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滅亡的原因一句話?

General 更新 2024-06-10

楚國滅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關於楚國滅亡的原因有一種

這是我找到的答案

王立群讀《史記》秦始皇之23:秦滅楚國

畫外音:秦王嬴政在攻下韓、趙、魏,等中原國家之後,就把統一的矛頭對準了南方大國楚國,楚國地域遼闊,歷史源遠流長達八百年之久。秦王嬴政對於這個國家早已垂蜒三尺,可是楚國勢力非常強大,尤其是距秦王嬴政統一六國一百年前,楚國兵強馬壯,橫掃中原,已經露出了爭雄之勢。到了秦王嬴政時期,楚國的勢力依然不可小視,尤其是楚國還有一個著名的將領,那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西楚霸王項羽的祖父項燕,楚國在大將項燕的保護下,秦國也一時奈何不了楚國,可是當秦王嬴政派出了大將王翦進攻楚國之後,秦楚對峙的局勢立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只用了三年時間,強大的楚國就被秦軍攻陷,那麼秦國最終是依靠怎樣的謀略把楚國消滅的呢?楚國滅亡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我們知道楚國可不是一個一般的小國,楚國是春秋戰國時期一個相當大的國家,楚國的地理位置大概就從現在河南的中部向南,都屬於楚地,很大的一片地方,而且秦王嬴政手下曾經有一個大臣說過兩句非常有名的話,橫成則秦帝,縱成則楚王,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連橫成功了,那麼秦國的國君可以稱帝,如果合縱成功了,那麼楚國的國君可以稱王,是把秦楚並列的。可見楚國是一個相當強大的國家,秦王嬴政他是怎麼滅楚的呢?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派大將軍王翦和蒙武帶領秦國的六十萬軍隊,去滅楚。王翦是秦王嬴政手下最得力的戰將,王翦是秦國傑出的軍事家。他與兒子王賁在輔佐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蓋世奇功。除韓國之外其餘的五個國家都是被王翦父子所滅的。結果王翦到了楚地以後,並沒有對楚軍發動進攻,而是把他的六十萬軍隊待在兵營裡面,天天好吃好喝,還有非常漂亮的淋浴設備,就是不打仗。而這時候楚國知道秦軍來滅楚的時候,楚國是動員了全國的軍隊,集中起來進攻,就是主動向王翦挑戰。王翦不打,這個局面就是秦軍來了住下來就是休息,楚軍是主動挑戰,但秦軍不應戰,這種狀況持續了一年,就是滅楚之戰是這樣開始的。其實王翦是要挫一挫楚軍的銳氣,所以他就不打,然後過了一年以後,王翦就問他手下人,士兵們現在整天干什麼?他手下的人告訴他,說咱們的士兵現在天天吃飽了、喝足了,就在那兒扔石塊,看誰扔得又遠又準,王翦聽了很高興,他覺得他那個士兵,可以說一年好吃好喝不打仗,這一年養精蓄銳,夠了。也就在這個時候,楚軍因為挑戰了一年,這個仗打不成,楚軍開始調防,把部隊向東移動。王翦就趁楚軍軍隊移動的時候,突然調集他的精兵追擊,這一仗把楚軍打敗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23年,王翦和蒙武攻入了楚國最後一個都城,當時叫壽春,也就是今天安徽的壽縣。把最後一個楚王負芻給抓住了。這樣楚國基本上就滅了,但是還有一個人叫項燕,這個人就是我們過去講過的那個項羽的祖父,項燕。在淮南又擁立了一個楚王的後裔,叫昌文君,重新起兵反秦,然後王翦跟蒙武又帶兵到淮南和項燕作戰,結果昌文君被殺,項燕是兵敗自殺,這可以說楚國的最後力量消耗殆盡。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22年,王翦最後又降伏了越君,因為楚國的南部,是越族人居住的地方,用了三年,公元前224年、223年、到公元前222年算是徹底平定了楚地。在楚地設立了三個郡,楚國被徹底滅亡了。

畫外音:滅楚之戰是中國歷史上,疲敵制勝的典型戰例。秦國大將王翦採取了養精蓄銳,伺機出擊的作戰方針,而楚軍求勝心切,但與秦軍總是交不上鋒,最終鬥志逐漸消失殆盡,這場秦楚之間的戰役,成為秦國消滅楚國的轉折點,然而熟悉楚國曆史的人都知道,楚國在戰國七雄中是最早實行變法圖強的國家之一,它甚至比秦國的商鞅變法還要早,那麼幅員遼闊、實力強大的楚國,為什麼會在短短三......

羋月傳楚國怎麼滅亡的 楚國滅亡的真正原因

羋月,秦惠文王妃子,楚國人,歷史記載死於前265年,而秦國從前260年才開始花了十年,直到前250年才滅掉六國,所以羋月在世時是有楚王、秦王的。而項羽的楚國跟上面的楚國是不同的,時間還要推後很多。

楚國滅亡為什麼最冤

在六國統一戰時,楚國在軍事上的抵抗最為強硬。

所謂“秦滅六國,楚最無辜”和楚懷王被秦囚禁一事,不過是楚國人自己的悲劇情節而已,六國中最“無辜”的是齊國,一直跟秦交好卻不與其他五國聯合,最後還是難逃被滅的命運,可是這種“無辜”其他五國會同情嗎?所以人們同情和支持楚國,其實是因為楚國在最後衛國戰中的頑強和慘烈。

楚國滅亡為什麼最冤

楚國講信義,楚王跑去和秦國交涉,結果推行法家的秦國只注重實際,趁機把楚王抓了。。。

楚國滅亡的原因?

