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粟裕指揮朝鮮戰爭?

General 更新 2024-06-01

如果粟裕掛帥上朝鮮戰場會是什麼樣的結果

如果粟裕掛帥的話,可能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不足以管轄住四野那幫驕兵悍將

兄弟不妨看看粟裕在華東時的表現,華野當時大抵可分為三個戰略集群:第一塊是粟裕統轄的原新四軍一師系統發展而來的,一縱、四縱、六縱,這幾個部隊運用起來可謂如臂使指。此外,同屬新四軍系統發展而來的二縱和七縱也比較聽招呼

第二塊是原山東魯中、魯南八路發展起來的,陳士渠-唐亮集群,也就是後來的華野西兵團,三、八縱,這塊就不怎麼聽招呼了

最後一塊是以膠東部隊為中心發展起來的許世友集群,主要是九縱、十三縱

零星的就是十縱和渤海縱隊

後兩個集群不怎麼聽招呼,例如許世友就甩過粟裕的電話,以致粟裕屢屢要搬陳毅出來壓他們

淮海戰役的時候,不聽招呼的許世友被留在了山東,粟裕統一指揮下屬縱隊,效率才得到了保障

由此可見,如果粟裕掛帥去朝鮮的話,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能否轄得住四野13兵團的驕兵悍將,13兵團可是雲集了4野的1、2、3、5縱隊,尤其是前三個,可都是響噹噹的主力,不服管

各部隊指揮官也多是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和紅四方面軍出來的,粟裕和他們沒什麼淵源,能否指揮得動,有問題

如果能解決這個問題,對後面的作戰,我比較看好粟裕,從技術角度上看,應該能去的更大戰績

我們不妨縱覽一下五次戰役的全過程

第一次戰役,主要是小規模的交手仗,雙方都在摸索對方的作戰特點,勝負關鍵在於中下級指揮官的決心和反應,和司令部關係不大,粟和彭上來都差不多,基本不會有太大變化

第二次戰役,彭將注意力全部放在西線,採取了穿插戰法,強行撕裂對方戰役集團。但在東線,基本是放任9兵團司令宋時倫全權指揮,宋在戰役過程中指揮不當,8縱被白白放在邊上看戲,投入過晚,1縱和9縱又是分別投入戰場的,沒有形成合力。導致傷亡慘重,沒有達成戰役目的。而且最直接的後果就是9兵團喪失戰鬥力,直至四次戰役後期才能部分參戰,直接導致後期戰鬥力總體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彭對大兵團作戰的拿捏不準,如果是粟的話,以他在淮海戰役中的表現,他對戰機的拿捏和把握要比彭準確地多,戰績會更好一些。

第三次戰役,是突破三八線,此戰在某種程度上打成了一線平推的擊潰戰,而且是對方主動撤退。如果是粟指揮的話,可能更謹慎些,突擊戰果可能沒那麼大,但部隊損失會少一些

第四次戰役,主要是用38軍在正面頂住對方反擊,以39、40軍為主橫掃橫城守軍,但從韓先楚回憶錄看,當時韓的建議是先打柢平裡,消滅那裡的美23團,然後橫掃橫城,戰果更大,但彭有些擔心,改變了攻擊順序。

如果是粟的話,以他昔日敢拿整編74師開刀來看,如果是粟指揮第四次戰役的話,情況會更好一些

第五次戰役,彭對大兵團作戰把握不足的毛病盡顯無疑,如果是粟的話,應該能有所避免

此外,從部隊表現上看,以38軍為例,在老彭手下才2年多,到了白馬戰役時居然把林總的六個軍事原則跑到九霄雲外,打了個硬拼仗,讓韓9師成名。粟對部隊的教導固然不如林,但至少比彭細緻,這類現象應該可以得到避免

總體看上來,如果粟裕掛帥,且能解決軍令統一問題的話,戰果更大

如果朝鮮戰爭讓粟裕指揮志願軍,會產生怎樣的戰爭結局?

按原來計劃,已內定粟裕擔任援朝部隊總指揮的。但因粟裕舊疾復發,無法出征,林彪亦在病中,故由彭德懷任司令。如果粟裕指揮志願軍,戰爭結局同彭指揮差不多。粟裕的長處是戰略謀斷勝過彭。彭比較急躁。因此,在部隊人員的傷亡方面、損失方面可能比彭指揮會少。大概一零八師被美軍殲滅一事會避免。但粟裕的短處,是資歷較彭淺,與國內最高統帥毛的關係,不如彭密切。粟裕也不可能象彭一樣直衝毛的辦公室。在國內的後勤保障方面,要不是彭依仗資歷在周主持的會議上大發雷霆,恐怕前方的志願軍會更困難。粟裕不大會象彭那樣火爆。即使火爆了,大概取得的效果也不會象彭那樣有效。處理人際關係方面,粟裕比較隱忍。志願軍入朝後,同金日成也有很多矛盾。彭的火爆脾氣,使矛盾比較快地解決了。當然以後留下弊患另當別論。傳說彭情急之下打了金一記耳光。此事極有可能是編造的。但這種傳說符合彭的性格。而粟裕是不可能動手打金的。總體來講,朝鮮戰爭,對中國人來講,是血肉對鋼鐵,能取得這樣的結局已是不錯的了。換粟裕、換林彪指揮,其結果也大致差不離多少。這種戰爭,某種意義上講,其實是政治仗,不能純從戰爭的角度來看待。在朝指揮員必須得聽從中南海的指令,甚至是克里姆林宮斯大林的指令。並不是自己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很多事,身不由己。當然在美軍方面也有這個問題。按麥克阿瑟的想法,早就動用原子彈了。但白宮不同意,他也沒辦法。

