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治的意思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5-28

古文中治是什麼意思?

①本義,動詞:開鑿水道,修築堤壩,引水防洪。  治水

昔禹治洪水。——酈道元《水經注》

民治渠。——褚少孫《西門豹治鄴》

②動詞:控制,處理,管理。 治安 治戎 治罪  治本 治標 治家 治國 治世 治獄 治理 治掌 治亂 治制 / 懲治 管治 法治 人治 統治 自治 根治 天下大治

冢宰掌邦治,統百官,均四海。——《書 • 周官 • 太宰》

君子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亂。——《易 • 繫辭下》

是以厚賞不行,重罰不用,而民自治。——《韓非子 • 五蠹》

禹以治, 桀以亂,治亂非天也。——《荀子 • 天論》

治國無法則亂。——《呂氏春秋 • 察今》

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孟子 • 滕文公上》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史記 • 蒙恬列傳》

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諸葛亮《出師表》

③動詞:安排,整理,研究。 治道 治術 治經 治學 治軍 治商 治酒 治繕 治茸 治裝 治喪

治其大禮。——《周禮 • 大宗伯》

伯樂善治馬。——《莊子 • 馬蹄》

其後治裝行,東入海求其師雲。——《史記 • 孝武本紀》

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資治通鑑》

遂治別院,使夫婦成禮。——《聊齋志異 • 小翠》

此真治異國語言文字者之至樂也。——嚴復《譯天演論序》

④動詞:疏通人體的生理系統,療傷卻病。 治病 治療 治癒 治病救人 / 沒治 救治 醫治

如人有疾,不治則寢以深。——《鹽鐵論 • 世務》

“清”在文言文中有“治”的意思嗎

有的,清有除盡的意思和治相近。

qīng ㄑㄧㄥˉ

1. 水或其他液體、氣體純淨透明,沒有混雜的東西,與“濁”相對:~水。~泉。~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b.舊時指負有名望,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汙的士大夫)。~澈。~碧。~朗。~新。~醇。月白風~。

