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進補吃什麼好?

General 更新 2024-06-05

春季進補吃什麼最好?

中醫認為,春天是陽氣生髮的季節,所以人應該順應天時的變化,通過飲食調養陽氣以保持身體的健康,總的飲食養生原則是:1、主食中選擇高熱量的食物;2、保證充足的優質蛋白質;3、保證充足的維生素。

所謂高熱量的食物,是指除主食中米麵雜糧外,適量加入豆類、花生等熱量較高的食物。所謂優質蛋白質,是指奶類、蛋類、魚肉、禽肉、豬牛羊瘦肉等。青菜及水果的維生素含量較高,如西紅柿、青椒等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是增強體質、抵禦疾病的重要物質。

春季的飲食調養可分為三個時期進行。

早春時期,為冬春交換之時,氣溫仍然寒冷,人體內消耗的熱量較多,所以宜於進食偏於溫熱的食物。飲食原則為選擇熱量較高的主食,並注意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飲食除米麵雜糧之外,可增加一些豆類、花生、乳製品等。例如早餐:牛奶1袋(250毫升左右),主食100克,小菜適量。午餐:主食150克,豬牛羊瘦肉(或豆製品)50克,青菜200克,蛋湯或肉湯適量。晚餐:主食100克,蛋魚肉類(或豆製品)50克,青菜200克,豆粥1碗。

春季中期,為天氣變化較大之時,氣溫驟冷驟熱,變化較大,可以參照早春時期的飲食進行。在氣溫較高時可增加青菜的食量,減少肉類的食用。

春季晚期,為春夏交換之時,氣溫偏熱,所以宜於進食清淡的食物。飲食原則為選擇清淡的食物,並注意補充足夠維生素,如飲食中應適當增加青菜。例如早餐:豆漿250毫升,主食100克,小菜適量。午餐:主食150克,魚蛋肉類(或豆製品)50克,青菜250克,菜湯適量。晚餐:主食100克,青菜200克,米粥1碗。

每日除三餐之外,還要多吃一些水果,因為水果中所含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對增強體質有益。

春季飲食宜忌生冷油膩之品,傳統醫學還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

春季吃什麼最好?

春天是人體生理機能、新陳代謝最活躍的時期。然而天氣潮溼,氣候不穩定。健康的人能夠調適自己很快適應環境,一般無需調補。但是素有舊疾的人,在這多變的季節裡,就不那麼幸運了,舊疾極易復發。此時,對與這類患者和病後體虛的人,可以通過適當進補,提高身體抵抗力,使身體得到康復。

春季食物以選擇一般性調補食品為宜,如雞肉、雞蛋、瘦豬肉、紅棗等,不僅可改善慵懶的體質,還可充沛體力。然而,對於身體明顯虛弱的人,則需要選擇適當的滋補中藥來調養,如西洋參、龍眼肉、黨蔘、黃芪等。

春天百花盛開,空氣中瀰漫著大量的花粉,是過敏性疾病的好發季節。若有慢性疾病或過敏體質的人,春天一定要忌口,忌服“發物”,如蝦、蟹、鹹菜等食物,否則舊病極易復發。

總的說來,春天的調養藥膳,以平補為原則,不能一味地使用溫熱補品,以免春季氣溫上升,加重身體內熱,損傷到人體正氣。

香菜味美卻不宜多食

香菜又名芫荽,做湯加上香菜可增加湯的清香;烹製畜肉類菜餚時加些香菜,能除腥羶氣味。香菜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寒性體質者適當吃點香菜還能改善手腳發涼的症狀。

香菜雖味美,但不宜多食或經常食用。這是因為中醫認為香菜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闢一切不正之氣,有溫中健胃的作用,但因香菜味辛能散,多食或久食,會耗氣、損精神,進而引發或加重氣虛。對於那些平素自汗、乏力、倦怠及易患感冒的氣虛患者,更應少食香菜。產後、病後初愈的患者也常常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氣虛,此時,也應和香菜暫時保持距離。此外,香菜還具有溫熱、發瘡的作用,故狐臭、口臭、胃潰瘍、腳氣、瘡瘍患者均不宜食用,否則會加重病情。

午餐多吃素食不犯困

“春困秋乏夏打盹”,陽光普照的日子,人特別容易犯困,尤其是午飯......