抗美援朝戰爭中為什麼沒有派粟裕將軍指揮參戰?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6月27日,美國悍然出兵朝鮮,並派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企圖以武力干涉中國人民解放臺灣。中共中央審時度勢,當機立斷,推遲解放臺灣的時間,將主要戰略方向由東南轉向東北。中央軍委決定組建東北邊防軍,並以粟裕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毛澤東通過陳毅向粟裕轉達,明確要粟裕擔任抗美援朝作戰指揮任務。就在粟裕積極準備迎接新挑戰之時,由於長時間的緊張、疲勞和多次受傷,他身體狀況已嚴重不佳,不得不進行治療和休養。

粟裕(1907—1984)湖南省會同縣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七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二軍連長、營長、支隊長,六十四師師長,紅四軍參謀長,紅一軍團教導師政治委員,紅十一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紅十軍團參謀長,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參謀長,挺進師師長,閩浙軍區司令員。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新四軍江南、蘇北指揮部副指揮,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兼政治委員,蘇中軍區、蘇浙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代司令員、代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第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常委。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共產黨第七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八、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在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

援助朝鮮的志願軍,如果是粟裕指揮的話能犧牲幾十萬戰士嗎

即使是粟裕指揮,也會出現志願軍巨大傷亡。傷亡的根本原因是中美雙方在火力上的巨大差距,美軍炸彈和炮彈比雨點還密,志願軍往往是整連整營的陣亡。就是為了抵抗美軍的強大炮火,志願軍才不得不修建的坑道。

如果朝鮮戰爭是由白崇禧來指揮會是什麼樣子

這場站爭,不管我們和美蟈由誰來指揮,都一樣,結果就是兩敗俱傷、苦大仇深。真正的指揮者是蘇連人,坐看我們和美蟈開擼,站在背後數著我們的票子,賣著戲院的門票,笑著樂著看戲。我們就是蘇連人的一把刀,狠狠捅在了美蟈人的菊花上,而我們同樣是菊花爆滿山。

抗美援朝毛澤東為何不派粟裕去

因為粟裕當時病了,在青島療養。

林彪知道美國人兵力太過強大,怕打輸了毀了一世英名。所以託病不去。

林彪篤信 “勝者先勝而後求戰,敗者先戰而後求勝”這句話,所以站前總是準備充分,

過於謹慎。面對實力太過強大的聯合國軍,他怯了。

彭大將軍主動請纓,所以毛主席派他去了朝鮮。

朝鮮戰爭為什麼不用粟裕

最早想讓林彪去,因為十大元帥當中,誰都比不了林彪的軍事才能,朱德未必。

任何精明的將帥都不會接受這個任務的,因為他們都覺得沒有勝算。

唯獨彭德懷這樣的悍將才敢接受這樣的任務!彭老總行事風格和他打仗的風格一樣,極度的潑辣彪悍。

指揮朝鮮戰爭的三大軍事家,誰的軍事造詣最高

正兒八經打,不玩遊擊,應該是薛嶽,(幾次長沙會戰,不是白打的,實力派)林彪,(指揮戰役無數,十大元帥能力最高,又是黃埔一期)孫立人(孫立人在抗日戰爭時期表現出眾,孫立人的戰績是有目共睹的,又有文化,清華高材生),粟裕(決策正確,只求穩勝,不善用奇兵),白崇禧(中原大戰,渡江作戰,一敗塗地,白先生理應得倒數第一)另外還有陳明仁,四平一戰,大敗林彪,是林彪對城市作戰一直有所顧忌,陳賡,黃埔高材生,蔣先生的得意門生,玩正規戰,打得西北王胡宗南抱頭鼠竄。杜聿明,宋希濂都不是鼠輩

朝鮮戰爭出徵前林彪和粟裕究竟誰是真病了

雖然毛很想自己的徒弟去,但,林是反對出梹的,他是不可能掛帥。粟,是不是真病只有他自己知道。不過即使他們去,絕對是完全不一樣的結果,指揮風格不適合應對美菌。只有鐵血果敢,勇謀兼備的彭彭,才能打出這樣的成績。從壓綠江一直把美菌打到婦女線!不但出乎世界的意料,也讓蟈內喜出望外!林和粟,只是在打下坡路的光頭佬厲害。彭彭,從西北胡軍閥到百團蒸倭瓜再到玉米棒半島懟鷹醬,全都是以弱勝強,而且一個比一個強,從此,就能看出彭彭的厲害之處,還有,林,賴以王牌的38菌,其實就是彭彭帶出來的老部☞隊改編的。只是彭彭性格直說話擼,沒多少人和他玩,所以大家都說什麼林粟比彭彭厲害,但,毛子眼裡亮著呢,林和粟幾斤幾兩毛最清楚不過了,從十個大帥哥排名就再清楚不過了,彭彭以前就曾經不怎麼對付☞毛,但排名卻是朱一彭二林三,這已經充分說明問題了。

相關問題答案
如果粟裕指揮朝鮮戰爭?
如何評價朝鮮戰爭?
中國為何參加朝鮮戰爭?
朝鮮戰爭是什麼時候?
朝鮮戰爭勝利的意義?
為什麼會有朝鮮戰爭?
為什麼會發生朝鮮戰爭?
第一次朝鮮戰爭的原因?
朝鮮戰爭的意義?
朝鮮戰爭哪年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