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閾下知覺廣告?

General 更新 2024-05-26

中國閾下知覺廣告的例子?

你最好先了解一下中國的一些品牌廣告,看看能否用閾下知覺解釋,如果能,到它的官方網站試一下,能否下,不然就到優酷上搜搜,看能下麼,至於專門下廣告的網站還沒聽過

從以上案例中,總結什麼是閾下知覺

案例未提供,

請補充完整,

以便解答。

一位有夫之婦愛上了我,我也愛上了她。我該怎麼辦?

假如她確實覺得你比她老公更適合作為她的終身伴侶,並且覺得離婚再嫁給你後會更加幸福,同時你也完全願意接受他做你的妻子,(如果你也已婚,則也需要在內心做出像她那樣的判斷和抉擇),兩人都想清楚了。那麼就去辦手續吧,有時離婚手續比較難辦,要有耐心。

個人認為,這不是道德問題,不應把問題泛道德化。一個真實的人應該能真實地面對自己的感受,如果對自己真實的感情都不敢或不能真實的面對,那還談什麼道德和責任。婚姻的責任在於共同的呵護愛情,愛情是基礎,當這個基礎消失了,責任便無從依附,為了傳統觀點或面子問題讓兩個已無愛情的人違心的維繫婚姻狀態的延續,不僅是不道德,而且是不人道的。

從一而終的封建思想直到今天仍頑固的盤踞在很多人的意識裡,認為離婚改嫁之類的事是很不好,很不光彩,很不道德的。希望你們能勇敢的面對自己真實的感情。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愛情不是一旦產生就不會消失的東西,現在相愛,不代表以後一定也相愛,唯一可以做的是共同去呵護這份愛情。

無論你們最後的選擇是什麼,希望你們能無悔於自己的選擇。祝幸福。

PS:上面有網友建議你找心理諮詢師,其實我是。

普通心理學彭聃齡思考題3什麼是閾下知覺

處在閾限標準之下的知覺,是無意識狀態下的知覺

什麼是閾下廣告,誰有資料啊,謝謝啊!

廣告

[點擊查看大圖] 廣告guǎnggào

Advertise, Advertisement,Advertising

ad●ads〔advertisings〕●advertisement〔ad〕 ●advertisetising●advertising●advertising literature●advertising publicity●advert●billing●commercial message〔CM〕●flackery●reclame

廣告是為了某種特定的需要,通過一定形式的媒體,並消耗一定的費用,公開而廣泛地向公眾傳遞信息的宣傳手段。

所謂廣告,從漢語的字面意義理解,就是“廣而告之”,即向公眾通知某一件事,或勸告大眾遵守某一規定。廣告一詞,據考證是一外來語。它首先源於拉丁文 AdA verture,其意思是吸引人注意。中古英語時代(約公元1300—1475年),演變為Advertise,其含義衍化為“使某人注意到某件事”,或 “通知別人某件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直到17世紀末,英國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商業活動。這時,廣告一詞便廣泛地流行並被使用。此時的“廣告”,已不單指一則廣告,而指一系列的廣告活動。靜止的物的概念的名詞AdverA tise,被賦於現代意義,轉化成為“Advertising”。

廣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廣告包括非經濟廣告和經濟廣告。非經濟廣告指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廣告,如政府行政部門、社會事業單位乃至個人的各種公告、啟事、聲明等。狹義廣告僅指經濟廣告,又稱商業廣告,是指以盈利為目的的廣告,通常是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溝通信息的重要手段,或企業佔領市場、推銷產品、提供勞務的重要形式。

廣告的歷史

西方

古代廣告的通常形式是口頭傳播。然而商業性質和政治競選的廣告已經在龐貝的廢墟中有所發現,但還不是最早的。公認的最早的廣告應該是在古希臘發現的《尋奴》。

當印刷術在15世紀到16世紀的歐洲廣泛運用時,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廣告出現了。英國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紙介印刷廣告,當時是用來宣傳販賣教會圖書的。17 世紀,廣告開始出現在英國一些每週出版的報紙上,並且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中廣告日益流行起來,成為社會生活和商業經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9世紀末20 世紀初美國逐漸成為世界廣告大國。

