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4月15日

怎樣才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第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第二,全國人民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

第三,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持”引近來”和”走出去”相結合.

第四,在全社會中營造”尊重知識,尊重創造,尊重人才,尊重勞動”的良好社會氛圍.

第五,加強”五位一體”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第六,健全法制,加強法治力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第七,政府應堅持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關注民生,情繫民生,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第八,堅持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戰略.

第九,繼續解放思想,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使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

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1、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衝刺省十強、爭創示範縣”目標,以分類指導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總抓手,全面深化改革,聚力“三十工程”,推動“三量齊升”,切實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爭創全省全面小康建設示範縣。

2、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共建共享。始終以改善人民生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不斷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努力使全縣人民群眾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務、更優美的環境、更幸福的生活,真正實現全面小康。

——三量齊升、優化發展。始終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注重實現經濟總量、發展質量和人均均量同步提升,注重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統籌發展、可持續發展、和諧安全發展,著力提高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著力夯實全面小康的物質基礎。

——統籌協調、合力推進。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和統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各項工作。協同全縣上下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參與全面小康建設,充分發揮好廣大幹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鼓勵創先爭優、競相發展,能快則快、好中求快。

3、工作目標。對照《湖南省縣(市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監測評價指標體系(二類)》,按照“領先指標抓鞏固、達線指標抓提升、滯後指標抓攻堅”的工作思路,統籌協調,攻堅克難,確保到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爭創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示範縣。

——經濟發展。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4000元以上,人均財政總收入3300元以上;稅收佔財政總收入的比重達80%以上;二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9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20%以上;城鎮化率達60%;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增長率(較2012年)達100%;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佔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70%以上;規模以上企業農產品加工值與農業產值比高於250%。

——人民生活。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5000元、16000元;人均儲蓄存款達28000元;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消費支出佔消費總支出比重達16%;全縣人均住房使用面積達30平方米以上;農村居民安全飲水比率達100%;行政村客運班線通達率達95%以上。

——社會發展。全縣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90%以上,基本養老服務補貼覆蓋率達50%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0%以上,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0.5年以上;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數在4張以上,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小於12‰;人均擁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面積2平方米以上。

——民主法治。全縣村(居)委會依法自治達標率達100%;全社會安全指數達到100%。

——生態文明。單位GDP能耗小於0.8噸標煤/萬元;森林資源蓄積量增長率達3%以上;城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26%以上;城鎮汙水處理率達70%以上;空氣質量達標率達95%以上;地表水質達標率100%;農村垃圾集中處理率達95%以上。

二、加快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任務

1、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以“三十工程”建設為抓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推“三量齊升”。把產業優化升級作為主攻方向。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大力發展現代工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幅提升第三產業佔GDP比重,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堅持工業強縣不動搖,加快湘陰工業園區、中國(湖南)輕工產業園、金龍新區、漕溪港產業新區、遠大配套產業園建設,充分發揮園區在產業聚集發展中的平......

大學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怎樣做

我們要從小樹立遠大理想,艱苦奮鬥,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個有道德有理想有紀律有文化的公民,我們要積極履行義務,行使權利,我們要熱愛祖國,保護環境,積極參加公共活動,參與政治生活,我們要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建設小康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核心在“全面”,“短板”仍是貧困人口  “中國特色的全面小康社會內涵,可以概括為‘九個社會’和‘一條道路’。具體來說,小康社會的本質是共同發展社會和共同富裕社會,此外還是全民學習型社會、全民健康社會和全民健身型社會、安居樂業型安康社會、生態文明型社會、開放創新型社會和知識型社會、社會主義民主社會和法治社會、中華文化文明道德社會。‘一條道路’則是指走和平發展道路,維護世界和平,建設和諧世界。”胡鞍鋼指出,全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核心總目標具有深刻內涵,就是建設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小康社會。  胡鞍鋼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深刻含義,是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國防建設“六位一體”的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總體佈局的全面建成,這也反映了我國進入“全面現代化”的時代。

