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如何計算?

General 更新 2024-06-03

伏天是如何計算的?

三伏的計算,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是我國古代曆法的光輝之處。

以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今年夏至為6/21,是辛巳日,第三個庚日是7/20,庚戌日,為初伏起始日, 第四個庚日是7/30,是庚申日,為中伏的起始日, 以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8/9,庚午日,為終伏起始日.

會算的可以此計算,不會算的,去翻一下日曆,有的日曆上是標出的。

至於所謂庚日,是我國古禒用來計日的一個方法,是干支計日法,是用天干和地支配合成六十甲子,即: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六十個代號順序計數,來計日子。中間有庚字的,稱庚日,兩個庚日相差十天。

我的方法是把每年的元旦的對應甲子先確定,這樣,這一年的每天的甲子數就很方便的推算出來了 。

2006年元旦是庚寅日。供愛好農曆的朋友核實,參考。

三伏天開始怎麼算

記住:冬至到清明 一百零五日;初伏在夏至第三庚。

在萬年曆上,從夏至的那一天往後數,數到第三個 “庚日” ,這一天就是頭伏的第一天,頭伏都是十天。

立秋後的第一個 “庚日”,是三伏的第一天,三伏都是十天。

頭伏與三伏之間的日子,叫做二伏。有的年份二伏是十天,有的年份二伏有二十天。

以今年為例:

今年的夏至是在 6 月 21 日 癸亥,往後數第三個 “庚日” 是 7 月 18日 “庚寅” ,這一天是頭伏的第一天。頭伏 10 天。

今年的立秋是在 8月 7 日 “庚戌” 這一天是三伏的第一天,三伏 10 天,17 日出伏了。

頭伏與三伏之間的日子就是二伏,今年的二伏也是 10 天。

多說一句,所謂 “伏” ,就是 “潛伏” 的意思。潛伏著什麼呢,原來潛伏著 “寒冷” 。三伏一過,天氣明顯轉涼了。

三伏天怎麼計算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個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從夏至開始,依照幹、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個字,庚日每十天重複一次。 伏天的起訖時間每年都不盡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體是怎樣計算的呢?我國流行的“干支紀日法”用天干與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秦漢時盛行“五行相生相剋”的說法,認為最熱的夏天日子屬火,而庚屬金,金怕火燒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於是規定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有10天),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有的年是10天,有的年是20天),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起為末伏,也稱終伏(有10天),總稱為三伏。

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時十天,有時是二十天,而“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

我國農曆中“九”是習慣用的雜節,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流傳較廣,它是以冬至日為起點,每九天為一個九,每年九個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時候。

“夏九九”是以夏至日為起點,每九天為一九,每年九個九共八十一天。同樣,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熱的季節。它與“冬九九”形成鮮明的對照俯遺憾的是它不廣為流傳,其實“夏九九”確實生動形象地反映日期與物候的關係。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三伏天是怎麼計算的,從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既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間。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由於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體腠理疏鬆,經絡氣血流通,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與吸收,而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為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裡),為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加之精心選取有溫經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經及督脈腧穴進行敷貼,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曆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後,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9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後,又是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這就是說,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第三伏的十天,是最熱的。

一九一五年伏天是怎麼計算的?

1915年夏至日(6月22日)是甲申日,第一個庚日出現在6月28日,第三個庚日是7月8日。因此1915年入伏從7月8日開始。立秋(8月8日)是辛未日,立秋後第一個庚日是8月17日,因此伏天結束在8月17日。一共30天。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個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從夏至開始,依照幹、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起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首日,末伏十天。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個字,庚日每十天重複一次。 伏天的起訖時間每年都不盡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體是怎樣計算的呢?我國流行的“干支紀日法”用天干與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三伏天的時間是怎麼計算的

三伏天,約在7月中下旬~8月上旬,這段時間。

三伏天的天數是怎樣計算的?

公元后每年三伏無數是這樣計算的:一、用0.2422乘以公元年份數,再加上2.04;二、如果年份數是奇數,再加上5,年份數是偶數就不加上5了;三、結果的個位數如果大於5,中伏有10天,三伏共30天,否則中伏有20天,三伏共40天。

公元前每年三伏的天數是這樣計並的:一、用7.28減0.2422與公元前年份數的乘積;二、如果年份數是奇數,再加上5,年份數是偶數就不加上5了;三、如果結果是負數,那麼個位數絕對值小於4,中伏有10天,三伏共30天,否則中伏有20天,三伏共40天。

百分之四十年份三伏共30天,百分之六十的年份三伏共40天。

公元前計算結果如果是正數,判定標準與公元后年份相同。

相關問題答案
伏天如何計算?
天天快遞費用如何計算?
天利率如何計算?
病假天數如何計算?
如何計算日曆天數?
天正建築如何計算面積?
天津商業門臉2015~2016取暖費收費標準及面積如何計算 ?
如何計算庫存週轉率?
管理幅度如何計算?
加速度如何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