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教育孩子?

General 更新 2024-06-06

怎樣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

1.每天花半個小時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語,“早上好,請,謝謝,晚安”等等。

3.讓孩子養成愛衛生的好習慣。

4.多聽聽孩子的聲音!——用耐心、用愛心、用開心,心是長著眼睛的!

5.不要為了提醒孩子,而總是揭孩子的傷疤。

6.嚴肅指出孩子的錯誤!

7.不要總對孩子一本正經,要多和孩子一起歡笑:因為笑聲能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引導孩子積極、輕鬆愉快的看待事物。

8.給孩子講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9.不要把當年未曾實現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想讓孩子去實現。

10.關愛孩子但適當時候適當的懲罰也是需要的,不要護孩子的短。

11.教育並不一定只是講道理,有時適當可以採取一些強硬的措施。

12.結合孩子的表現,每天思考至少一個關於孩子成長的問題。

13.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培養幼兒高雅的審美情趣,注意引導、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兒的情感體驗,是非常有益的。

14.對於幼兒時期的孩子,不要讓他們長時間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親,不利於教育。也許沒有科學道理,但絕對適用。

15.注意培養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16.教會孩子微笑,微笑面對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對人生。

17.對孩子不要亂許願,承諾的事情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兌現。

18.要常換位思考!對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長應常換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話,我將會怎樣?

19.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自由,同時給一定的壓力和責任!

20.向孩子說明,他本身已經很可愛了,不用再表現自己。

21.從來不說孩子比別的孩子差。

23.在孩子乾的事情中,不斷尋找值得讚許的東西。

24.不要嚇孩子。以免造成孩子過分膽小、怕事。

25.不要當眾批評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對孩子過分嚴厲。以免孩子懼怕、害羞不敢發表自己的觀點,養成面善心惡的性格。

27.不要過分誇獎孩子。以免孩子養成“沽名釣譽”的不良習氣。

29.讓孩子正確樹立心目中的偶像。

成長篇:

1.給孩子一些私人空間。

2.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和權利。

3.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的夥伴、朋友。

4.讓孩子做想做的事。

5.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燒水煮飯等,讓他意識到自己是家庭成員中的一分子。

6.為孩子準備一個陳列架,讓他在上面展示自己製作的物品。

7.認真地對待孩子提出的正經問題和看法。

8.把孩子當作成人一樣,和他平等相處,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

9.及時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懂得賞識孩子。

10.記得對孩子說:我愛你,你是我的寶貝!

11.記得經常的親吻你的孩子,抱抱他(她),摸摸他(她)的頭,讓他(她)知道你的愛!

12.隨時關注他(她)的進步,並也讓他(她)自己知道自己的進步!及時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懂得賞識孩子。

13.多與孩子孩子溝通,瞭解孩子,與孩子同行。

14.不要給孩子貼上“笨”的標籤。

15.家長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煩惱。

16.要學會真誠地讚美孩子,而不是像對寵物一樣說句“你真聰明”。

17.讓孩子經常有機會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18.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更關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19.先成人再成才,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人,一個健全的人。

