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有什麼特點?

General 更新 2024-06-12

高效課堂應該具備哪些主要特徵

第一科學性:一是要有合理的全面的教學目標。教育不僅要讓受教育者掌握知識、形成技能,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要培養受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具有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學做負責任的人。二是要有符合學生實際的適量的教學內容、適當的教學方法、適宜的教學氛圍和適度的教學節奏,這些也是課堂教學高效率的重要方面。

第二自主性:課堂是學生的課堂,讓學生成為主體、進行自主學習是現代教學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斯卡納金曾說過:如果孩子沒有學習願望的話,我們的一切想法、方案、設想都將化為灰燼,變成木乃伊。只有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前提,引導他們在民主、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才能獲得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全面發展。

第三互動性:互動與交流是高效率課堂教學必備的要素之一。美國教育家林格倫曾把課堂上的師生交流分為四種:一是單向交流,教師講,學生聽;二是雙向交流,教師問,學生答;三是多向交流,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問答;四是綜合交流,師生共同討論、研究、探索。高效率的課堂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多手段地進行綜合性交流。通過交流,豐富課程資源,增加信息和知識總量;通過交流,架起一座座理解的橋樑,使師生之間心與心相通,從而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四開放性:它包括多個方面,有教學目標的開放性,教學內容的開放性,教學方法的開放性,教學過程的開放性,教學活動的開放性等等。開放的課堂裡沒有一成不變的標準答案,沒有“硬灌”和死記硬背的痛苦,也沒有對學生思維的禁錮和限制。開放的課堂充滿生氣,體現了師生經驗的共享、視界的融合,拓展了學生的活動空間,給每一個學生帶來力量、自信和希望。

第五情境性:課堂教學不應是按圖索驥、墨守成規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體通過共同研究、共同探討,不斷生成新的知識,產生新的問題,並找到新的解決辦法的過程。要想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注重教學的情境性。學生的智慧迸發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發生的。情境能引發學生聯想,情境能激發學生情智,情境能催動學生的靈感……如果學生在上課的時候能“身臨其境”,全身心地投入,這表明,教學的最佳時候到來了。自然,探究新問題、建構新知識的最佳時期也到來了。

第六創新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試行)》中指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創新是使課堂充滿活力的法寶,應貫徹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創新的課堂要敢於打破常規,根據本地、本校、本班的實際情況對教材中的內容作適當的取捨,增加體現現代科學的新成就、貼近社會生活和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創新的課堂要使學生由苦學變位樂學,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創新的課堂要善於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多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創新的課堂還要由害怕學生在課堂上出錯轉變為允許學生出錯,鼓勵學生大膽發表意見。

第七和諧性: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說過:“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很多方面取決於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最優結合的技能、技巧如何。”作為教師,要全面考慮教學規律、原則、教學的形式和方法、該教學系統的特徵以及內外部條件,要善於協調影響課堂教學的各種因素,將它們有機地、和諧地整合起來,以達到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第八人文性:高效率的課堂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是對每位學生都充滿了深深的人文關懷的地方,應該是充滿生命力和吸引力、充滿快樂和使人幸福的地方。在這裡,完美的教學一定能讓學生感......

科學課堂教學有哪些特點

創設有新意的“開場白” 一節課的開場白好比是一首樂曲的前奏,前奏旋律優美,給聽者的感覺是享受和欣賞。一段巧妙的開場白往往能牢牢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自然想聽、想學。而一段老調、慣用的開場白沒有任何新意和創意

課堂教學語言有什麼特點 有那些使用技巧

1.課堂教學語言力求準確嚴謹

教學語言的準確嚴謹是指正確地引用科學術語來表達事物的現象和本質,杜絕含糊不清的概念和模稜兩可的表述。

2.課堂教學語言力求簡練明白

所謂簡練,即語言簡潔清楚,乾淨利落,恰到好處。簡練乾淨的語言使人神清氣爽,聽得明白;冗長羅索的語言,讓人抓不住要害,越聽越糊塗。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用最簡潔的語言表述,讓學生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話、每節課的重點,更好地領會教師的意圖。力爭能在最短時間內讓絕大部分學生聽懂並樂於接受。

所謂明白,即語言通俗易懂,深入淺出,使學生明確地聽懂教師所要表達的內容。教學過程主要是師生之間傳授文化科學知識的雙邊活動,教師的基本任務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將教材的知識信息傳授給學生,從而使學生學會、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提高思想。而教師所使用的教學語言,如果晦澀難懂,詞不達意,就會使學生聽起來糊里糊塗,莫名其妙,必然減弱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就無法實現教學目的。

3.課堂教學語言力求生動形象

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能喚起學生求知慾,它像歡跳的山泉流進學生的心房,又像和煦的春風吹開他們笑臉。為此,課堂語言應當講出色彩,講出感情,講出意境來。

4.課堂教學語言力求有節奏感

“節奏是一切藝術的靈魂”作為教學語言藝術亦不例外。一堂成功的課猶如奏樂,按照主旋律,曲調的抑揚頓挫、音節的疏密相間各個環節有機相連,給人以美的享受。教學語言的節奏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我以為必須快慢適宜、動靜相生、抑揚頓挫、起伏有致。

