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應該怎麼過?

General 更新 2024-06-05

中秋節怎麼過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係。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於此。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開封,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現在,祭月拜月活動也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但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是:年紀大一點的人覺得中秋節越來越沒有什麼意思了,年紀小的80、90一代對過中秋節的意識越來越淡化。中秋節這一傳統節日正面臨著吸引力越來越弱的趨勢。吃月餅是過中秋節的主要習俗。可如今許多節日在我們日益緊張的生活中變的越來越淡,最後只剩下了吃。中秋吃,過年吃,端午吃,元宵節吃,聖誕節吃,總之現在吃的內容已經變做了節日的重頭戲,而那種玩樂和有意思的事卻越來越少。在物質日益豐富的現在,怎樣把節日過的有意思,值得回憶,這是需要我們好好思考的問題。

既然是過節嘛,總該跟平時有什麼不同才對,總該比平時更有意思才對。或者說特殊的日子總該有特定的儀式或與平時不一樣的內容啊。可如今除了吃,我們似乎沒有任何東西值得留戀。而吃也似乎有些膩了,煩了。月餅提前一個星期半個月就可以吃了,到了真正中秋的那天也許就沒有什麼興趣了。因為吃月餅並不能代表什麼東西,想吃天天都可以吃,不想吃到了中秋也不感興趣。

儘管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但是國家並沒有給予法定放假。中秋之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可是沒有放假,異地的親人團聚也是難上難啊,只能是明月千里遙寄相思!

對於忙碌的人們來說,互送禮物、互發信息、打電話表達問候和祝福是慶祝中秋節最常見的方式。抽時間聚會HAPPY一場、去湖邊山頂賞月也是眾多人的選擇。也有一部分有錢有閒的市民選擇外出旅遊觀光。但真正有內涵有文化的中秋節活動難得一見,政府、民間在弘揚中秋文化方面都亟待大大加強。

今年中國的“七夕”情人節比去年就熱鬧多了,大有追趕國外的情人節之勢,這當然是件好事。聯想起前些年韓國向聯合國申請將端午節列為非物質世界文化遺產,聯合國說端午節是韓國的,我心裡就很不是滋味。反思一下,我們難道對發展中秋節這一傳統節目不應該盡更多的努力嗎?

現代中國人啊,不要讓中秋節的光彩在我們手裡漸漸淡去!...

中秋節大家怎麼過的?

我中秋節就賞月啊,在樓頂看人家放的孔明燈,還有拜月娘!呵呵~~

中秋節應該怎麼過呢?

中秋佳節當然回家和父母團圓 回家過節啊

中秋節怎麼過?

一個人也不錯,賞景飲孤單

你們中秋節怎麼過的?

一家人吃頓飯,有老公和未出生的寶寶陪著。

中秋節你打算怎麼度過

回家過過節也是不錯的喔! 和家人聊聊天,逛逛周圍的大街小巷也是多好的事呀! 那你中秋節要怎麼過呢? 要是沒地方去,就照我的想法也不錯喔!

中秋節到了,怎麼過好中秋節

跟你最親最愛的人團團圓圓,好好相聚一天!如果不能相聚,也要打個電話好好聯繫一番!畢竟中國的節氣,就是家人團聚的時刻,只要在一起,吃什麼,喝什麼,幹什麼都是開心的!

南方人怎麼過中秋節

廣東人中秋節主要吃的水果有: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紅梨、菠蘿、香蕉、林檎、龍眼、楊桃、紅柿、牛心柿等,琳琅滿目的水果是中秋拜月的佳品。潮汕人中秋拜月一定少不了有柚子、菠蘿、香蕉、林檎、龍眼、楊桃.因此中秋節又被人們稱為“水果節”、“齋節”。

中秋節又到了,該怎麼過呢?

平常過唄

相關問題答案
中秋節應該怎麼過?
中秋節你是怎麼過的?
孩子週末應該怎麼過?
煤氣中毒時應該怎麼做?
中學生應該怎麼學英語?
初中地理應該怎麼學?
慶祝中秋節英語怎麼說?
中秋節的畫怎麼畫?
中學生應該怎麼打扮自己的穿著? ?
皮膚過敏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