中國

中國不是現代廣告的發源地,但有廣告性質的宣傳方式很早就出現了。《詩經》的《周頌·有瞽》一章裡已有“蕭管備舉”的詩句,據漢代鄭玄注說:“蕭,編小竹管, 如今賣餳者吹也。”唐代孔穎達也疏解說:“其時賣餳之人,吹蕭以自表也。”可見西周時,賣糖食的小販就已經懂得以吹蕭管之聲招徠生意。而春秋末期孔子的周遊列國也可以說就是一種個人廣告的形式。除了口頭廣告,中國古代最常出現的是懸掛式廣告。北宋時期的名畫《清明上河圖》中,描寫了北宋東京繁華的街市景象,裡面的懸掛式廣告隨處可見。到了清末民初,租界遍地的上海等地區成為中國現代廣告的發達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因為市場經濟的消失現代廣告逐漸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環境。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後現代廣告才出現在中國大陸真正的繁榮。但與外國相比較還有很大距離。

港澳臺地區廣告業比較發達。

廣告的本質有兩個,一個是廣告的傳播學方面,廣告是廣告業主達到受眾群體的一個傳播手段和技巧,另一個指廣告本身的作用是商品的利銷。總體說來,廣告是面向大眾的一種傳播;藝術的高雅性決定了它的受眾只能是小眾,而不是絕大多數人。

所以成功的廣告是讓大眾都接受的一種廣告文化,而不是所謂的脫離實際的高雅......

閾下知覺的無意識知覺

無意識知覺的研究較早開始於 Poetz(1917),當然,更早的還可追溯到萊布尼茲。20 世紀 50 年代,Klein和他的同事做了大量工作大大推動了無意識知覺的研究。最初的研究發現,無意識知覺對刺激主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上加以分析,如一個人能加工單詞的物理的、甚至正字法的特徵,卻不能識別單詞的意義;在典型的“盲視”現象中,盲視病人能夠無意識地對運動、波長、朝向、空間定位或這些特徵結合進行辨別,但卻不能報告刺激的內容。而在過去的 20 年左右的時間裡,許多研究人員把注意力轉向探討無意識知覺能否進行刺激深層加工,如無意識語義啟動。尤其自 Marcel(1983)的經典性研究開始,已經發展出了大量的複雜方法加以研究,並宣稱獲得了無意識語義加工的證據,但是,這一研究結論,尚沒有得到廣泛認可。主要原因在於,自閾下知覺啟動現象被發現開始,就一直伴隨著有關被試對所呈現刺激的覺知狀態的爭論,即被試是否意識到了或覺知到了自己的知覺行為。由於有效的覺知狀態的測量是閾下知覺啟動是否產生的邏輯前提,因此,對可靠而準確的測量方法的尋求成為閾下知覺研究無法迴避的中心問題之一。

