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訓練孩子閱讀能力?

General 更新 2024-05-28

怎麼培養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

我們一直在尋找兒童學習能力缺失的根源。包括我,在執教實踐中搜集許多個案進行研究,發現並總結出各種造成不良結果的原因。但總感覺還沒有觸及核心要素。重讀了《小學閱讀能力,決定一生的成績》這本書,發現一個能被大眾普遍接受的觀點:閱讀能力,決定兒童的學習能力。

何謂閱讀能力,說白了就是綜合處理閱讀對象所中蘊含各種信息的能力。如何處理?包括分析,綜合,彙總,遷移,理解,運用等。

這本書作者是韓國的閱讀研究者。對於為什麼兒童學不好語文,看到算術就發憷,中學後接觸物理,化學,生物等感覺無從下手等問題,書中觀點是:從小缺乏對閱讀力的培養。科目學習的某一方面薄弱,根源都在閱讀能力的缺失。早就聽說這個觀點,但一直無法認同:理科上的困難為什麼牽扯到閱讀?書本傳遞這樣一個解釋:閱讀力的核心就是思維力,思維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原點,也是制高點。韓國人講這個道理,用的是數據,實例,經過調查,實驗,過程研究,總結提煉等科學的程序。所以,作為讀者的我接受這樣的結論。

問題的關鍵集中在閱讀力如何培養。理想化是從胎教開始,用甜美的閱讀信號刺激嬰兒,直至出生,與書相伴,和經典一同成長。其實我身邊家庭,已經過半能做到這點。每一個父母在養育子女之初都是極為用心的。問題出在持之以恆,爆發在入學之後。由於學習生活的方式改變,學科知識學習和閱讀,生活休閒,課外輔導等爭奪有限的時間,家長大多重視成績,忽略了保證成績提升的動力——“閱讀能力”的培養。

接下來,我和大家分享閱讀梳理的結果:

一年級:重在閱讀趣味性的呵護

此學段閱讀以親子講述,模擬遊戲,情景扮演等方式進行。以繪本,童話故事等為主要書目,意在讓兒童親近閱讀這件事,併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在這個階段,朋友,家人的參與就是兒童閱讀的需要。所以,單純丟給孩子一本書,等於沒有閱讀。

二年級:閱讀流暢性培養的關鍵期

要為兒童閱讀提供安全,舒適的空間,要有大塊的時間保障,讓他們能靜下心來閱讀。期間,如果兒童發現問題,產生疑難,家長需及時提供諮詢服務,確保閱讀舒暢,順利進行。閱讀之後,可以開展互動,對話,結合閱讀感受,體會,疑惑等交流思想,引發進一步的閱讀需求,滿足閱讀愉悅感。

發達國家的母親大多全職,合理的家庭結構就需要一個成長陪伴者,能力培養者。兒童的成長關乎一個家庭的未來,也決定著民族的希望,家庭讀寫輔導的意義是與民族進步聯繫在一起的。從這裡看,產假,哺乳假,養育假,我們怎麼能和一個母親爭奪呢?我也發現中國有不少全職母親,但大多和先生賺錢足以養家有關。她們的全職就是賦閒在家。愛孩子不假,但並沒有把培養孩子當做自己的職業,沒有學習科學養育子女的方法,只一味依賴學校,全權委託給教師,自己僅僅提供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老子說:甚愛必大廢,多藏必厚亡。沒有精神滋長,物質條件越是豐富毒害性越強。兒童能力的缺失,從父母的教育觀念開始,體現在兒童一生的言行,發展,成就上,蔓延到整個家庭,整個社會的各個角落,照成今天中國教育的尷尬局面……

三年級: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期

這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式閱讀從此開始。難怪三年級語文最難教,這是突變的關鍵期。我曾經在全國性的教育講座上對校長們做過這樣的建議:一二年級,請安排最善於生管的教師,這是習慣養成關鍵期;三四年級,請安排最懂語文,有教學技巧的教師,這是語言素養形成的關鍵期;五六年級,請安排最懂孩子,喜歡與孩子交往的教師,這是兒童情感發育,情緒培養的關鍵期,也是一生成敗的決定期。不要以為這是危言聳聽,情感,情緒,決定兒童成長的方向與高度。

