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製茶工藝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06-03

白茶的生產工藝,在六大茶類中唯一與眾不同之處是什麼

白茶的製作工藝分為採摘、萎凋、烘乾、保存,白茶製法的特點是既不破壞酶的活性又不促進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顯現湯味鮮爽。

一、採摘

白茶根據氣溫採摘,將玉白色一芽一葉初展鮮葉做到早採、嫩採、勤採、淨採,另外芽葉成朵大小均勻留柄要短,輕輕擺放,待竹簍盛裝、竹筐貯運。

二、萎凋

萎凋分為室內自然萎凋、複式萎凋和加溫萎凋,要根據氣候靈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等不悶熱的晴朗天氣採取室內萎凋或複式萎凋為佳。

三、烘乾

初烘烘乾機溫度100120℃時間10分鐘攤涼15分鐘。復烘溫度8090℃低溫長烘70℃左右。

四、保存

白茶幹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內放入冰庫溫度15℃。冰庫取出的茶葉三小時後打開進行包裝。(李姿筱提供)

福建茶葉的分類及茶葉的製作工藝有哪些

福建烏龍茶的製作工藝 好品種必須具備哪些因素? 茶葉的製造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我國有六大基本茶類,這六大茶類的加工技術措施,以烏龍茶的加工技術最為精巧,當然品質也以烏龍茶最佳。在六大茶類中,綠茶、黑茶、白茶、紅茶、烏龍茶的製作過程都是由量變到質變。茶葉的品質內在的變化可以說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製作實踐過程中,將茶樹上一片小小的綠葉,製成多種不同風格、不同香氣、不同滋味的茶葉,並讓它的自然品質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茶葉的製作技術由淺入深、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其製法與品質一個接近一個。綠茶、黃茶、黑茶的工序一開始是殺青,而白茶、紅茶、烏龍茶卻是從萎凋開始,六大茶類的製法和品質各有不同、各有特點,但卻有著系統的關聯。 前面我們讀到了適合製造福建烏龍茶的茶樹品種,想要把每一種的茶樹品種的鮮葉製成具有色、香、味、形的產品,的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為這些茶樹品種其生物學特性各不相同,而且種植在我省的不同區域,它的自然生長環境不同、季節不同、肥培管理土壤肥力不同,因此要把所有的品種製造好,必須具備“天、地、人、種”這四個因素。“天”指氣候、節氣、季節,“地”指的是茶樹生長的地域,“人”指的是掌握技術的人們,“種”指的是茶樹的優良品種。因此需因地、因樹合理地進行製造。 什麼是福建烏龍茶初制工藝? 福建烏龍茶製造工藝分為初制和精製兩個方面。閩南烏龍茶初制工藝:鮮葉→晒青→涼青→搖青(做青)→殺青→揉捻(包揉)→乾燥。閩北烏龍茶初制工藝:鮮葉→晒青→涼青→搖青(做青)→殺青→揉捻→乾燥。 採摘鮮葉是烏龍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鮮葉的採摘是茶樹栽培管理的最終收穫,也是茶葉製造的開始。烏龍茶採摘鮮葉的要求:要有適當的成熟度,不能像綠茶、紅茶、白茶那樣採得那麼細嫩,但也不能過於粗老,一般要求採一芽三四葉,產區的茶農稱“開面採”。 晒青是烏龍茶初制的第二道工序。這一道工序對奠定烏龍茶品質有著重要意義,是工藝中的重要環節。它不僅使鮮葉散失部分水分,更重要的是引起一系列的化學變化,晒青是否適度直接影響到搖青、殺青、揉捻工序。 涼青是烏龍茶初制的第三道工序,也是晒青的補充工序。一般在通風陰涼的場所進行。目的使晒青後的鮮葉散發葉內的熱量,並繼續緩慢地散失水分。

採納哦

製茶的過程、和工藝(詳細的 謝謝)

按茶的基本分類來介紹:綠、紅、青、白、黃、黑六類工藝各不相同。

綠茶的工序:殺青(把摘下的嫩葉加高溫,抑制發酵,使茶葉保持固有的綠色,同時減少葉中水分,使葉片變軟,便於進一步加工)、然後經揉捻、乾燥(按方法分晒青、炒青、蒸青、烘青)而製成,清湯綠葉是綠茶品質的共同特點。

龍井

"色、香、味、形"四絕(色翠、香郁、味甘、形美)

抖、帶、擠、甩、挺、拓、扣、抓、壓、磨"十大手法"

龍井茶的品質特徵

高級龍井茶的品質特點是:外形挺秀尖削,扁平光滑,苗鋒顯露,色澤翠綠略黃,香氣高鮮清幽,滋味甘醇鮮爽,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勻成朵。

