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的作者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4-06-08

《子夜》的作者是誰?

《子夜》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1896一1981創作的長篇小說,初版印行之時1933年即引起強烈反響。瞿秋白曾撰文評論說:“這是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成功的長篇小說。”“一九三三年在將來的文學史上,沒有疑問的要記錄《子夜》的出版。”《〈子夜〉和國貨年》歷史的發展證實了瞿秋白的預言。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日本著名文學研究家筱田一士在推薦十部二十世紀世界文學鉅著時,便選擇了《子夜》,認為這是一部可以與《追憶逝水年華》普魯斯特、《百年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媲美的傑錠。

《子夜》在整體佈局上具史詩般宏闊,但細節描寫的筆觸又極為委婉細緻,剖析人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顫動的波紋。這一特點,早在三十年代,吳宓先生就曾指出過並大加讚賞,稱《子夜》“筆勢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噴薄,不可控搏。而其細微處復能婉委多姿,殊為難能可貴。”茅盾認為吳宓的評論真正體會到了“作者的匠心”。

子夜的作者是誰

《子夜》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1896一1981創作的長篇小說,原名《夕陽》。

2、《子夜》的作者是誰?

茅盾,民國時期作家

子夜這本書的作者是誰?

子夜作者:

茅盾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

[子夜]原名是什麼?是誰的代表作?主人公是誰

《子夜》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1896一1981創作的長篇小說,初版印行之時1933年即引起強烈反響。瞿秋白曾撰文評論說:“這是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成功的長篇小說。”“一九三三年在將來的文學史上,沒有疑問的要記錄《子夜》的出版。”《〈子夜〉和國貨年》歷史的發展證實了瞿秋白的預言。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日本著名文學研究家筱田一士在推薦十部二十世紀世界文學鉅著時,便選擇了《子夜》,認為這是一部可以與《追憶逝水年華》普魯斯特、《百年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媲美的傑作。

茅盾的小說,素以全景式地展現宏闊的社會生活畫面見長。《子夜》的舞臺設置於三十年代初期上海。作家並沒有截取某條小巷或某個街角,而是從居高俯視的視角,整體展示這座現代都市的方方面面:資本家的豪奢客廳、夜總會的光怪陸離、工廠裡錯綜複雜的鬥爭、證券市場上聲嘶力竭的火併,以及詩人、教授們的高談闊論、太太小姐們的傷心愛情,都被組合到《子夜》的情節裡。同時,作家又通過一些細節,側面點染了農村的情景和正發生的中原的戰爭,更加擴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從而實現了他所設定的意圖:“大規模地描寫中國社會現象”,“使一九三零年動盪的中國得一全面的表現。”當然,茅盾的“大規模”“全面”描寫,並不是把各個生活斷片隨意拼帖在一起。他精心結構,細密佈局,通過主人公吳蓀甫的事業興衰史與性格發展史,牽動其它多重線索,從而使全篇既展示了豐富多彩的場景,又沿著一個意義指向縱深推進,最終以吳蓀甫的悲劇,象徵性地暗示了作家對中國社會性質的理性認識:“中國沒有走向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中國在帝國主義的壓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子夜〉是怎樣寫成的》

茅盾近乎以寫史的態度創作小說。《子夜》的情節,是被鑲嵌在一九三零年五月到七月這一真實的歷史時空裡的。它以民族工業資本家吳工蓀甫和買辦金融資本家趙伯韜的矛盾、鬥爭為主線、生動、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開始,趙伯韜拉擾吳蓀甫進行公債投機,而吳蓀甫又聯合其他資本家組成信託公司,想大力發展民族工業,因而與趙伯韜產生了矛盾。趙伯韜依仗外國的金融資本做後臺,處處與吳蓀甫作對,加上軍閥混戰、農村破產、工廠的工人怠工、罷工,儘管吳蓀甫和同夥竭盡全力,拼命掙扎,最後也沒有改變全盤失敗的命運。這幕悲劇說明,在帝國主義的侵略、控制、壓迫下,中國的民族工業是永遠得不到發展的。 原著背景廣闊,人物眾多,情節複雜;語言簡潔,細膩,人物性格鮮明,心理刻畫生動。本書雖是簡寫本,仍可約略觀賞到原著的藝術風貌。

小說中描寫的一些情景,如公債交易、蔣馮閻大戰等,都是有據可查的真實的史實。《子夜》把這類非虛構性的話語引進小說,與虛構性話語融匯、輝映,應該說是相當大膽而富有創造性的文體試驗。《子夜》的史詩品格,無疑得益於“詩”與“史”兩種語言巧妙調適與組合。

《子夜》在整體佈局上具史詩般宏闊,但細節描寫的筆觸又極為委婉細緻,剖析人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顫動的波紋。這一特點,早在三十年代,吳宓先生就曾指出過並大加讚賞,稱《子夜》“筆勢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噴薄,不可控搏。而其細微處復能婉委多姿,殊為難能可貴。”茅盾認為吳宓的評論真正體會到了“作者的匠心”。《我走過的道路》。

2、子夜:晚11點至凌晨1點的時間叫子時,所以半夜叫子夜,口語稱"夜裡""半夜裡".

