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鱘滅絕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4-06-03

中華鱘瀕臨滅絕,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中華鱘主要生活於我國近海大陸架水域,繁殖時洄游於長江。我國珠江及閩江也有分佈記錄。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種。

中華鱘非常珍貴。它是一種稀有的“活化石”,最早出現在1.5億年前的中生代。在分類地位上,中華鱘介於軟骨魚和硬骨魚之間。它的骨骼為軟骨,全身有堅硬的骨質鱗,屬於軟骨硬鱗魚類。中華鱘在分類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魚類演化的重要參照物。

2.造成中華鱘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近年來,水質的汙染,對中華鱘親魚的性腺發育、自然繁殖受精卵的孵化以及幼鱘的生長和發育均不利。受水質汙染的影響,長江口幼鱘分佈範圍已明顯縮小,如70年代以前,中華鱘幼魚曾是杭州灣的四種主要捕撈對象之一,目前,該水域已難覓幼鱘蹤跡。而長江口的幼鱘也因水質汙染出現了肝癌病變。80年代後,中華鱘產卵群體中性別比例嚴重失調,雌、雄比已達到3:1甚至5:1,中華鱘雄性親魚精子活力逐年下降,也可能與長江水質汙染有直接關係。

葛洲壩水利工程的建設也對中華鱘的生存環境造成影響。這項工程建設以前,產卵的中華鱘逆水而上一直到達金沙江,葛洲壩截斷長江水道後,洄游的中華鱘只能到達壩下,產卵江段由原來的800公里縮減到7公里,產卵場數量由原來的16處減少到1-2處,產卵場面積也只有0.4平方公里,這使得產卵洄游的中華鱘數量銳減。

中華鱘數量減少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人為捕撈。1988年以後,中華鱘揣然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但每年仍有相當數量的中華鱘被誤捕和非法捕撈。僅宜昌江段,1986-1996年間,漁民誤捕放流的中華鱘就達155尾,還有沿江的部分漁具對幼鱘資源的破壞也較嚴重。調查表明,1988-1992年間,僅在中華鱘幼魚集中分佈的長江口崇明島東部灘頭及其部分延伸淺灘,每年幼鱘的總誤捕量為6350尾至7060尾。除此之外,中華鱘數量減少還因為初次性成熟年齡較高、重複繁殖間隔時間長、受精卵存活率低等自身及其它方面的原因,自身繁殖存活率低等方面的原因。

有關單位的調查資料記載:1981-1990年產卵洄游的中華鱘年平均為2079尾,1998年為680尾,1999年為601尾,2000年約343尾,2001年為257尾。統計資料表明,中華鱘資源急劇下降,而處於瀕臨滅絕的狀態。

3.為拯救中華鱘,我國做了哪些工作?

20世紀80年代初期,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修建後,截斷了中華鱘由海入江繁殖的洄游通道,對中華鱘的生存帶來嚴重的影響。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長江流域規劃時,國家領導人提出了必須對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修建對魚類的洄游及產卵場的影響等相關問題進行研究,當時有一批科技人員和主管部門領導堅持要在大壩上開一個口子,增加一個12米寬的過魚設施――魚道。中科院院士伍獻文、曹文宣兩位科學家根據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二十多年來在長江進行魚類資源調查所積累的豐富科學資料和數年來水生所、水利電力大學等單位開展的“魚類克服流速能力”的實際數據,並查閱、考察了前蘇聯、歐美等鱘魚生產國家所採取的系列保護與增殖其資源的補償措施,頂住了來自社會個方面的輿論壓力,毅然提出“葛洲壩樞紐修建不會對家魚產卵場帶來明顯影響”,“葛洲壩樞紐阻隔了中華鱘的洄游通路,對這一魚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必須加以救護”,“主要應採用人工繁殖放流措施而不應當修建過魚設備”。“中華鱘個體大,上溯時對水流條件要求十分苛刻,何況相對於寬闊的江面和湍急的江水,中華鱘是無法找到12米寬的魚道”。根據長江的自然環境條件和水文資料,大膽推斷大壩修建後,中華鱘有可能在壩下形成新的產卵場,進行自然......

