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涪陵區怎麼樣?

General 更新 2024-06-05

重慶的涪陵區怎麼樣

涪陵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慶市下轄的一個遠城市轄區之一,是重慶第三大城市。涪陵位於重慶主城區的東部,四川盆地東南緣,烏江和長江兩江交匯處,歷來有“川東南門戶”之稱。以“榨菜之鄉”著稱。

涪陵區,涪陵——因烏江古稱“涪水”,巴國先王陵墓多葬於此而得名。地處重慶中部,邑枕長、烏兩江,素為烏江流域物資集散地,有渝東門戶之稱,是聞名遐邇的“中國榨菜之都”。

涪陵,古代巴國故都、軍事重鎮,長江中上游地區區域中心城市之一,千里烏江第一大城市,重慶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成渝經濟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和主要工業城市,重慶第三大城市。

全境東西寬74.5公里,南北長70.8公里,幅員面積2941.46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末涪陵區轄4個園區、8個街道、12個鎮、 6個鄉,總人口116.50萬,城區常住人口67萬,是重慶第三大城市、成渝經濟區東部中心城市。涪陵區自然條件好,人文資源豐富。涪陵榨菜、涪陵水牛、涪陵紅心蘿蔔是聞名海內外的三大特產;水底碑林白鶴梁、程朱理學點 易洞是名聞中外的名勝古蹟。

城市性質:涪陵是重慶區域性中心城市、 是重慶重要的經濟增長極、涪陵是重慶重要的工業基地、 涪陵是長江上游與烏江流域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大通道。

重慶的涪陵區怎麼樣

涪陵區 重慶市下轄區,三峽庫區腹地,位於長江、烏江交匯處,有川東南門戶之稱;經濟上處於長江經濟帶、烏江干流開發區、武陵山扶貧開發區的結合部,有承東啟西和沿長江、烏江輻射的戰略地位。[1]

截至到2012年末,涪陵區轄8個街道、12個鎮、6個鄉,面積2941.4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為116.66萬人。

涪陵區特產主要有涪陵榨菜、涪陵水牛、涪陵紅心蘿蔔等;名勝景點主要有白鶴梁、點易洞、白鶴森林公園等。

涪陵,夏商至春秋前期,為濮人居住區;春秋中後期至戰國中期為巴國地;戰國中後期為楚國地。

秦朝,屬巴郡地。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27)置枳縣,為區境置縣之始。[2]

東漢時,分枳縣置平都縣。

三國蜀漢時,增置漢平縣,隸涪陵郡。

東晉,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在巴郡枳縣僑置涪陵郡,為區境置郡之始。[2]

隋朝,置涪陵縣、豐都縣、墊江縣,分隸巴郡、巴東郡和宕渠郡。

唐代,置涪州,轄武隆縣、涪陵縣、隆化縣。

北宋,改隆化縣為賓化縣,建置同唐;南宋置涪州,轄涪陵縣、武隆縣。[2]

元朝,置涪州,轄武龍縣。

明代,置涪州,轄武龍縣(後改為武隆縣)。

清朝,置涪州,不領縣。

民國初(1913年),改涪州為涪陵縣,先後隸屬川東道四川省和四川省第八區。[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置川東涪陵專區,轄涪陵等7縣,隸屬川東行署區。1952年,川東酉陽專區併入川

東涪陵專區,增轄墊江等4縣,隸屬四川省人民政府。1968年,改稱涪陵地區。1983年,設縣級涪陵市。1988年,涪陵地區轄縣級涪陵市、南川縣、豐

都縣、墊江縣和武隆縣。1996年,撤縣級涪陵市,設枳城區、李渡區;1996年3月,撤涪陵地區,設地級涪陵市,下轄枳城區、李渡區、南川市、墊江縣、

豐都縣、武隆縣。1996年9月,涪陵市劃歸重慶市代管。

1997年,涪陵市改隸重慶直轄市。1997年12月,撤銷地級涪陵市和枳城區、李渡區,設立重慶市涪陵區,重慶市涪陵區轄原枳城區、李渡區的行政區域;

