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國企混合所有制?

General 更新 2024-05-27

國有控股和混合所有制有什麼區別

國有控股企業是指在企業的全部資本中,國家資本股本佔較高比例,並且由國家實際控制的企業。包括

絕對控股企業和相對控股企業。國有絕對控股企業是指國家資本比例大於50%(含50%)的企業,包含未經改制的國有企業。國有相對控股企業是指國家資本比例不足50%,但相對高於企業中的其他經濟成分所佔比例的企業(相對控股),或者雖不大於其他經濟成份,但根據協議規定,由國家擁有實際控制權的企業(協議控制)。對於企業由三方合資,其中兩家為國有企業,國家資本之和超過50%的,在填報"國有經濟控股"時,國家資本不能按兩家之和來計算,而應按企業的實際控股或控制情況來填報。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財產權分屬於不同性質所有者的經濟形式。 從宏觀層次來講,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制結構的非單一性,即在所有制結構中,既有國有、集體等公有制經濟,也有個體、私營、外資等非公有制經濟,還包括擁有國有和集體成分的合資、合作經濟; 而作為微觀層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不同所有制性質的投資主體共同出資組建的企業。國有相對控股企業就是混合所有。

中國為什麼要用“混合所有制”改造國企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於形成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從而有利於實現企業運營的高效益;有利於推動生產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有利於實現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我國現階段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的特點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因此,大力發展股份制,從主要方面看,實際上是大力發展各類資本相互參股或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而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於改善國有企業或公有制企業的產權結構,推動其建立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有利於國有或公有產權的流動、重組,優化資本配置,提高運營效率;有利於依託多元產權架構和市場化、民營型的運營機制,增長國有經濟或公有經濟利益;有利於減少非公有資本對公有資本的直接侵害,增強國有資本或公有資本對其他資本的輻射功能,提高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提升整個公有經濟的競爭力。總之,有利於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和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在操作中要把握這樣兩個重要方面:

第一,國有資本、集體資本等公有資本應主要與非公有資本參股。這既是基於當前改革實踐,進一步實施國有經濟佈局的戰略性調整和國有企業的戰略性改組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公有資產保值增值,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實質性地改進公有企業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使之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因此,要推動公有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吸納非公有資本進入,同時允許公有資本特別是國有資本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參股私有企業或外資企業,形成不同性質資本組合成的股份制企業或混合所有制經濟,使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第二,國有資本、集體資本等公有資本與非公有資本參股要嚴格遵循市場原則。一是堅持市場導向的原則,使資本的聯合或融合服從市場競爭的需要,在法制框架內自願進行,不搞行政主導的“拉郎配”,尤其是不得強制對非公有制企業參股;政府部門要充分尊重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對不同性質企業間正當的資本經營行為不得妄加干預;二是堅持效益原則,使資本的聯合或融合有利於改善資本結構,提高資本運行效率,最終實現企業效益的增長和可持續發展。

什麼是混合所有制企業?

混合所有制企業是指由公有資本(國有資本和集體資本)與非公有制資本(民營資本和外國資本)共同參股組建而成的新型企業形式。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出現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現代企業制度的確立以及股份制企業的湧現而出現的新興的企業組建模式。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有哪些

國企改革混合所有制的九大要點

2014-07-30 01:19:24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上海)

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名作《山中之樂》寫到:“蔭長鬆之蓊蔚兮,藉纖草之丰茸”,董先生雖然離開我們十年,但先生的學術思想卻如青松般蓊蔚洇潤,草木茂盛。

董輔礽先生早在《從企業功能著眼,分類改革國有企業》(1995)一文中明確指出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途徑,即只有進行產權改革創造國有企業走向市場的條件,通過各種途徑改制成為合營企業,利用各種經濟成分之間的優勢,共存互補,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這一觀點與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思想相契合。

十八屆三中全會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至議事日程,希望構建公平、公正的市場平臺,促進國企實力與民企活力的融合,創造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混合所有制經濟從微觀層面上看是一種處理國企與民企之間關係的手段,即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的混合,以期達到取長補短,優勢互補,改善企業效益的目的。

