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如何種植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06-04

三七的種植方法 三七怎樣種植

(一)選地與整地 三七種植宜選擇中偏酸性砂質壤土,排灌方便,具有一定坡度的地塊,土壤pH值為5.5-7.0,海拔高度要求1000-1800m較好。為了能保證生產優質三七,須考慮土壤中農殘及重金屬含量是否超標,其限量標準如下:六六六≤0.2mg/kg,DDT≤0.2mg/kg,Pb≤50mg/kg,Cu≤80mg/kg,Cd≤2mg/kg,Hg≤lmg/kg,As≤20mg/kg。 三七整地要求三犁三耙,充分破碎土塊,並經陽光曝晒,有栽過三七的地塊,需每畝土地用50-70kg石灰作消毒處理。

(二)建棚與作畦 按1.8×1.8m打點栽樁,建棚材料可用三七專用遮陽網,也可就地取材,使用樹枝、山草、作物秸稈,但需調節其透光率為8%-15%之間,以不超過20%為宜,絕對不能超過30%,否則三七不能正常生長。蔭棚高度以1.8-2m左右為宜,太低不利於農事操作,太高則易受風災。 三七作畦要求寬120-140cm,高15-20cm,並做成板瓦型,畦土做到上實下虛。

(三)播種和移栽

三七種子具有後熟性,需用溼沙保存到12月至翌年1月才能解除其休眠,此時即可播種。播種按4x5cm的規格自制模板,在畦面打出2-3cm深的土穴進行點播,每畝播種量為18萬-20萬粒。種苗移栽要求在12月至翌年l月現挖現移栽,其方法亦用l0×l2.5cm或l0×l5cm的模板打穴,使其休眠芽向下移栽,種植密度為2.6萬-3.2萬株/畝。播種和移栽前須用64%殺毒礬+50%多菌靈500倍液作浸種處理,栽完後覆蓋火土或細土拌農家肥,至看不見播種材料為止,其後撒一層粉碎過的山草或松毛。

(四)田間管理

1.抗旱澆水。三七播種後要到3-4月才出苗,其間需進行人工澆水(土壤有夜潮性的也可不澆),其方法需用噴頭淋澆至畦面流水為止,一般一個月澆2-3次透水,直至雨季來臨。

2.調節透光。一、二年生三七透光率要求偏低,一般10%左右為宜,而三年生三七則要求較強的透光率,以15%左右為宜,通過調節蔭棚透光率,可以達到增加單株根重的目的。

3.追肥。三七現蕾期(6月)及開花期(9月)為吸肥高峰,此時應對三七進行追肥。三七的追肥以農家肥為主,輔以少量複合肥,農家肥的追肥用量為2000-2500kg/畝/次,複合肥(15-15-15)的追肥用量為10-15kg/畝?次。

4.摘蕾、疏花和護果。在以生產塊根為主要目標的冷涼地區,當三七花基長到3-5cm時將其摘除,可大幅提高塊根產量。在留種田於三七開花期將中心花蕾的花序疏掉1/3可使三七紅籽(果實)獲得滿意的產量。

5.七園清潔。及時人工拔除三七園的各種雜草,清除病株殘體,並遠離七園焚燒或深埋。七園清潔是改善三七通光透光,防止病害蔓延的重要措施,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五)病蟲害防治 三七由於栽培年限長(2-3年),且又生長於廕庇高溼的栽培環境下,因此三七病害較多且蔓延迅速,主要病害有黑斑病及根腐病。三七蟲害一般不構成危害,整個生育期用辛硫磷防治1-2次即可。

1.黑斑病。於雨季流行蔓延,表現為葉片、莖發生淺褐色橢圓形病斑,繼而凹陷產生黑色黴狀物,嚴重時出現扭折。防治方法為發病初期用40%菌核淨500倍液+70%甲基託布津500倍液葉面噴霧,或45%代森銨水劑 1000倍液葉面噴霧。

2.根腐病 三七根腐病為土傳病害,主要發生於出 苗期(3-4月)及開花期(8-10月),其症狀為葉片垂萎發黃,塊根......