原涪陵市所轄(代管)的南川市、武隆縣、豐都縣、墊江縣改歸重慶市直接管轄。

總體來說,還是非常不錯的哦。

誰能告訴我重慶涪陵好不好?具體點謝謝

『涪陵』涪陵區簡介 滲透了古巴國曆史傳承的幽香,洋溢著濃郁現代文明的氣息,三峽庫區的明珠重慶市涪陵區,邑枕長、烏兩江,素為烏江流域物資集散地,有渝東南門戶之稱,是聞名遐邇的中國"榨菜之鄉"。全區幅員面積2946平方公里,轄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私營經濟示範區和44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總人口113萬,主城區常住人口30萬。涪陵區自然條件好,人文資源豐富。涪陵榨菜、涪陵水牛、涪陵紅心蘿蔔是聞名海內外的三大特產;程朱理學"點易洞"、水底碑林白鶴梁是名聞中外的名勝古蹟。 涪陵是重慶主城區連接渝東南20個區縣的城鄉經濟走廊,經渝涪高速公路距重慶主城區100公里,距重慶江北國際機場80公里,渝懷鐵路、國道319線、規劃中的重慶至湖北利川鐵路及沿江高速公路穿越涪陵境內。涪陵港和集裝箱碼頭功能及運力居重慶前列,已實現江海聯運,直通海外。水、電、氣價格便宜,基礎設施完善,商貿活躍。涪陵是三峽工程主要淹沒區之一,將搬遷224戶工礦企業,動遷人口11萬人,移民湮沒補償靜態投資34.45億元,居重慶庫區第四位。 "弄潮兒向濤頭立"。敢為人先的涪陵人民,正朝著把涪陵建設成為新興工業基地,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重慶市區域經濟中心,三峽庫區經濟發達,社會進步,環境優美,人民富裕,城鄉共榮的大城市目標,同舟共濟,開拓奮進。 涪陵區行政區劃 涪陵區轄5個街道、18個鎮、22個鄉:敦仁街道、崇義街道、荔枝街道、江北街道、江東街道、百勝鎮、珍溪鎮、清溪鎮、南沱鎮、焦石鎮、白濤鎮、馬武鎮、青羊鎮、龍潭鎮、堡子鎮、龍橋鎮、藺市鎮、新妙鎮、石沱鎮、鎮安鎮、義和鎮、李渡鎮、致韓鎮、叢林鄉、中峰鄉、仁義鄉、土地坡鄉、羅雲鄉、卷洞鄉、大木鄉、山窩鄉、武陵山鄉、天台鄉、梓里鄉、酒店鄉、太和鄉、同樂鄉、聚寶鄉、新村鄉、明家鄉、增福鄉、惠民鄉、兩匯鄉、石和鄉、石龍鄉。橋南開發區。 歷史沿革 因烏江古名涪水,巴國陵墓多葬於此而得名。 春秋中後期屬巴國南疆地。戰國中期為楚地,後期為秦巴郡地。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置枳縣。東晉穆帝永和3年(公元347年)置涪郡(又名梓城郡)。隋置涪陵縣。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置涪州。宋置涪州。元、明、清亦置涪州隸重慶府。中華民國置涪陵縣隸東川道,民國17年直屬四川省。 1950年1月置川東行署涪陵專區,轄涪陵、南川、豐都、石柱、武隆、彭水、長壽7縣。1952年9月酉陽專區及所轄黔江、酉陽、秀山3縣併入涪陵專區。1953年墊江縣劃入涪陵專區。1958年長壽縣劃歸重慶市。1968年涪陵專區改為涪陵地區。1983年撤銷涪陵縣設立涪陵市(縣級)。1988年分黔江、酉陽、石柱、秀山、彭水5縣,設立黔江地區。 1995年11月,撤銷涪陵地區和縣級涪陵市,設立地級涪陵市,轄墊江、武隆、豐都、南川3縣1市和新設立的枳城、李渡2區。 1996年9月涪陵市劃歸重慶市代管。1997劃歸重慶直轄市管轄。1998年6月撤銷涪陵市及所轄枳城、李渡兩區,改設重慶市涪陵區,轄原枳城、李渡區域。墊江、南川、豐都、武隆劃歸重慶直接管轄。 1998年3月23日,涪陵市枳城區江北街道辦事處駐地從黃旗口遷移到點易村(渝府[1998]37號)。 2000年,涪陵區轄5個街道、18個鎮、22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1134080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敦仁街道 49280 崇義街道 44645 荔枝街道 97239 江北街道 44406 江東街道 39677 百勝鎮 40464 珍溪鎮 2646......

涪陵 怎麼讀?

