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魚產卵後如何養護?

General 更新 2024-06-03

燕魚產卵了怎麼辦

燕魚產卵後本可不撈出親魚,讓其自然孵化,但是你這個缸裡的其他魚會有影響,所以建議你把產卵的水草轉移到孵化缸進行人工孵化。

注意,透明卵是授精成功的卵,精心照顧下可孵出小魚;白色的卵是沒有授精的卵,無法孵出小魚,過幾天會長毛,應立即用吸管吸出,防止水黴菌滋生蔓延其他的卵。

孵化缸裡的水必須全用原缸的,加幾滴甲基藍殺菌,如果原缸水質非常好,不加也可以。用水妖精或者砂頭打氧,把卵放到孵化缸裡後,將水溫升到28度,建議用兩支溫度計,儘可能地做到28度,若溫度低,孵化時間會延長或者孵化失敗。一般來講,只要溫度適宜,產卵後48小時左右即可正常孵化。

孵化豐年蝦卵做小魚的開口食。找一個小桶(可樂瓶底就行),把豐年蝦卵倒在小桶裡唬大拇指蓋大小就夠了。加上一小勺食用鹽。水加到離桶口2釐米處,把桶放到小魚繁殖缸裡,用沙頭打氣。24小時即可。沉澱,用針筒吸底下的橙色的孵化好的豐年蝦幼蟲就行了。

開口第三天,可以給小魚餵食剪碎的線蟲。因為孵化豐年蝦蟲還是很麻煩。線蟲要簡單多了。同時,要給小魚抽底換水,也就是十分之一差不多,也可能多點,水溫一定要一致,不要澆到小魚身上。這期間小魚會自然淘汰,每天有弱小的掛兩三個,不用驚慌。

燕魚(普通)產卵後小魚和大魚應如何飼養

首先,我們來談談種魚。選種魚時,要選健康的、色彩對比強烈豔麗、體形好的小魚,從小養大。關於“殘疾”問題,要一分為二去看,有些殘疾是要在選魚時就堅決避免的,如:身體歪斜,頭、咀變形等;但一般的外傷,鱗、鰭破損等,是小毛病,不會影響到繁殖的質量。養種魚要注意四個問題:

一是要加大換水量,以少次多換為好;可以掌握在三天一次,每次30%;其目的在於刺激魚的代謝功能。二是要注意防病防蟲,燕魚一旦發病,是不好治的,主要是不賴藥,要以預防為主。燕魚最大的病害是體內蟲和腸炎,新魚穩定後,先要喂藥餌驅蟲,第一次在穩定7-10天時,以後兩個月一次,每次連喂三天,每天喂一次就可以了。預防腸炎也用藥餌,每月一次,每次二天。小劑量用藥是不會影響繁殖的。(藥餌我用的是天津產的“珍寶”2號、3號

三是要堅持餌料的多樣性,避免單一,防止種魚營養不良。

四是要避免高溫飼養,一般控制在25-26℃為好,高溫對繁殖和種魚的壽命都不利。

種魚養好了,配對是很容易的,就讓他們自然配對好了,不必太苛求。自然配對一般發生在6、7個月大時,但配對不等於就要繁殖,還要再等1、2個月才行。如果你想定向繁殖,也可以兩公一母混養,強制配對,時間掌握在6、7個月大,發現有自然配對現象時,成功率在90%左右。

二、燕魚的繁殖週期

關於燕魚的成熟期的問題,魚友也很關心。有些資料說是6個月,也有說是10個月的;我掌握的時間是8-10個月,因不同品種和個體而有所差異,但多數是8個月;而公母間的差異不大,基本上是同步的,只有極少的公魚會晚一些,有母魚產兩次卵,而公魚不能受精的,這種情況很少遇到(我只遇到一次),如果遇到了也不用急,等他幾天就是了,沒有什麼損失,因為燕魚是極高產的品種.