春天吃什麼食物對身體好

由於肝臟的火氣通常藉助膽經發出,所以,很多人到了春天,就會莫名的感到嘴苦、肩膀痠痛、偏頭痛,而肝火過旺,亦會影響於脾,相應的脾胃虛弱的病症也會發生,比如腹瀉、小腿抽筋,經常睏倦等。

初春陽氣初發,辛甘之品可助春陽。因為,酸性食物入肝,甜性食物入脾。多食酸可引起胃酸分泌障礙,影響消化吸收,應少食酸澀、減少脾胃功能的負擔。說到這,很多人很困惑,仍然不知道需要吃什麼,下面我就具體說一下。

一、最適合的補品:大棗蜂蜜最養肝

春天是肝氣最足、肝火最旺的時候,所以在飲食上我們要多選擇護肝健脾的食物,應添加大棗、蜂蜜、山藥、蓮子、芡實,可以每天做一點粥來食用,不僅可以幫助護肝健脾胃,還可以幫助滋補、增加氣血、預防春困。

二、最適合的口味:省酸增甘

初春陽氣初發,辛甘之品可助春陽。所以在春季應該增甘減酸。因為,酸性食物入肝,甜性食物入脾。多食酸可引起胃酸分泌障礙,影響消化吸收,應少食酸澀、減少脾胃功能的負擔。

為了預防肝旺傷脾,適合選擇辛甘的食物:蔥、生薑、棗、花生、小麥粉、蕎麥、玉米等穀物果。陰虛內熱之人,可選擇鴨肉、海帶、綠豆、甘蔗汁、荸薺、百合等,以消火。

三、最適合的青菜:小白菜、油麥菜

由於春天經常容易睏倦,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減少脂肪的攝入,可適當增加蛋白質的食物,如蛋類、牛奶、魚類、豆製品,雞鴨肉等,以增強免疫力;多增加綠葉蔬菜,以補充礦物質和維生素及各種抗氧化物質,蔬菜中豐富的營養物質也可預防春困,及有效地幫助我們達到瘦身的目的。

在蔬菜的選擇上,以深綠色蔬菜為住,葉菜為佳,其營養價值較高,同時熱量極低。由於經過冬季緩慢生長的綠葉蔬菜可以說營養物質積累豐富,超過其他季節的蔬菜,外加上冬季氣溫低、無蟲害、農藥干擾少,食用起來安全性好、對人體健康尤為有益。

同時選擇一些略有苦味的蔬菜可以幫助祛火解毒,比如一些常見的:小白菜、油麥菜、油菜、茼蒿、苦莒等。還有些不常見的,如:芥蘭、莧菜、紫背天葵。

四、最適合的水果:草莓

這個時候如蘋果橘子等已經經歷了漫長的冬天,雖然現在的儲存設備和技術都很先進,但由於時間太長,基本都不太新鮮了,而草莓這個時候剛好大批的上市,另外草莓中含有較高的維生素C,鐵含量也是水果中最高的,而維生素C和鐵結合剛好就是最好的養顏益膚的絕好搭配。

另外草莓屬漿果類,這類水果對延緩大腦衰老,增強記憶力是最強最有效的。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吃上幾顆多汁可口的草莓可以頓感精神,趕走春困。

五、最適合的零食:堅果

應每天補充適當的堅果,堅果含豐富的抗氧化成分和益腦成分,每天適量的補充可以有效地改善春天沒有精神、記憶力下降、容易睏倦等問題,有效的抗氧化成分還可以讓女性皮膚更加滋潤、光澤、有彈性。

尤其是白領和學生一族。需要注意的是堅果一天的總量不超過30克就好,即杏仁、榛子10顆左右,或葵花籽一小把,或核桃仁6顆左右。

春天到了應該吃些什麼滋補?