怎樣種植三七

三七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每年有一個生長週期。通常,兩年以上的三七在一個生長週期內有兩個生長高峰,4—6月的營養生長高峰和8—10月的生殖高峰。三七種子的發芽溫度為10—30℃,最佳溫度為20℃,種子的休眠期為45d—60d,種苗在休眠過程中需要經一段時間的低溫處理才會萌發,而且對光的反應非常敏感;傳統認為需要自然光照30%才能正常生長髮育,故三七蔭棚有“三成透光,七成蔽蔭”之說;據最新研究表明,最適宜的三七棚透光度為8%—12%,超過17%三七的生長就會受到不利的影響!

三七從播種到收穫,要經3年以上的時間;一年生三七的根通常用做種苗,從第二年的植株起便能開花結實,一般7月現蕾,8月開花,9月結實,10至11月果實分批成熟。

通過栽培實踐,瞭解到三七生長過程中,宜接受漫射光而切忌強烈陽光的直接照射。

三七是典型的陰生植物,這種生態習性與三七本身的組織構造特徵相一致。具有豐富生產經驗的七農,對三七生長髮育期適宜的光照條件,大致為三成透光七成遮陰,在具體做法中又根據三七株齡及不同生育期中透光的需求而有所區別。根據一年中的氣候狀況及生育期特點,通過調整天棚上廕庇物的疏密程度,調節園內的透光度。例如在5月上旬,正值各類三七苗的生長初期,此時年降水量偏少,太陽輻射光較強,且日照時數長 ,為維護這一階段三七苗的正常生長,應適當加大廕庇度,棚內的透光度約為25-30%。進入雨季後,由於雲量增多,大氣溼度增大,日照時數比春季減少,總輻射也較低,而三七正進入生長旺盛期,此時宜減少廕庇,加大園內的光照,透光度可增加到40%,具體控制園內廕庇度的多少,需根據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種植栽培

1、選地、整地:宜選坡度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緩坡地,富含有機質的腐殖質土或砂壤土。農田地前作以玉米、花生或豆類為宜,切忌茄科作前作。地塊選好,要休閒一至半年,多次翻耕,深15~20釐米,促使土壤風化。有條件的地方,可在翻地前鋪草燒土或每畝施石灰100千克,作土壤消毒。最後一次翻地每畝施充分腐熟的廄肥5000千克,餅肥50千克,整平耕細,作畦,畦向南,畦寬1.2-1.5米,畦間距50~150釐米,畦長依地形而定,畦高30-40釐米,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攔擋,以防畦士流坍,畦面呈瓦背形。

2、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

(1)選種種子處理:每年10-11月,選3—4年生植株所結的飽蔭成熟變紅果實,摘下,放人竹篩,搓去果皮,洗淨,晾乾表面水分。用65%代森鋅400倍液,或50%託布津1000倍液浸種10分鐘消毒處理。三七種子乾燥後易喪失生命力,因此,應隨採隨播或採用層積處理保存。

(2)播種:用工具劃印行,以行株距6釐米×5釐米進行點播,然後均勻撒一層混合肥(以腐熟農家肥或與其它肥料混臺),畦面蓋一層稻草,以保持畦面溼潤和抑制雜草生長,每畝用種7萬-10萬粒,摺合果實10~12千克。

如播種澆水後採取覆蓋銀灰色地膜的方法,可起到明顯的增產和良好的保水節肥等效果。

(3)苗期管理和移栽:天氣乾旱時,應經常澆水,雨後及時排去積水,定期除草。苗期追肥一般以磷肥為主,通常追施3次,第一次在3月份苗出齊後進行,後2次分別在5月、7月進行。苗期天棚透光度要根據不同季節的光照度變化加以調節。三七育苗一年後移栽,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移栽。要求邊起苗、邊選苗、邊移栽。起根時,嚴防損傷根條和芽胞。選苗時要剔除病、傷、弱苗,並分級栽培。三七苗根據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級:千條根重2千克以上的為一級;千條根重1.5~2千克的為二級;1.5千克以下的為......

三七怎麼種植要注意什麼

三七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每年有一個生長週期。通常,兩年以上的三七在一個生長週期內有兩個生長高峰,4—6月的營養生長高峰和8—10月的生殖高峰。三七種子的發芽溫度為10—30℃,最佳溫度為20℃,種子的休眠期為45d—60d,種苗在休眠過程中需要經一段時間的低溫處理才會萌發,而且對光的反應非常敏感;傳統認為需要自然光照30%才能正常生長髮育,故三七蔭棚有“三成透光,七成蔽蔭”之說;據最新研究表明,最適宜的三七棚透光度為8%—12%,超過17%三七的生長就會受到不利的影響!

