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教皇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12

羅馬教皇是什麼教

羅馬教皇是天主教也稱羅馬天主教因為起源於羅馬。

當時羅馬教皇權行駛了絕對的權利(度娘:卡諾沙之辱事件)

從538年的東哥特被滅到1798年時法國革命政府軍俘虜屁戶6世為止。

羅馬天主教結合了希臘的哲學思想編出自己的教父神學接納柏拉圖式哲學和煩瑣哲學接納亞里士多德哲學

還有就是接納了馬代-波斯帝國的太陽神崇拜思想(代表就是星期天禮拜(太陽神崇拜日),聖誕節(太陽神的誕生日))

還接納了巴比倫帝國的偶像崇拜思想(代表:瑪利亞像崇拜(源於巴比倫的母子崇拜)十字架崇拜(源於塔莫斯神Tammuz 頭一個字母T))

並且按著聖經上的語言改變了上帝在這世上給上帝百姓帶來的節期和律法。還說自己是上帝兒子的代理人(VICARIUS FILII DEI 拉丁文)主張天上地上煉獄中的一切是歸代理人所管理。

並且中世紀時屠殺了5000千萬聖徒。

並說要掌管3年半(聖經上有一年頂一日的說法還有就是聖經上的歷法是按以色列的歷法來算的每個月只有30天計算 3年半是42個月*30=1260天就是1260年按著上面給予的538年算起)〔參考但以理書7:25節〕

當時古羅馬非常強大,但是後來被日耳曼民族分裂為了10個國家。為什麼現在只有7個?就是當時羅馬天主教聯合了東羅馬皇帝滅掉了 黑如來 汪達爾 東哥特 三國。因為那三個國家是信奉阿里烏斯主意的國家,對羅馬天主教行駛絕對權力有妨礙so~

羅馬教皇有什麼作用?

古代羅馬教皇在歐洲享有巨大的權利和財富,歐洲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臣服和信仰天主教。。。。教皇可以任免任何一國的國王和貴族,甚至可以隨時處埂國王。。。。。。。。。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國的力量和思想越來越先進,教皇的力量和權威也在日益下降。。。。。。。隨著幾場戰爭,很多教派從天主教分裂出去,而作為宗教領袖的教皇,從歐洲領袖的地位也逐漸淪落為一個小地主。。。。。。。。。。。。。

簡單點說,羅馬教皇有點類似我國東周的天子。。。開始號令諸侯,後來諸侯號令天子。。。。

羅馬教皇在世界上什麼地位

是天主教教的最高領袖,梵蒂岡的國家元首

羅馬教皇自稱什麼?

按照教宗官方網站放出的文件,比如《教宗本篤十六世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天主教會的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及教友的信礎這封公開信的中英文版本,教宗的自稱就是 I ,譯文也只譯作“我”,沒有特殊的稱謂。

羅馬教皇是什麼教

這是天主教體系中的最高級別“領導”。

梵蒂岡教皇和羅馬教皇有啥關係

就是同一個,教皇只有一個。教皇亦稱“教宗”,譯自拉丁文papa, 源於希臘文πππα,意指“爸爸”,最初本為古代天主教對其神職人員的一般尊稱,至今在東派教會中仍有以此稱神父者。天主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後,羅馬、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里亞、安提阿和耶路撒冷五地的主教均用此稱謂來表示其宗主教之銜,而羅馬主教認為此銜僅指西部教會的領袖。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羅馬主教成為西方教會中的最高首領,加之756年法蘭克王丕平“獻土”後又在意大利形成“教皇國”世俗政權,“papa"這一稱謂遂逐漸為羅馬主教所獨有,開始構成“教皇”之涵義。到11世紀時,羅馬主教格列高利七世獨佔“papa"之稱,從而正式形成了西方羅馬天主教會的教皇制度。 “papa"一詞也就作為“教皇”之專稱沿用下來,即今日英語中的“pope”、德語中的“Papst'和法語中的“pape”。

羅馬教皇有什麼權利

不同時代教皇的權利是不一樣的。在西羅馬時期,因為西羅馬帝國的首都遷移到拉文納,所以整個羅馬城的外交權是教皇掌握的(阿提拉入侵羅馬時就是教皇出面交涉)。而在中世紀時期,教皇的權利進一步加強,擁有可以隨意將不買賬的國王革除教籍的權利,而且一些國家如法蘭克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的加冕禮都是由教皇執行的,可以說那時的教皇擁有世俗和宗教上雙重的巨大權利。但是在宗教改革後,羅馬教皇的權利急劇收縮,到了啟蒙運動至近代,教皇只是單純作為天主教的首領(基督新教並不認可教皇的權威),拿破崙的加冕典禮甚至直接從教皇手中拿過皇冠。而現代教皇身為梵蒂岡的元首,擁有對整個梵蒂岡事務的處理權,而且依然被視為天主教的首領。

羅馬教皇是什麼樣的人?他在西方享有怎樣的地位?