“人們對藥膳多少會心生畏懼,但養生人人都需要。”一年之計在於春,人們若明白食養之道,平時在就餐和家庭飲食中多加留心,再加上適當的運動,日積月累,必能達到強身健體之功效。 四季五補有講究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人與大地相應”,按照祖國醫學的理論,此時人體之陽氣也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著名明代大醫學家張景嶽說:“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養化,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人體五臟的生理活動,必須適應四時陰陽的變化,才能與外界環境保持協調平衡。 在人們的飲食追求滋補養生的今天,與四時相對應的食養之道,也備受關注。那麼春補吃什麼?如何結合自身條件、健康狀況,合理、科學地吃出營養,記者採訪到中華養生菜的責任創始人,國際養生調理師、中日藥膳研討會金獎得主尚啟成先生。 尚先生說,按照中醫理論,分春、夏、長夏、秋、冬四個季節、五個補法。如:春天萬物復甦,適合“升補”;夏天在天為熱,適合“清補”;秋天,在天為燥(長夏則溼重),適合“平補”;冬天在天為寒,適合“滋補”。除了四季五補,還要因人為膳,即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健康狀況的人,可分別選擇適合自身的菜餚進行調理和滋補。在選料方面,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復之,以補精益氣,講究性味相投。 春補的佳餚良藥 具體到春天的飲食,首先要遵守《黃帝內經》裡提出的“春夏養陽”的原則,也就是說,在飲食方面,宜適當多吃些能溫補陽氣的食物。李時珍《本草綱目》引《風土記》裡主張“以蔥、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雜和而食”,除了蓼、蒿等野菜現已較少食用外,蔥、蒜、韭可謂是養陽的佳蔬良藥。其次,唐代藥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當春天來臨之時,人們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而要多吃些甜味的飲食,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因此春季飲食調養宜多食甜,少食酸。再有就是春天飲食調養要多吃些菜。 尚先生還提出,升補屬溫補,應多選擇一些滋陰清熱的產品,如山野雞、山野菜、食用菌、山藥、白果、鹿肉等。他舉中華養生菜中的幾道:麻仁鹿肉串,主料是鹿通脊、五味子、枸杞子、菟絲子等。其滋補作用為壯陽添精,滋腎益力;玄駒大蝦,主料為鮮大蝦、玄駒(食用螞蟻)等。有祛風溼,強筋骨,抗乙肝之效;童子甲魚盅,小甲魚、靈芝、洋蔘、枸杞等為主料,能滋陰清熱,養元補肝腎。 中國曆來醫食同源、藥食同源。不少菜餚都以中藥提升其營養或食療的價值。比如人們熟悉的中國第一例專利菜餚——金三元的扒豬臉,據說就是經歷噴烤、洗泡、醬制等12道工序,配上中草藥熬製5、6個小時,於是美食之外就還具有健腦、美容、抗癌的功效。但是不是養生菜就等於藥膳呢?尚啟成認為,養生菜不同於藥膳,它是以傳統的中醫學、中藥學、烹飪學、藥膳學和現代營養學為基礎,結合傳統藥膳、宮廷御膳補益良方和烹飪技法發展而成。它所選中藥皆性味平和,適應人群更廣泛,更大眾化。

春天在那日子進補最好

中醫認為,春天是陽氣生髮的季節,所以人應該順應天時的變化,通過飲食調養陽氣以保持身體的健康,總的飲食養生原則是:1、主食中選擇高熱量的食物;2、保證充足的優質蛋白質;3、保證充足的維生素。

所謂高熱量的食物,是指除主食中米麵雜糧外,適量加入豆類、花生等熱量較高的食物。所謂優質蛋白質,是指奶類、蛋類、魚肉、禽肉、豬牛羊瘦肉等。青菜及水果的維生素含量較高,如西紅柿、青椒等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是增強體質、抵禦疾病的重要物質。

春季的飲食調養可分為三個時期進行。

早春時期,為冬春交換之時,氣溫仍然寒冷,人體內消耗的熱量較多,所以宜於進食偏於溫熱的食物。飲食原則為選擇熱量較高的主食,並注意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飲食除米麵雜糧之外,可增加一些豆類、花生、乳製品等。例如早餐:牛奶1袋(250毫升左右),主食100克,小菜適量。午餐:主食150克,豬牛羊瘦肉(或豆製品)50克,青菜200克,蛋湯或肉湯適量。晚餐:主食100克,蛋魚肉類(或豆製品)50克,青菜200克,豆粥1碗。

春季中期,為天氣變化較大之時,氣溫驟冷驟熱,變化較大,可以參照早春時期的飲食進行。在氣溫較高時可增加青菜的食量,減少肉類的食用。

春季晚期,為春夏交換之時,氣溫偏熱,所以宜於進食清淡的食物。飲食原則為選擇清淡的食物,並注意補充足夠維生素,如飲食中應適當增加青菜。例如早餐:豆漿250毫升,主食100克,小菜適量。午餐:主食150克,魚蛋肉類(或豆製品)50克,青菜250克,菜湯適量。晚餐:主食100克,青菜200克,米粥1碗。

每日除三餐之外,還要多吃一些水果,因為水果中所含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對增強體質有益。

春季飲食宜忌生冷油膩之品,傳統醫學還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

春季吃什麼最好?