語文教學的中心,重心,核心,都在中年段。培養兒童的閱讀理解力,我們要注重......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訓練項目之一。閱讀也是人們重要的活動之一,它能使人積累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讓人身心愉悅,每一個有時代感、責任感的教師都應該重視學生的閱讀。宋代的理學大家朱熹也曾指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杜甫也曾倡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在現實生活中,作為教師,不能不由此而深思:應該如何及早引導學生去正確面對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博覽群書,開拓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長,潛能得以充分地發揮呢?閱讀是教學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那麼,怎樣才能充分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筆者就此談談自己的體會。一 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閱讀課上教師的講解不能完全代替學生的自主活動,教師應千方百計地營造寬鬆的教學環境,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用心讀課文,調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因為,學生只有在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中,才會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覺,於是,才能積極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只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閱讀,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體現以學生為本,充分認識學生是一個有著自主意識的生動活潑的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坦率真誠地面對學生,信任與鼓勵多於指責,允許學生犯錯誤,對於學生的回答不全盤否定,而是鼓勵學生通過與同學和老師的交流,逐步明確正確的答案。教師要主動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與學生平等的對話,提倡教師與學生要多向交流,形成一種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情境,可以是教師提問學生答,可以是學生提問教師答,或者是學生提問學生答。在課堂上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多向交流。形成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始終保持輕鬆、愉悅的心理狀態。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師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質疑,共同探討問題,使師生成為交流的夥伴。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樣學生就會有閱讀的興趣與慾望。二 提倡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聯繫閱讀教學,就是要提倡自主性閱讀、交流性閱讀、創造性閱讀。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儘可能地提供給學生主動權,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空間,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因此教師就要做到激發學習興趣,保護好奇心。激發小學生閱讀的興趣,是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要鼓勵學生敢於和善於質疑。激發樂於提問的興趣,變要我提問為我要提問。在教學中,教師除了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直觀的教具、聯繫學生的社會生活實際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等來培養和形成學生的興趣外,有著重要作用的仍是語文學科教學本身的魅力。就是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求知慾望和創造慾望得到充分滿足。學,為什麼還能寫出長長的信給爺爺?教師組織學生討論,讓大家展開思路,豐富想象,各抒己見,就會提出以下問題:(1)《凡卡》是俄國契訶夫寫的一篇著名長篇小說,其中的一些內容可能是虛構的。(2)凡卡七八歲時,可能上過小學,加之聰明好學,所以學會了很多字。(3)凡卡當學徒受盡欺凌,心理有吐不完的苦水。這樣,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思維,促進了學生質疑和提問。在閱讀探究中如果小學生能有一點獨特體驗,哪怕是膚淺的,但確實是自己在讀中悟到的見解,都應給予鼓勵。三 培養學生熟練地掌握閱讀的方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求學生學會和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具體包括精讀(含朗讀)、略讀(含默讀)、瀏覽(快讀) 三類......

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我家住湖南長沙。自從12年前我家小孩出生,在“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窮不能窮教育”等我國先進教育理念的薰陶下,作為一個當媽的來講,最大的心願無非就是希望孩子成才,將來能夠在社會好好立足,有一番精彩的人生。

(在普通家庭,誰說從一開始就只希望孩子健健康康長大,我保證,你肯定還沒養過孩子)

今年33歲的我,孩子今年剛上6年級,為了我家孩子的“名校夢”,已經戰鬥十二年了!十二年的時間裡,我帶著孩子報了無數的輔導班,請了無數的所謂“名師家教”,在我嘗試了長沙,新東方,學大,思齊,拓維等等各大教育機構的輔導班之後......

可我家的孩子每年都還是一樣對學習不敢興趣,成績還是年級

怎樣在家訓練孩子的閱讀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你好,我是速讀協會會員,很高心為你解答。

1、閱讀能力是一個籠統的概念,閱讀包含閱讀速度、閱讀理解力、整理歸納分析能力等,語文、英語閱讀在閱讀速度、歸納提取重點兩個方面表現得更明顯。

2、培養閱讀能力,首先要掌握科學高效的閱讀方法,也就是練習快速閱讀(速讀),其次養成閱讀的習慣,多讀多練。閱讀能力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快速閱讀是一種科學、高效的讀書方法,它激活我們的“眼、腦”潛能,培養我們直接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符號轉換成意義,消除頭腦中潛在的發音現象,越過由發聲到理解意義的過程,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式。最終實現閱讀提速、整體感知、理解記憶的飛躍。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站》,《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是我們協會認可的,安裝軟件即可進行試用訓練,我自己練習過的,用正式軟件堅持每天練習一個多小時,15-30個小時,閱讀速度差不多能提高5-10倍的。 提高閱讀能力,培養讀書興趣,讓閱讀成為習慣,對於提高自己的認知和思考不無裨益。

3、如果是正在考試或者正在忙著備考的學生,特別閱讀記憶差的,我建議學習一下精英特,精英特速讀也是我們協會認可的。希望你早日進步!