關於燕魚的繁殖週期和產卵量的問題。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燕魚的繁殖週期並不明顯,他們一旦進入成熟期後,就會不停的產卵,並無季節性可言;在一年中會有二、三次間歇,每次30-40天不等,應該是種魚的恢復期。在產卵期,兩次產卵之間的間隔也不固定,少的只有5天,多的有15天,但多數是8-10天,一個產卵週期能產15-20窩左右,每窩的產卵量大約是400-600粒。從開始產卵到第三、四窩時,產卵量達到最高峰,大約從第四個產卵週期開始產卵量逐漸減少,但這種減少並不十分明顯。

我最近記錄了我的一對墨燕的產卵情況,他們是今年8月份開始產卵的,我從10月13日產卵開始記錄,他們於10月13日下午、22日下午、27日下午、11月3日下午分別產下四窩卵,時間間隔分別為:9天、5天、7天,每窩產卵量在600粒左右;每窩卵都是48小時孵化,第7天下板。繁殖環境:繁殖缸50*35*40,上過濾,水溫27℃,PH7.0,硬度10.0;用10*25釐米的綠色塑料產板,放置角度10度,離底,產板的上邊在水面下3釐米左右;卵在孵化桶中人工孵化;喂顆粒飼料和自制漢堡;繁殖缸三天換水30%,直接用的自來水。幼魚喂豐年蝦幼蟲,成活率在95%以上。

三、燕魚的繁殖o

繁殖的環境前面說了,不再重複,我不能肯定是不是最佳的環境,但肯定是有效的、成功的。在這裡要強調的是——水,平時飼養用什麼水,繁殖就用什麼水,水溫比平時高1℃就可以了,並按正常換水。我平時養魚用的是自來水,所以繁殖也直接用自來水;換水時不加溫,讓繁殖缸的溫度產生波動,這樣對種魚有很好的刺激作用。但要特別注意加水的速度,一定要慢,應控制在排水速度的一半左右,不能直接衝到魚,可以加到上濾盒中緩衝一下。

卵床用產板最好,我用過盆、罐、筒等,都可以,但燕魚還是更喜歡板,對板的材料並不苛求,只要平整光滑就行;......

燕魚產卵後為什麼吃卵?

只要把一對親魚與其它魚先隔離就可以了,產卵後,雙親魚會精心照料受精卵的,並經常清除產卵板上的雜物或變白色呈棉花狀的廢卵.受精卵約經2-3天后即可孵出仔魚,剛孵出的仔魚不遊動,雙親魚繼續用胸鰭扇動仔魚,如果仔魚掉落板下時,親魚就用嘴含起再吐到板上.在此過程中勿驚動親魚,否則它們有可能吞食卵子和仔魚,所以飼養它們的水族箱應放在較安靜的地方.當仔魚可以自由活動時,再與親魚隔離,喂經過過濾的魚蟲等.經10多日後幼魚就具有與親魚一樣的外貌了.

如果你實在不放心,也可以把魚卵板單獨放入孵化缸,但一定要安裝一隻自動充氣機進行人工孵化.保證水溫28度以上.

燕魚產卵產卵後

產卵結束後,如何孵化是個小問題,你可以不管他,讓他自然孵化,這樣非常省事省力,但是魚卵容易被汙染,孵化率不高,而且親魚很累,不利於親魚的恢復。最好還是人工孵化,將產板移出來,放在專門的孵化桶中,孵化率很高,又便於管理,親魚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復。方法很簡單,將晾過3天的水(晾水時加一點亞甲藍除菌)加溫到繁殖缸的溫度(最好是用吊瓶法,這樣沒有溫差),將產板放入即可。放板時要記得魚卵向上斜放,產板上下調頭,會有助於順利孵化。孵化桶掌握在10-15升水量,水深20-25釐米。

魚卵經45-50小時孵化,孵化後要在產板上掛5天,到第7天才離板遊動;其間會有一些死卵和從板上掉下來的小魚,你不用管他,等小魚離板後再一併清除。

孵化期間不要換水,控制好溫度,每天增加4-5小時光照。

五、小魚的餵養

小魚離板遊動5-8小時再喂開口餌料,要喂洄水或豐年蝦幼蟲。喂蛋黃水是不行的,小魚不愛吃,又壞水;換水是不現實的,你會發現根本無法操作。第一次要少喂一點,讓每條魚都能吃到就可以了,喂多了不消化,反而死魚;第一次喂完要過8小時左右再喂第二次,讓小魚充分的有時間去消化、適應,排空腹內的“卵黃水(乳狀黏液)”。這以後就好管理了,你只要每天喂三次,每次餵食量以1小時內吃完為準。

小魚的換水,要等到開喂的第三天才換第一次,換水量控制在10%-15%,先仔細的將小魚排洩的卵黃水吸乾淨,再加入經過晾晒、同溫的新水,加水要輕、緩、慢,決不能衝到小魚。這以後每天或兩天換一次.