三七從播種到收穫,要經3年以上的時間;一年生三七的根通常用做種苗,從第二年的植株起便能開花結實,一般7月現蕾,8月開花,9月結實,10至11月果實分批成熟。

通過栽培實踐,瞭解到三七生長過程中,宜接受漫射光而切忌強烈陽光的直接照射。

三七是典型的陰生植物,這種生態習性與三七本身的組織構造特徵相一致。具有豐富生產經驗的七農,對三七生長髮育期適宜的光照條件,大致為三成透光七成遮陰,在具體做法中又根據三七株齡及不同生育期中透光的需求而有所區別。根據一年中的氣候狀況及生育期特點,通過調整天棚上廕庇物的疏密程度,調節園內的透光度。例如在5月上旬,正值各類三七苗的生長初期,此時年降水量偏少,太陽輻射光較強,且日照時數長 ,為維護這一階段三七苗的正常生長,應適當加大廕庇度,棚內的透光度約為25-30%。進入雨季後,由於雲量增多,大氣溼度增大,日照時數比春季減少,總輻射也較低,而三七正進入生長旺盛期,此時宜減少廕庇,加大園內的光照,透光度可增加到40%,具體控制園內廕庇度的多少,需根據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種植栽培

1、選地、整地:宜選坡度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緩坡地,富含有機質的腐殖質土或砂壤土。農田地前作以玉米、花生或豆類為宜,切忌茄科作前作。地塊選好,要休閒一至半年,多次翻耕,深15——20釐米,促使土壤風化。有條件的地方,可在翻地前鋪草燒土或每畝施石灰100千克,作土壤消毒。最後一次翻地每畝施充分腐熟的廄肥5000千克,餅肥50千克,整平耕細,作畦,畦向南,畦寬1.2-1.5米,畦間距50——150釐米,畦長依地形而定,畦高30-40釐米,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攔擋,以防畦士流坍,畦面呈瓦背形。

2、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

(1)選種種子處理:每年10-11月,選3—4年生植株所結的飽蔭成熟變紅果實,摘下,放人竹篩,搓去果皮,洗淨,晾乾表面水分。用65%代森鋅400倍液,或50%託布津1000倍液浸種10分鐘消毒處理。三七種子乾燥後易喪失生命力,因此,應隨採隨播或採用層積處理保存。

(2)播種:用工具劃印行,以行株距6釐米×5釐米進行點播,然後均勻撒一層混合肥(以腐熟農家肥或與其它肥料混臺),畦面蓋一層稻草,以保持畦面溼潤和抑制雜草生長,每畝用種7萬-10萬粒,摺合果實10——12千克。

如播種澆水後採取覆蓋銀灰色地膜的方法,可起到明顯的增產和良好的保水節肥等效果。

(3)苗期管理和移栽:天氣乾旱時,應經常澆水,雨後及時排去積水,定期除草。苗期追肥一般以磷肥為主,通常追施3次,第一次在3月份苗出齊後進行,後2次分別在5月、7月進行。苗期天棚透光度要根據不同季節的光照度變化加以調節。三七育苗一年後移栽,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移栽。要求邊起苗、邊選苗、邊移栽。起根時,嚴防損傷根條和芽胞。選苗時要剔除病、傷、弱苗,並分級栽培。三七苗根據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級:千條根重2千克以上的為一級;千條根重1.5......

我想種植三七但不知道怎麼種?

請參考:

三七種植技術特點

由於三七特殊攻生長環境和植物屬性,對種植環境具有特殊要求,本文重點介紹三七種植技術的特點和特殊要求。 三七起源於第三紀,屬古熱帶殘遺植物,分佈範圍極其狹小,這主要與三七在生理生態上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三七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每年有一個生長週期。通常,兩年以上的三七在一個生長週期內有兩個生長高峰,4—6月的營養生長高峰和8—10月的生殖高峰。三七種子的發芽溫度為10—30度,最佳溫度為20度,種子的休眠期為45d—60d,種苗在休眠過程中需要經一段時間的低溫處理才會萌發,而且對光的反應非常敏感;傳統認為需要自然光照30%才能正常生長髮育,故三七蔭棚有“三成透光,七成蔽蔭”之說;據最新研究表明,最適宜的三七棚透光度為8%—12%,超過17%三七的生長就會受到不利的影響。

