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主觀?

General 更新 2024-05-30

什麼叫主觀,什麼叫客觀?

主觀,是人的一種意識、精神,與“客觀”相對,所謂“主觀”,就是觀察者為“主”,參與到被觀察事物當中。通俗說,就是‘我’‘看’。

客觀:哲學術語,指的是人們看事物的一種態度,不以特定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也就是事物本身的屬性,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另外,客觀也指事物的本來存在狀態。

主觀什麼意思,,

主觀簡單的說就是自己想這麼做,是人的一種意識、精神,客觀就是被迫的,自己其實並不想做某件事,卻被外來因素加入,使你膽得不這麼做。

例如:你餓了,就去吃飯。(主觀)

你不餓,但是吃飯時間到了,飯也做好了,所以你必須去吃飯。(客觀)

什麼是主觀思想?

主觀思想就是不以客觀事實為依據,思考問題以及辦事全憑自己的主觀想法,簡單的說,就是自己想怎麼就怎麼,自己認為是什麼樣丹是什麼樣等等。

客觀與主觀的區別是什麼? 40分

1、客觀:指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的一切事物。換言之,不管人們是否認識它、是否知道它、是否承認它...都照樣存在的,就是客觀的。比如:萬有引力,在牛頓發現它之前就已經存在,儘管人們感覺不到、認識不到,自打有地球開始他就存在,那它就是客觀的琺客觀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無形的。

2、主觀:跟客觀正相反,指被人的意識所支配的一切。比如:人們想問題、做事情,都屬於主觀範疇。

3、二者聯繫:

客觀決定主觀,主觀能反映客觀,並對客觀具有能動作用。當主觀正確反映客觀、並作用於客觀時,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促進或推動作用;反之,對事物的發展就起阻礙作用。因此,要想推動社會的發展,必須使主觀符合客觀。

主觀性什麼意思 25分

主觀性與客觀性相反,主觀性以主體自身的需求為基礎去看待客體、對待客體。一方面,它只接受對方適於自己需求的性質和關係;另一方面,又必然排斥對方由它出發、不適於自己需求的性質和關係。在內容中,主觀性並不只是表現著主體的性質和狀態,也同時表現客體的性質和狀態。從而使主體有可能超越客體,把客體變成改造的對象。主觀性的另一根本特徵是它的內化的表現形式。它只存在於主體之內,屬於主體的心意狀態。就這一意義說,主觀性也就是客觀存在經過主體內化以後的觀念或意念的存在形式。主觀性具有內在性,它不能滿足主體的現實需要。客觀的房屋可以居住,主觀的房屋不能居住,只有通過主體的感性活動把主觀性轉化為客觀性,即變成具有直接現實性的房子才能居住。這是主觀性的侷限,但也表明了主觀性具有超越客觀現實條件的優點。正由於這一點,它才能突破現實條件的限制,在頭腦中改變事物的現存狀態,把不同的事物組合起來,創造出全新的、在現實中尚不存在、甚至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主觀性的內在性和創造性是分不開的。

主觀圖是什麼意思

主觀能動性

[zhǔ guān néng dòng xìng]

更多圖片(2張)

主觀能動性亦稱“自覺能動性”。指人的主觀意識和實踐活動對於客觀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動作用。主觀能動性有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人們能動地認識客觀世界;二是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在實踐的基礎上使二者統一起來,即表現出人區別於物的主觀能動性。

你很主觀是什麼意思?

主觀:是人的一種意識、精神,與“客觀”相對。所謂“主觀”,就是觀察者為“主”,參與到被觀察事物當中,此時,被觀察事物的性質和規律隨觀察者意願的不同而不同。

你很主觀: 就是說你比較有自己的意見,對於某個事物的看法是很有自己的看法,不注意結合客觀的情況,比較有個人的判斷和意識,帶有個人的色彩標籤。

什麼是主觀意識

物質是世界的本原,意識是物質在大腦中的反映,物質決定意識。

意識始終依賴於意識的對象和物質的實踐活動,但它畢竟有著自己獨特的本質規定。

首先,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它屬於人的主觀世界。意識是由各種反映形式共同組成的完整體系,它包括感覺、知覺、表象等感性認識和概念、判斷、推理等理性認識都是人的主觀世界所特有的,而且受人的主觀狀態(感情、興趣、知識結構、價值觀念、思想方法等)的影響。

其次,個體意識具有差別性。對同一對象,不同的主體會有不同的反映,存在著反映速度的快慢、數量的多少、程度的深淺等區別。這充分地表現了意識的主觀特徵,但無論如何意識反映的內容和出現差異的原因是客觀的。

再次,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近似的、能動的。自由性、預見性、超前性和反思性等都是意識活動相對獨立性的重要表現;錯誤的意識表現出來的虛幻性,則是從另一個側面表現的意識活動的相對獨立性。要特別注意,承認意識的主觀性並不能否定意識源泉和內容的客觀性。

什麼是主觀?什麼是客觀?有什麼區別。

主觀和客觀的區別

主觀指人的意識、精神;客觀指人的意識以外的物質世界,或指認識的一切對象。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主觀和客觀是對立的統一。客觀是不依賴於主觀而獨立存在的,主觀能動地反映客觀,並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促進或阻礙作用.