望好評採納。

怎樣培養8-9歲孩子閱讀能力

您好,我雖然不是媽媽,但我有些這方面的心得,培養閱讀寫作能力,要增強她的閱讀興趣,我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堅持寫日記,記錄每天發生的小事情,我媽媽會讓我定期讀書,從插圖本開始,讀過後會寫讀後感,媽媽也會讓我看一些優秀的作文,探尋他們的思路是怎樣展開的。這是我的一點體會,希望對您有幫助!

如何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

反應在學習上就會表現出來諸如偏科,不能獨立解題,或者讀不懂題,對輔導的家長產生嚴重的依賴性。案例一:小明,初一,男孩兒,不喜歡課外閱讀。父母給小明買了很多課外閱讀書籍都成了擺設,不管如何引導孩子都不起作用。小明除語文之外各科成績都不錯,唯獨一上語文課就特別不感興趣。通過與小明父母的交流得知,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沒有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也沒有進行過寫作文方面的關注和引導,結果孩子隨著年級的增長,逐漸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面對孩子的偏科現象,家長非常著急。案例二:小萌,三年級,女孩兒。小萌從幼兒園小班開始,媽媽便為她選報了英語課外興趣班。孩子特別喜歡學英語,但是不願意學語文,問其原因說不願意寫字,也不願意寫作文。從對孩子的學科成績分析來看,孩子語文成績明顯低於其他學科。看到孩子不願意寫作文,媽媽便給孩子買來作文書讓孩子一篇篇抄寫,每次都讓孩子很不開心。為了讓孩子能在考試中考出好成績,小萌媽媽還為孩子重點選擇一些範文讓孩子背下來,以備考試之用。案例三:晶晶,一年級,女孩兒。孩子對各門功課皆不是很感興趣。尤其不願意寫課外作業,每天放學回家後,都要花幾個小時的時間用於寫作業,簡單的可以自己完成,大部分不會做的題,都需要爸爸和媽媽來輔導,在輔導的過程中孩子的不情願以及學習中的小毛病常常激起父母的火,經常可以看到父母指責孩子對抗的場面。後經對孩子寫作業的情景觀察發現:孩子識字較少,不能獨立閱讀題意,有讀題困難現象。案例四:小路,一年級,男孩兒。孩子從四歲半開始在父母的引導下建立識字興趣,五歲時開始培養閱讀興趣,隨著孩子識字量的積累,到七歲後逐漸進入自我閱讀狀態,基本不用父母陪同。隨著閱讀範圍的增大,孩子理解能力逐步增強,在學習上顯得特別輕鬆,每天放學後,能夠獨立完成課外作業,安排自己的課外時間。為了讓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興趣,小路父母一直沒有給孩子選報課外興趣班,而是把重點放在孩子習慣養成,時間管理,獨立能力培養,以及孩子的課外娛樂上。在和老師的交流中,老師對小路的評價是:這個孩子的綜合能力特別強,基本上達到了小學高年級孩子的認知能力。像上述的案例還有不少,就不一一例舉了。通過上面三個學習有困難的案例,以及一個學習比較輕鬆的孩子案例比較,我們不難看出: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孩子的理解能力,自我認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事實上,從孩子對語言能力的掌握來看,是有一個緩慢提高的過程。我們都知道孩子三歲前是母語口語最佳培養期。孩子從不會說話,到會呀呀學語,完全是一個自我突破的過程,只要家長每天有足夠的耐心去面對孩子,經常和孩子說話,就會促進孩子語言細胞的發展。但是口語表達與文字表達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階段。文字表達最初是從識字開始,也只有認識單個的字,通過識字興趣的培養孩子會慢慢讀懂書中一句話。當進一步通過閱讀興趣培養的積累後,孩子便會讀懂一個故事,通過自己的理解,從閱讀中產生閱讀的快樂感。從上面第四個案例中,小路的父母做的就比較理性,完全是按著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發展去逐步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隨著孩子閱讀興趣的不斷加強,便逐步演變到自我閱讀,完全不需要依賴父母做親子陪伴。當孩子能獨立閱讀後,反饋在學習中時便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小路能輕鬆讀懂題意,在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下,孩子能獨立完成作業,從而節約出大量的時間供自己自由支配。可以說,小路是在一個相對自由和快樂的氛圍中面對學習的,這對孩子的學習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給孩子的學習帶來了無窮的動力。再把目光放在上面三個有學習困難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家長們過度關注孩子的成績本身,而忽略了孩子對母語學習的興趣培養,結果是錯過了孩子掌握母語......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訓練孩子閱讀能力?
如何激發孩子閱讀興趣?
如何提高日語閱讀能力?
如何開發孩子思維能力?
如何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動手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交際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社交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觀察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