由紅衣大主教選舉而產生的,基督教的精神領袖

對羅馬教皇的尊稱是什麼?

1、自稱 “眾僕之僕”

2、教會稱呼: 教宗 、 宗座 、聖父 , 書面語言為“至聖聖父”

3、世俗人一般稱:教皇或羅馬教皇

4、共產主義國家:歐洲封建勢力的總代表

5、完整頭銜是: 羅馬主教,基督之代表,眾門徒之主之後繼者,最高祭司(教宗),西方之宗主教,意大利首席主教(主教長),羅馬省大主教及都主教(總主教),梵蒂岡城國元首及上帝之眾僕人之僕人

意大利羅馬教皇叫什麼?

教皇亦稱“教宗”,譯自拉丁文papa, 源於希臘文π??ππα??,意指“爸爸”,最初本為古代天主教對其神職人員的一般尊稱,至今在東派教會中仍有以此稱神父者。天主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後,羅馬、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里亞、安提阿和耶路撒冷五地的主教均用此稱謂來表示其宗主教之銜,而羅馬主教認為此銜僅指西部教會的領袖。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羅馬主教成為西方教會中的最高首領,加之756年法蘭克王丕平“獻土”後又在意大利形成“教皇國”世俗政權,“papa"這一稱謂遂逐漸為羅馬主教所獨有,開始構成“教皇”之涵義。到11世紀時,羅馬主教格列高利七世獨佔“papa"之稱,從而正式形成了西方羅馬天主教會的教皇制度。 “papa"一詞也就作為“教皇”之專稱沿用下來,即今日英語中的“pope”、德語中的“Papst'和法語中的“pape”。 教宗的頭銜包括“羅馬主教,基督之代表,眾門徒之主之後繼者,最高祭司(教宗),西方之宗主教,意大利首席主教(主教長),羅馬省大主教及都主教(總主教),梵蒂岡國元首及上帝之眾僕人之僕人”(Episcopus Romanus, Vicarius Christi, Successor principis apostolorum, Pontifex Maximus, Patriarcha Occidentis, Primatus Italiae, Archiepiscopus ac metropolitanus provinciae ecclesiasticae Romanae, Princeps sui iuris civitatis Vaticanae, Servus Servorum Dei)。教會很少會使用這個完整的頭銜。天主教認為教宗為初任羅馬主教聖伯多祿的後繼,因此一開始稱呼他為“伯多祿之代表”,直到西元5世紀時才改稱為目前這更具權威的“基督之代表”(2006年《宗座年鑑》刪除了“西方宗主教”的稱呼,對上一次修訂為1969年。當時教宗保祿六世把“天主眾僕之僕”加於名號之中,並刪除了“光榮在位”的句語)。

除了他的宗教職務之外,教宗也是擁有獨立主權的梵蒂岡的國家元首。該國又被稱為“聖座”(Sancta Sedes)。梵蒂岡整個被羅馬城包圍,在1870年之前,教宗統治的區域一度拓展到整個意大利中部,其領土,即教廷國,被稱為“聖伯多祿的遺產”。儘管授予教宗對這些領土的統轄權的文件,也就是所謂的君士坦丁御賜教產諭,在15世紀被證明是偽造的,教宗對教廷國的統治還是延續到了1870年意大利統一的時候,而意大利王國和教宗之間最終的政治協議一直到1929年的拉特蘭協定才得以實現。1948年通過的意大利共和國憲法,再次確定該協定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在2005年4月2日到2005年4月18日,教宗的職位空缺,這種情況稱為宗座出缺(sede vacante)。前任教宗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John Paul II),他於197海年58歲時被選為教宗,也是自亞德六世(1522年-1523年間在位)以來首位被選為教宗的非意大利人。

若望·保祿二世於 2005年4月2日19:37GMT 逝世,享年84歲。在4月18日開始的教宗選舉(conclave)中,用了不足24小時,就選出德國籍樞機主教約瑟夫·拉青格(Joseph Ratzinger)作為新教宗,是為本篤十六世。

相關問題答案
羅馬教皇是什麼?
古羅馬肉刑是什麼?
新羅馬字體是什麼?
鼠和馬衝煞是什麼意思?
魔皇是什麼職業?
馬氏體是什麼怎麼產生?
脫殼教程是什麼意思?
二級教授是什麼職稱?
日本天皇是什麼意思?
愛馬仕黃是什麼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