2. 安靜,不煩:冷~。悽~。~閒。~靜。~淡。~幽。~謐(寧靜)。

3. 單純不雜:~唱。~茶。

4. 明白,明晰:~楚。~晰。~醒。~通(文章層次清楚)。~亮。

5. 一點不留,淨盡:~除。肅~。~剿。~洗。~君側(清除國君身邊的親信)。

6. 整理,查驗:~理。~查。~點。~倉。

7. 詳細登記:~冊。~單。

8. 公正,廉潔:~廉。~正。~官。~績。

9. 潔淨,純潔:~潔。~爽。冰~玉潔。

10. 高潔,高尚的,高明的:~高。~綺。~雅。~操。~介(清高耿直)。~望(清白高尚的聲望)。~識(高明的見識)。

11. 太平,不亂:~平。~泰。~和。

12. 中國朝代名:~代。~宮祕史。

13. 姓。

漢英互譯

◎ 清

clear   completely   count   distinct   settle

相關詞語

◎ 清

渾   濁

敷治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名詞 1.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古文形體。“自”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鼻子)2. 同本義 自,鼻也。——東漢·許慎《說文》。段玉裁注:“ 許謂自與鼻義同音同,而用自為鼻者絕少也。” 3. 始;開頭 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愛之自也。——《韓非子》 4. 起源 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以入德也。——《禮記》 5. 又如:自頃(最近) 1. 自己,自我;本身 不自為政,卒勞百姓。——《詩·小雅 ·節南山》 自引而起,絕袖。——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 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孟子》 自比於人。(“人”指信陵君。)——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公子列傳》 吳中豪子弟王士驌、喬一琦輩馳驟自命,怨家詆為不軌。兩臺急詗之,公(袁可立)獨謂是狂生。——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而又遺書登撫袁可立,使激登帥沈有容自奮。——明 茅元儀《督師紀略》 自度終不能得之於王。(“度”,估計;“得”,指圓滿得到;“之”,代援趙的具體措施。)——《史記·魏公子列傳》 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自疏,自己疏遠。濯,通“濁”。淖(nào)泥漿。)——《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自知其陋而謹護其失。(其:第一人稱代詞,自己。陋:見聞少,知識淺薄。而:轉折連詞,可是,卻。謹護其失:謹慎小心地掩蓋自己的過錯。失:過錯。)——清· 劉開《問說》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唐· 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自戕(戕害自己;自殺);自呈(自首;認罪);自敝(自己困敗);自各兒(自己);自凜(自身寒微);自引(自行引退;自殺) 介詞 1. 由;從 自,從也。——《廣雅》 自天右之。——《易·大有》 退食自公。——《詩·召南·羔羊》 出自東方。——《詩·邶風·日月》 自去史職。——《後漢書·張衡傳》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宋· 王安石《傷仲永》 自李唐以來。—— 宋· 周敦頤《愛蓮說》 自張柴村。——《資治通鑑·唐紀》 自公倡議,而新舊兩城屹立如金湯。——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感覺何自起。——蔡元培《圖畫》 越朕嗣服,起自田間。——明·錢謙益《袁可立授奉直大夫制》 自南海還。—— 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自海入侵。——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2. 又如:自從(介詞。表示時間的起點) 3. 在;於 不自我先,不自我後。——《詩·小雅》 4. 又如:自諸(猶其餘);自餘(猶其餘;以外;此外) 副詞 1. 自然,當然 重罰不用而民自治。(自治,自然太平。)——《韓非子·五蠹》 神明自得。——《荀子·勸學》 自見異物。——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自足制之。——《資治通鑑》 自從本說。(意思是說,自然應當遵從《本草經》的說法。)——宋· 沈括《夢溪筆談》 自有同志者在。——清· 林覺民《與妻書》 2. 又如:自恁(自然;徑自);自化(自然化育);自可(自然可以);自老(自然衰老) 3. 本是;本來 人之死生自有長短,不在操行善惡也。——漢· 王充《論衡》 小人自姓崔名 寧,與那小娘子無半面之識。——《京本通俗小說》 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樂府詩集》 4. 又如:自可(本來可以);自性(個性;本性);自合(自應;本該);自恁(本當) 5. 仍舊,依然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唐· 王勃《滕王閣》 6. 親自 早自來謝項王。——《史記·項羽本紀》 自抱持武。——《漢書·李廣蘇建傳》 王自往臨視。—— 晉· 幹寶《搜神記》 自將三千人。——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唐紀》 7. 又如:自鞫(......

古文中治經是什麼意思

引自百度百科:

治經

zhìjīng

[study classics] 治經:研究四書五經【 治:研究】;經,指《易》、《詩》、《書》、《禮記》、《春秋》等儒家經典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資治通鑑·漢紀》

《晉書·食貨志》:“天之所貴者人也,明之所求者學也,治經入官,則君子之道焉。”

宋 蘇軾 《謝制科啟》之一:“治經獨傳於家學,為文不願於世知。”

古文裡將是什麼意思

I jiāng

1.扶助,扶持。

《詩‧周南‧樛木》:“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鄭玄箋:“將,猶扶助也。”

《三國志‧魏志‧華佗傳》:“行數裡,昕卒頭眩墮車,人扶將還,載歸家,中宿死。”

唐白居易《康日華贈坊州刺史制》:“矧吾褒贈以榮之,惻隱以將之。”

2.奉獻。

《詩‧小雅‧楚茨》:“或剝或亨,或肆或將。”

鄭玄箋:“有肆其骨體於俎者,或奉持而進之者。”

《詩‧周頌‧我將》:“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

鄭玄箋:“將,猶奉也。”

孔穎達疏:“以將與享相類,當謂致之於神。”

3.供養;奉養。

《詩‧小雅‧四牡》:“王事靡盬,不遑將父。”

毛傳:“將,養也。”

孔穎達疏:“我堅固王事,所以不暇在家以養父母。”

4.行進。

《詩‧鄭風‧豐》:“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將兮。”

孔傳:“將,行也。”

《墨子‧節用中》:“古者聖王,為大川廣谷之不可濟,於是利為舟楫,足以將之則止。”

5.送行。

《詩‧邶風‧燕燕》:“之子于歸,遠於將之。”

鄭玄箋:“將亦送也。”

《淮南子‧覽冥訓》:“不將不迎。”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若夫迎新將故之勞,緣絕簿書之弊,固其害之小者,不足悉數也。”

6.施行。

《書‧胤徵》:“今予以爾有眾奉將天罰。”