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我們青少年應如何做

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創新精神,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樹立遠大理想。做“四有”公民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四個全面

2014年11月,習近平到福建考察調研時提出了“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的“三個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蘇調研時則將“三個全面”上升到了“四個全面”,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新增了“全面從嚴治黨”。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四個全面”的龍頭胡鞍鋼說,“四個全面”的龍頭在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了這個總目標,才有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核心在於“全面”,在於解決極端貧困人口。胡鞍鋼表示,自中國提高貧困線標準以來,中國貧困人口從2010年的1.66億下降到2014年的7017萬,貧困發生率從17.2%下降到7.2%。按照這個速度,在2020年,這個貧困線將基本消除,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基礎,之後中國將進入減少相對貧困人口階段。一、歷經數代領導人發展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胡鞍鋼認為,“四個全面”是“集大成式的治國綱領”,黨和國家領導人提出“四個全面”是不斷繼承、不斷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過程,這個過程既是大布局,也是大手筆,而且隨著中國對世界經濟影響力的日益提升,作為中國國家治理大布局的“四個全面”也將成為繼“中國夢”之後,第二個有世界影響的中國話語。具體到“四個全面”中首先提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胡鞍鋼向記者詳細梳理了黨的十六大以來有關建設小康社會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他指出,早在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就提出,從2001年到2020年,用20年的時間,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這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黨的十七大報告又進一步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從而有了更加清晰完整的2020年宏偉藍圖;此後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針對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則首次提出“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標。胡鞍鋼指出,目前中國處在又一次經濟起飛、現代化加速的時代,上一次經濟起飛階段則是改革開放之後的三十年。相較於改革開放之初,現階段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全面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戰略任務的形成,經歷了幾代領導人的發展,從改革開放之初提出小康之家、小康水平,到2000年總體達到小康水平,但仍不全面、低水平、不平衡。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正式提出: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民的小康社會。其維度不僅僅是經濟、政治,也包括生態環境文明等多方面。因此‘四個全面’的龍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有後三個‘全面’;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動力,全面從嚴治黨則是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各項目標順利實現的根本保證。”胡鞍鋼表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全面的小康社會,不是片面的小康社會;是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而不是惠及少數人口的小康社會;是進入“共同富裕”階段,告別了“先富論”階段。“為了確保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可以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個階段即‘十二五’規劃,加快轉變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基本納入科學發展軌道;第二個階段即‘十三五’規劃,繼續加快轉變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實現重大關係協調發展,全面納入科學發展軌道。”胡鞍鋼表示。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核心在“全面”,“短板”仍是貧困人口“中國特色的全面小康社會內涵,可以概括為‘九個社會’和‘一條道路’。具體來說,小康社會的本質是共同發展社會和共同富裕......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正確理解

黨的十八大報告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新的階段性特徵,在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確政策導向、更加針對發展難題、更好順應人民意願的新要求,以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會,是發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的小康社會,是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的小康社會。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報告從以下五方面充實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要在以下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一是優化國土開發格局,使主體功能區佈局基本形成;二是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初步建成資源循環利用體系;三是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四是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實現森林覆蓋率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報告在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提出新要求的同時,還明確了深化各領域改革的目標。 (節選自《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一書,學習出版社、紅旗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由“建設”到“建成”,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黨的十六大以來的10年,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我們成功地邁上了三個大的臺階,即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臺階;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臺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臺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已經遙遙在望,只要我們奮勇攀登,奮力跨越,就能夠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夢”。由“建設”到“建成”,是形成解決現實經濟社會矛盾的倒逼機制。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還是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要求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不斷地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新的目標,更加註重推動科學發展,更加註重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有 8年的時間,我們面前還有很多難題沒有解決,需要我們抓住本世紀難得的發展機遇,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體制基礎。提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法須慎重。近一段時間,有一些地區在媒體上宣稱該地區要提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這種提法是值得商榷的。經濟發展目標不等同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經濟建設目標。在這個目標體系下,具體提出了實現兩個“倍增”的數量指標,即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一些地區是根據實現兩個“倍增”的數量指標,再考慮該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大體測算出經過5年或6年可以實現兩個“倍增”的數量指標,所以宣稱該地區要提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由五個目標體系組成的,除了經濟建設目標之外,還包括人民民主不斷擴大的政治建設目標、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的文化建設目標、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社會建設目標與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即使提前完成了經濟建設這一重要目標,但也未必能夠提前完成其他目標。濫提“提前實現”是一種“大躍進式”的虛誇。個別領導幹部在一種不科學的政績考核制度下,經常能提出一些吸引大眾眼球的口號,如“早日實現”、“率先實現”、“提前實現”、“國內國際領先”等等,這些口號並沒有經過嚴謹的可行性研究。“提前實現”這種口號或許對激發人們的幹勁......