歷史是不好假設的,這個問題還真不好說。不過歷史並不純粹是必然,很多歷史進程是由偶然因素觸發的。

楚國在戰國中期滅國眾多,強盛時北涉黃河,東到江浙,西控巴蜀,南制閩粵,成為當時領土最大的國家。軍事力量自不必說,文學造詣中楚文化是自成一家,與中原文化爭輝可也。難怪有人曾斷言“橫則秦帝,縱則楚王”!(這裡“帝”和“王”都是動詞,“王”念第四聲。兩字都是為帝為王的意思)

本來歷史上都說商鞅變法讓秦國強大,但對於吳起讓楚國強大卻重視欠佳。很多人以為商鞅變法以後楚國就沒機會了,不至於到那地步。但到了懷王和頃襄王時,確實就由勝而衰了。二王的確弱智,又膽小量窄:政治上被訛詐,還疏遠忠臣;軍事上又拋棄楚國“尚武”的傳統,不斷兵敗地削。從此,楚國離滅亡就一步步接近了。

是不是說要是懷王和頃襄王當不上楚王,楚國就還有希望?或者他們的後繼者若像楚莊王一樣“一飛沖天”,楚國就不會滅亡?誰知道!畢竟即使是有偶然因素加入的歷史,也是如鐵鑄一般,是不會被更改的。

懷王和頃襄王的登基也許是個偶然的錯誤,但單就這個偶然的錯誤下結論的話,它遺憾地導致了一個必然的滅亡。悲哀!

你提到的原詩是“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上面的朋友改得很全了。這句話翻譯成白話大概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其虎視眈眈的威勢氣魄多麼雄奇壯偉啊!”

楚國是怎麼滅亡的?

1、楚國滅亡經過

前263年,楚考烈王繼位,任用春申君為令尹,春申君派兵助趙國解邯鄲之圍,又領兵滅魯國,楚國一度復興。但前241年,春申君組織東方國家最後一次合縱,但被秦軍所敗,楚考烈王怕秦國報復,再次遷都至更東面的壽春。前238年,楚考烈王死後,春申君門客李園發動政變殺害春申君,楚國國力更加一蹶不振。秦王政親政後,知楚將項燕擅戰,先遣李信為將,領二十萬兵馬,欲滅楚,慘敗。再遣老將王翦,統秦師六十萬,前223年,大敗楚軍,俘虜楚國國君。到了公元前222年,王翦平定了楚國長江以南的廣大土地,楚國徹底滅亡。

2、簡介

楚國是周朝時期華夏族在中國南方建立的一個諸侯國。楚人是華夏族(漢族原稱)南遷的一支,最初起源地在河南新鄭,即祝融之墟,又名有熊之墟(新鄭在上古時期又稱有熊,有熊相傳為黃帝的國號)。楚熊渠時期,西征庸國,東攻揚越。春秋前期,楚大舉進攻蠻人,史稱楚武王“大啟群蠻”。楚文王時期,滅蕭國、鄧國、絞國、權國、羅國、申國等國。前306年,滅越國。公元前224年,秦國將王翦率領60萬秦軍南下攻楚都壽春,楚軍潰敗,亡於秦。

楚國為什麼被滅

前263年,楚考烈王繼位,任用春申君為令尹,春申君派兵助趙國解邯鄲之圍,又領兵滅魯國,楚國一度復興。但前241年,春申君組織東方國家最後一次合縱,但被秦軍所敗,楚考烈王怕秦國報復,再次遷都至更東面的壽春。前238年,楚考烈王死後,春申君門客李園發動政變殺害春申君,楚國國力更加一蹶不振。秦王政親政後,知楚將項燕擅戰,先遣李信為將,領二十萬兵馬,欲滅楚,慘敗。再遣老將王翦,統秦師六十萬,前223年,大敗楚軍,俘虜楚國國君。到了公元前222年,王翦平定了楚國長江以南的廣大土地,楚國徹底滅亡。

楚國滅亡為什麼最冤

有什麼冤的,不如人就是不如人,能統一天下沒有靠運氣的。真說起來應該是最窩囊的,連楚王都被人騙到秦國,客死他鄉。嘿嘿,都是作死的。

楚國為什麼被秦國滅亡

1 貴族政治的限制,執政人員渠道窄。自莊王剿殺國內大族起,王族成員開始壟斷權力。

2 對外的外交策略曖昧不清,沒有更深遠廠外交方向。

3 政治改革緩慢且不穩定。

相關問題答案
楚國滅亡的原因一句話?
概括六國滅亡的原因?
趙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說說吳國滅亡的原因?
東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
秦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六國論被秦滅亡的原因?
夏朝被商朝滅亡的原因?
西晉滅亡的原因?
夏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