在董輔礽先生看來,單獨的國家所有制使得企業成為政府的附屬,缺乏獨立的市場行為能力,其次企業的國家所有制促使高層決策僅從政治需求出發,而忽視了市場需求,而國家所有制也將企業勞動者與生產資料分離,使得企業勞動者缺少對企業經營的責任感。這種體制直接導致了產權主體虛置以及產權關係模糊的問題,容易產生官僚主義、命令主義等。

縱觀國資委近日啟動的“四項改革”試點(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薪酬管理職權試點,派駐紀檢組試點),也是想利用混合所有制經濟突破董輔礽先生所提出的國有企業發展困局。

國有企業發展混合經濟旨在加強對市場的適應能力,整合資源優勢,從而進一步優化現代企業制度,實現自身的發展轉型。在這個過程中,國有企業面臨著是否應該混合、如何混合等方面的問題。結合董輔礽先生論文的觀點以及作者多年研究總結,個人認為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需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設立國家投資基金,推動混合所有制企業發展。政府可以通過建立國家投資基金,解決國有資產管理中控制權和經營權分工不清的問題,將國有資產的管理上升到資本運營層面。

第二,加快法制建設,著重提升產權保護意識。在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政府需注意產權交易風險,應加強法律法規建設,針對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出臺專項法律法規,並加快相關的行政法規制度的實施。

第三,推行分類管理,提供相關政策支持。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除了整體層面的政策支持,還需要採用分類管理的原則,對重要行業、重要地區進行試點,針對性地推出專項法律法規,提供優惠政策,並利用財政的力量予以引導扶持。

第四,構建國家產權交易平臺,推動資本間重組兼併。國家通過交易平臺為其中的交易者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稅收優惠,並引入戰略投資者,以扶持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發展。

第五,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建立和發展,需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協同各方利益,發揮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各自優勢。

第六,健全國有資產審計體系,完善代理人績效考評辦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必須以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為前提,這需要政府進一步健全國有資產審計體系、完善國有資產代理人績效考評辦法,引入專業的第三方審計師和人力資源諮詢公司,加強國有資產監管能力。

第七,完善激勵機制、探索職工持股。針對現行國有企業激勵制度不明確、職工工作渙散、效率較低的現象,國有企業在探索混合經濟模式時,需建立健全職工激勵機制,明確甄別員工成績,以客觀指標為職工升遷、獎勵標準,防止出現“大鍋飯”現象。

第八,實現......

國有控股和混合所有制有什麼區別

如果,僅僅按照您提到的描述分析:

國有控股

是國家掌握和擁有我國法律規定的至少比例的股份,以最大股東身份,和地位,全權控制股份制公司的相應各項所指。

混合所有制

我國的全部所有制有三:

全民;

集體;

個人。

於是,不一定,是國家控股的。即:是全民所有制部分控股的。

可以,是多種組合方式的。

有,一種可能,是國有控股的。

這,兩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同,於是,國有控股和混合所有制,如果,用餅圖來表達的話,是交集的表象。

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是什麼意思?用通俗簡單的話語,告訴我。

就是對國有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許投資主體多元化,引入非公有資本進入國有企業參股。

混合所有制公司與有限責任公司的區別

何謂混合所有制經濟

所謂“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在同一經濟組織中,不同的產權主體多元投資、互相滲透、互相貫通、互相融合而形成的新的產權配置結構和經濟形式。它是針對傳統所有制結構的弊端和轉軌中存在的問題,適應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提出來的。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

首先,混合所有制是“混合經濟”的產權基礎。現代市場經濟既不是單一的政府幹預型經濟,也不是單一的市場調控型盯濟,而是一種市場機制和政府調控相結合的經濟。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新技術革命的新形勢,完善“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體制。這種新型經濟體制的產權基礎是什麼?筆者認為,既不是單一公有制,也不是單一私有制,而是將公有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混合所有制經濟。這種“統一性”,不是外在的統一,而是內在的統一。

其次,混合所有制是協調社會多種利益關係,並使之“和諧統一”的產權組織形式。隨著改革的深化,中國社會和企業內部的利益關係已經“多元化”,這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在利益多元化的情況下,如何協調不同利益主體之間(此處指資本主體)利益關係的問題成為社會發展的新課題。十六大報告在闡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內涵時,特別強調“社會更加和諧”。如何協調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關係,平衡社會實際存在的利益矛盾,從而使社會更加和諧,是中國未來20年改革發展中的重大戰略問題。