如何認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中國夢戰略思想的基本內容包括科學內涵、實質、途徑、目標、關鍵和要求。

1.中國夢的科學內涵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國家富強,是指國家的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包括經濟發達、政治民主、法制健全、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社會和諧、生態美好等全方位的發展和進步,也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完善和發展。民族振興,是指中華民族具有再次處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能夠把中華民族創造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文明成果傳輸給世界,並影響和改變世界,對人類做出較大貢獻;同時還包括具有維護祖國統一、領土主權完整和安全的能力。人民幸福,是指人民各項權益得到充分保障,幼有所愛、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住有所居、老有所養,人人共享發展成果,人人有出彩和圓夢的機會。基本內涵的內在關係是:國家富強是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國家的富強就沒有民族的振興和人民的幸福;民族振興又是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保障,沒有民族的振興和自信又怎能實現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人民幸福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歸宿和目的,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要最終體現在人民物質文化環境生活的改善、質量的提高和社會的公平正義上。這三個方面的內涵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體,缺一不可。

2.中國夢實質上是人民的夢。人民是我們國家和社會的主人,是黨執政的基礎和根本依靠力量,是社會前進的動力和創造者,也是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力量。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也是人民的意志和願望,人民的訴求和期盼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中國夢實際上就是民族的夢、人民的夢,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夢。

3.實現中國夢的基本途徑: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這三條也是實現中國夢的基本遵循和原則。

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一道路的科學含義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中國人民近代以來歷經千辛萬苦才找到的一條實現中國現代化的唯一正確的道路,也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歷史傳承和發展的結果。中國道路又是一條和平、合作、發展和共贏的道路,以中國的發展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又在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中實現中國更大發展,同世界人民共享和平發展的成果,共享人類文明進步的幸福。所以,中國道路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廣泛的現實基礎和寬廣的國際基礎。我們要堅定對中國道路的自信,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道路奮勇前進。

中國精神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結合。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又形成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求真務實、奮勇爭先的時代精神。中國精神還應包括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在反帝反封建鬥爭過程中,特別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所形成的以艱苦奮鬥為核心的前赴後繼、不怕犧牲、英勇頑強、敢於勝利的偉大革命精神。這些精神的靈魂和核心就是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中國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支柱,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我們要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地邁向未來。

中國力量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就是要依靠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共同去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要為人民造福,要靠人民來實現。要做......

怎樣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戰略目標

習大大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並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佈局。他談到,這個戰略佈局,既有戰略目標,也有戰略舉措,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中來把握,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同其他三個“全面”的關係,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四個全面”的提出,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各項工作關鍵環節、重點領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內在邏輯更加嚴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總體框架更加完整,趨於成熟。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怎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個人如何建成小康社會?
政府怎樣全面建成小康?
為什麼要建成小康社會?
如何建設小康社會?
為什麼要建設小康社會?
如何全面把握黨的性質?
如何全面瞭解一個人?
如何全面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