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聞的本質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5-24

新聞的本質是什麼

1.新聞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反映。

2.新聞是客觀事物發展變化最近狀態的記錄。

3.新聞原本是一種信息。

這是新聞學上定義的,不知道符合你的要求嗎?我是學新聞的,新聞這個東西在中國定義就不一樣的,每個人理解也不一樣。做記者這些年,我覺得新聞就得符合政府的需要,也就是符合黨的需要。

新聞真實性的本質

新聞本源是事實。新聞報道,是新近發生的客觀事實通過新聞媒介的反映。事實第一性,新聞第二性;事實在先,新聞在後,唯物論與唯心論在新聞理論中的一條明確界線,就是是否主張尊重事實,而且是否在實踐中真正尊重事實。馬克思認為,新聞報道要根據事實來描寫事實,而不是根據希望來描寫事實。毛澤東主張新聞要講真話,要如實報道戰果、成績和災情。無論是資產階級新聞學還是無產階級新聞學,都主張新聞必須真實。確有其事,是新聞真實性的起碼要求。沒有事實依據,就構不成新聞。中國最早的新聞學專著《新聞學》(初發表時名《新聞學大意》,徐寶璜著)中說:“新聞須為事實,此理極明,無待解釋,故凡憑空杜撰、閉門捏造之消息,均非新聞”。美國新聞學者C.約斯特在其所著《新聞學原理》中也認為一切新聞的主要因素是真實。但是,資產階級的新聞事業受到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制約,受到資產階級立場、觀點的影響,在新聞報道中往往隱瞞或歪曲某些事實的真相。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新聞事業,一向把真實性看作是新聞的生命。1947年,中國解放區新聞界開展反“客裡空”運動,維護新聞的真實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新聞工作者為維護新聞的真實性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並且把新聞必須真實列為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列為新聞工作接受黨和人民監督的重要內容之一。社會主義中國的新聞事業對於新聞真實性的理解和實踐,是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並採取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具體要求是:①報道中的新聞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原因)必須真實準確;②新聞背景的介紹,包括事物的發展變化以及與其他事物的聯繫,必須真實;③情節描寫,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思想變化的介紹必須真實,不能渲染誇張,不能以想象代替事實;④不能以偏概全,以點代面,不僅要做到所報道的單個事情的真實、準確,尤其要注意和善於從總體上、本質上以及發展趨勢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實性,做到局部真實和整體真實的統一,杜絕片面性和絕對化的報道;⑤新聞的解釋要合乎客觀事實本身的邏輯,通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新聞的真實性不同於文學的真實性。文學要求生活的真實,但允許根據社會生活塑造典型,編織情節,不受真人真事的侷限。新聞則要求完全真實。以真人真事為基本寫作內容的報告文學,屬於新聞範疇,也應該完全真實。 但不等於不加分析,不予取捨的有聞必錄正確把握新聞的真實性,關鍵在於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新聞的事實進行符合實際的調查研究和科學的分析選擇,這樣才能真正保證新聞的真實性,並在此基礎上保證正確的輿論導向。在重大社會事件、社會風潮或社會動亂髮生的情況下,新聞媒介尤其要進行科學的社會階級分析,才能把握住社會多數成員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實態度,才能做到真正為人民說真話。離開了科學的社會階級分析,新聞輿論就難以反映事物的真正性質,也就談不到新聞真實性。強調新聞的真實性,還要處理好正面宣傳與揭露陰暗面的關係。社會生活中有光明面,也有陰暗面。陰暗面的情況、性質也各不相同。對於企圖顛覆中華人民共和國、推翻共產黨領導的帶有階級鬥爭性質的問題,必須旗幟鮮明地予以揭露,目的是打擊敵對勢力;對於人民內部的缺點錯誤,新聞媒介在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方針的前提下,也要正確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進行揭露和批評。但是,正象真實的新聞也不能有聞必錄一樣,發表揭露陰暗面的新聞,除了經過調查確保真實之外,還要經過慎重的選擇,運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選擇那些帶有典型性的有普遍教育意義的事例發表,用以教育幹部和群眾,共同努力糾正和克服這些消極現象,使人民群眾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中增強信......

如何理解"新聞的本質就是核實

1.新聞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反映。 2.新聞是客觀事物發展變化最近狀態的記錄。 3.新聞原本是一種信息。 這是新聞學上定義的,不知道符合你的要求嗎?我是學新聞的,新聞這個東西在中國定義就不一樣的,每個人理解也不一樣。

怎麼“分析新聞”啊?