20.在生活中創設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過。

21.鼓勵孩子儘量不依賴成年人。

22.瞭解孩子有哪些朋友,這很重要。

......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我就如何與孩子溝通說以下幾點: 一、身教重於言教 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一問三不知的家長,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長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親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雖然與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經常溝通。大多數父母都是以忙為理由,忽視親子教育。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髮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三、營造一種良好的知識環境 孩子學習要有一個好的小環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學生學習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閒談,朋友聚會等等儘量地包容缺點,用放大鏡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的。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五、多讚美、少批評 恰到好處的讚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瞭解、欣賞、讚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讚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 六、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注意考慮成熟,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 最後請家長們記住以下幾句話: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賞識才能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如何與孩子溝通: 如何培養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與自己的孩子暢通無阻的溝通交流,是每個家庭、每位家長所熱心關注的問題,而這也是現今社會環境下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首先需要調整自己的心理,應該暗示自己:我有這樣一個可愛的孩子,我們要一起成長,我們要一起面對很多問題,我們會比別人生活的更幸福,更有樂趣。這樣才能為和孩子有效的溝通建立良好的基礎。 坦然面對溝通難的困境 現在的孩子是伴著“聲光電”誕生併成長的,與他們家長年幼時候的接收系統完全不一樣。如果家長還只用嗓子單聲道地告訴自己的孩子應該怎麼做,他們就會感覺特別枯燥沒意思。好多孩子在今天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聽音樂,而又一邊寫作業,因為他自小就在一個擁有各種各樣的家電的家庭環境里長大,因而產生了這種多點接收的習慣和技能。這樣的系統刺激遠比單純的語言符號刺激要強烈的多,有效的多,所以家長如果固步自封,仍然用原來自己受教育的模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必然不可能引起孩子的興趣,相反,甚至在孩子的眼裡,家長往往都成了厭煩的符號;另一方面,層出不窮的高科技產品,深刻地影響著孩子的生活環境和思維習慣;今天的孩子還有了接受國際超前意識的能力,比如說對於性知識的認識,家長可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難以啟齒,而孩子卻實際已經懂了很多。溝通的困境是每個家長必須正視的現實前提。 學會設計啟發式問題 很多家長對於溝通問題的認識往往處於一個誤區,就是認為只要家長說的話孩子聽了,這就是溝通。家長由於他們成長年代的各種因素的限制,使得他們教育自己孩子的語言和思維是很貧乏的。