春天是人體生理機能、新陳代謝最活躍的時期。然而天氣潮溼,氣候不穩定。健康的人能夠調適自己很快適應環境,一般無需調補。但是素有舊疾的人,在這多變的季節裡,就不那麼幸運了,舊疾極易復發。此時,對與這類患者和病後體虛的人,可以通過適當進補,提高身體抵抗力,使身體得到康復。

春季食物以選擇一般性調補食品為宜,如雞肉、雞蛋、瘦豬肉、紅棗等,不僅可改善慵懶的體質,還可充沛體力。然而,對於身體明顯虛弱的人,則需要選擇適當的滋補中藥來調養,如西洋參、龍眼肉、黨蔘、黃芪等。

春天百花盛開,空氣中瀰漫著大量的花粉,是過敏性疾病的好發季節。若有慢性疾病或過敏體質的人,春天一定要忌口,忌服“發物”,如蝦、蟹、鹹菜等食物,否則舊病極易復發。

總的說來,春天的調養藥膳,以平補為原則,不能一味地使用溫熱補品,以免春季氣溫上升,加重身體內熱,損傷到人體正氣。

香菜味美卻不宜多食

香菜又名芫荽,做湯加上香菜可增加湯的清香;烹製畜肉類菜餚時加些香菜,能除腥羶氣味。香菜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寒性體質者適當吃點香菜還能改善手腳發涼的症狀。

香菜雖味美,但不宜多食或經常食用。這是因為中醫認為香菜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闢一切不正之氣,有溫中健胃的作用,但因香菜味辛能散,多食或久食,會耗氣、損精神,進而引發或加重氣虛。對於那些平素自汗、乏力、倦怠及易患感冒的氣虛患者,更應少食香菜。產後、病後初愈的患者也常常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氣虛,此時,也應和香菜暫時保持距離。此外,香菜還具有溫熱、發瘡的作用,故狐臭、口臭、胃潰瘍、腳氣、瘡瘍患者均不宜食用,否則會加重病情。

午餐多吃素食不犯困

“春困秋乏夏打盹”,陽光普照的日子,人特別容易犯困,尤其是午飯......

春天火很大,食補吃什麼好?

茄汁青魚

主料:青魚三斤(做一次時間較長,有點煩,所以一次做了很多,剩下的放進冰箱裡)

注:青魚是一種海魚,本身含油大,刺多味美,最適合做茄汁拉。

配料:番茄沙司(沒有用番茄醬一袋也成,不過沒有這個味道好)、西紅柿二個,蔥薑蒜(不能太少,魚多)、啤酒一瓶、花椒、大料、鹽、糖、老抽、香葉朝鮮盒裝辣醬(這兩樣沒有也罷)。

做法:青魚洗淨切段瀝乾,西紅柿切成小塊,姜拍扁、蔥切段、蒜切片。

點火炒鍋放上,用薑片擦鍋(防魚粘鍋),放油,燒熱後放入大料、花椒烹出香味,放入青魚段,蔥薑蒜、四分之一瓶啤酒(魚多,防止糊鍋)、西紅柿、番茄沙司(一袋番茄醬那麼多)翻炒一會兒,再倒入剩下的啤酒、糖、鹽、老抽(上色)、香葉、朝鮮辣醬。開鍋後,調好口味,連魚帶湯倒入高壓鍋裡,蓋鍋蓋、蓋閥,大火放氣二三分鐘後改小火,燜半個小時,中間會聞到香味飄出來(兒子說是螃蟹的味道,西西)。等高壓鍋冷卻不再放氣後,打開鍋蓋,一鍋色香味俱全的茄汁青魚就做好了,連刺都酥透了,美味又營養,很適合給小朋友吃,剩下的魚湯也很美味哦,兒子用它來拌飯,蘸饅頭吃。

要點:一、啤酒一定要足,嫌少再加點也成,要沒過魚,不然的話,高壓鍋工作時間長,會糊鍋,而且上面的魚刺沒酥。二、時間一定有半個小時,有幾次我著急,時間沒夠半個小時,結果刺沒酥,吃起來不過癮。三、鹽一定要適量,不要太多,不然會鹹,影響健康。