為什麼中華鱘都快滅絕了但是餐桌上還有很多

你還真信那是中華鱘啊,沒有五條脊的是東北養殖雜交皇鱘,有五條脊的是養殖雜交中華鱘,嘴巴都不上翹怎麼可能是中華鱘。雜交才能養是防止野生捕撈魚目混珠逃避法律,是很有必要的,對老百姓來說影響不大,不過打著中華鱘的旗號是欺騙行為

中華鱘的珍稀原因是什麼

中華鱘主要生活於我國近海大陸架水域中華鱘非常珍貴.它是一種稀有的“活化石”,最早出現在1.5億年前的。

中華鱘是溯河洄游性魚類,一生主要生活在海洋中,產卵洄游時進入長江,上溯數千公里抵達長江上游進行產卵繁殖,其生物學特性決定了中華鱘資源一旦遭到破壞將不易恢復。

由於水土流失、工業廢水、生活廢水、農藥殘留物等造成的水汙染;航運業對其的威脅和漁業捕撈的嚴重過度;尤其是葛洲壩截流阻斷了洄游路線,三峽工程位於葛洲壩上游,不再存在阻隔中華鱘洄游路線問題。20世紀80年代初期,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修建後,截斷了中華鱘由海入江繁殖的洄游通道,對中華鱘的生存帶來嚴重的影響。

中華鱘魚肉質肥美,卵可制魚子醬,是珍貴食品;鰾和脊索可制魚膠,所以過去一直遭到過度捕撈。許多水利工程由於忽視生態平衡,也使這種魚類自然資源遭受嚴重影響。中華鱘魚有瀕於滅絕的危險,因此要求嚴加保護。

中華鱘被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名錄。

為什麼中華鱘瀕臨滅絕

由於環境汙染、過度捕撈、長江流域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等因素,嚴重影響了中華鱘的洄游路線和繁殖場所,使之種群數量急劇減少,並瀕臨滅絕危險。中華鱘為中國獨有,是世界27種鱘魚中最珍稀的一個種類。據估計,在大約1.5 億年前恐龍統治地球的白堊紀,中華鱘就在地球生存並繁衍。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中華鱘被譽為“活化石”、“水中的大熊貓”,因為它只在長江上游產卵,中華鱘又被稱為“愛國魚”。一條成年的中華鱘可以長到 4米長、1000公斤重,壽命可達100多歲。中華鱘屬於典型的江河洄游性魚類,每年10-11月,成年中華鱘經過3000多公里的長途跋涉,從大海洄游到長江上游江段產卵,孵化後的幼魚,經過長達5-6月的漫漫旅程,遊入大海,並在海洋裡生長 15年左右直至成熟,才會回到長江口,從這裡踏上回鄉之路。

為什麼說中華鱘樣子怪怪的

鱘類最早出現於距今2億3千萬前的早三疊世,一直延續至今。 鱘科動物在兩億年前曾經盛極一時,資格比恐龍還老。現代鱘只是它們的子遺,所以中華鱘是有名的活化石,對古生物學,地質學的研究有重要意義。 中華鱘是我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遠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華鱘稱為王鮪魚。它的吻尖突,口小無牙,身體呈橢圓筒形。口前有四條觸鬚,用來搜尋水底的無脊椎動物、小魚和其他食物。中華鱘魚是大型洄游性魚類。它們像遊牧民族,生在江河裡,長在海洋中,在那裡成長、發育,成熟期約需9-12年。完全成熟後,再遷移到我國淺海地區進入河口,在那裡肥育、棲息。秋季,順長江逆流而上,直至長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帶產卵繁殖。幼魚孵出後,便跟隨著親魚遠征,向河口、海洋游去。中華鱘魚的壽命很長,可活一二百年。魚體可長達2米以上,雌魚體重約二三百千克。中華鱘魚肉質肥美,卵可制魚子醬,是珍貴食品;鰾和脊索可制魚膠,所以過去一直遭到過度捕撈。許多水利工程由於忽視生態平衡,也使這種魚類自然資源遭受嚴重影響。現在,中華鱘魚有瀕於滅絕的危險,因此要求嚴加保護。