比如有個孩子抱怨說自己的母親一天就和自己說六句話:早晨說“快點快點,要不就上學遲到了”;第二句是“早餐怎麼也得吃點,要不上午的課頂不住”,第三句是“過馬路要小心,看著點車”,第四句是“到了學校你千萬努力”,第五句是“中午學校的飯不太好吃,但你正在長身體,一定要多吃點”;第六句“放學回家先寫作業,彆著急看電視”。這樣日復一日的說,作為孩子自然而然的會感到厭煩,結果反倒事與願違。所以作為家長應該注意和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學會設計問題,用問話的方式來和孩......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一、 樹立自信心 讓孩子相信自己是最聰明的孩子,相信學校,相信老師,相信社會一天比一天更美好。因為在我的朋友中,有一部分總是因孩子成績不如別的孩子得了X X獎而自己的孩子沒有得到而責備孩子。有一些諸如“你怎麼這麼笨呢?你看人家X X多棒,你怎麼就這麼差勁呢?”一類的話,這就在孩子的心中造成了一種:我就是比不上別人,別人是永遠比我好的錯誤觀點。使孩子總處於自卑當中,以致學習沒有上進心,不思進取。因此,自信心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二、 確立學習目標 一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目標,每一階段目標的實現就是人生上了一個新臺階,近期目標與遠期目標要相結合。有的孩子雖然確立了一個目標,但過於長遠,短期內無法實現。而孩子往往心比較急,對於任何目標希望儘快實現,如果短期內自己看不到成效便會灰心喪氣,這個確立的目標也就失敗了。因此,要在遠期目標的基礎上加入若干個短期內就可實現的目標,這樣既可以儘可能地實現遠期目標,又可在一次次地小成功中獲得自信。這樣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成功。三、 讓孩子獨立完成各項任務或作業 從小培養自我約束的能力,什麼事情都要靠自己努力,今天的事情一定要今天完成,不要拖到明天。養成這樣的習慣,學習上不欠債,總是對新知識感興趣,可以使愛學習的勁頭十足。同時積極創造條件,培養孩子的興趣和獨立性,做父母要善於觀察和感悟孩子的愛好,我的孩子從小就喜歡體育鍛煉,那麼就在家裡買了許多體育用品並儘量讓他展示自己;在他喜歡電腦的時候,就買好電腦,讓他懂得一些電腦的基本操作和應用知識,但決不讓他沉迷於此,這樣我認為多多益善。同時,從小培養他在生活、學習上的獨立性,例如自己洗澡、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自己早起早睡等。四、 以身作則,家長要起表率作用 做父母的本身既要努力工作,又要經常學習,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孩子。從小到大,孩子和家長在一起的時間是最長的,一天兩天不算什麼,但家長几年,十幾年的習慣行為動作便會變成對孩子的一種心理暗示。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便會模仿家長的言行舉止。如果家長有不良的習慣,便會在這一天天中給孩子以影響。有些家長明知自己的某些習慣不對,但又管不住,總對孩子說“別學我”但這已經給孩子的心中種下了一顆惡果,並不是自己幾句“不許學”就可以抹殺掉的。為了孩子的成長,我們嚴格要求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不講髒話,積極參加家務勞動,工作上努力進取多出成績等,從而起到潛化默化的作用。同時不要因一時衝動,在孩子面前吵架,各自發表有關孩子的意見。五、 教育孩子講誠信 由此,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件事。那是在一次競選大隊長時我的孩子落選了,對這次落選他感到太突然,難以接受和麵對眼前的事實。在傷心的同時,他又感到驚慌和害怕,不知道回家該怎樣向我們交待,所以他把這件事情隱瞞起來。回到家後,為了不使我們看出他的傷心,他儘量裝出一副高興的樣子,只能在晚上睡覺時蒙在被子裡偷偷地流眼淚。多少個夜晚,他的淚水浸溼了被單。可他還是不敢跟我們說實話。每天提心吊膽,生怕事情被發現,心裡壓力日日增加。一心想考上好成績的他,成績卻直跌而下。這種欺騙的日子確實很難過。可最終紙還是包不住火,終於有一天,我們知道了他的近況。那一天他覺得,回家肯定少不了來頓打。誰知,我們並沒有打罵他,而是跟他講道理,我們還意味深長地教育他說:“康亮,你已經長大了,應該懂得明辯是非,大隊長落選,爸爸、媽媽不責怪你,可你不誠實,才是最大的錯誤,這樣下去,不僅害了自己,也辜負了老師和爸爸、媽媽對你的希望。長大後,你就會像《狼來了》故事中男孩一樣,再也沒人相信你、信任你。”從此以後,我的孩子再也沒有不......