蜜糖紅茶:紅茶葉5克,放保溫杯內,以沸水沖泡,加蓋燜片刻;調適量蜂蜜、紅糖。每日飯前各飲1次,能溫中養胃。此茶適用於春天肝氣偏旺,脾胃功能不佳。

蔥白生薑茶:大蔥1根,砸扁切碎放鍋內,加開水1碗,取旺火燒沸,加紅茶葉1大撮,調入生薑汁1匙,衝濃茶趁熱飲。隨即蓋被就寢,可增熱禦寒,防治早春風寒感冒。

素燜扁豆

【原料】:扁豆350克,植物油30克、醬油15克、黃醬10克、精鹽3克、大料兩瓣、蔥花、蒜片各少許。

【製法】:

1.扁豆用清水洗淨,瀝乾、去掉兩端,撕去筋絡,折斷成4.5釐米長的段。

2.將炒鍋置於火上,放入大料,炸出香味,加入黃醬,蔥花炒均勻,隨即放入扁豆,煸炒幾下,加水150克、醬油、鹽燒開,用溫水燜約10分鐘,加入蒜片,上旺火炒一下,加明油5克,即可出鍋。

【特點】:扁豆軟爛,味幹香。

春季最好的養生飲品蜂蜜

春季飲食養肝為先

網易

春季萬物廕生,正是調養身體五臟的大好時機。按照中醫“四季側重”的養生原則,春季補五臟應以養肝為先。俗語說:藥補不如食補,養肝也是如此。現介紹春季養肝的幾種方法。

1、以髒補髒,雞為先。雞肝味甘而溫,補血養肝,為食補養肝之佳品,較其它動物肝臟補肝的作用更強,且可溫胃。具體用法是:取新鮮雞肝3只,大米100克,同煮為粥服食。可治中老年人肝血不足,飲食不佳,眼睛乾澀或流淚。此外,老年人肢體麻木者,也可用雞肝5只,天麻20克,兩味同蒸服,每日一次,服用半月,便可見效。

2、以味補肝,首選食醋。醋味酸而入肝,具有平肝散瘀,解毒抑菌等作用。肝陽偏亢的高血壓老年患者,每日可食醋40毫升,加溫水沖淡後飲服:也可用食醋泡雞蛋或醋泡黃豆,食蛋或豆,療效頗佳。平素因氣悶而肝痛者,可用食醋40毫升,柴胡粉10克沖服,能迅速止痛。

3、補肝血、食鴨血。鴨血性平,營養豐富,肝主藏血,以血補血是中醫常用的治療方法。取鴨血100克,鯽魚100克,白米100克同煮粥服食,可養肝血,輔治貧血,同時這也是肝癌患者的保肝佳餚之一。

4、舒肝養血,菠菜為佳蔬。菠菜為春天的應時蔬菜,具有滋陰滋燥,舒......

春天吃什麼比較補身體?

一、清蒸人蔘雞

原 料

人蔘15克,母雞1只,火腿10克,水發玉蘭片1 0克,水髮香菇15克,精鹽、味精、蔥、生薑、雞湯 各適量。

制 作

1.將母雞宰殺後,退毛去淨內臟,放入開水鍋 裡燙一下,用涼水洗淨;將火腿、玉蘭片、香菇, 蔥、生薑均切片;

2.將人蔘用開水泡開,上籠蒸30分鐘取出;

3.將母雞洗淨,放在盆內,置入人蔘、火腿、 玉蘭片,香菇、蔥、生薑、精鹽、料酒、味精,添 入雞湯(淹沒過雞),上籠,在大火上蒸至爛熟;

4.將蒸熟的雞放在大碗內,將人蔘切碎,與火 腿、玉蘭片、香菇擺在雞肉上,將蒸雞的湯倒在勺 裡,燒開,撇去沫子,調好口味,澆在雞肉上即成 。

二、歸參山藥豬腰

原 料

當歸10克,黨蔘1O克,山藥10克,豬腰500克, 醬油、醋、薑絲、蒜未、香油各適量。

制 作

1.將豬腰切開,剔去筋膜臊腺,洗淨,放入鋁 鍋內;

