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有什麼東西?

General 更新 2024-06-12

大海里面有什麼的東西?

海洋生物是指海洋裡的各種生物,包括海洋動物、海洋植物(藻類)、微生物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動物包括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包括各種螺類和貝類,棘皮動物和軟體動物,珊瑚等等。有脊椎動物包括各種魚類和大型海洋動物,如鯨魚,鯊魚,海獅海豹,海獺等等。太多啦,很難盡數,更何況海洋還有那麼多人類沒有探索到的地方。

海洋中都有哪些資源?

海底礦產

海洋礦產資源主要是指海底石油、天然氣和海濱、淺海中的砂礦資源。經過我們有計劃的勘探,已有充分的資料徵實,在我國遼闊的近海海域內,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目前,在渤海盆地中已經發現了十多個含油氣構造或油田,有的油田單井日產原油達1600噸,天然氣19萬立方米,在黃海“北黃海盆地”有一般的油氣遠景,而在“南黃海盆地”有四十多個儲油氣構造,經鑽探證實油氣前景十分美好。東海有二個大的含油氣沉積盆地,總面積有40.2萬平方公里,從已經發現和圈定的8個構造帶上看,規模巨大,或排成帶,都具有位置好、面積廣、幅度大和油源近等特點,開發東海盆地油氣資源的前景廣闊。近幾年的海上石油開採也近一步得到了證實。在南海四周廣闊的大陸架上,分佈著珠江口盆地、鶯歌海盆地、北部灣盆地、湄公盆地、文萊~沙巴盆地和巴拉望盆地等。據估計,在南海海區有半數以上的盆地的油氣儲量達100~300億噸,構成了環太平洋區大含油氣帶西帶的主體部分。經專家計算,整個南中國海我國傳統海疆線以內的油氣資源約合15000億美元,開採前景甚致要超過英國的北海油田。

我國海濱砂礦資源主要有鈦鐵礦、鋯英石、獨居石、金紅石、磷釔礦、鈮袒鐵礦、玻璃砂礦等共十幾種,此外還發現了金鋼石和砷鉑礦顆粒。海濱砂礦主要可分為8個成礦帶,如海南島東部海濱帶、粵西南海濱帶、雷州半島東部海濱帶、粵閩海濱帶、山東半島海濱帶、遼東半島海濱帶、廣西海濱帶和臺灣北部及西部海濱帶等。特別是廣東海濱砂礦資源非常豐富,其儲量在全國居首位。

1873年,英國海洋學家在北大西洋採集洋底沉積物時發現一種類似卵石般的團塊,經過化驗,他們發現這種團塊幾乎全由純淨的氧化錳和氧化鐵組成。此後,他們相繼在太平洋、印度洋的各深海區都獲取了這樣的團塊。這就是錳結核。錳結核是一種深海海底自生的錳礦產。主要成分為錳和鐵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含銅、鎳、鈷等多種金屬元素,廣泛分佈於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水深 4至6千米的海底,一般呈球狀或橢圓球狀或塊狀,直徑1至20釐米。世界洋底的錳結核總量約3萬多億噸,其中太平洋底最多,約1.7萬億噸,含錳4000億噸、鎳164億噸、銅88億噸、鈷58億噸。這些儲量相當於目前陸地錳儲量的400多倍,鎳儲量的1000多倍,銅儲量的88倍,鈷儲量的5000多倍。按現在世界年消耗量計,這些礦產夠人類消費數千甚至數萬年。更重要的是這種卵狀礦物還在不斷生長。太平洋底的錳結核以每年1000萬噸左右的速度生長,一年的產量就可供全世界用上幾年。上個世紀70年代,國際上出現錳結核開發熱。隨著勘探技術和開發技術的發展,對錳結核的開採將形成新興的海洋礦產業。1978年,美國根據多年的考察、探測結果,綜合了大量的研究資料,正式出版了《海底沉積物和錳結核公佈圖》,使世界各國對各大洋特別是太平洋海域的錳結核情況有了一個較全面、正確的瞭解。我國自上個世紀70年代也開展了大洋海底資源勘查活動,並制定了大洋錳結核資源調查開發研究計劃,在太平洋CC區選出可供採礦作業的結核礦區30萬平方公里。1991年聯合國國際海底管理局和國際海洋法法庭批准中國獲得15萬平方公里的國際海底礦區優先開採權。

海底熱液礦床是與海底熱泉有關的一種多金屬硫化物礦床。系海水侵入水深2000至3000米海底裂縫中,被地殼深處熱源加熱後,溶解了地殼內的多種金屬化合物,再從洋底噴出,遇冷海水而凝結生成的沉澱物。又稱“多金屬軟泥”或“熱液性金屬泥”。含有銅、鉛、鋅、錳、鐵、金、銀等多種金屬。其中金、銀等貴金屬的含量高於錳結核礦,被稱為“海底金庫”。分佈水深一般為8......

