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如何備好課?

General 更新 2024-06-06

幼兒園教師怎樣上好一節課

幼兒園教師怎樣上好一節課

作者: 來源: 上傳時間:2013-07-15

一節課上得好還是不好,關鍵是看幼兒園教師怎麼教。那麼,如何上好一節活動課呢?以下為幼兒園教師列舉了“上好幼兒園活動課”的一些小技巧,幼師們很有必要來了解一下哦!

一、一節好課也是有標準的

同樣一節課,幼師們組織的方式卻五花八門,你說你上得好,我說我上得好,大家都在說自己上得好,究竟,什麼樣的課才稱得上是一節好課呢?以下為你逐一道來,希望幼師們能給幼兒一個真實、自然、簡單的課堂。

(一)從教師方面

1、教態親切、自然、大方,語言生動簡練、適中、不囉嗦,並注意與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交流。

2、多運用並恰當運用表揚和鼓勵;加強對幼兒的常規管理。

3、加強對幼兒的常規管理,不放縱幼兒的不良行為,並及時、巧妙地進行制止。

4、課前進行充分地準備。

①把握幼兒的年齡特徵 熟悉教材和教案;

②熟悉教材和教案,把握教學重難點 充分準備教學具;

③充分準備教學具,製作實用的教具。

(二)從幼兒方面

一節好課,離不開幼兒園在課堂上的表現。因此幼兒園教師要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動起來,都能參與進來,不要有等待的現象,這樣的課才稱得上是一節好課。

(三)從課堂設計方面

一節好課,常常依賴於課堂活動設計。活動設計得新穎、獨特、有趣,符合幼兒年齡特徵,是上好課的前提。因此,幼師們在設計活動課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活動課的主次要分明,一般分為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三大部分,併合理分配各部分時間,把握重點,注意目標達成度。

2、導入新穎,能夠吸引幼兒的目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年齡特點。可採用直接、間接、情景表演、圖片導入、實物或謎語等等與課程有關的導入方式進行導入。但時間要把握在2分鐘以內,因為我們的主要目的為接下來的課程做準備。

3、目標明確,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及接受能力。

4、教學過程,各環節聯繫緊密,語言連貫,流程清晰。符合教學的大綱要求。

5、有遊戲的環節。幼兒園的課程多數是藉助遊戲的形式來實現的教學目標,因此,遊戲一定是為輔助教學內容而準備的,我們要為目標而遊戲,不是為遊戲而遊戲。可以通過遊戲或分組遊戲的方式檢測孩子掌握的程度,從而瞭解孩子的接受能力,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進行個別輔導。

6、把握好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小班幼兒一般是10-15分鐘,中班幼兒一般20-25分鐘,大班和學前班孩子是30分鐘左右。把握好孩子的最佳接受狀態,也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7、上好一節幼兒園活動課,還要藉助一些相關的教具,由於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認知特點的侷限性,就需要我們老師在生活實際中,蒐集與課程有關的材料作為教具,來幫助幼兒理解,從而加深孩子的印象。

此外,幼兒園課堂組織,要緊湊,不拖沓;教學活動注意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教學要有主線,要一氣呵成。

上好課,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好的課堂設計是一節好課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常常看到有些教師作秀,或者安排了很多內容,導致教學任務沒有完成,或者走馬觀花……由於幼師們過於做作,影響了課的質量。在課堂設計方面,幼師們除了要考慮課堂教學思路要清晰外,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1、少一點“堆砌型”,多一點“放射型”—— “放射型”的課是指一節課圍繞一個點展開,各環節的設置都是為這個重點服務的。

如:《和時間賽跑》

教學點:體驗時間的長短,發現時間的價值和自身的努力有關係。

環節一:早上7點和8點之間你做了哪些事?(洗臉、刷牙、去幼兒園、鍛鍊……,感知一下時間與做事情之間的聯繫,為下面的活動做下鋪墊)......