如何教育不聽話的孩子

教育好孩子必備的14大家教法寶: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歲是孩子品質及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兒童生命的最初兩年,是與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紐帶的關鍵期,是兒童未來心理成長並與他人建立信任和愛的關係的基礎。所有關於生命知識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學習的,生命的第二年,學習25%,這裡的生命知識主要是指愛的能力和情感的發展。  2、如果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為,父母應先改變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個過程,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是從環境或父母那兒直接傳授下來的。樹立榜樣來教育是發展孩子道德行為的最可靠的辦法。  3、培養兒童的靈性品質其重要性遠遠超過智力開發  靈是樹,心智是果;靈是燈,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靈性品質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養(如各種五花八門的早期智力開發興趣班),而忽視兒童的精神品質的培養,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長大成人後,他們的人格就會有缺陷,道德發展受到阻礙。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訴他們行為的標準,即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權威:當孩子可能要犯錯誤,我們不得不進行管束的時候,一定要有權威性。讓孩子知道你是嚴肅的,而且你們提的要求是將伴隨懲罰或獎賞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養孩子的紀律觀念,當然,對孩子的管束必須是負責任的。而且要告訴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時保持一致,這樣孩子可以建立統一的行為標準。即使對爸爸的管束有異議,也最好在以後孩子不在場時,再與他進行討論。這樣做,也可以樹立起父母雙方的權威性。不要懲罰得太多:不可從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對他好的表現進行獎勵。  5、用積極鼓勵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價值觀  父母需要主動地將基本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教給孩子。以便於孩子在社會上成長。當然,在這方面,身教勝於言傳,我們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樣。創建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不可以讓孩子去做我們不願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讓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們以身作則,注重孩子價值觀與禮貌的培養,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價值觀的人具有三個"能力”:我有能力;我能與周圍的人交往;我能隨時隨地為他人的幸福作出貢獻。相信自己有學習和成長的潛能,發展出勇氣、信仰、自信、信賴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質。反之,低自我價值觀是一種對自我的消極認識,自責、羞辱、憤怒、憎恨等毀滅性感覺始終伴隨一生。  6、接納、確認孩子的各種情緒(尤其是消極的)  當父母否認孩子的感覺時,孩子覺得他得不到理解。只有當孩子的情緒被接納,他的感覺舒暢了,他的行為才會良好,因為孩子是生活在感覺的世界裡。  傾聽孩子的心聲有經驗的父母提出,通過說話來了解他們的感受,是非常有價值的一種方式。不論孩子提出的問題是大還是小,都要儘可能找時間立即去傾聽他所說的話,而不要讓孩子等你有了空閒時間再說。與孩子說話,為我們提供了一次瞭解和教導孩子的機會。立即傾聽孩子的談話,有助於贏得孩子的信任,這樣孩子才願意把所有的事都告訴我們。而對我們來講,瞭解孩子頭腦裡想的是什麼,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當孩子與我們談話時,我們要儘可能地立即與他交談。這樣孩子就不會失望了,他可以感受到他對我們是多麼的重要,他也就會更多地把心裡話告訴我們。  7、設立明確家規,定期召開家庭會議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裡,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沒有規則孩子反而沒有安全感。家規不超過5條到6條,應適合於家裡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須用肯定句來陳述,將家規貼出來。......

家長應該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

而讓他們學習就會覺得時間長且又乏又困,多動一筆也很不情願。怎麼辦呢?下面的方法僅供你參考:首先,賞識孩子,對孩子有信心。尤其在學習上,要鼓勵孩子獨立地去完成學習任務——不要去充當孩子的柺杖,不要讓孩子過多地依賴父母、長輩,給孩子創造一個比較寬鬆的環境,讓孩子自由發展。鼓勵首先要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幫助孩子揚長避短,進而達到建立自信,養成自覺進行學習的良好習慣。其次,要讓孩子明白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需要生存,要生存就需要一定的本領,這些本領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由學習而獲得的,只有學習到了一定的本事,將來才能生存,所以,大家都把他們稱之為學生。他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就是明天的生存本領,學生不學習,學不好生存的本領,將來就無法在這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社會裡生存。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惟一任務就是學習,學習是無條件的必須要承擔的責任。第三,要讓孩子必須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老師佈置的作業以及預習、複習是學生必須完成的;要讓孩子懂得,做事要先做必須要做的事,然後才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必須要做的事沒有完成,就不能從事其它活動,這一點必須要求明確。所以父母要嚴格把好了這一關,長期堅持下去就會養成孩子的自覺行動。第四,要給孩子規定一定的學習時間和方式,到了學習的時間,無論什麼事情都要給學習讓道,要讓孩子明白持之以恆是做事成功的關鍵。第五,父母、長輩要當好孩子的榜樣。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一個人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童年時代由誰帶路,周圍世界中哪些東西進入了他的頭腦和心靈,這些都決定著他將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十分深刻地揭示了父母的教育的行為影響在一個人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良好的為人處事,融洽的家庭氛圍,規律的生活作息以及樂群、競爭等方面的言傳身教和對孩子意願的尊重與重視,就是對孩子成長的最好的促進劑。也就是說,父母的人生態度、做人做事的品格以及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自己的孩子。作為孩子的父母每天應該做的事情是很多的,如果你把這些事情推諉、拖沓以及應付,那麼你打孩子也就會像你一樣,所謂“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就是這個意思。因此,父母首先應該是孩子的表率——做事要有自覺性,這樣才能對子女有較好的、潛移默化的教育。