閾下知覺的存在的問題與可能的解決途徑

Holender(1986)對無需有意識識別下的語義激活的實驗研究進行了調查和評估,認為大部分研究在說明刺激呈現時刻它的意義是否進入意識時所基於的實驗方法都是失敗的,主要表現在:⑴報告過的研究結果在統計上都很弱;⑵很難提供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視覺掩蔽啟動單詞確實是被無意識知覺到的;⑶發表過的研究結果很少被重複出來;⑷重複自己或別人已發表的研究結果的嘗試大多失敗了。大多數研究都是採用任務分離範式進行的,該範式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閾限確定階段,即找到一個刺激與掩蔽之間的 SOA,使得刺激的有意識辨別為零,掩蔽刺激的作用主要是阻止對先前呈現刺激的加工上升到意識水平,在這一階段,常常要求被試或者判斷目標刺激前是否有刺激呈現,或者要求進行具有更多選擇的迫選判斷(例如,包含啟動刺激在內的四選一);第二階段是啟動階段,當啟動刺激的呈現時間為第一階段確立的 SOA時,看它對目標刺激的是否有語義啟動,如果有,則證明存在無意識的語義啟動,要求被試執行的任務多為典型的二擇一的分類任務,如要求被試確定目標刺激字母串是否為一單詞,或者確定單詞的意義是愉快的還是不愉快的。為保證啟動刺激在覺知閾限下呈現,通常採用兩種途徑,一是操縱刺激條件,主要是呈現時間與掩蔽;另一個是通過指導被試如何分配注意力加以控制。當前的不少研究基本上沿用上述實驗範式,只是更為嚴格地使客觀偵別閾限值儘可能地小,更理想地,是使其接近零點,甚至在確定客觀閾限時,也將那些可能屬於概率性的正確反應項目刪除。同時,更採用迴歸的方法計算是否產生“沒有直接效應的間接效應”。從以往所做的這些努力看,嚴格意義上說,這些方法都擺脫不了企圖使旁觀者對方法的效度產生心理上的可信性,而非產生真正客觀的、可重複的標準。有些研究者在確定客觀閾限時,往往通過不同的時間控制(刺激呈現時間、或 SOA、ISI)確定臨界值,而在間接測量中往往取較大的臨界值標準而非較小的臨界值(如 NaccacheL,Dehaene.S,1998,2001),而採用較小臨界值(如啟動刺激呈現僅 1 或 5ms)的研究者則拋開對啟動刺激的掩蔽。實際上,這種“小心翼翼”的選擇標準正反映了以前常受到質疑的一個問題,即所謂的無意識加工是由於總是存在一少部分的殘留意識加工所導致,當意識覺知成份完全消失後,所觀察到的無意識語義加工也就消失了。因此,近幾年不少研究者對掩蔽啟動實驗採納非語義的解釋。Greenwald(1995)做了大量有關閾下語義啟動的研究,他也承認,不少閾下語義啟動的實驗難以被重複;雖然獲得了語義啟動效應,但較小。他在一項研究中推算,若想有 80%的可能性通過重複他的實驗獲得用截距代表的顯著閾下效應,需要大約 900 名被試。而Marcel(1983)在他最初獲得間接測量效應時也使用了多達 363 名被試,在元分析中又使用了396 名被試才獲得了不能算有充分證據的間接測量效應。Merikle 則通過標準的啟動範式實驗證明,所謂的無意識啟動效應同啟動刺激的不同識別水平呈正相關,在客觀識別閾限條件下,沒有啟動產生,主觀閾限條件下有輕度啟動產生,最大的啟動出現在閾限上條件中。該研究有力地說明,無意識啟動的大小同意識成份的參與有很大相關。Greenwald(1996)和他的同事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為擺脫無意識語義啟動中可能摻雜著覺知成分影響的質疑,將他們所描述的反應窗口程序與視覺掩蔽程序結合起來,試圖獲得可靠的、統計上顯著的閾下啟動效應。被試被要求執行分類任務,或者根據意義將單詞劃分為愉快與不愉快,或者根據命名劃分性別,每個實驗均為不同的條件,啟動與目標刺......

閾下知覺的研究的傾向

對意識與無意識知覺之間是否存在本質差異加以探討的典型範式之一是 Debner 和Jacoby的研究工作。實際上,他們所採用的排除方法與內隱記憶研究中為探討外顯提取的“汙染”而採用的“排除與包含”程序如出一轍。其基本的邏輯是:作為啟動刺激的單詞被呈現50ms(閾下知覺)或150ms(閾上知覺),掩蔽後緊接著呈現啟動刺激的前3 個字母(殘詞)作為目標刺激,讓被試執行的經典的外顯殘詞補筆任務,即要求被試用除啟動刺激之外,所想起的其它任何單詞完成當前殘詞,發現當啟動刺激以50ms 呈現時,被試並不能遵守指導語的要求而依然傾向於用啟動刺激完成當前詞幹;而當啟動刺激以 150ms 呈現時,被試能夠遵守指導語完成當前任務。表明當單詞以50ms 呈現時是被無意識知覺的,導致被試對目標刺激產生自動的反應;當單詞以150ms 呈現時能被有意識知覺到,導致被試對控制自己的行為對目標刺激產生反應。另外一個相關範式來自 Merikle 等的研究[21]。他們將傳統的Stroop 範式加以改造,並將其與 ERP 研究中最初用於研究 P300 的Oddball 範式結合起來。在他們的實驗中,啟動刺激為灰色的“紅”或“綠”字,目標刺激為紅色或綠色的方塊或星號,啟動刺激與目標刺激之間一致與不一致的比例分別為 25%與 75%,啟動刺激分別以閾上或閾下條件呈現,被試的任務是根據所提供的信息迅速通過按鍵判斷所看到的方塊顏色。結果發現,閾下啟動中能觀察到典型的Stroop 效應,閾上啟動觀察到的則是反轉的Stroop效應。他們認為,在閾上啟動中,由於啟動刺激被有意識地知覺到,使得被試可以根據啟動刺激預期即將到來的目標刺激,因此,被試的反應是有目的的;而在閾下啟動中,被試對啟動刺激的知覺是無意識的,由此所引起的對目標刺激的反應是自動的、不受控制的。但是,Daza 等也採用與 Merikle 的研究相似的實驗範式卻發現[6],閾上啟動中觀察到的Stroop效應的反轉現象只有在啟動刺激與靶刺激之間的SOA 為400ms 時才能觀察到,而在Merikle的研究中,Stroop 的反轉現象發生在 300ms 以內。閾下啟動中在SOA 為300 或400ms 時能觀察到典型的 Stroop 效應,當SOA 為500 或700ms 時均未出現,而在Merikle 的研究中,Stroop 效應發生在 300ms 以內。這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這種質的差異的研究方法的可靠性還有待於驗證。 McCormick 對無意識知覺到的刺激如何影響有意識的行為進行了研究[23]。其實驗安排為:在中央注視點的左右側快速呈現一個線索刺激,間隔 500ms 後,呈現目標刺激(X 或 O),線索刺激與目標刺激之間有85%出現在不同側,15%出現在同側,告訴被試儘可能根據線索刺激把注意力放在與線索刺激相反的對側會有助於快速地判斷出目標刺激是 X 還是 O。結果表明,當被試知覺到了線索刺激,被試對出現在與線索刺激相反一側的目標刺激的識別要快於對出現在與線索刺激同側的目標刺激的識別;而當被試沒有知覺到線索刺激時,反應模式正好相反。表明在無覺知狀態下知覺到的線索會吸引注意,從而影響被試覺知狀態下的知覺行為。Danziger 等用盲視病人進行的相近的實驗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這一方面表明注意與意識是可以分離的,更可能表明,注意在解釋無意識知覺如何影響有意識行為方面將起到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隨著fMRI、ERP 等神經成像技術的迅速發展,有研究者也開始嘗試對閾下知覺所依賴的神經基礎方面加以探討。Dehaene 等採用fMRI 與ERP ......

