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颱風的形成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4-06-01

臺灣產生颱風的地理位置原因是

臺灣不是產生颱風的地理位置,臺灣是颱風轉彎的一個地理位置,例如,颱風面臨臺灣時,第一個轉彎是向東北方向發展,第二個是向東南方向發展,第三個是直接穿越臺灣島、臺灣海峽,在福建沿海登陸。因此上說,臺灣不是產生颱風的一個地理位置,臺灣是一個讓颱風轉彎的一個地理位置。

求office軟件。我的電腦是win7家庭高級版,32位,原來用過office2007,不過總是自動關閉

發給你20102007了

希望你採納答案

已投遞到對方郵箱

XP會不會比98更加充分的發揮硬件的性能,從而使遊戲運行更順暢?

作為服役十餘年的系統,它已經迎來了自己的歸宿。現在,全世界的網友不禁為這一頑強存在於microsoft十餘載的系統肅然起敬。只有不斷地探索、嘗試、創新,才能使系統運行更人性化。這一點,是XP無法與7和8.1相媲美的。

地理 颱風災害主要是由哪些方面造成

颱風災害主要是在臺風登陸前和登陸之後引起的。颱風引起的直接災害通常由三方面造成:

一是狂風。颱風風速大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據測,當風力達到12級時,垂直於風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風壓可達230公斤。因此颱風大風及其引起的海浪可以把萬噸巨輪拋向半空攔腰折斷,也可把巨輪推入內陸;颶風級的風力足以損壞甚至摧毀陸地上的建築、橋樑、車輛等。特別是在建築物沒有被加固的地區,造成破壞更大。大風亦可以把雜物吹到半空,使戶外環境變得非常危險。

二是暴雨。一次颱風登陸,降雨中心一天中可降下100毫米-300毫米,甚至500毫米-800毫米的大暴雨。颱風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來勢凶猛,破壞性極大,是最具危險性的災害。

三是風暴潮。當颱風移向陸地時,由於颱風的強風和低氣壓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強力堆積,潮位猛漲,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壓去。強颱風的風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米-6米。如果風暴潮與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能產生高頻率的潮位,導致潮水漫溢,海堤潰決,沖毀房屋和各類建築設施,淹沒城鎮和農田,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許多自然災害,特別是像颱風這樣等級高、強度大的自然災害發生以後,破壞了人類生存的和諧條件,常常誘發出一連串的其他災害。這些次生災害和衍生災害常常容易被人們忽視,從而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颱風的次生災害包括暴雨引起的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另外,房屋、橋樑、山體等在臺風中受到洪水長時間的沖刷、浸泡,即便當時沒有發生坍塌,待颱風、洪水退去後,由於上述原因容易出現房屋、橋樑坍塌等,也要引起高度的警惕。

我國是颱風引發的地質災害較嚴重的國家,颱風暴雨引發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十分頻繁,最易造成人員傷亡。例如前幾年的颱風“雲娜”重創浙江時造成樂清市發生重大泥石流地質災害,颱風“龍王”暴雨引發山洪災害,颱風“莫拉克”影響臺灣島時造成的泥石流淹沒了一整個村子。在一些大中城市,颱風造成的暴雨和海水倒灌很可能造成城市內澇等次生災害,引發交通癱瘓、地鐵停運等,影響城市正常運行甚至造成人員傷亡。

颱風還可能造成生態破壞、疫病流行,如颱風引起的風暴潮會造成海岸侵蝕,海水倒灌造成土地鹽漬化等災害;颱風造成的泥石流會破壞森林植被;颱風引發的洪水過後常常容易出現疫情等。有時候颱風甚至會造成農作物的病蟲害,2005年在遭受“麥沙”和“卡努”颱風影響後,颱風外圍的西北氣流和降水有利於稻褐飛蝨大量回遷入上海地區,曾造成申城田間褐飛蝨蟲量猛增。

為什麼會有颱風颱風怎麼形成的

在熱帶海洋麵上經常有許多弱小的熱帶渦旋,我們稱它們為颱風的“胚胎”,因為颱風總是由這種弱的熱帶渦旋發展成長起來的。通過氣象衛星已經查明,在洋麵上出現的大量熱帶渦旋中,大約只有百分之十能夠發展成颱風。颱風是怎樣形成的呢?