家長應該如何配合學校教育孩子

一、要負起管教孩子的責任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責任就是送孩子上學,一旦孩子進入學校,家長就如釋重負似地將教育的責任全部推到教師身上,認為教育孩子只是學校的事,這都是十分錯誤的。一個合格的家長應該對子女成長承擔教育責任。要記住: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還是孩子的終生教師。誠然學校是有領導、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專門教育人的場所,在培養人才方面起主導作用。但是學校教育必須有家長的正確配合,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育的質量,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其次,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大部分時間在家中度過,加上學校學生人數多,教師的精力和時間無法與孩子父母相比;另一方面學校教育如果得不到家長的支持、配合、強化,是難以起到有效作用的;其三,由於家長與子女之間固有的血緣、感情和倫理上的內在聯繫,家長的言行直接影響學校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好小學低年級獨生子女,特別需要家長積極、主動、正確的配合二.家教中的一些誤區1、過分保護。一根獨苗,捧在手中,貼在胸口,含在嘴裡,樣樣事情包辦代替。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長大了,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師,能自己做的事就自己做,遇到問題和困難自己要想辦法解決。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學點簡單的勞動技能,會開、關門窗,掃地、抹桌椅等,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逐漸減少父母或其它成人的照顧,逐步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此中要做好老人的工作。2、過分寵愛。現在的孩子,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長往往明知無理,但經不住孩子哭鬧,只能樣樣事情依著他,從而導致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在不正常的環境中成長的現象。所有的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犯錯誤是偶然所為。可是進入學校以後,是有約束和壓力的,或許孩子會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一些挫折和批評,作為家長,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行為要讓孩子受一些批評。專家常提醒父母:“請家長們不要忘記,老師負責的不是一個孩子。”3、過分期望。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希望孩子樣樣都爭第一名,心願是好的,但要提醒家長,次次測驗得100不可能,孩子努力了就行。三、要配合學校,教育孩子1、要先了解學校、班級對學生的要求只有瞭解學校對學生的要求,才能更好地配合學校教育孩子,以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2、要配合學校,就要真正瞭解自己的孩子(1)要多與孩子談話交流,瞭解孩子的思想脈絡。(2)要向孩子的同學、老師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3、要配合學校,就要注意維護老師的威信我們發現有的家長抵觸老師,在孩子面前議論老師。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老師自身肯定也有不完美的一面,家長可以私下向老師建議,但切忌損毀老師的形象。我認為家長和老師最好是朋友關係。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要先想想自己哪一點做的不到位,不要把責任都一股腦的推向老師,應該與老師一同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還應該與老師做個換位思考,應該想到班上還有其他的孩子,要理解老師工作的辛苦。更何況,老師面隊您的孩子只有幾年,而您的孩子一旦教育失敗,您也將面對孩子一生。特別是一些低年級兒童的家長,很關心孩子,甚至一個孩子,就有很多人愛護,對孩子的老師關注的人就更多,議論老師也就成了一些家長聊天的話題,有時在自己孩子面前隨便評論老師。老師是低年級學生最尊敬、最崇拜的人。老師的形象在他們心中是最完美的,他們聽老師的話,模仿老師的言行,這是塑造學生靈魂的關鍵時期。這時小學生的情感不穩定,如果破壞了老師的形象,降低了老師的威信,學生不聽老師的話,還能再聽誰的話,還能崇拜誰呢?正確的做法是:不隨便在孩子面前議論老師,特別是老師的不足,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評價老師,要讓孩子看到老師......

現在的孩子應該怎麼教育!