從開喂的第7天左右,就可以喂小紅蟲了;到第15天左右,小魚就長出背鰭來了,這時的小魚就可以喂紅蟲了,你可以把他們轉入飼養缸中,用過水的方法,連孵化桶一起慢慢的沉入飼養缸,再將孵化桶輕輕取出。再等到第30天時,就可以餵你能給他們提供的一切餌料了,換水也可以按大魚操作了。

燕魚產卵後該做什麼?

燕魚是會照顧卵的魚類,產卵結束後,如何孵化是個小問題,你可以不管他,讓他自然孵化,這樣非常省事省力,但是魚卵容易被汙染,孵化率不高,而且親魚很累,不利於親魚的恢復。最好還是人工孵化,將產板移出來,放在專門的孵化桶中,孵化率很高,又便於管理,親魚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復。方法很簡單,將晾過3天的水(晾水時加一點亞甲藍除菌)加溫到繁殖缸的溫度,將產板放入即可。放板時要記得魚卵向上斜放,產板上下調頭,會有助於順利孵化。孵化桶掌握在10-15升水量,水深20-25釐米。 魚卵經45-50小時孵化,孵化後要在產板上掛5天,到第7天才離板遊動;其間會有一些死卵和從板上掉下來的小魚,你不用管他,等小魚離板後再一併清除。孵化期間不要換水,控制好溫度,每天增加4-5小時光照。

燕魚產卵後,多長時間孵出小魚,孵出小魚後應怎麼辦?

多長時間孵出小魚: 長則一週,短則幾天,因水而異。 十日之後,長成魚形,十日之間勿動親魚,放於安靜之處。

孵出小魚後應怎麼辦:孵化豐年蝦卵。豐年蝦卵單獨放一個小缸子加大打氧氣,二十四小時後孵出豐年蝦,用吸管吸出投入魚仔缸中。

雞 然,紅水蚤和剪斷的紅蟲也行。

我養的燕魚已經兩年了,朋友告知應該產卵了,可是我沒有經驗,不知道什麼時候產卵,產卵之前有什麼跡象

燕魚雄魚頭部鼓起,個頭較大,雌魚腹部膨脹,各鰭較短。燕魚是通過自由戀愛自願結合的。性成熟的自願結合後的雌雄魚從群體中分離出來,一起遊動和攝食有別的魚靠近,他們會共同保衛領土。當他們肛門下垂並突出時,便是產卵徵兆,應挑選這樣的燕魚做親魚。他們愛將卵產在寬葉水草葉子上,用一片毛玻璃也可以代替,但必須呈20至45度角斜放。布好繁殖缸挑一對親魚放進去,他們很快會選好產卵點,然後用嘴啃刷打掃乾淨,雌魚便將卵產在這裡,每次一排,雄魚則緊隨其後排精,然後雌魚在產第二排,雄魚又使之受精,往復進行,有秩序有規律,十分有趣,卵牢牢地粘在產卵點。產卵一般上午進行,幾個小時才能完成,每對親魚每次產卵400粒左右,多的可以達到1000粒。產卵結束後它們共同守護魚卵,輪流用胸鰭扇水,為魚卵供氧,同時吃掉未受精而發白的卵,這時要往缸裡充氣協助供氧,促進受精卵的孵化率。36小時後孵化出子魚,子魚不會遊動,靠吸收卵黃生活5天左右才能發育成遊動攝食的幼魚。在這期間如果子魚掉到缸底,親魚會用嘴將它們送回產卵點。幼魚下板,即離開產卵點遊動時,將親魚撈出另養,同時喂灰水,7天后可以改喂小型魚蟲。燕魚10個月達到性成熟,一年可以繁殖多次,餵養的好,一年可以產卵10次。

相關問題答案
燕魚產卵後如何養護?
金魚繁殖後如何管理?
燕魚產卵多長時間?
跑步後如何保護膝蓋?
恥骨分離產後如何恢復?
剖腹產後如何恢復肚子?
立冬後如何釣魚?
家庭魚缸如何養錦鯉?
養金魚如何養水?
養魚如何養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