三七從播種到收穫,要經3年以上的時間;一年生三七的根通常用做種苗,從第二年的植株起便能開花結實,一般7月現蕾,8月開花,9月結實,10至11月果實分批成熟。三七花批量上市也一般在9月份左右。

雲南省三七主產區地處低緯度高原,氣候的特點是夏長冬暖,熱量比較豐富,年溫差變化比較小,年平均氣溫為15.8-19.3℃(雲南省氣象局資料室,1982),一年內除了12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日溫低氣溫出現≥0.0℃的天氣外,最低氣溫多年的平均值為0-2℃,歷年日平均氣溫穩定≥10℃的天數為265-307天,年有效積溫達4863.7-6436.8℃。夏季由於雨量集中,太陽輻射明顯下降,形成6-8月的平均氣溫為21.5-22.5℃,適宜的溫度及水分條件,為三七的生長髮育提供優越的自然環境。冬季月平均溫度為11℃,地上部分的生長已經停止,但此時5cm地溫仍保持14℃(地區平均值),這是三七莖葉在冬季仍能保持生機的原因,較高的地溫,有利於根部養份的積累,特別對已播種入土種子的種胚後熟的形態發育極為有利,種胚後熟期能夠通過冬季階段時自然完成,這對三七的育苗工作,提高種子的出苗率,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是文山州發展三七生產的有利因素。

三七產區的地貌複雜,地勢起伏大,造成氣溫的垂直差異顯著,冬春季(12月至次年4月)及夏末秋初(8-10月),受大氣環流冷空氣侵襲的影響,造成短時性及局部的霜凍和低溫災害,特別是低溫冷害,雖未曾出現降雪和霜凍現象,氣溫也未降至凝霜0℃值,但氣溫驟然降低至作物生長的臨界值以下(周以仁等,1980)造成的危害較大,這類情況幾乎隔數年就可能出現。在富寧縣海拔低於500m的產區,在夏季氣溫較高,加上焚風效應及局部環流影響,氣溫更有增高傾向,可能出現日最高氣溫≥35℃的天氣,蒸發加強,很可能造成植株萎焉。以上兩種情況的出現,一定要採取妥善措施,儘量減少損失。

通過栽培實踐,瞭解到三七生長過程中,宜接受漫射光而切忌強烈陽光的直接照射。三七是典型的陰生植物,這種生態習性與三七本身的組織構造特徵相一致。具有豐富生產經驗的七農,對三七生長髮育期適宜的光照條件,大致為三成透光七成遮陰,在具體做法中又根據三七株齡及不同生育期中透光的需求而有所區別。

根據一年中的氣候狀況及生育期特點,通過調整天棚(紀大幹等,1970)上廕庇物的疏密程度,調節園內的透光度。

例如在5月上旬,正值各類三七苗的生長初期,此時年降水量偏少,太陽幅射光較強,且日照時數長 ,為維護這一階段三七苗的正常生長,應適當加大廕庇度,棚內的透光度約為25-30%。進入雨季後,由於雲量增多,大氣......

盆栽三七怎麼種植才好

1.首先田七性喜溼潤,耐旱,耐溼,對土壤的適應能力較強,根系分佈較淺,多分佈在10釐米以上的土層。根系好氣性較強,在莖蔓分枝處易發生氣生根,因此,我們最好選擇通氣性良好的沙壤土栽培為宜。

2.田七在春、秋、冬三季都可栽培,最好採用搭架或吊蔓栽培的方法,也可以採用地爬的栽培方法。田七盆栽跟地栽是一樣的,也需要太陽下才能正常生長,但盆栽因盆的限制水分較少不易長時間的曝晒,所以在夏天的中午可移入室內以防曝晒成脫水死亡。主要是盆中的水分少曝晒後怕引起失水死亡。

3.栽種前應根據田七苗的大小開槽,槽深為田七苗放下后土壤剛好蓋過田七苗即可。行珠距為8X10釐米,開好槽後將田七苗帶著原土放入槽內,種植深度為蓋過原土1-2裡米即可。不可種植過深。田七種植好後,要在土表面蓋上3釐米厚耐腐的乾草或者松針葉。用來保潮和保護新芽(必須)。