十六大後,黨中央國務院採取的一些重大舉措,實際上是為促進“社會更加和諧”發展而進行的新探索。現在強調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就是要在混合所有制經濟中,吸納不同的利益主體———不是產權模糊的吸納,而是產權清晰的吸納,不是彼此隔絕的共存,而是彼此滲透的共生,從而融合成一個新的“利益共同體”。這種以產權為紐帶的新型的利益共同體,對於促進“社會更加和諧”,提高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度”具有重要意義。

最後,混合所有制是推動國企改革的有效財產組織形式,其中,孕育著新的公有制組織形態。當前國企改革,特別是大型國企改革效果不理想。雖然幾年前黨中央國務院就指出“攻堅戰”的改革任務,但客觀現實是“久攻不下”。究其原因,難以找到合適的所有制形式是重要原因之一。提出發展混合所有制,有利於打破“一股獨佔”或“一股獨大”的僵持格局,真正建立產權主體多元化、治理結構法人化的制度。從發展的眼光來審視,隨著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從中會產生公有制的新的組織形式。這個問題有待於跟蹤觀察和研究。

如何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基點研究,筆者認為應當在以下三方面展開:首先,用統一性而不是用對立性的觀點和政策把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統合”起來。

十六大報告提出:“各種所有制經濟完全可以在市場部分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不能把這兩者對立起來”,要把它們“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請注意,這裡的“統一”,就已經蘊含了“混合”的思想和做法。具體來說:

一、要使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發揮各自的所有制優勢,相互依存和補充;二、要使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相互競爭和推動,在競爭中使兩者互動、雙贏(在浙江、廣東等地,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快,也推動了公有制經濟發展)。三、要使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相互滲透和交融。當前,中國開始出現的民資、外資參與國企改革,以及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管理和技術股權、期權制試點等,都是滲透和融合的新形式,這些實踐將會以新的態勢促進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

其次,在國有經濟層面,......

國企混改是什麼意思

國務院發佈《關於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提出,分類、分層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對於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企,只強調了以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主要目標,並未強調保持國有資本控股地位。

《意見》鼓勵各類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其中包括有序吸收外資參與。引入外資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合資合作,鼓勵通過海外併購、投融資合作、離岸金融等方式,充分利用國際市場、技術、人才等資源和要素,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深度參與國際競爭和全球產業分工,提高資源全球化配置能力。

《意見》提出,要營造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良好環境,加強產權保護,加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制度。健全嚴格的產權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等完整保護制度,依法保護混合所有制企業各類出資人的產權和知識產權權益;健全混合所有制經濟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加大法律法規立、改、廢、釋工作力度,確保改革於法有據。

混改是否會導致國有資產流失,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意見強調,在混改中,要堅持依法依規,進一步健全國有資產交易規則,科學評估國有資產價值,完善市場定價機制,切實做到規則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要強化交易主體和交易過程監管,防止暗箱操作、低價賤賣、利益輸送、化公為私、逃廢債務,杜絕國有資產流失。

意見還進一步明確了在子公司和集團公司層面分層推進國企混改。除了鼓勵非公有資本參與國企混改外,意見提出,支持集體資本參與國企混改,有序吸收外資參與國企混改,但是在外資參與時,須按照擴大開放與加強監管同步的要求,依照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和相關安全審查規定,完善外資安全審查工作機制,切實加強風險防範。

按照意見要求,下一步將結合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改革,開展放開競爭性業務、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示範。

2014年實行混合所有制的國有企業有哪些

堅持公有制與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但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兩者各行其道,沒有實現有機的融合,協同效應較弱。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夠消除公有制以及非公有制之間的障壁,讓國企和非公企業從產權上有機結合,而...

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什麼意思

就是在國企中引入民營資本,成為混合制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是國企混合所有制?
什麼是冰水混合物?
什麼是油電混合汽車?
什麼是共沸混合物?
什麼是國企改革?
什麼是英語名詞所有格?
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含義?
什麼是生產資料私有制?
什麼是國有控股企業?
什麼是溼式離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