5、課堂教學語言力求有幽默感

喜歡風趣幽默是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教師富有幽默感的語言,自然會使學生喜聞樂道。但是,要使這種幽默的語言真正能夠產生出美感來,讓學生的的確確覺得是一種享受,打心眼裡佩服,就必須把握好一個“度”。教師不同於演員,他的主要任務是“傳道、受業、解惑”,不能以庸俗的笑料去迎合少數人的不健康心理。幽默的語言必須以豐厚的學識和機敏的應變能力為前提,應通過一些隨機的“點化語”或“插入語”化平淡為神奇,才能產生魅力,使學生在欣賞美中獲得知識,受到教育。真如有位老師說得好“幽默固然有賴於知識的豐富,思維的敏捷,口語的暢達,但重要的是要有融融愛心,博大的胸懷,樂觀的情緒,爽朗的性格。老師笑著看學生,學生就會笑著看老師,只有笑著看學生,才會有幽默的心境。”

二、課堂教學語言的具體運用

1.導語設計要情趣盎然

導入語是一堂課的開場白,是將學生由非學習狀態轉入本堂課學習的準備階段,是為了引導、啟發、激勵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所運用的教學語言。

2.提問設計要指向明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提問是一種引導,能夠帶領學生走向文本;是一個腳手架,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解讀文本;還是一種點撥,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又是一種語言示範,教師現身說法告訴學生應怎樣質疑發問。

在設計問題時,教師不僅要考慮提什麼樣的問題,還要考慮到怎樣提問。

(1)問題設計要注意科學性,要求語言嚴謹,思維嚴密,指向明確。

(2)設計問題要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多用疏導性提問、鋪墊性提問,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受到啟迪,探求新知識,掌握新內容。

3.答題評價要恰到好處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教學過程的基本特點有哪些? 5分

一、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

每個個體的認識,有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兩種基本來源.直接經驗是每一個個體認識、探索、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在自身活動中體悟、感知和概括出來的經驗,這是個人的經驗。在課堂中我們應讓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相結合。

二、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能力相統一

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能力相互存、相互促進,二者統一在同一教學活動中。

三、教學過程中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四、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

新課程教學設計有哪些特點和重要性

通過具體的案例,學生能夠認識到設計在生產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結合實際的設計實例,採用討論的方法,能夠討論出設計的概念是什麼。

學生可以說出為什麼設計會產生多種方案

(課堂教學管理)什麼是課堂,教師的課堂管理有什麼特徵?

什麼是課堂?從傳統意義上講,課堂是指以教學班為單位,進行各種教育教學活動的場所。這種對課堂的傳統界定是狹隘的。《現代漢語詞典》對課堂的解釋是教室在用來進行教學活動時叫課堂,泛指進行各種教學活動的場所。由以上可知,《現代漢語詞典》對課堂的概念的界定已經超出教室的狹小範圍,內涵更全面。但這兩種界定的實質是相同的,都是一種實然的課堂,即知識課堂,這樣界定課堂不免有失偏頗。我認為課堂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地方、課堂是師生相處、交流和互動的時空;課堂是師生心靈交流的平臺;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地方、課堂是智慧生成的地方、課堂是自由開放的地方等等。所有的這些都意味著師生的平等與和諧,自由與互動。課堂離不開課堂管理,那麼課堂管理又有什麼特徵呢?

一、 師生關係要準確定位

在大力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師生之間是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他們有選擇學習方式、學習行為的權利和自由。教師則應是學生學習的服務者、參與者、合作者、促進者,是學生的朋友。在課堂管理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一切合法的學習權利,對全體學生負責,並有義務為學生的發展構建起合理的發展基礎。

二、要以人為本,尊重差異,形成意識

以人為本是整個課標的準則。人的思想、感情是複雜的,再加上每個學生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生活閱歷和經驗,不同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標準,這就決定了我們的課堂學習環境也應有所差別,怎能採取整齊劃一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呢?再者說,如果我們的課堂都採用命令式指令式和規定式來要求學生,勢必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光靠外力來強制是遠遠不行的!因此,我們只有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尊重他們的差異,以人為本來培養規範意識,只有當那些有意義的規範進入人的意識領域後,才能真正地體現規範的價值和意義。

三、要創設合理環境,形成創新的氛圍

新的課程標準認為,課堂不僅是師生獲取知識的地方,更是師生共同創造的場所。對於我們廣大教師而言的創造,也就是要敢於突破常規,去發現那些相對自己來講從未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然而,要創造就需要有適合創新環境的氛圍。

總之,在課堂上,我們廣大教師要轉變課堂管理理念,給學生建構平等的人際關係,自由、安全、創新的認知發展空間,讓他們無論在行動上還是在心靈上都有一種自由感、安全感、解放感。課堂應是解放學生的地方,而不應是禁錮學生思維的場所。