中華鱘的中華鱘現狀

上世紀70年代,長江裡的繁殖群體能達到1萬餘尾,葛洲壩截流的80年代,驟減到2176尾,2000年僅有363尾,2010年估算只剩57尾。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野生中華鱘逐漸在長江宜昌江段形成了新的產卵場。相關科研機構開始對該江段的中華鱘自然繁殖活動展開監測。多年來,野生中華鱘自然產卵多集中在11月中旬,少數年份會在11月下旬。20世紀80年代的科研捕撈指標是長江水產研究所和中華鱘研究所每年各100尾,但兩家機構每年各自能捕到五六十尾已很不錯。2000年後,兩家每年加起來也只能捕撈二三十尾。2008年,農業部組織專家論證,估算繁殖群體不足200尾,野生種群岌岌可危,科研捕撈就此叫停。2013年,葛洲壩下游的野生中華鱘產卵場,繁殖季節,未監測到任何卵和受精卵,自從葛洲壩建成後截斷中華鱘產卵路徑,32年來頭一次停止自然產卵。2013年10月31日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就開始進入中華鱘核心保護區中華鱘產卵地附近進行監測。監測範圍為葛洲壩水電站壩下15公里江段內。在為期58天的監測中,儘管幾家科研單位綜合採用了水下攝影、水下聲吶探測、走訪漁民和組織人工觀察等多種途徑,但始終未能監測到野生中華鱘自然產卵。 2013年12月27日下午,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以及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救治監測中心結束了聯合監測活動。結果顯示,2013年仍未發現野生中華鱘自然產卵跡象,這是近32年來首次未監測到野生中華鱘自然產卵。2013年9月13日,新華網宜昌電,受農業部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委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瀕危魚類保護學科組開展了長江中下游魚類資源專項調查,重點對中華鱘2013年自然繁殖情況及現有資源狀況進行調查。記者13日獲悉,調查認定:中華鱘在2013年沒有自然繁殖活動發生,野生中華鱘種群面臨滅絕危險。 2013年10月至12月底針對中華鱘的專項調查中,專家們32年來首次未監測到野生中華鱘自然產卵。而2014年8月,宜昌至上海江段也未發現野生中華鱘幼魚蹤跡,這令科研人員的心情更加沉重。如不及時加強保護,野生中華鱘將面臨滅絕危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水電工程、航運、捕撈、汙染等人為因素,被指共同造成了中華鱘的種群危機。為挽救中華鱘,長江應該進行生態聯合整治,為中華鱘開闢更多“棲息之地” 。2014年9月2日,葛洲壩截流32年來首次未監測到中華鱘自然產卵。 2014年9月,他們再次調查確認了這一消息。這可能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中華鱘這個長江旗艦生物種群面臨滅絕。2014年10月底開始,科研機構已繼續對中華鱘自然產卵情況進行監測,預計監測結果會在2015年1月發佈。 2014年12月31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及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遺憾地結束了2014年度野生中華鱘自然產卵的聯合監測活動。監測結果顯示:未能發現野生中華鱘自然產卵。這也是繼2013年度之後,再次未能監測到野生中華鱘自然產卵。

相關問題答案
中華鱘滅絕原因?
地龜的滅絕原因?
袋狼滅絕原因?
日本侵華戰爭中國勝利的原因 ?
運動中暑的產生原因?
東漢滅亡原因?
中學生厭學原因及對策?
中華鱘有刺嗎?
唐朝覆滅的原因作文?
中國的離婚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