孔傳:“將,行也‧奉王命行王誅。”

《莊子‧山木》:“不知義之所適,不知禮之所將。”

7.遵奉;秉承。

《儀禮‧聘禮》:“束帛將命於朝。”

鄭玄注:“將,猶奉也。”

《列子‧楊朱》:“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智慮;智慮之所將者,禮義。”

唐李山甫《代孔明哭先主》詩:“鯨鬣翻騰四海波,始將天意用干戈。”

宋岳飛《奏辭鎮南軍承宣使第三狀》:“竊念臣將天威而遠討,致敵壘之一空。”

8.傳達;表達。

《儀禮‧士相見禮》:“請還贄於將命者。”

鄭玄注:“將,猶傳也。傳命者,謂擯相者。”

《後漢書‧章帝紀》:“聘問以通其意,玉帛以將其心。”

宋蘇軾《賜保州團練使併到任馬敕書》:“來效充庭之駿,以將衛上之誠。”

9.帶領;攜帶。

《左傳‧桓公九年》:“楚子使道朔將巴客以聘於鄧。”

《淮南子‧人間訓》:“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三國志‧魏志‧裴潛傳》“諡曰貞侯”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每之官,不將妻子。”

宋陸游《夜與兒子出門閒步》詩:“家住黃花入麥村,閒將稚子出柴門。”

10.順從;隨從。

《莊子‧庚桑楚》:“備物以將形。”

陸德明釋文:“將,順也。”

《漢書‧禮樂志》:“招搖靈旗,九夷賓將。”

顏師古注:“將,猶從也。”

唐李商隱《赴職梓潼留別畏之員外同年》詩:“烏鵲失棲常不定,鴛鴦何事自相將?”

11.取;拿。

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平等寺》:“將筆來,朕自作之。”

唐李白《將進酒》詩:“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九:“予讀宋白尚書《玉津雜詩》有云:‘坐臥將何物?陶詩與柳文。’”

《儒林外史》第一回:“半年後,朝廷果然遣一員,捧著詔書,帶領許多人,將著綵緞表裡,來到秦老門首。”

12.控制;約束。......

作在古文中的意思

作  zuò ㄗㄨㄛˋ

1. 起,興起,現在起:振~。槍聲大~。

2. 從事,做工:工~。~息。~業。

3. 舉行,進行:~別(分別)。~亂。~案。~戰。~報告。

4. 幹出,做出,表現出,製造出:~惡(è)。~弊。~梗。~祟。~態。~色。~為。~難。~奸犯科(為非作歹,觸犯法令)。

5. 當成,充當:~罷。~保。~伐(做媒人)。~壁上觀(人家交戰,自己站在營壘上看,喻坐觀別人成敗)。

6. 創造:創~。寫~。~曲。~者。

7. 文藝方面的成品:~品。不朽之~。

8. 同「做」。

9. 舊時手工業製造加工的場所:~坊。

10. 從事某種活動:~揖。~弄。~死。

作 zuō

〈名〉

(1) 作坊,手工業工場 [workshop]

明帝方修宮室而節氣不合,…而 禮徑至所作,不復重奏,稱詔罷民。——《三國志•魏志》

(2) 又如:作房(作坊);作分(作坊);木工作;油漆作;洗衣作

(3) 另見 zuò(除作坊外,其餘都讀 zuò)

作 zuò

〈動〉

(1) (會意。從人,從乍。人突然站起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領初作的形狀。本義:人起身)

(2) 同本義[get up]

作,起也。——《說文》

明兩作。——《易·離》

作其即位。——《書·無逸》

與子偕作。——《詩·秦風·無衣》

或作而行之。——《考工記》

凡作民。——《周禮•士師》

三獻作止爵。——《儀禮•特牲禮》

後聖有作。——《禮記•禮運》

而後作焉。——《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舍瑟而作。——《論語•先進》

客作而辭。——《禮記•少儀》

如日出時,眠者皆作。——宋· 蘇軾《畫佛贊》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方苞《獄中雜記》

(3) 又如:作止(作息;起居)

(4) 起來;開始工作 [rise; do; make]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樂府詩集》

