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是蚩尤的後代?

General 更新 2024-06-12

苗族真的是蚩尤的後代嗎?

苗族族稱古老,最早見於甲骨文中。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蠻”、“荊蠻”、“五陵蠻”等稱呼。這些稱呼把苗和其他族稱混同在一起。宋以後,苗才從若干混稱的“蠻”中脫離出來,作為單一的民族名稱。

苗族的自稱,在湘西地區的苗族稱“仡熊”(果熊),而在其它地區稱“卯”、“猛”或“蒙”等。“猛”或“蒙”,黔東南苗語意為“樹心”,傳說楓樹心生“妹榜妹留”(蝴蝶媽媽),“妹榜妹留”才生苗族遠祖“姜央”,故把“猛”或“蒙”作族稱。局部地區稱為“嘎鬧”,意為烏,或許是古代烏氏族圖騰的遺蹟。歷史上,曾按其服飾、居地等方面的不同,在“苗”字前面冠以不同的名稱。1949年以後,統稱為苗族。?

關於苗族族源,與早在4千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以及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的被史籍稱為“南蠻”的氏族或部落有聯繫。有人認為古史傳說時代的蚩尤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與苗族有親緣關係。有人認為古代三苗與苗族有淵源關係。有人則認為績日之“苗”可追溯到古代的“髳”人。此外,還有驩兜說、夜郎說、巴郡南郡蠻說、盤瓠蠻說、武陵蠻說等。

近年來,有人提出傳說時代的蚩尤、唐虞夏時代的三苗、殷周時代的髳、春秋戰國時代的荊蠻、秦漢時代的黔中蠻或武陵蠻,都包括有苗族先民在內,是苗族先民在歷史上不同時代的不同名稱。

總之,根據史籍記載和傳說,苗族先民殷周時代已在今湖北清江流域和湖南洞庭湖一帶生息。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荊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動。秦漢時,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區定居,小部分繼續遷徙到黔東南都柳江流域。嗣後,由於戰爭、饑饉、疾病流行、生育繁密、農田丟荒等原因而不斷遷徙。

苗族是不是蚩尤的後裔

在蚩尤部落活動過的地方留下了聚居點(後世所謂“城”)、墳冢、祀祠等遺蹟的記載,追溯這些遺蹟,可以看出蚩尤部落的活動地區,以現其遺裔的線索。 關於蚩尤城的記載,見於(水經注·卷十三)涿水條記:“涿水出涿鹿山,世謂之張公泉,東北流經涿鹿縣故城南……〈魏土地記〉稱,涿鹿城東南六裡有蚩尤城。泉水淵而不流,霖雨並側流注阪泉”。又引〈晉太康地理記〉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東北流,與蚩尤泉會,水出蚩尤城,城無東面”。故涿鹿在今河北涿鹿縣。涿水待考。蚩尤泉在今涿鹿縣。阪泉在今北京市延慶縣。 新安縣有蚩尤屋場等。 《太平寰宇記·河東道七》客觀存在邑縣條下記:“蚩尤城在縣南一十八里……其城今摧毀”。故安邑縣治在今山西運城市安邑鎮。 關於蚩尤冢的記載,見於《皇覽·墓冢記》:“蚩尤冢,在東平壽張縣闞鄉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氣出如匹絳帛,民名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陽郡鉅野縣重聚,大小與闞冢等”。三國時之東平壽張縣治在今山東陽谷縣壽張鎮。山陽鉅野縣治在今山東鉅野縣。 關於蚩尤祠的記載,見於《史記·封禪書》。秦始皇東巡遊,封泰山,禪樑父,禮祠齊八神。八神之中,“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陸監鄉,齊之西境也”。今山東東平縣即其故治。又,《漢書·地理志》東郡壽良(張[9])縣條下記:“蚩尤祠在西北(涑)[10]上,有朐城”。漢東郡壽起兵之時,“祠黃帝蚩尤於沛庭”。秦時沛縣,治在今江蘇徐州市沛縣。沛縣東境隔微山湖與山東相望。 《逸周書·嘗麥解》中,有“命蚩尤於宇少昊”之語。這裡的“宇”釋為“邊”。於屋則檐邊為宇,於國則四垂為宇。意思是說蚩尤部落曾被安排在少昊部落的邊垂居住。當時少昊部落居地,以曲阜為中心。《左傳2定四年》杜預注:“少昊墟,曲阜也,在魯城內”。蚩尤在少昊之西垂。 《述異記·捲上》雲:“太原村落間祭蚩尤神,不用牛頭”。又云“漢武時,太原有蚩尤神晝見……其俗遂為立祠”。又載:“今冀州有樂名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載牛角而相[]。漢造角[]戲,蓋其遺制也”。秦漢置太原郡,屬幷州,首縣晉陽,治在今山西太原市。兩漢時的冀州,地在今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及河南省黃河以北地區。 依上列籍記述,關於蚩尤的遺蹟、遺俗、傳說,歷數千年之久,逮至秦漢,仍然以濃烈的色彩保存於民間。在北至河北涿鹿,西至山西太原運城,東到山東東平,南至江蘇沛縣的廣大地區,禮祠蚩尤之俗經久不衰。按“民不祀非族”的古俗,這些地區定有為數眾多的蚩尤遺裔,才能具備形成和保持這種祭祀蚩尤民俗的社會條件。這些地區在兩漢時期又是漢族政治經濟文化的腹心之地,無疑有相當多的蚩尤遺裔成為漢族成員。 蚩尤遺裔見於載籍者,有鄒氏屠氏。王嘉《拾遺記》載:“軒轅去蚩尤之凶,遷其民善者於鄒屠之地,遷惡者於有北之鄉。其先以地命族,後分為鄒氏屠氏”。鄒姓屠姓今為漢族常姓。 “有北之鄉”指北方寒冷不毛之地,見於《詩·小雅·巷伯》,也穎達疏:“北方太陰之氣寒涼而無土毛,不生草木,寒凍不可居處”。說明曾經有一部份蚩尤遺裔被遷到北方。蒙古族學者陶克濤著《氈鄉春秋——匈奴篇》,論蚩尤是匈奴在傳說時代的稱號,被黃帝北逐的葷粥當是蚩尤[11](部落遺裔)。司馬貞《史記索隱》釋葷粥:“匈奴之別名也,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薰粥,夏曰淳維,殷曰鬼方,周曰[儼]狁,漢曰匈奴”,《周書·帝紀第一》:“太祖文皇帝守文氏,諱泰,字黑獺,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農氏,為黃帝所滅,子孫遁居朔野”。《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指出:“宇文氏出自匈奴南單于之裔”。 古有仇猶國,公元前457年被晉國智伯所滅。《史記·樗裡子傳》記:“智伯之伐仇猶,遺之廣車,因隨之以......