廣告心理學的圖書三

一、教學目的及要求廣告心理學是廣告學、市場營銷學、公共關係學、傳播學、新聞學、商業藝術與裝潢設計等專業的必修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廣告心理學的基本原理、熟悉廣告活動的心理學依據、瞭解廣告心理策略的基本方法與技巧,為他們將來從事廣告策劃、創意與設計,做好知識上的準備。二、教材編寫宗旨考慮到“廣告心理學”課程教學的綜合性與實用性。在教材行文上,力爭做到提綱挈領、要言不煩;在語言表述上,力爭做到自然、準確、簡練,儘可能使用廣告人喜聞樂見的語言,從而避免學究氣和華而不實。案例教學與互動式教學歷來是廣告學類課程的鮮明特色之一,本書通過精選案例的分析與研究引導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真正以“廣告人”的身份進行本課程的學習。三、教材適應對象在校本、專科學生與研究生。可作為廣告學、市場營銷學、公共關係學、廣告設計等學科的專業基礎課教材,以及新聞傳播、企業管理、經濟管理、電子商務、商業藝術與裝潢設計等學科的專業選修課教材或參考書。廣告公司、公共關係公司、文化傳播機構、營銷策劃機構、政府宣傳部門中從事廣告策劃、營銷傳播、宣傳推廣工作的專業人士。廣大廣告策劃與創意的愛好者。 第一章 廣告心理學概論 1【開篇案例】“速溶咖啡”與“一次性尿布” 1第一節 廣告心理與AIDMA法則 4一、什麼是廣告心理 4二、一個成功廣告的心理學標準 5三、廣告的AIDMA法則 5第二節 消費者購買決策的CDP模型 6第三節 廣告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 15一、廣告對消費決策的影響 16二、時尚、流行與廣告傳播 16三、文化心理與廣告接受 22本章小結 24測試題 26第二章 需求與廣告激發 29【開篇案例】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 29第一節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30一、需要的五個層次 31二、五種需要的排列關係 32三、優勢需要決定行為 33第二節 針對消費者基本需要的廣告策略 34一、關於廣告能否創造需求的爭論 34二、基於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各種策略 38三、機動靈活的綜合策略 42第三節 針對消費動機的廣告策略 44一、動機 45二、動機衝突 48第四節 消費者的介入與廣告策略 51一、消費者的介入程度 51二、積極的與消極的消費動機 53三、低介入情況下的廣告策略 54四、高介入情況下的廣告策略 56本章小結 60測試題 62第三章 注意與廣告吸引 65【開篇案例】野狼125摩托,以懸念吸引注意力的策略 65第一節 注意與注意力經濟 67一、注意的概念 67二、注意力經濟 68第二節 注意的動機與強度 70一、注意的動機 70二、注意的強度 71第三節 注意的選擇性 72一、注意力限制 73二、注意的選擇 74三、影響注意選擇的因素 76四、廣告的理解、誤解與誤導 81第四節 引起注意的廣告策略 84一、如何引起消費者的無意注意 84二、如何引起消費者的有意注意 89本章小結 90測試題 92第四章 知覺與廣告理解 95【開篇案例】植入式廣告:007電影商業成功的奧祕 95第一節 消費者的感覺 98一、眼睛:視覺 99二、耳朵:聽覺 101三、鼻子:嗅覺 102四、舌頭:味覺 104五、身體:觸覺 104第二節 知覺的選擇與偏見 105一、知覺的選擇性 106二、知覺的偏見 108第三節 知覺的組合與廣告設計 109一、知覺的組織 110二、知覺的解釋 120三、錯覺及其應用 123第四節 閾下知覺與潛意識勸誘 128一、閾下......