蚤作而夜思。——唐· 柳宗元《送董邵南序》

往來種作。——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春寒。——唐·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5) 又如:作力(出力;使力);作本(務農);作苦(耕作辛苦);作一(勞動專一);作牧(畜牧,放牧);作劇(勞作勤苦);作勞(勞作,勞動);作甚(做什麼)

(6) 產生,興起 [arise]

包犧氏沒, 神農氏作。——《易·繫辭下》

周秦之際,諸子並作。——《論衡》

由湯至於 武丁,賢聖之君六七作。——《孟子•公孫丑下》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時者也。

天油然作雲。——《孟子》

堅冰作於履霜,尋木起於櫱栽。——漢· 張衡《東京賦》

濃霧半作半止。——《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7) 又如:作興(興起);作師(興興);作病(發生疾病,致病);作見(出現;顯現);作逆(作亂,造反);作賊(造反);作緣(發生瓜葛、聯繫)

(8) 做;創制;製作;從事某種活動 [do; make]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孟子•梁惠王上》

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機之正,作渾天儀。——《後漢書•張衡傳》

作結繩而為罔罟。——《易·繫辭下》

為楚王作劍。—— 晉· 幹寶《搜神記》

吾為楚王作劍。

汝父為楚王作劍。

作二鐵板。——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9) 又如:作......

以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基本解釋

1、〈介〉引入動作行為賴以實現的工具、手段、材料等:~毒攻毒;~不變應萬變。

2、〈介〉引入動作行為依據的方式、標準等:~貎取人;~高標準要求自己。

3、用作標準:《左傳·宣公四年》:“ 以賢,則去疾不足;以順,則公子堅長。”

4、〈介〉因:何~知之?不~人廢言。

(袁可立)又以閱視殿工加太子少保。——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5、因由;緣故:《詩·邶風·旄丘》:“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6、〈介〉引入空間或時間的位置:長江~南;賞~春夏,刑~秋冬。

7、〈動〉用;拿:~一當十;曉之~理,動之~情。贈~鮮花。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屈原《涉江》

輔臣以上意為辭。公(袁可立)於末坐抗聲曰:“特相公不肯耳!”——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8、【以……為……】相當於“把……作為 ……”或“認為……是……”:民以食為天;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

既上稍厭諸激聒,政府動以賣直沽名抑正論。公(袁可立)乃抗疏曰:“近年以來,議論繁多,言詞激切,致幹聖怒。”——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9、以為;認為:《國策·齊策一》:“ 皆以美於徐公。”

10、〈連〉表示目的,相當於“以便”:養精蓄銳,~利再戰;增產節約,~支援前線。~廣視聽;~待時機。

公(袁可立)至,即盡收訟牒委各邑理之,以殺其勢。——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11、〈連〉表示並列(連接謂語),相當於“而”:城郭高~厚;眾星粲~繁。《禮記·樂記》:“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12、為;行事:《論語·為政》:“ 視其所以。”

13、此;這些:《禮記·射義》:“ 凡以庶士,大小莫處。”

14、通“ 已 ”。太;甚:《公羊傳·莊公元年》:“ 群公子之舍,則以卑矣。”

15、通“ 已 ”。已經:《漢書·張敞傳》:“ 今兩侯以出。”

16、與:《詩·召南·江有汜》:“ 子之歸,不我以。”

17、及;及於:《論語·堯曰》:“ 朕躬有罪,無以萬方。”

18、作語助。如:可以、得以、能以、足以。

文言文中,“制書”什麼意思

古代皇帝命令的一種。 漢 蔡邕 《獨斷》:“其(皇帝)命令: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書。”《後漢書·蔡邕傳》:“時頻有雷霆疾風,傷樹拔木,地震、隕雹、蝗蟲之害。又 鮮卑 犯境,役賦及民。六年七月,制書引咎,誥群臣各陳政要所當施行。” 宋 陸游 《賀黃樞密啟》:“恭審顯膺制書,進貳樞府。”參閱《唐六典·中書》。

相關問題答案
文言文治的意思是什麼?
文具欠通的意思是什麼?
文章豐碑的意思是什麼?
文恬武嬉的意思是什麼?
文壇佳話的意思是什麼?
文中臨摹的意思是什麼?
文從字順的意思是什麼?
文檔調整的意思是什麼?
直言不諱的意思是什麼?
童言無忌的意思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