4.第一次種植後要澆透水,以後看土壤溼度決定是否澆水,只要土壤保持溼潤度在30-40%都不用澆水,水是田七的命同時也是田七的病,澆水過多會造成田七根部爛根。

5.田七苗種植成活後可以採用肥土撒施在土壤表面增肥,肥土可以用草木灰伴土加入鈣鎂磷肥製作,同時可以採用噴施葉面肥和澆灌水肥的方法增肥(盆栽最好的增肥方法),也可以直接使用那種經過充分腐熟的山土(花鳥市場都有售)也可以少量撒施硫酸鉀複合肥增肥,不可使用未經腐熟殺菌的人畜糞便。

6.所謂下顆,就是每年立春前剪掉原來的莖稈,保證有足夠的營養供給新芽的生長!田七每年立春前20天左右要把原來的莖稈從土面以上4釐米處剪掉,促進新芽的生長,剪掉莖稈後要在剪口處塗抹殺菌劑,防止芽腐病。立春後田七會長出比原來壯實的新芽。

三七家庭怎麼種植

基本上不行。

首先我不知道你家那邊的氣候怎麼樣,太冷太熱都不會發芽,其次苗也不好找。

然後家裡種地話,必須保證水分,但又不能太多,多了爛根。太陽只能照早晨和傍晚的很弱的陽光,我們種植三七都是搭棚子遮陽的。

怎麼種植三七

三七為多年生

,每年有一個生長週期。通常,兩年以上的三七在一個生長週期內有兩個生長高峰,4—6月的營養生長高峰和8—10月的生殖高峰。三七種子的發芽溫度為10—30℃,最佳溫度為20℃,種子的休眠期為45d—60d,種苗在休眠過程中需要經一段時間的低溫處理才會萌發,而且對光的反應非常敏感;傳統認為需要自然光照30%才能正常生長髮育,故三七蔭棚有“三成透光,七成蔽蔭”之說;據最新研究表明,最適宜的三七棚透光度為8%—12%,超過17%三七的生長就會受到不利的影響!

三七從播種到收穫,要經3年以上的時間;一年生三七的根通常用做種苗,從第二年的植株起便能開花結實,一般7月現蕾,8月開花,9月結實,10至11月果實分批成熟。

通過栽培實踐,瞭解到三七生長過程中,宜接受漫射光而切忌強烈陽光的直接照射。

三七是典型的

,這種生態習性與三七本身的組織構造特徵相一致。具有豐富生產經驗的七農,對三七生長髮育期適宜的光照條件,大致為三成透光七成遮陰,在具體做法中又根據三七株齡及不同生育期中透光的需求而有所區別。根據一年中的氣候狀況及生育期特點,通過調整

上廕庇物的疏密程度,調節園內的透光度。例如在5月上旬,正值各類三七苗的生長初期,此時

偏少,

光較強,且

長 ,為維護這一階段三七苗的正常生長,應適當加大廕庇度,棚內的透光度約為25-30%。進入雨季後,由於雲量增多,大氣溼度增大,

比春季減少,總輻射也較低,而三七正進入生長旺盛期,此時宜減少廕庇,加大園內的光照,透光度可增加到40%,具體控制園內廕庇度的多少,需根據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種植栽培

1、選地、整地:宜選

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緩坡地,富含

土或砂

。農田地前作以玉米、花生或豆類為宜,切忌茄科作前作。地塊選好,要休閒一至半年,多次翻耕,深15~20釐米,促使土壤風化。有條件的地方,可在翻地前鋪草燒土或每畝施石灰100千克,作

。最後一次翻地每畝施充分

的廄肥5000千克,

50千克,整平耕細,作畦,畦向南,畦寬1.2-1.5米,畦間距50~150釐米,畦長依地形而定,畦高30-40釐米,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攔擋,以防畦士流坍,畦面呈瓦背形。