涪(fu,二聲,同“福”音)陵(ling,二聲)

重慶市涪陵區怎麼樣

感覺可以就是好像沒有活力,不過睡著濱江路,南門山商圈的興建涪陵看起很繁華了,總體上可以有山有水,經濟可以,有太極集團,建峰化工洪昇集團這些,交通也可以,不要求奢侈生活完全能滿足。,你可以試下

重慶涪陵夜生活怎麼樣

1、說實話,我在涪陵區做工程,待了兩個月左右,感覺那裡夜生活還可以,娛樂場所也比較多,哈哈,你懂得

2、祝你好運

重慶市涪陵區有幾個火車站

現在多了一個站了,涪陵北.以前就一個涪陵站.涪陵北站主要停靠渝利線的動車組.

重慶涪陵地區經濟發展怎麼樣?

還不錯吧.以重慶區縣來講的話 涪陵 算不錯了.

重慶涪陵看守所的生活怎麼樣?

看守所裡面的每一天都是痛苦的折磨。完全沒有任何自由。

剛進去要脫光了全身檢查包括肛門生殖器,衝冷水消毒,剃光頭,坐板背監規強制勞動,做不到的捱打,天天吃不飽。前7天每天盤腿坐著8個小時不準動,否則捱打,坐板時要背幾十條監規和行為規範,背不出來也要捱打受罰。

坐板時間長了屁股會非常痛,很多人出來以後屁股上和腳踝上會留下黑繭子,嫌犯必須絕對老老實實,不敢隨便動一下。

看守所完全沒有任何自由,大小便也有嚴格限制。要喊報告,不批准就不能上廁所,每天大便只能在下午4點前後,其他時間禁止。

每個人都要強制勞動,每天10--12小時以上,完不成會捱打,二十多個人住在一起,大小便也在囚室裡面,臭氣熏天。一般做打火機,皮包,工藝品加工。完不成勞動量就受懲罰,拼命也要幹完,都怕捱打,吃不飽。

每天是發黃的陳化糧,煮白菜,吃不飽。條件非常差。

反正在看守所就是非常難受,違反監規犯錯會戴著手銬腳鐐關禁閉,捱打,屁股挨膠皮棍子狠揍,有的犯人被打得鬼哭狼嚎,犯人每天上廁所都要喊報告,批准了才能去。

天天吃不飽,還要被戴上手銬去審訊室提審。如果在37天之內被檢察院批捕了就要關押幾個月等法院判刑,判刑以後送到監獄服刑。

涪陵地區在重慶的哪個方位?

涪陵區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邊緣,介於北緯29°21′至30°01 ′,東經106°56′至107°43′之間,幅員面積2941.46平方公里。最東點為焦石鎮白雞堡,最西點為增福鄉大茶園,最南點為同樂鄉金家店,最北點為叢林鄉紅牆院,全境東西寬74.5公里 ,南北長70.8公里。   在行政區劃位置上,位於重慶市中部,東鄰豐都縣,南接武隆縣、南川區,西連巴南區,北靠長壽、墊江縣。涪陵城區位於烏江與長江匯合處,歷來是川東南水上交通樞紐和烏江流域最大的物資集散地。區境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順長江西上120公里即達重慶市,東下通聯華中、華東各省;逆烏江而上可達鄂湘邊界及黔東各地。   地貌   區境處於四川盆地東部的“盆東平行嶺谷區”與“巫山大婁山中山區”過渡地帶,一般海拔為200—800米,最低處龍駒鄉三塊石海拔138米,最高處武陵山主峰磨槽灣海拔2033米。地形總的趨勢是西北部地勢較低,多為河谷丘陵、低山,東南部較高,多為丘陵山地。由於巖性和地質構造上的 涪陵地貌差異,區境呈現兩類迥然不同的地貌景觀。西北部碎屑岩廣泛分佈,屬盆東平行嶺谷範圍,以構造剝蝕地貌為主,河谷為寬谷;東南部大片出露炭酸鹽地層,屬南北經向構造體系,以岩溶地貌為主,河谷多為窄谷。區境地貌類型多樣,交錯分佈,很難準確區分,但根據地質構造、地形趨勢和地貌類型的組合特徵,仍可將區境地貌分為沿江丘陵低山區、坪上低山帶壩區和後山區3個一級區,以及沿江丘陵、沿江低山、後山低山槽谷帶壩、後山低中山4個二級區。

相關問題答案
重慶涪陵區怎麼樣?
重慶宅急送怎麼樣?
南京雨花臺區怎麼樣?
快運重慶到瀘州怎麼走?
重慶到大足怎麼走最近?
重慶個體戶怎麼領發票?
重慶到荔波怎麼坐車?
重慶到三亞怎麼坐火車?
重慶到銅梁怎麼坐車?
重慶到鳳凰怎麼坐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