中國的文字還是很有特色的。所謂“客觀”,顧名思義,就是觀察者為“客”,自外於被觀察事物。此時,被觀察事物的性質和規律不隨觀察者的意願而改變。

所謂“主觀”,就是觀察者為“主”,參與到被觀察事物當中。此時,被觀察事物的性質和規律隨觀察者的意願不同而不同。

怎樣區分主觀客觀?

例如,假設阿門王身高1.8米,這是客觀;阿門王是高是矮?這是主觀。在普通人看來是高,在姚明看來就是矮了。然而同時必須看到,“主觀的客觀性”:如果姚明認為阿門王是矮的,就不會認為一個1.7米的人是高的,只會是更矮。所以,主觀隨客觀而形成和變化,是有既定規律的,儘管這些規律很多還不為人們所瞭解。那麼這些主觀形成變化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願改變的,所以是客觀。

所有客觀的事物都是可以被“測量”的,但不可以被“評估”;所有主觀的事物都不可以被測量,但可以被“評估”。所謂“測量”,一定是根據事物某種固有的屬性進行;所謂“評估”,一定是根據某種先驗的價值觀進行。身高1.8米是阿門王本身的一種固有屬性,可以客觀測量,但不能“客觀評估”,一旦評估就是主觀了。而高、矮這樣的概念不是阿門王本身固有的客觀屬性,而是人們的主觀評估。客觀解決“是什麼”,“怎麼樣”的問題;主觀解決“好不好”,“怎麼辦”的問題。

那麼,價值、效用、勞動這些概念,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

它們既是客觀的,又是主觀的。例如,無論一個身體怎樣的人,只要他搬動同一塊石頭走過同一個距離,那麼可以認為他作的“功”是相等的。這是勞動的客觀性。“勞動耗費”對於不同人的評估是不同的。搬一塊大石頭,身體好,氣力大的人覺得耗費不大,需要的補償就小;身體差,氣力小的人就會覺得耗費大,需要的補償多。這就是主觀。

效用也是同時具有客觀和主觀。效用幹什麼的?滿足慾望。慾望的產生就具有客觀性。肚子餓了想吃飯,困了想睡覺,而不會是餓了想睡覺,困了想吃飯,這就是客觀。餓和困,也分別源於不同的生理過程,餓的生理過程不能產生困的感覺,反之亦然,這也是客觀。喝第一杯水時解渴,喝第二杯水時更解渴,這種規律也是客觀的,所以不可能反過來。喝水效用的飽和點也是客觀規律決定的。各個個體對於某事物的效用有不同評估,這是主觀。

既然勞動、效用都具有客觀性,那麼以勞動和效用定義的價值也當然具有客觀性。具有客觀性,並不否定其也有主觀性。

現在問:客觀和主觀,誰是第一性的?當然是客觀第一性,這和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是同義。離開了阿門王身高1.8米這個客觀測量結果,就無法作出高或矮的主觀評估。

所以,經濟學和一切社會科學,既是主觀的,更是客觀的;既要研究主觀,更要研究客觀。

主觀和客觀是什麼意思??

主觀和客觀的意思

①主觀指人的意識、精神;客觀指人的意識以外的物質世界,或指認識的一切對象。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主觀和客觀是對立的統一。客觀是不依賴於主觀而獨立存在的,主觀能動地反映客觀,並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促進或阻礙作用。

②客觀指人的認識從實際出發;主觀指人的認識不從實際出發,即主觀性。(1979年版) 《辭海》

通俗一點,就例如說是一道1.8米的門,這是客觀的,是不可以改變的.

這道門是高是矮?這就是主觀的.在1.6米的人看來,這道門是高的,但是在姚明看來,這道門就是很矮的.

所以,主觀隨客觀而形成和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儘管這些規律很多還不為人們所瞭解。那麼這些主觀形成變骸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願改變的,所以是客觀。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是主觀?
什麼是主觀、客觀﹖ 5分?
什麼是主機名?
股票什麼是主力?
英語中什麼是主謂關係?
什麼是主謂結構?
什麼是微觀經濟學問題?
什麼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簡述什麼是宏觀經濟學?
什麼是主辦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