子夜作者簡介

作者茅盾簡介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鴻,字雁冰,是現代著名小說家、文學評論家和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這是個太湖南部的魚米之鄉,是近代以來中國農業最為發達之區,它毗鄰著現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薈萃的地方,這裡成就了茅盾勇於面向世界的開放的文化心態,以及精緻入微的筆風。

他十歲時父親就去世了。許多中國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師”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撫養長大。從北京大學預科讀畢,無力升學,入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說月報》,成為文學研究會的首席評論家,就在這時候。他參與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籌建中國共產黨,下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任過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的祕書,宣傳部的代部長是毛澤東。國共合作破裂之後,自武漢流亡上海、日本,開始寫作處女作《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說家的筆。這段上層政治鬥爭的經歷鑄成他的時代概括力和文學的全社會視野,早期作品的題材也多取於此。左聯期間他寫出了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抗戰時期,輾轉於香港、新疆、延安、重慶、桂林等地,發表了長篇小說《腐蝕》、《霜葉紅似二月花》、《鍛鍊》和劇本《清明前後》等。文藝界為他慶了五十壽,他的聲名日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他歷任文聯副主席、文化部長、作協主席,並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他已很難分身創作。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挨批靠邊,稍稍平穩便祕密寫作《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和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茅盾於1981年3月27日辭世。

[編輯本段]茅盾筆名

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刑風等,都是他常用的筆名。茅盾、蒲牢是最常用的筆名。

“茅盾”由來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武漢的汪精衛和南京的蔣介石實行了臭名昭著的寧漢合流,對革命人士大肆屠殺,國內形勢急轉直下,非常險惡。沈雁冰由於參加革命活動,不得不離開武漢,最後到了上海,住在景雲裡。恰好,這時魯迅和葉聖陶也住在這裡。沈雁冰不便出門,又沒有工作,生活上便出現了問題,於是就動手寫起小說來。可有許多的報社都不登他的文章,於是他寫文章的時候內心十分矛盾,所以他在手稿上署的筆名是“矛盾”。後來,他把寫好的小說手稿給葉聖陶看,葉聖陶看後非常高興,就決定在《小說月報》上發表。 可葉聖陶認為“矛盾”是個哲學名詞,不像一個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氏,就自作主張在“矛”字上加了一個草字頭,改作“茅盾”。沈雁冰對這一改動也很滿意,以後就一直以此為筆名了。

茅盾當時寫的這部小說,就是著名的《蝕》三部曲:《幻滅》《動搖》和《追求》。

樓主,有木有MONEY哇、、、、、、、、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81012158.html

子夜是誰的作品?

你好,是茅盾的作品,謝謝。

《子夜》的作者是誰?

茅盾

參考資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948.htm#3

《祝福》,《駱駝祥子》《家》《子夜》,分別是誰寫的?裡面的 主要人物是誰?

《祝福》的作者魯迅,主要人物祥林嫂;《駱駝祥子》的作者老舍,主要人物駱駝祥子,虎妞;《家》的作者巴金,主要人物覺慧;《子夜》的作者茅盾,主要人物吳蓀甫.

子夜的作者是,到底有幾章

【作者簡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縣人。我國現代進步文化的先驅者、偉大的革命文學家。1916年由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到商務印書館工作,開始翻譯和創作活動。1920年參加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活動,成為最早黨員之一。1921年發起組織“文研會”,主編《小說月報》。20年代中期,致力於文化評論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1928年後,加入“左聯”,從事左翼文藝運動並創作了大量作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一直在黨的領導下,積極投身民族民主革命運動。解放後歷任文化部長、中國作協主席、全國文聯副主席等職。茅盾的文學活動是多方面的,從1916年以來,編輯過多種刊物,譯介過大批外國文學作品,撰寫了大量文藝論著,創作了許多文學作品,培養和扶植了不少文學新人。其主要作品有小說《蝕》《子夜》《虹》《腐蝕》《鍛鍊》《農村三部曲》,劇本《清明前後》等。 【著作導讀】 《子夜》是茅盾最著名的長篇小說,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宏篇鉅著。它從1913年10月寫起,到1932年12月完稿,由開明書店1933年初版。這部作品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得到很高的評價。瞿秋白說:“這是第一部寫現實主義的成功的長篇小說。”1933年因《子夜》的出版,而被文學史稱之為“《子夜》年”。 《子夜》的故事發生在1930年的5月~7月,民族資本家吳蓀甫雄心勃勃企圖發展民族工業,他利用自己的實力與手腕一舉吞併了瀕於倒閉的八個小廠,組織了益中信託公司,要在家鄉發展實業,建立他的“雙橋王國”,他幻想著“高大的煙囪如林”,自己成為工業王國的主宰者。可是吳蓀甫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在軍閥混戰、原料漲價、產品滯銷和趙伯韜的經濟封鎖之下,吳蓀甫步履維艱;他用開除工人,削減工資的方法向工人轉嫁危機,又激起了工人的反抗。在一系列的打擊下,吳蓀甫眾叛親離,一敗塗地,“雄圖”化為泡影,顯赫一時的工業霸主只剩下一條“投降的出路”。小說以吳蓀甫和買辦趙伯韜的生死角逐為主線,以驚人的深度、廣度和力度,概括了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廣闊的社會生活,揭示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以文學形象有力地駁斥了託派關於中國必然走資本主義發展階段道路的謬論,它以深刻的認識價值彪炳於文學史冊。 《子夜》的成就還在於它標誌著茅盾藝術上的成熟。作品氣象恢宏,佈局縝密。作者擅長於在尖銳的矛盾衝突中描繪人物,塑造了吳蓀甫等有血有肉的中國民族資本家的典型形象,豐富了現代文學人物畫廊。 一共十九章,外加後記

相關問題答案
子夜的作者是誰?
春江花欲夜的作者是誰?
駱駝詳子的作者是誰?
天方夜譚的作者是誰?
青蛙王子的作者是誰?
野火燒不盡的作者是誰?
幸福是什麼的作者是誰?
山亭夏日的作者是誰?
浣溪沙的作者是誰?
鬼吹燈的作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