教育只是途徑……教育者是被模仿者,受教者是模仿者;孩子模仿了大人,大人教育了孩子,教育的成果就是大人的鏡子,大人什麼樣子,孩子就差不多什麼樣子,表面也許不像,但是深層的,內在的東西一定有驚人地相似!單純的想教育別人,一味的把孩子看成“孩子”,自己得不到提高,兩方的位置遲早會在教育過程中調換,到那個時候,孩子一旦覺著你也不過如此,甚至認為你是錯的,那你永遠也不能再成為教育者……

就像管理一樣,任何想管別人的人,最終的結果就都是誰也管不了,誰也不服他……教育不是給受教者灌輸大道理,道理都是直的,而圍繞道理做的事情都是彎的!你非要直來直去,要麼就變成急功近利,受教者一無所獲,最終這是覺著教育者只會滿口說教;要麼變成最終連自己的事情都辦不好,還要告訴教育者“事情就要按照這樣去辦”……受教者聽了這樣的話豈能信服?不笑話教育者就不錯了:你說這樣辦你卻失敗了?!這豈不是諷刺?少說,多做,至少是先做再說,不用去刻意給孩子演示,示範,他們會自己尋找最成功的目標去學習!而你要做的就是做他們眼中第一個成功的!看到孩子不會繫鞋帶,不是過去給他繫好,而是在他面前打開自己的鞋帶從新系一次;看到孩子算不出數學題,不是隻想著要讓他去上補習班、聽講座,而是找生活中最接近他的例子為他提供思路;看到孩子叛逆不羈,不是想著怎麼懲罰責打孩子,而要先考慮自己是不是有過錯被孩子看見了所以孩子現在不服氣了……作為教育者,不能像孩子一樣做事情那麼直,孩子作為受教者,他運用知識,智慧的能力還有限,能按照規律,道理把事情做好就很了不起了,所以有時候看上去辦事情會很毛躁,讓人感到很不踏實;而現在的很多家長,甚至老師不也一樣麼?不聽話了就打罵,成績不好就補課……作為教育者,這樣的行為背後支撐的思維應該說還不如孩子……就像開始說的,只是單純的想管,想控制住孩子,最終的結果就是誰也管不了……在孩子這面鏡子上出現了什麼問題,一定要想想鏡子裡面看不見的那一面對現象產生了什麼影響!有些孩子成績很好,頭腦很靈,可是到頭來,成人了,工作了,做起事情來並不被人看好,做起人來也不被人青睞……在他們的教育過程中,他們沒有一件事情不是按照學來的道理辦得,他們直來直去的辦事風格就形成了,以至於做學生時就直接和同學爭執,甚至頂撞老師;做孩子時目空一切覺著家長遠不如自己;做職員時頂撞老闆,只要事情能辦成怎麼樣都不在乎……結果可想而知,家長氣急了打;老師氣急了請家長;老闆氣急了呢?沒有人告訴他們事情雖然辦好了,但是人也得罪了,那就不叫辦好了!

教育的最終結果是讓孩子會辦事,會做人,獨立的人格實在他思想成熟後結合自己的經驗和智慧形成的,所以教育者不用去幹涉什麼……而局教育部門按照他們所謂的標準統計,現在90%的大學生不具有獨立的人格!咱們不談他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就說為什麼會這樣?我看來原因在於在大學之前的教育只是授予了他們知識,而並沒有引領出他們的智慧!孩子們不論愛學不愛學,想不想學,最終都接受了這些知識而已……他們由於沒有興趣,所以不願意去研究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現的,不願意花時間去研究知識背後的智慧,他們只是記住了世界上有這麼一回事而並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而反過來說現在的教育基本上也就只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出了老師負不負責任,家長用沒用心這些問題以外,整個教育系統就對智慧貌似並不關注……教科書就像說教一樣,題應該這樣做,事兒應該這麼辦,詞應該這樣念……幾乎沒有教科書上寫1+1為什麼等於2,而當孩子問起來,老師的回答就是書上就這麼寫的!從一開始受教育的小學時期就是這樣思考問題,一路教育過來,只要是人家說對的那就對吧……只要是書上寫的......