一般說來,一個颱風的發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1、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麵,這個洋麵不僅要求海水錶面溫度要高於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廣闊的洋麵是形成颱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颱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釐米**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可能供應。另外,熱帶氣旋周圍旋轉的強風,會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騰,在氣壓降得很低的颱風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湧起,繼而又向四周散開,於是海水從颱風中心向四周圍翻騰。颱風裡這種海水翻騰現象能影響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溫度低於26.5℃的海洋麵上,因熱能不夠,颱風很難維持。為了確保在這種翻騰作用過程中,海面溫度始終在26.5℃以上,這個暖水層必須有60米左右的厚度。

2、在臺風形成之前,預先要有一個弱的熱帶渦旋存在。我們知道,任何一部機器的運轉,都要消耗能量,這就要有能量來源。颱風也是一部“熱機”,它以如此巨大的規模和速度在那裡轉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來源。颱風的能量是來自熱帶海洋上的水汽。在一個事先已經存在的熱帶渦旋里,渦旋內的氣壓比四周低,周圍的空氣挾帶大量的水汽流向渦旋中心,並在渦旋區內產生向上運動;溼空氣上升,水汽凝結,釋放出巨大的凝結潛熱,才能促使颱風這部大機器運轉。所以,既使有了高溫高溼的熱帶洋麵供應水汽,如果沒有空氣強烈上升,產生凝結釋放潛熱過程,颱風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氣的上升運動是生成和維持颱風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條件則是先存在一個弱的熱帶渦旋。

3、要有足夠大的地球自轉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轉偏向力為零,而向兩極逐漸增大,故颱風發生地點大約離開赤道5個緯度以上。由於地球的自轉,便產生了一個使空氣流向改變的力,稱為“地球自轉偏向力”。在旋轉的地球上,地球自轉的作用使周圍空氣很難直接流進低氣壓,而是沿著低氣壓的中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北半球)。

4、在弱低壓上方,高低空之間的風向風速差別要小。在這種情況下,上下空氣柱一致行動,高層空氣中熱量容易積聚,從而增暖。氣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層以上的環境氣流將沿等壓線流動,高層增暖作用也就能進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區,氣候條件發生了變化,主要是高層風很大,不利於增暖,颱風不易出現。

上面所講的只是颱風產生的必要條件,具備這些條件,不等於就有颱風發生。颱風發生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至今尚未徹底搞清。

熱帶海面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蒸發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擡升中發生凝結,釋放大量潛熱,促使對流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令海平面處氣壓下降,造成周圍的暖溼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擡升。如此循環,形成正反饋,即第二類條件不穩定(CISK)機制。在條件合適的廣闊海面上,循環的影響範圍將不斷擴大,可達數百至上千公里。   由於地球由西向東高速自轉,致使氣流柱和地球表面產生摩擦,由於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強,這就引導氣流柱逆時針旋轉(南半球系順時針旋轉),由於地球自轉的速度快而氣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轉的速度而形成感覺上的西行,這就形成我們現在說的颱風和颱風路徑。   以下為人教版高一地理書第一冊的描述::   在海洋麵溫度超過26℃以上的熱帶或副熱帶海洋上,由於......

相關問題答案
地理颱風的形成原因?
印度季風的形成原因?
湖風的形成原因?
剛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風溼病的形成原因?
地轉偏向力的形成原因 ?
痘痘的形成原因?
蝴蝶斑的形成原因?
混合性皮膚的形成原因?
蛀牙的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