高級龍井茶的色澤翠綠或帶糙米色,調勻鮮活而油潤,湯色碧綠,清澈明亮;香馥如蘭,香氣鮮爽,清香持久;滋味甘醇鮮爽,醇和可口; 外形扁平光滑,形似"碗釘",尖削挺秀,大小勻齊,芽毫隱藏,猶如蘭瓣。

綠茶殺青技術總結

前言:綠茶屬不發酵茶,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工藝過程而製成,其品質特徵為“三綠”(外形綠、湯色綠、葉底綠)、香高、滋味鮮爽,並較多地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如茶多酚、氨基酸、葉綠素、維生素等。綠茶基本加工工藝是:攤放→殺青→揉捻→乾燥。

鮮葉回廠後,攤放在乾淨的器具上,厚度以7—1O釐米為宜,攤放時間6—12小時,中間適當翻葉。鮮葉攤放含水量達到68% ~70%時、葉質變軟、發出清香時,即可進入殺青階段。

殺青是綠茶加工中的關鍵工序。殺青是採取高溫常施,散發葉內水分,鈍化酶的活性,並使鮮葉中的內含物發生一定的化學變化,從而形成綠茶的品質特徵。殺青利用高溫措施鈍化酶的活性,阻制酶促反應。所以注意在殺青過程中若鍋溫過低,葉溫升高時間過長,會使茶多酚發生酶促反應,產生“紅梗紅葉”。相反,如果溫度過高,葉綠素破壞較多,導制葉色泛黃,有的甚至產生焦邊、斑點,降低綠茶品質。

殺青除極個別高級名茶採用手工殺青,絕大數茶葉殺青採用機械殺青,一般選用滾筒殺青機,殺青機筒徑60~80cm,筒長400cm。殺青時,先開啟殺青機,同時點燃爐火,使爐筒受熱均勻,避免筒體受熱不均變形。當筒內有少量火星閃爍時,溫度達至200't3~300't3,即投放鮮葉,從青葉投入至出葉約需4~5min,不同等級及不同季節的鮮葉的殺青時間不同,一般說掌握“高溫殺青,悶拋結合,少悶多拋,老葉嫩殺,嫩葉老殺”的原則。春茶嫩葉投葉量掌握在150~200kg/h,夏茶老葉投葉量掌握在200~250kg/h。殺青後葉子葉色暗綠,手捏葉質柔軟,略有粘性,梗折不斷,手捏成團,略有彈性,青氣消失,茶香溢出。

(2)殺青技術: 目前各地使用的殺青機,基本上分鍋式殺青機、滾筒式連續殺青機、槽式連續殺青機三種。 安徽省使用最普遍的為鍋式殺青機。以微85型雙灶雙鍋式殺青機為例,殺青溫度應掌握“高溫殺青,先高後低”的原則,切忌忽高忽低。—般鍋溫掌握在220℃~280℃範圍內,視鮮葉老嫩與表面水多少而異。晴天嫩葉220℃~230℃,老葉為230℃~240℃;雨水葉為260℃~270℃以上;投葉量一般在5~7千克鮮葉。殺青時間要求高溫快速,一般晴天嫩葉7~8分鐘,老葉5~6分鐘,雨、露水葉10分鐘左右。殺青方法應掌握“透悶結合,多透少悶”的原則,一般晴天嫩葉先悶1~2分鐘,後透炒到適度;老葉先悶殺3分鐘左右,再透炒到適度;雨、露水葉,先透炒,後悶殺,再透炒到適度。殺青到鮮葉變為暗綠失去光澤,葉質柔軟,用手緊捏成團鬆手不易散開,略有粘性,並顯......

基本的製茶工序是什麼?

茶青經過萎凋、發酵、殺青、揉捻、乾燥等製造工序(不發酵茶略前二項,後發酵茶在揉捻後增加渥堆)後製成茶稱為初製茶。

白茶都是有哪些

您好!

白茶的種類因採摘標準不同而分為芽茶(太姥銀針、白毫銀針)和葉茶(白牡丹、新工藝白茶、貢眉、壽眉);又因其茶樹品種不同而分小白、大白、水仙白三類,採自福鼎本地菜茶茶樹者稱小白,採自大白茶茶樹者稱大白,採自水仙茶樹者稱水仙白,先有小白,後有大白,再有水仙白。在大白茶茶樹只採一芽者,其製成品稱白毫銀針;在大白茶或水仙茶樹採一芽二、三葉者,其製成品稱白牡丹;在福鼎本地菜茶茶樹採一芽二、三葉者,製成品稱貢眉、壽眉。以製茶種類說,先有白毫銀針,後有白牡丹、貢眉、壽眉、新工藝白茶;其中 這裡面有四中非常有名氣的白茶下面小編給大家一一介紹下。

第一種有名氣的白茶:白毫銀針

白毫銀針又簡稱為銀針或者是白毫,白毫銀針由於密被、色白如銀、外形似針而得名,一直都是白茶中的極品,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稱。

第二種有名氣的白茶:新工藝白茶

新工藝白茶又簡稱為新白茶,是按白茶加工工藝,在萎凋後加入輕揉製成,新工藝白茶外形葉張略有縮摺呈半卷條形,色澤暗綠帶褐,香清味濃,湯色味似綠茶但無清香。

第三種有名氣的白茶:白牡丹

白牡丹何以冠此高雅之芳名?由於白牡丹的綠葉夾銀白色毫心,形似花朵,沖泡後綠葉託著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所以才得此美名,白牡丹還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呢!