有效教學的特徵包括以下哪些內容

1.有效教學是有明確任務指向的教學。考察一個課堂教學是否有效,需要明確在教學實施前,教師和學生期待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否則所有的考察就沒有意義了。所以明確的教學目標是教學有效的前提。教學目標是教師專業活動的靈魂,也是每堂課的方向,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教學目標不是目的。比如“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等都是不規範的目標表述,因為這些表述都無法比較和評價。崔允漷教授在《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一文中提出規範的教學目標四個要求:學生為行為主體;行為是可測量、可評價、具體而明確的;行為條件是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範圍;為評價提供參照的依據表現程度指學生學習之後預期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教師再經過對學生原有認知條件、情感態度以及對課程標準、教材編寫者意圖和學生需要意圖的深入研究之後,確定的教學目標應該在教學過程中起明確的任務導向作用。

2.有效教學是學生高度參與的教學。我們在課堂上經常有這樣的經歷:當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多次詢問學生之後,學生仍然無動於衷,於是就把問題的答案呈現給學生認為讓他們理解效果會更好。也有很多老師認為讓學生採用交流、互動的形式太浪費有限的教學時間,認為直接教授法是高效的教學方法。

學生的“參與”又稱學生的介入,是反映“學生在與學業有關的活動中投入生理和心理能量”的狀態變量。參與意味著介入、投入、捲入、浸入的狀態之中,是主體對活動的能動性作用過程,是能力和傾向的統一。所以主體參與絕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種狀態。而且是一種亢奮、激動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學生或靜心默讀,或全心朗讀,或潛心思考,或積極爭辯,或大膽陳述……“教學過程是教師向學生傳遞教學內容,並使學生掌握的過程,但並不是教師將教學內容“奉送”給學生,學生予以接受的關係。”社會認知理論認為:人只有在與他人合作過程中,主動加工那些對個人有意義的信息,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米爾斯把合作學習定義為“成員各負其責,為實現小組的共同目標而合作的有組織的小組活動”。

3.有效學習是最優化教學策略實施的教學。為達成教師預期的教學目標,選擇最有效的教學策略使教學具有最大的效益,是有效教學的重要特徵。有效教學追求的就是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所以在教學目標的落實和達成的過程中,選擇怎樣的教學策略非常重要。

課堂教學包括教師、學生、時間、教學材料、教學手段等諸多要素,這些要素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缺一不可。因此,衡量課堂教學的效益應該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為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花費的必要時間最少。同樣是一個章節的內容,有的教師用一節課就能讓學生掌握,而有的教師要用兩節課,甚至還要佔用學生課外的時間,顯然前者更有效。當然,我們又不能簡單的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

第二,為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師生花費的精力最少。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第三,為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藉助的教學手段最少。同樣的內容,有的教師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把問題講得深入淺出、清清楚楚;而有的教師十八般武藝全上,效果也未必比前者好。教學效益顯然而見。當下缺乏效益的課堂歸納成以下幾種表現形式。一是注入式。滿堂灌,全然不考慮學生的接受力,教師唾沫橫飛,學生知之甚少。二是即興式。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是哪裡,全憑教師個人的興趣而定。三是簡單重複式。課堂提問討論頻繁,看似熱熱鬧鬧,實則簡單膚淺,收效甚微。四是自由......

如何安排教學,有何突出特點和優勢

在教學中,恰當地應用多媒體課件,對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突破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教學效率等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是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教學理論發展的必然趨勢,它是以計算機為核心,將文字、圖形、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媒介綜合起來進行輔助教學的計算機教學程序。

多媒體教學題材的選取,要從教學實際出發,結合學科特點,根據教學內容來確定。對於傳統教學手段難於解決的問題,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化難為易,幫助學生理解有關的概念或原理。課件內容必須適用於多媒體教學的表現,能突出多媒體教學的特點,能充分發揮技術的優勢,能有效地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在製作課件時,要運用現代課堂教學理論已有成果,結合學科特點鑽研教材,對教學內容恰當處理,精心設計,以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表現力。

簡要論述課堂教學藝術有哪些特徵

教學藝術具有四個特點:①形象性:是教學藝術的最基本的特點,是指教師在課堂中的行為,是一切外觀行為的綜合表演。即教師的衣著打扮、表演態度、身姿動作、實驗操作、口語板書等,並藉助預言、表情、動作、直觀事物、繪畫及音響等手段,對講授的內容進行形象的描繪,把抽象的理論形象化,變為學生易於接受的知識;②情感性:藝術教學則主要運用的是情感,以情動人。教學的情感性和教育性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教師的情感與學生的學習成績之間呈明顯的正比例關係。③創造性:是教學藝術的突出特點。表現在:首先,是備課鑽研教材創造性地思考;其次,是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實施方案;最後,是教學方案組織實施的創造性。④實踐性:首先,整個教學藝術過程都是與教學實踐緊密聯繫,不可分割;其次,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也是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的。

相關問題答案
課堂教學有什麼特點?
管理學有什麼特點?
微課程有什麼特點?
聖母教的人有什麼特點?
中學生記憶有什麼特點?
老虎的舌頭有什麼特點?
華山有什麼特點?
廬山的景色有什麼特點?
武松有什麼特點?
廈門大學有什麼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