2.將當歸、黨蔘、山藥裝入紗布袋內,紮緊口 ,放入鋁鍋內;

3.在鋁鍋內加適量水,清燉至豬腰熟透,撈出 豬腰,冷卻後,切成薄片,放在盤子裡;

4.將醬油、醋、薑絲、蒜未、香油等與豬腰片 拌勻即成。

三、五香牛肉

原 料

牛肉2500克,食鹽90克,白糖24克,紅醬油60 克,姜塊2塊,蔥結3只,料酒、茴香、桂皮、紅米 汁各適量。

制 作

1.選用牛肘子部位的全瘦肉,先按肌肉纖維用 刀直切開後,切成500克左右的塊,然後用刀根戳出 一排排刀洞,四面戳到。板上先撒上少許食鹽,將 肉塊放在上面反覆推擦,擦至鹽粒溶化(俗稱出汗 ),然後放在缸內醃3~4天(夏季醃一天),經過 多次翻動,醃至肉紅、硬、香;

2.將鍋內加水適量,用大火燒滾(水要多), 投入肉塊,上下翻動幾次,撈出刷洗乾淨;

3.在鍋底先放鍋墊,墊上放牛肉塊,加入茴香 ,桂皮、蔥結、姜塊、料酒、白糖、醬油和紅米汁 ,在大火上燒滾,至牛肉變紅色時,再加入白湯淹 沒牛肉,放入適量食鹽,試味後,加蓋燒至沸滾, 再移小火上燜煮2小時左右,等用筷子能戳進牛肉時撈出,冷透後,按其肌肉纖維橫向切片即成。

四、荔枝肉

原 料

豬腿肉300克,鮮荔枝肉(淨)100克,2個雞蛋 的蛋清,水澱粉25克,白糖60克,白醋30克,食用

紅色素一滴,精鹽、料酒各適量,植物油1000克(實耗50克)。

制 作

1.把豬腿肉切成2塊,用刀背敲鬆後改刀成四 方小塊(24塊),加入鹽、食用紅色素少許,蛋清 ,水澱粉15克,拌勻備用。把鮮荔枝肉一切兩半;

2.燒熱鍋放入植物油,待油燒至六七成熱時, 把豬腿肉一塊塊下油鍋炸至內熟外脆呈黃色撈出, 將鍋中的油倒去,加入料酒、水100克,白糖、白醋 、精鹽,下水澱粉勾芡,倒入炸好的肉和鮮荔枝肉 翻勻,淋上少許熟油,起鍋裝盤即可。

五、花生米大棗燒豬蹄

原 料

豬蹄1000克,花生米(帶皮)100克,大棗40枚 ,料酒25克,醬油60克,白糖30克,蔥段20克,生 姜10克,味精、花椒、八角固香、小茴香各少許, 鹽適量。

制 作

1.花生米、大棗置碗內用清水洗淨、浸潤;

2.將豬蹄出毛洗淨,煮四成熟撈出,用醬油拌 勻;

3.鍋內放油,上火燒七成熱,將豬蹄炸至金黃 色撈出,放在炒鍋內,注入清水,同時放入備好的 花生米、大棗及調料,燒開後用小火燉爛即可。

六、蝦仁魚皮

原 料

水發魚皮300克,鮮海蝦仁100克,熟火腿絲10 克,雞蛋清、料酒、精鹽、味精、蔥段、薑汁、水 澱粉、熟豬油、雞湯各適量。

制 作

1.將魚皮切成長6釐米、寬3釐米的塊,放入沸 水鍋中焊一下,去掉腥味撈出;

2......

女人春天吃什麼最補氣血

人蔘大棗湯

人蔘10克,大棗5枚。人蔘切片備用。大棗洗淨備用。人蔘放入砂鍋中,加清水浸泡半天,加大棗,煮約1小時即成。 本方有大補氣血功效。適用於氣血虧虛,虛弱勞損者。

百合紅棗銀杏羹

百合50克,紅棗10枚,白果50克,牛肉300克,生薑兩片,鹽少許。將新鮮牛肉用滾水洗乾淨之後,切薄片;白果去殼,用水浸去外層薄膜,再用清水洗淨;百合、紅棗和生薑分別用清水洗乾淨;紅棗去核;生薑去皮,切兩片。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放入百合、紅棗、白果和生薑片,改用中火煲百合至將熟,加入牛肉,繼續煲至牛肉熟,即可放入鹽少許,盛出即食。有補血養陰,滋潤養顏,潤肺益氣的功效。