2、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

(1)選種種子處理:每年10-11月,選3—4年生植株所結的飽蔭成熟變

實,摘下,放人竹篩,搓去果皮,洗淨,晾乾表面水分。用65%

400倍液,或50%託布津1000倍液浸種10分鐘消毒處理。三七種子乾燥後易喪失生命力,因此,應隨採隨播或採用層積處理保存。

(2)播種:用工具劃印行,以行株距6釐米×5釐米進行點播,然後均勻撒一層混合肥(以

或與其它肥料混臺),畦面蓋一層稻草,以保持畦面溼潤和抑制

生長,每畝用種7萬-10萬粒,摺合果實10~12千克。

如播種澆水後採取覆蓋

的方法,可起到明顯的增產和良好的保水節肥等效果。

(3)苗期管理和移栽:天氣乾旱時,應經常澆水,雨後及時排去積水,定期除草。苗期追肥一般以為主,通常追施3次,第一次在3月份苗出齊後進行,後2次分別在5月、7月進行。苗期

透光度要根據不同季節的

變化加以調節。三七育苗一年後移栽,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移栽。要求邊起苗、邊選苗、邊移栽。起根時,嚴防損傷根條和芽胞。選苗時要剔除病、傷、弱苗,並分級栽培。三七苗根據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級:千條根重2千克以上的為一級;千條根重1.5~2千克的為二級;1.5千克以下的為三級。移栽行株距:一、二級為18釐米×15~18釐米;三級的為15釐米×15釐米。種苗在栽前......

三七的種植時間及方法

北方三七草種植技術 三七草為菊科植物,又名菊三七、血牡丹等,有活血、消腫、解毒、散瘀等功效。主產於雲貴、兩廣地區,現將北方引種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溼潤環境,以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為好,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澇窪、黏土地不宜栽培。不耐嚴寒。 2.整地與施肥 每畝施土雜肥3000~5000kg,搗細、撒勻,深耕500px,耙細整平,按1m寬做畦,備用。 3.繁殖方法 (1)根莖繁殖:3~4月栽種,選擇健壯、無病害的根莖,切成小塊,每塊根莖上要有芽2~3個;切後將切口晾乾或拌上草木灰後栽種。在整好的畦內按行距35~1000px開6~250px深的溝,按株距20~625px將切好的根莖擺放在溝內,芽尖向上,覆土、壓平。栽後15天左右出苗。天旱時可先向畦內澆水,待水滲下以後再行栽培,以保證其成活率。 (2)扦插繁殖:6~7月高溫多雨季節,選擇健壯、無病害的枝條,按長10~375px截成小段,去掉下端的葉片,上端保留2~4片葉,斜插於沙土中,土面以上留約125px。約2周就能成活,成活後2周即可移栽,移栽行距與根莖繁殖相同。 4.田間管理 栽種後要按時澆水,防止乾旱。苗出齊後要按時中耕除草。在植株生長旺盛期可追施1次人畜糞水或每畝施20kg尿素。雨季要防止地內積水,雨後要及時排水,防止根莖腐爛。 5.病蟲害防治 三七草的病蟲害較少,主要害蟲是地老虎和蚜蟲。發生地老虎為害時,可用敵百蟲原藥配成1∶100倍液噴霧防治,或用50%辛硫磷50g拌碎鮮草5kg製成毒餌誘殺;發生蚜蟲為害時,可用40%樂果乳油1000~1200倍液噴霧防治。 6.採收加工 栽種當年的10月中、下旬採收。採收時先割去地上部的莖,刨出塊根。晒至半乾後搓去鬚根,晒乾即可藥用。 7.種栽貯存 在北方,三七草最好存儲於地窖內,窖溫控制在0~5℃。存儲時,頂芽向上擺好,一層沙一層根莖,擺4~5層後上面蓋沙土。要定期檢查,防止發熱黴爛。 ( 來源:山東科技報 )

怎樣栽種三七和管理 40分

【1】選地、整地。【2】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1)選種種子處理:(2)播種:(3)苗期管理和移栽:【3】田間管理(1) 除草和培土:(2) 淋水、礎水:(3) 搭棚與調節透光度:(4)追肥:(5)打薹:

相關問題答案
三七如何種植方法?
文玩葫蘆如何種植方法?
薄荷種子如何種植方法?
洋蔥怎麼種植方法如下?
多肉植物如何養殖方法?
牛油果籽怎麼種植方法?
銀魚乾如何保存方法?
信用卡如何套現方法?
如何種植芽苗菜?
酸角樹如何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