廣告心理學的具體內容

廣告心理學:是心理學與廣告學的交叉學科,主要探索參加廣告傳播活動的人在廣告活動中的心理現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規律。

主要內容有:

1.廣告心理學導論:廣告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參加廣告傳播活動的人、參加廣告傳播活動的人的心理現象)、廣告的心理功能(廣告對受眾心理活動的影響、廣告的心理功能)、廣告心理學的誕生。

2.廣告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內容分析法、觀察法、實驗法、問卷法、訪談法

3.廣告受眾群的心理特徵:廣告受眾的年齡心理(以年齡作為劃分依據,可以將廣告受眾劃分為兒童(0-12歲)、少年(12-18歲)、青年(18-30歲)、中年(30-60歲)、老年(60歲以上)五個年齡階段的廣告受眾群體。)、性別心理(男性的心理特徵、女性的心理特徵)、地域心理(城鄉居民廣告受眾心理、東西方廣告受眾心理)、職業心理(“藍領”廣告受眾的心理、“白領”廣告受眾的心理、“粉領”廣告受眾的心理、“金領”廣告受眾的心理)、收入心理(高收入廣告受眾的心理、中等收入廣告受眾的心理、低收入廣告受眾的心理)。

4.受眾對廣告的注意心理:關於注意心理學知識(注意的特點、注意的功能、注意的分類)、廣告引起受眾注意的方法(廣告要素的心理效應、廣告位置的心理效應、廣告重複的心理效應、廣告新異性的心理效應、懸念廣告的心理效應)、廣告注意策略的誤區(沒有突出真正重要的信息、只求吸引注意,沒有考慮到受眾的情感體會)。

5.受眾對廣告的接受心理:關於感覺心理學的知識(感覺、感受性和感覺閾限)、關於知覺的心理學知識(知覺、知覺的特性)、感知覺在心理學中的應用(最小可覺差的應用、聯覺的應用、錯覺的應用、閾下知覺廣告與隱性廣告)。

6.受眾對廣告的記憶模式:記憶(記憶的一般概念、記憶系統、遺忘、增強記憶力的原則)、如何提高廣告的記憶效果(廣告的重複策略、廣告模特策略、聯想策略、短時記憶策略)

7.態度與廣告的說服策略:態度(消費者的態度、消費者態度的形成和變化)、廣告的理性訴求(包括消費者需求,理性訴求策略。理性訴求:以商品功能利益或相關屬性為主要訴求點)、 廣告的情感訴求(情緒和情感、廣告中常見的情感類型、心境理論)、代言人效應的心理分析(代言人類型、代言人的選擇、明星代言的風險)。

8.廣告效果的心理評價:廣告效果、廣告效果的內涵與特性、廣告效果測定方法、廣告效果測定的意義、廣告心理效果檢測、廣告心理變化效果的測定、廣告心理效果測定的指標、廣告心理效果測定的方法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是閾下知覺廣告?
什麼是柱下條形基礎?
什麼是信息流推廣?
什麼是個人知識管理?
什麼是自主知識產權?
什麼是直通車推廣?
什麼是先驗知識?
篷是為什麼是上下結構?
什麼是地下連續牆?
愛為什麼是上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