海洋有哪些可利用資源? 5分

海洋裡有多種資源,而且資源儲量很大。如海洋水資源、海洋化學資源(如海鹽)、海洋生物資源(如魚蝦貝藻)、海洋礦產資源(石油、天然氣)、海洋空間資源、海洋旅遊資源、海洋新能源資源(潮汐能、波浪能)等。

海洋提供的食物有哪些

總體來說:蛋白質、脂肪、海的鮮味、海里獨有的細菌。

海洋有哪些奧祕

在很多人看來,大海里的資源不外乎有點魚,有點鹹水。其實,這個現象只是說明了人們對大海的瞭解,僅僅侷限於眼睛看到的,而更多眼睛看不到的,卻都很陌生。比如帶魚是否可以養殖、海洋洄游生物為何能夠形成魚汛等等。通過對大海的深入瞭解可知,大海不但是人類生命的搖籃、氣候的調節器,還是我們地球上的聚寶盆。

大海被稱為人類的聚寶盆,確實是因為大海比較奇妙,是一個美麗的新世界。大海里不但有耐高溫的生物、耐低溫的生物,還有耐高壓的生物。深水魚之一的帶魚就是耐高壓的,我們經常品嚐帶魚,卻不能見到活著的生猛帶魚,原因就是帶魚離開高壓就不能存活,再者帶魚是洄游生物,是不能人工養殖的。據海洋專家介紹,在太平洋下面4000米~5000米左右的深度,一些生物是在高壓下生存的。海水每深10米,就增加一個大氣壓,而地球上的人所承受的只是一個大氣壓,如果幾千米深的海底就有幾百個大氣壓,人在那裡就會被壓成一張紙。但是那些深海生物照樣生存,可以活動,說明它們具備一些獨特基因。

從太空看地球是藍色的,這是因為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海洋佔三分之二的面積,而且人類對海洋的瞭解、利用與開發還遠遠不夠,甚至對海洋的資源儲備情況還未掌握。中國工程院院士金翔龍認為,大家對海洋談得比較多,一講海洋就是蔚藍的大海,就是海水,實際上這一概念是不完整的。海洋說起來應該是三個組成部分:“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好像我們的一杯茶,杯子就是岩石圈,裡面的茶葉就是生物圈,裡面有魚有蝦,杯子裡面的水就是水圈,所以這才是一個完整的海洋的概念,不要把海洋簡單等同於海水。金院士形象的比喻,就使人們對海洋的認識進一步深化了。

對於通俗意義上的大海,實際乃是“兩個大洋”:一個是傳統性的,就是人們常見的藍色大海,平均水深大約有4000米。另外,深海下面還有一個大洋叫海底大洋,被稱為“黑色大洋”,海底以下深到7000米,都是它的範圍。其中沒有光線,流動的是流體,其中不完全是水,還有甲烷、硫化氫等氣體。其他還有些礦物質的東西在裡面流動。海洋被稱為生命的搖籃、氣候的調節器、資源的寶庫,主要是這“兩個大洋”在發揮著巨大作用。地球上的生命實際上起源於大海。專家介紹,地球上早期生命體形成時,對於太陽的紫外線是不具有抵抗力的,沒有保護系統,而巨厚的海水是有效的保護層,所以人們說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海洋與大氣交換,海洋給大氣輸送熱量、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影響大氣的溫度和溼度,成為氣候的調節器。颱風等自然現象都在大洋上生成,對人類自有利的一面,還有弊的一面,關鍵是如何趨利避害。總之,大海給予人類生命,人類更應該瞭解大海,利用大海,更好地愛護大海,回報大海。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常見的考試症候群有哪些?

考試綜合徵的主要表現特徵:在考試期間,考試前後,學生出現較嚴重的緊張恐懼場理,伴面色潮紅,全 考試綜合症身出汗,兩手發抖,心悸胸悶,頭暈頭脹,注意渙散,思想遲鈍,使原來記熟的複習內容,一時無法“回憶”起來,導致考試失敗。有的學生還可能出現噁心、嘔吐、腹疼、腹瀉尿頻尿急,嚴重者可大汗淋漓,頭腦轟鳴,手指震顫,甚至虛脫、昏厥。

相關問題答案
海洋有什麼東西?
尋仙輪迴有什麼東西?
有什麼東西好吃?
炊具有什麼東西?
有什麼東西可以解酒?
沙洲壩有什麼東西?
高級禮品有什麼東西?
植物名目有什麼東西?
海兔是什麼東西?
古代有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