在歐洲結束了自己的行蹤,但是它改寫了歐洲歷史,也給後來的蒙古王朝征戰歐洲、建立曠古霸業開闢了先河。

南匈奴歸屬漢朝後,北邊諸郡都佈滿了南匈奴人及北匈奴的新附之眾。此後匈奴人不斷內遷至涼州以東幷州以西,後來集中到幷州中部的汾水流域一帶。

和平、安定的環境有利於南匈奴社會生產的發展。同時,南匈奴人從入塞開始,不僅分佈沿邊諸郡,而且與漢族人錯居。

這種胡漢錯居的方式,帶來了文化上的融合,對於匈奴人由以生產組織和軍事組織相結合的畜牧業經濟轉向農業經濟提供了便利。

公元187年,南匈奴發生內訌,此時正值黃巾軍起義,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各地封建割據勢力並起,漢朝無暇顧及匈奴。於是,南匈奴一部參加了農民軍的打土豪活動,主要活動區域在今河南省黃河以北、山西省南部地區。公元195年,南匈奴參與了中原封建軍閥的混戰,沿黃河而下,東漢大學者蔡邕之女蔡文姬就是這一時期被擄掠去匈奴的。此時,南匈奴已經佔據黃河流域諸多郡縣。

公元202年,南匈奴首領歸附曹操。曹操為了北方的穩定,先後將南匈奴分為五部(注2)每部擇立貴族為帥,另選漢人為司馬對其進行監督。同時,曹操還把幷州的中下層匈奴人編入漢族。這樣,南匈奴上下完全編入曹魏政權,中國北方完成了實際的統一。

但該措施讓匈奴的很多下層人民淪為奴隸,因此魏晉時期,黃河流域出現了很多地區販賣匈奴人和其他雜胡為奴隸的事。以至......

《滿江紅》中的“匈奴”指哪個民族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這兩句中胡虜、匈奴從字面上看都是匈奴的意思,胡虜是漢時對匈奴的稱呼。

而用在這首詞裡面,就是指侵略中華的外族的意思的,以當時的歷史環境來看,指的是當時侵略北宋北方邊境的金國,是女真族。

相關問題答案
匈奴是哪一個少數民族?
陀螺節是哪個少數民族?
那達慕是哪個少數民族?
姓銀是哪個少數民族?
雲南麗江有幾個少數民族?分別是哪些? ?
馬超屬於哪個少數民族?
雲南哪個少數民族最多?
中國哪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 ?
其中有多少個少數民族?
雲南有幾個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