幼兒園研討怎樣備好課活動過程記錄

在這裡,我想以欣賞散文詩《春天來了》(附後)活動為例和大家分享我們如何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園本教研,如何通過園本教研使?個主題中的素材點成為可操作的集體教學活動,如何在多次的實踐與反思中獲得成長。

第一次研討

執教者最初的活動設計

目標:通過欣賞散文詩《春天來了》,讓幼兒感受春天的特徵,引起幼兒關注自然環境變化的興趣。

活動安排:

山出示表現四季特徵的圖片,讓孩子們找出表現春天的圖片。

②外山尋找春天並作記錄。

③欣賞散文詩《春天來了》,配上相應的圖片。

④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找到的春天。

執教者的說課

中班孩子對春天的特徵不是很瞭解,所以我在活動開始提供表現四季特徵的圖片引出活動的主題--春天,接著通過讓孩子在幼兒園裡尋找、記錄春天,幫助孩子獲得直接經驗,在此基礎上讓孩子欣賞散文詩,孩子更容易理解散文詩所表達的含義。在活動中,我給孩子們創造了尋找、表達與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活動中更自主。

執教者說課後,教研組全體成員進行第一次質疑與反思,目的是完善活動設計。這是教研活動中的同伴互助行為,教師們彼此借鑑教學經驗和策略,使設計思路更加清晰。

教研組成員的質疑與反思

●活動設計中先是以圖片引出春天,再到戶外尋找春天,接著欣賞散文詩,最後還要與同伴分享觀察到的春天特徵,這需要花去較多時間。活動時間太長,一次活動中的"點"太多,會有"大拼盤"的感覺。中班集體教學活動的時間以25分鐘為宜,否則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找表現春天特徵的圖片以及外出尋找春天並進行交流等環節可以不要。因為這是主題背景下的集體教學活動,圍繞"春天來了"這個主題有許多活動,有些內容可以在日常活動中滲透。

●欣賞散文詩的目的是喚醒孩子關於春天的經驗,從中感受春天的美景。孩子只是欣賞圖片,似乎難以理解散文詩所表達的優美意境。有否更好的辦法,使孩子立刻被散文詩所吸引,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充滿學習慾望呢?

●對於如何讓孩子感受和理解散文詩優美的語言,教師在說課中沒有闡述清楚。建議製作多媒體課件,幫助孩子直觀地欣賞和理解散文詩。

教研組長的綜合分析

●從執教者的說課來看,她在設計活動時考慮瞭如何整合,也考慮了要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

●從活動安排來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孩子參與的機會也挺多,但活動內容與活動目標的關聯程度不高。活動目標是通過欣賞散文詩讓孩子感受春天的特徵,但從活動設計的全過程來看,孩子欣賞散文詩的機會並不多。有的教師認為整合就是"大拼盤",就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熱鬧就意味著孩子的參與程度高,其實並非如此。

●從教研組群體反思來看,群體質疑有一定質量,教師們能發現問題、提出質疑,還提出了建議。但大家所發現的問題仍比較表面,如認為活動時間太長就減少內容,其實時間長是現象,目標與內容是否相關才是本質。所以,群體質疑的質量還有待提高。

接下來的行動

●教研組長與執教者一起梳理同伴提出的問題。如怎樣圍繞教學目標解決時間過長的問題;活動過程怎樣圍繞教學目標層層展開;怎樣在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不只是簡單的"動");哪些問題是本次集體教學活動的重點以及如何解決,等等。

●執教者也進行了反思,活動設計中哪些環節是有價值的,哪些環節可以放在其他活動中進行,怎樣吸取同伴的合理建議以修改活動設計。並做好課堂實踐的各項準備工作。

第一次課堂實踐

課堂實踐能檢驗活動設計的實際效果,......

幼兒園老師該怎樣上好中班的課?