黃芪紅糖粥

黃芪30克,粳米100克,紅糖30克,陳皮6克。將黃芪洗淨切片,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煎煮去渣取汁;將粳米淘洗乾淨,與陳皮、紅糖放入鍋中,再倒入黃芪汁,加清水適量,煮至米爛熟即成。此粥有益氣補血的功效,適用於氣血虛弱所致顏面蒼白無華者。

黃芪桂圓粳米粥

原料:黨蔘、黃芪、桂圓肉、枸杞子各20g、粳米50g。

製作:原料洗掙,黨蔘、黃芪切碎先煎取汁。加水適量煮沸,加入桂圓肉、枸杞子及粳米,文火煮成粥,加適量白糖即可。

春天適合吃什麼東西呢

1。春天的滋補與秋冬季節不同,應以平補為原則,避免大熱大燥的補品,以免加重身體的內熱,損傷原氣。尤其要對肝脾額外保護。

比如:多吃溫補陽氣的食物。春季氣溫仍有餘寒,為了祛散風寒,可多吃韭菜、蔥、蒜等性溫味甘補陽的食物。其他還有核桃、紅棗、糯米、黃鱔等。

推薦食譜:韭菜粥

韭菜粥的主料由韭菜和大米構成,韭菜是春季養陽的理想選擇,具有暖胃和補陽的作用,還可緩解腰膝痠軟等症狀。大米味甘性平,含有澱粉、維生素B、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的功效。所以韭菜粥特別適合身體虛弱的人在春季食用。

飲食上,避免進食過量且油膩的食物,不然其所造成的飽脹感覺會使人們在春天裡感到更加的睏乏。

要多吃含鉀的水果。人體內含鉀量過低,會分散人的注意力,周身痠軟無力。含鉀豐富的水果有香蕉、橙子、蘋果,櫻桃。尤其是春食櫻桃可發汗、益氣、祛風及透疹。

2。春天因為季節交替和溫差變化,容易使人出現頭痛、頭暈、失眠等症狀

要預防,要多吃菠菜、柑橘、芹菜、捲心菜等

3。春天是百花盛開萬物生長的季節,容易引起人體皮膚過敏。注意.忌服 蝦、蟹等“發物”

4。春天風沙大雨水少,人體容易因氣候乾燥而導致生理機能失調出現“上火”的症狀,主要表現有嘴脣乾裂、咽喉疼痛、眼睛乾澀等。對付春燥就要多多為身體補充水分。比如,多吃含維生素A、維生素B2豐富的食物和新鮮果蔬,少吃或不吃可能誘發春季皮炎的光感性食物,如田螺、薺菜、菠菜、萵苣、無花果等。同時,每天喝足八大杯水,通過水分沖洗體內的毒素。

5。在春季多風的季節裡,蜂蜜是最理想的保健飲品。每天早晚各飲用一杯,既可潤腸通便,又可預防感冒,清除體內毒素。同時,春季是蔥和蒜在一年中營養最豐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時候,此時食之可預防春季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

6。中醫學認為,春飲花茶好,因為這種茶可散發冬天積在人體內的寒邪,濃郁的香茶,又能促進人體陽氣生髮。如常見的菊花茶就能抑制多種病菌、增強微血管彈性、減慢心率、降低血壓和膽固醇。同時,可疏風清熱、平肝明目、利咽止痛消腫。再如茉莉花茶,則有清熱解暑、健脾安神、寬胸理氣、化溼、治痢疾、和胃止腹痛的良好效果;桂花茶具有解毒,芳香避穢,除口臭、提神 解渴、消炎祛痰、治牙痛、滋潤肌膚、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金銀花茶能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利尿養肝、抗癌;至於珠蘭花茶,則具有治療風溼疼痛、精神倦怠、癲癇等作用,對跌打損傷、刀傷出血也有一定療效。

相關問題答案
春天進補吃什麼好?
冬天進補吃什麼好?
春天養肝吃什麼好?
春天干燥吃什麼好?
春天上火吃什麼藥好?
春天早餐吃什麼粥最好?
春天感冒吃什麼水果好?
春天應該吃什麼蔬菜?
冬天怕冷吃什麼好?
寶寶春天感冒吃什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