苗族人是蚩尤的後代嗎

是的,蚩尤是巫族中九黎部首領,東苗族人後來的西南少數民族等都是此族後裔俯但並不是說蚩尤是祖宗,蚩尤之前還是有更早的存在,值得說的是以蚩尤為首的部落才是如今中原的本地部落,而黃帝部落則是來自中亞的外來部落,也就是說我們這些華夏兒女其實最早也是外族呢……

苗族是蚩尤後代這點是苗族自稱的還是漢族附會的還是漢族附會後反...

很難像你解釋,苗族確實與蚩尤所領導的東夷族有不小的關聯(苗族自稱),過去人們也普遍相信苗族是東夷後代,因為苗族人自己這麼說了,無論遷移路線,遷移原因等都無懈可擊,但現代基因學研究發現,東夷男性的主體DNA單倍群是O3*-M122、O3a4-002611。而這兩種基因在現代苗族人中都不佔主流,反而百越的O2有不少。苗族是蚩尤後代是苗族自稱。

苗族是蚩尤後代這點是苗族自稱的還是漢族附

九黎在遠古時代是一個部落聯盟,居住在黃河中下游以及長江流域一帶。九黎共有九個部落,每個部落有9個氏族,蚩尤是他們的大酋長。

《太白陽經》載:“伏羲以木為兵,神農以石為兵,蚩尤以金為兵,是兵起於太昊,蚩尤始以金為之。”《龍魚河圖》說“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誅殺無道,不慈仁。”

九黎族有的民族:最早的苗族、彝族(黎氏)、巴族、東巴族、納西族、土族、土家族、華夏族【漢族的前身】等。這些都是蚩尤戰敗後,不斷分散,由各個分支建立來的。

苗族是不是最正統的蚩尤部落的後代

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族酋長,據說是苗族的祖先。

蚩尤曾與炎帝大戰,後把炎帝打敗。於是,炎帝與黃帝一起聯合來戰蚩尤。蚩尤率八十一個兄弟舉兵與黃帝爭天下,在涿鹿展開激戰。傳說蚩尤有八隻腳,三頭六臂,銅頭鐵額,刀槍不入。善於使用刀、斧、戈作戰,不死不休,勇猛無比。黃帝不能力敵,請天神助其破之。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被黃帝所殺,帝斬其首葬之,首級化為血楓林。

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以來的古籍對蚩尤傳說的記錄相當豐富,但常有矛盾之處。根據這些記錄,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部落的領袖。學者依照《逸周書》、《鹽鐵論》推測蚩尤屬於太昊、少昊氏族集團。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可能是八十一個部落之意,一說七十二個),驍勇善戰,勢力強大。

古籍中提及蚩尤最多的,是其與以黃帝為首的部落聯盟展開的激戰,具體情況有三說。 第一說見於《史記·五帝本紀》,即黃帝在阪泉之戰中戰勝炎帝后,蚩尤作亂,黃帝又在涿鹿之戰中擊敗蚩尤,從而鞏固天子之位。

第二說見於《逸周書·嘗麥篇》,即蚩尤驅逐赤帝(炎帝),赤帝求訴於黃帝,二帝聯手殺蚩尤於中冀;