上公開課是每位幼兒教師從教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一種經歷,是幼兒教師職稱評定、各種晉升少不了的重要環節。一節成功的公開課,反映了幼兒教師的教學功底,奠定自己在同行心目中的地位,為今後工作的順利開展鋪平道路。上好公開課,是每位教師的共同願望,那麼,怎樣才能上好幼兒園公開課呢? 一、上好公開課要做足準備 (一)備內容 1.注重內容的操作性——幼兒園公開課內容選得好,就等於成功了一半。一般來說,操作性強的活動內容是首選,不僅符合幼兒好動好玩的年齡特點,還符合聽眾心目中的優質課標準。因為,每位聽眾看到幼兒在操作中探索、在操作中學習,都會由衷地為幼兒驕傲,為幼師讚歎! 2.符合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師要儘量選擇自己熟悉的、符合自己教學風格的內容,這樣備課及上起課來都得心應手,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聽眾。如果不符合自己的教學風格,比方說情感不是很豐富的教師,偏選了偏重於情感體驗類的教學內容,這樣的課上起來教師會感到不能揮灑自如。 3.考慮氣候、環境等因素——選公開課內容時,幼兒教師要綜合考慮氣候、環境等因素,不要存在僥倖心理,選擇風險較大的公開課,如《我和太陽做遊戲》,若遇到陰天或下雨,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二)備目標 一節課能否吸引住幼兒及聽眾,取決於它的設計是否靈活,教法是否新穎。教師應在備課時注重創新,力求上出一節有自己風格特色的好課。 1.適合幼兒“最近發展區”——活動目標太難不利於幼兒的發展,而太簡單又會讓幼兒覺得沒意思,提不起興趣;教師應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為幼兒設定“跳一跳,碰一碰”既能達到的目標,但這個度是很難把握的,教師需要全面的瞭解幼兒的水平。 2.活動目標要直觀化——公開課上得好不好,離不開活動目標的完成情況。量化的活動目標使聽眾客觀的評價公開課,讓聽眾看到課堂效果,而抽象化的教學目標,如激發幼兒好奇心,豐富幼兒想象力……這樣的活動目標都是靠主觀臆斷,難以客觀評價,應儘量避免。 (三)備自己 1.知識儲備——“要想供給幼兒一碗水,教師自己必須有一缸鮮活的水”。在上公開課之前,幼兒教師要吃透各領域的教學特點,熟悉整個教學體系,做到心中瞭如指掌,才能做到整合有度又有效。 (四)備幼兒 1.經驗儲備——幼兒的生活經驗直接影響到公開課的效果。在選擇公開課時,要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若需要前期收集資料的,應事先安排幼兒相關活動,讓幼兒積累必備經驗。 2.年齡特徵——幼兒是活動的直接參與者,他們的狀態直接影響公開課的效果。備課時,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徵、生活經驗等,用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或話題來吸引他們,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如小班不適合“大灰狼、巫婆”之類的材料,大班的孩子則喜歡這種刺激性的教法。 3.注重個別差異——不同的幼兒存在個體差異。備課時,要考慮不同幼兒之間的能力差異,設置不同梯度的問題,以供不同層次的幼兒回答,讓每位幼兒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對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幼兒積極性有極大的幫助。 (五)備突發事件 在課堂中,時常會遇到突發事件,阻礙了課堂的順利進行。備課時,教師要儘可能地預設可能會出現的現象,儘量把這些偶發事件的發生率控制為零。比如,完成了教學任務,卻未到下課時間,應臨時增加哪些活動?萬一時間緊,差不多下課了還未完成準備好的教學內容,該刪掉哪些環節等。有了多方面的準備,就能處變不驚,應付自如,使公開課能有條不紊地順利進行,收到預期的效果。 (六)備聽眾 公開課上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自身的教學功底,甚至晉升。幼兒教師在上課過程中不但要考慮幼兒的學習效果,還要考慮聽課者的感受和評價,把他們也融入到我們的課堂中來。 1.多媒體教學——有些聽課者就......

幼兒教師怎樣做好課前準備

作為一個從學校進入機關的教師,我總也忘不了自己曾經每晚默默得備課,從教師的角度來講,我是這麼要求自己的:

一是針對講課主題,多查找一些資料,但要把握分寸,資料講解為輔,二是把握課時結構,做到心中有底,什麼重講,什麼次講,對著鏡子試講一兩次。

三是充分體現對學生的愛心和尊重。

四是注意形象,禮儀等細節問題。

幼兒教師如何上好一堂課

在本月的中旬,我帶著忐忑的心情去市區實驗幼兒園參加了教學能手的最後一輪考核:上課。參加上課的老師必須在兩個小時之內將拿到的課題備好課,做好教學具,背出教案和故事,並和陌生的小班小朋友一起上好一堂課,半天下來,真是叫人汗顏!要上好這樣一堂課,真的不是很容易,不僅需要一定得教學經驗,更多的是要老師各方面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機智,我認為要上好這樣一堂課,仔細反思了一下,總結如下:上好一堂課的基本要求:(一)備好課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包括:教學對象分析;教學內容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教學媒體的運用。(二)優化課堂教學教學實施在教學設計完成之後,決定課堂教學優化與否的關鍵要素是教師的教學技能。 教師最基本的教學技能包括:導入技能; 教學語言技能; 板書板圖技能;講解概念技能;教態變化技能; 教學演示技能 ;提問技能; 反饋強化技能; 組織教學技能; 結束技能。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相關問題答案
幼兒教師如何備好課?
幼兒教師如何愛孩子?
小學教師如何上好課?
教師如何做好家長工作?
教師如何寫好粉筆字?
教師如何做好民族團結?
新教師如何上好第一堂課? ?
教師如何組織課堂紀律?
如何做好一名幼兒教師?
教師如何關注留守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