第四種有名氣的白茶:壽眉

壽眉是用採自菜茶(福建茶區對一般灌木茶樹之別稱)品種的短小芽片和大白茶片葉製成的白茶。

茶按照製茶工藝分為哪幾種茶

按照製茶工藝分為以下幾類:

綠茶----這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首位。綠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等特點。其製作工藝都經過殺青一揉捻一干燥的過程。由於加工時乾燥的方法不同,綠茶又可分為炒青綠茶(紫陽毛尖)、烘青綠茶(和平翠峰)、蒸青綠茶(恩施玉露)和晒清綠茶(滇綠)。

紅茶----紅茶與綠茶的區別,在於加工方法不同。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而且萎凋,使鮮葉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條或切成顆粒),然後發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變成紅色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一部分溶於水,一部分不溶於水,而積累在葉片中,從而形成紅湯、紅葉。紅茶主要有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祁紅)和紅碎茶(立頓紅茶)三大類。

青茶(烏龍茶)----屬半發酵茶,即製作時適當發酵,使葉片稍有紅變,是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的一種茶類。它既有綠茶的鮮爽,又有紅茶的濃醇。因其葉片中間為綠色,葉緣呈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稱。

白茶----是我國的特產。它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葉背滿茸毛的茶葉晒乾或用文火烘乾,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來。白茶主要產於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幾種。

黃茶----在製茶過程中,經過悶堆渥黃,因而形成黃葉、黃湯。分“黃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銀芽、四川雅安、名山縣的蒙頂黃芽、安徽霍山的霍內芽)、“黃小茶”(包括湖南嶽陽的北港在、湖南寧鄉的溈山毛尖、浙江平陽的平陽黃湯、湖北遠安的鹿苑)、“黃大茶”(包括的廣東大葉青、安徽的霍山黃大茶)三類。

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時堆積發酵時間較長,使葉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維吾爾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廣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邊茶”“南路邊茶”、雲南的“緊茶”、“餅茶”、“方茶”和“圓茶”等品種。

再加工茶:以各種毛茶或精製茶再加工而成的稱為再加茶,包括花茶、緊壓茶,液體茶、速溶茶及藥用茶等。

紅茶的製作工藝是怎麼樣的呢?和白茶有什麼區別嗎?主要區別在哪兒?

宜興紅茶是7小時半發孝的茶。主要分佈在半山間,和平地。白茶是快速炒制,烘乾,火侯是茶的重點。

白茶品牌都有哪些?

品牌很多,但是要說哪個好確實是很難選擇的一件事情,白茶是微發酵型白茶,難做的,現在這個做的最好的就是福鼎那邊,福鼎白茶很有名氣的,如梅山茶徒,這個就是福鼎那邊產的

白茶的種類

按茶色不同來分類——白茶:

白茶,顧名思義,這種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區不多見。白茶是我國的特產,產於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臺灣省也有少量生產。白茶生產已有200年左右的歷史,最早是由福鼎縣首創的。該縣有一種優良品種的茶樹——福鼎大白茶,茶芽葉上披滿白茸毛,是製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這種茶片生產出白茶。茶色為什麼是白色?這是由於人們採摘了細嫩、葉背多白茸毛的芽葉,加工時不炒不揉,晒乾或用文火烘乾,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來,這就是它呈白色的緣故。

白茶最主要的特點是毫色銀白,素有“綠妝素裹”之美感,且芽頭肥壯,湯色黃亮,滋味鮮醇,葉底嫩勻。沖泡後品嚐,滋昧鮮醇可口,還能起藥理作用。中醫藥理證明,白茶性清涼,具有退熱降火之功效,海外僑胞往往將銀針茶視為不可多得的珍品。白茶的主要品種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等。尤其是白毫銀針,全是披滿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狀挺直如針,在眾多的茶葉中,它是外形最優美者之一,令人喜愛。湯色淺黃,鮮醇爽口,飲後令人回味無窮。

各類白茶名:銀針白毫;白牡丹;貢眉;白牡丹;壽眉等。

相關問題答案
白茶的製茶工藝有哪些?
印刷工藝有哪些?
室內施工工藝有哪些?
現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地上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常用的抓包工具有哪些?
常用的製圖軟件有哪些?
焊接工藝有哪些?
工藝有哪些?
常見的交通工具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