第三說見於《山海經·大荒北經》,即蚩尤作兵攻伐黃帝,黃帝令應龍迎戰,雙方在冀州之野大戰,蚩尤兵敗被殺。

儘管各說略有差異,但蚩尤與黃帝曾經交戰是無疑的。戰爭過程則更為曲折,且極具神話色彩。蚩尤善戰,“制五兵之器,變化雲霧”,“作大霧,彌三日”,黃帝“九戰九不勝”、“三年城不下”。《魚龍河圖》載黃帝“不敵”蚩尤,“乃仰天而嘆,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即依靠女神“玄女”的力量方才取勝。一說黃帝藉助風后所作之指南車方在大霧中辨明方向,獲得勝利。

蚩尤乃九黎首領,記載頗多,偶有爭議。蚩尤代表的九黎與另一部落集團三苗的關係,根據《尚書》與《國語》等多種古籍及其傳、註記載,三苗出自九黎,而為九黎之後。

堯時,三苗作亂,堯發兵征討,作戰于丹水,打敗三苗。有文獻說三苗的首領驩兜是“堯臣”,被稱為“諸侯”。後來,堯將三苗流放到西北的三危山。禹時,三苗不服,禹與三苗進行了一場歷時70天的大戰,從此三苗在歷史記載中消失。此後,史籍中不再見三苗的活動。

九黎戰敗,族人流散,演變為三苗,三苗和當代的苗族無關。《六韜》說:“堯伐有苗于丹水之浦”,《呂氏春秋·召類》則說為“堯戰丹水以服南蠻”。大量學者認為古書中的三苗本在北方,與後世的南方少數民族無關。近代有學者如王桐齡、梁啟超、聞一多、胡適等認為,現代的苗族就是三苗的後裔,但章太炎、呂思勉等學者與此看法不同,認為現代的苗族與三苗無論從歷史資料還是其他都無關。

蚩尤後裔是什麼民族

蚩尤後裔是苗族。

苗族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黃傳說時代。當時在黃河下游和長江中下游一帶出現了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聯盟,而在甘陝黃土高原上形成了以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為首的另兩大部落集團 。

炎帝與黃帝沿黃河由西向東發展,先後與蚩尤在涿鹿一帶發生戰爭。蚩尤先打敗炎帝,“蚩尤乃逐帝,爭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後來炎帝與黃帝聯合戰敗了蚩尤,“軒轅之時,蚩尤最為暴,莫能伐,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蚩尤死後,天下大亂,黃帝便畫了幅蚩尤的畫像威懾天下,天下這才安定下來。而蚩尤的九黎集團戰敗後大部分向南流徙,開始了苗族多苦多難的遷移史。至今苗族人民中還廣泛流傳著蚩尤的傳說,他們始終信奉蚩尤為其始祖。

貴州關嶺一帶流傳有《蚩尤神話》,傳說遠古時,苗族居住在黃河邊上,共“八十一”寨,他們的首領叫蚩尤,蚩尤為民除掉了危害苗民的“垂耳妖婆”,使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後來妖婆的三個妖娃請來了赤龍公和黃龍公(即炎帝和黃帝)復仇,蚩尤率領苗族人民英勇作戰,多次打敗赤龍和黃龍二公。赤龍、黃龍二公聯合起雷老五(即雷公),水淹苗兵,擒殺了蚩尤,焚燬了“八十一寨”。剩下來的苗族子民被迫遠走他鄉。

聽說苗族女孩都是蚩尤的後代是真的嗎?她們真的美若天仙啊…… 50分

我們都是他們的後代子孫,只不過年代太久遠,分家生子再分家,血統已經淡了

蚩尤的後代

根據一些苗族史詩、歌謠、傳說,蚩尤(苗語:txiv yawg)是苗族的大祖神,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

蚩尤敗後,部分族人融於炎、黃集團,從而成為部分華夏族,以至當今漢族的先民。一些漢族姓氏可能和蚩尤有關,如鄒、屠、黎、蚩等。

蚩尤也可能是羌族的先祖。

東夷的分支東北夷,可能和後來的夫餘乃至高句驪有關。韓國1979年出版的野史《桓檀古記》(환단고기)宣稱,蚩尤即傳說中朝鮮半島的王朝倍達國第14代君主慈烏支桓雄(자오지 환웅)。 補充:韓國的歷史有多長呢,就算是前身的朝鮮,可以與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媲美麼?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就說明歷史遠遠長與韓國朝鮮。另外,對於韓國的這種說法,我們可以做笑而不語。就像韓國講端午節作為自己的節日一樣,但是歷史是不會由於人的主觀而變的。

蚩尤的後裔都有哪些姓氏?

楊是遠古三苗之一柯挪耶老的族稱,為現代楊姓苗支,他的祖先是兵主蚩尤。

相關問題答案
苗族是蚩尤的後代?
猶太人是猶大的後代嗎?
哪些動物是恐龍的後代?
鳥類是恐龍的後代嗎?
李白的後代是誰?
李白是誰的後代視頻?
恐龍的後代是什麼?
劉勝是誰的後代?
秦國是誰的後代?
鳳凰的後代是什麼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