5歲孩子該怎麼教育好啊?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生崽會打洞。現今社會中,孩子的教育問題越來越成為各個家庭尤其是家長十分頭痛的問題。怎樣正確的和科學的教育孩子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家庭所面對的一個重要甚至是最最重要的問題。面對桀驁不馴的孩子,作為家長我們究竟應該怎麼辦呢? 對於孩子的家庭教育來說,你說它複雜它確實是很複雜的,但你說它簡單其實也是非常的簡單。具體的講,我認為它也就是一個根據孩子的共同心理特點,針對不同孩子的各自不同的具體行為特點進行不同處理的一個理性的行為過程。這個過程能不能做的完美(也就是孩子教育的好不好)基本上不取決於其行為對象(孩子)的優劣,而是主要取決於行為人(家長)自己的用心程度、所用方法及行為人自身的道德修養水平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而且也是孩子一生中最最重要的老師,言傳不如身教,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則,處處給孩子做出榜樣。要記住: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甚至哪怕是隻是說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或是一個表情,都要想到孩子就在我們身邊,孩子的眼睛時刻在看著我們。3。 儘量不要打罵孩子,尤其是孩子大了以後,要以理教人,和孩子平等交流。4。要學會欣賞孩子,多鼓勵孩子,把孩子的優點和閃光點在合理的範圍內儘量放大,要知道孩子不會揹著責備的包袱向前走,孩子是乘著鼓勵的翅膀向前飛的。5。孩子做錯了事或是幹了壞事就一定要讓他付出代價(當然這個代價不一定就是打罵,道個歉、承認個錯誤、寫個檢查或者受一下批評甚至當面說明一下及其他形式的“懲罰”等等都是“代價”),但要注意不能有一次例外。6。一定要教育孩子養成尊老愛幼的良好習慣(在這一點上家長自己的示範作用更重要),這是保證他長大了還會尊敬孝敬父母以及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周圍他人和諧相處融入社會的必須。8。發現孩子的缺點一定不能放過,有一點兒就要叫他改一點兒,絕不能姑息或是以孩子還小為由聽之任之(但有時不能太急,可先冷處理,稍微放一放過後再說,但一定要處理,絕對不能不了了之,要知道孩子的壞習慣就是在一次次的不了了之之中逐漸養成的)。10。對孩子的問題,最好採取寓教於樂,寓教於無形之中的方法進行。通過旁敲側擊,潛移默化對孩子施加影響的方式最好,因為這樣做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遠比正式的說教效果好得多。11。要從孩子的實際能力、智力出發,不可超越他的智力水平強輸硬灌,提出一些孩子即使通過努力也不可能達到的目標,例如在學習成績方面。12。不要怕做家務會耽誤孩子的學習時間,一定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做家務能極大地增強孩子對家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從而更自覺的聽家長的話。13。在平時要通過各種有效的形式讓孩子知道學習是為自己而學的。不要用孩子考了好成績就獎勵孩子多少錢的方式去鼓勵孩子學習,這樣會造成孩子形成“學習是為父母而不是為自己學的”被動學習的錯誤概念,反而會破壞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14。不要剝奪孩子玩兒的權利,只要不是嚴重的以做壞事為目的的玩兒,就放心的讓孩子去玩兒。其實在玩兒的過程中,孩子也會學到很多他在其他地方甚至是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會極大地增強孩子的自主創造能力和將來走向社會的適應能力。15。夫妻之間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一定要一致,而且一定要高度的一致,絕不能一個管孩子,而另一個慣(寵)孩子,在有老人同住的情況下尤其要注意這一點,不能讓孩子覺得有保護傘而有恃無恐。

相關問題答案
該怎麼教育孩子?
怎麼教育孩子不被欺負?
怎麼教育孩子方法?
德國人怎麼教育孩子?
孩子應該怎麼教育?
孩子該怎麼教育?
作為家長怎樣教育孩子?
怎麼教小孩子騎自行車?
平時在家怎樣教育孩子?
怎樣教育孩子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