一、選題策劃的價值定位 從策劃學角度看,所謂策劃,是指以既定目標為起點,根據有關信息的分析,制定策略以及具體實施細節,以求目標之實現;它還包括對實施結果之評估,以備今後策劃作參考等意義。策劃一般由策劃者、策劃依據、策劃手段、策劃對象、策劃效果評估等因素構成。 深度報道的特性,決定了它首先是一種深層次的新聞挖掘。也就是說,它不僅僅是對某一事件或現象的記錄或敘述,還必須探究這一事件的原因、結果甚至未來的趨向。這是深度報道必須進行選題策劃的基本前提。除此以外,選題策劃還以最佳效果為出發點,尋求符合自身價值定位的特質。在我看來,深度報道除了通常所說的新聞五要素之外,其“價值”特質還包括: 1、事實的獨特性。新聞對於受眾來說,存在一種“新奇律”,越是個性獨特、超出人們的經驗範圍,其吸引“眼球”的興趣就越是濃厚。儘管這可以在邏輯上被歸類,但它不是過去事件在平面上的重複,必有其量的積累的顯著性,特別是超越常規的突進性。在現實生活中,這些事件或問題可能改變某些地域、人群的處境,留下事物發展的新記錄; 2、關注者範圍廣。即深度報道所關注的對象,通常對社會具有廣泛的震撼力,或者容易提醒人們關注人類的共同利益,或者容易喚醒人們的良知,或者容易激起人們的共同興趣。它的受眾不以地區衡量,而以國家乃至全球的尺度來衡量; 3、對未來的影響力。深度報道中的事件除對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具有影響,還對現存體制、規範、秩序構成衝擊,引起社會對思想、觀念、道德、倫理等方面的反思; 4、重複性宣示。所謂重複性宣示,“是指最新報道中的重要內容或部分內容是對過去報道的重複。這種重複不是疏忽所致,而是故意所為,意在明確宣示一種意圖,其新聞眼不在事實的最初發生,而在已經發生的事實被延續這一時間點上,因為這個時間點的社會背景是新的。”[1] 深度報道在本質上是一種“視點新聞”,而從選題策劃角度看,它的實現又有賴於“視點”的發現和“視點”的定位。前者主要表現為題材的甄別和發掘問題,後者主要是對題材的處理和思維方式問題。這裡分別作出回答: (一) “視點”的發現 即新聞源(信源)的發現和尋找。一般來說,深度報道的新聞源,可以從以下途徑考慮: 第一類是影響全局的突發事件。它的每一個變化都牽動人心,是記者們的遭遇戰。如伊拉克戰爭報道、自然和社會災難、政變等。 第二類是歷史性事件的開始或終結。它有里程碑意義,具有時代的標誌性。如香港迴歸、修改憲法。 第三類是例行的重大會議或活動。這類會議或活動,通常依據多數原則或國際準則決定政治、經濟、社會大事,程序性強。如國內的“兩會”、國際的“西方八國首腦會議”、重大慶典等。 第四類是被輿論炒熱的社會“焦點”。其原因和結果往往撲朔迷離,引起受眾廣泛注目。如政治明星的緋聞、各種“非人道”事件。 第五類是具有潛在價值的“冷點”。“冷”與“熱”是相對的。一些普通人的喜怒哀樂的命運故事、一些“司空見慣”的家長裡短等等,儘管不太受人關注,但如果記者潛得下去,進行觀察和思考,就能從“冷點”中發現新聞“亮點”,併成為百姓關注的“熱點”。 第六類是綜合反映目前一系列相關事實,形成綜述、系列報道、述評性報道。如以、巴衝突、西部大開發等等。 “視點”的發現,要求記者具備高度的敏感和洞察力,特別是對具有重大發掘價值的題材的鑑別力。總體上看,“視點”的最終形成,是由題材的質量、記者思想的穿透力、受眾的關注度三者合力地凝聚而成。 (二) “視點”的定位 根據記者的經驗,“視點”的策劃和定位主要有以下一些思維方式。 一、消息延伸展開視點。深度報道的選題多......

新聞評論的實質是什麼?

新聞評論的實質是:傳播意見性信息,引發人們深思。

新聞的定義是什麼?

對於新聞的定義,國內外新聞界頗有爭議。我國新聞界目前一般認同陸定一1943年給新聞下的定義,即: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我國新聞界認為,這個定義言簡意賅,概括了新聞的本質特徵,對掌握新聞寫作規律起著指導作用。

筆者以為,這個定義並不十全十美,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這裡依據商務印務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和新聞理論,結合實際情況,對這個定義中的關鍵詞逐個進行分析。“新近”:不久以前的一段時期。這符合新聞時效性原則,應該充分肯定。如果不講時效性,一旦時過境遷,新聞就成了舊聞,就成了資料,就成了歷史。“發生”:產生;原來沒有的事出現了。用“發生”有一定的科學性。但僅用“發生”又有侷限性。如,我國科學家1993年發現,位於青藏高原上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可以想見,這個大峽谷絕不是1993年才形成的,一定有悠久的歷史。這個世界第一大峽谷難道因為不是才形成的而不是新聞嗎?當年10月,新華社播發的有關稿件,被國內外新聞媒體廣泛採用,誰能說這不是新聞呢?可見原來就發生了的,現在才被發現的重大事情,仍然是新聞。因而,這裡還要把“發現”與“發生”並列在一起。“發現”:發覺;經過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沒有看到的事物或規律。“事實”:事情的真實情況。這符合新聞真實性的原則。新聞作品來不得半點虛假,否則就成了文學作品。“報道”:通過報紙、雜誌、廣播、電視或其他形式把新聞告訴群眾;用書面或廣播、電視形式發表的新聞稿。“告訴群眾”,只是一個過程,怎麼能說是“新聞”呢?“發表的新聞稿”都是新聞嗎?新聞媒體中經常出現不少司空見慣,毫無新意、毫無價值的東西,誰敢說新聞媒體上發表的新聞稿都是真正的新聞呢?如果說沒有在新聞媒體上發表的東西都不能成為新聞,那麼,在新聞媒體出現之前,是不是就沒有新聞呢?由於世界之大,自然、社會現象豐富多彩,記者縱然有三頭六臂,也難以把能成為新聞的事實全部捕捉到,也就是說還有不少東西不能在新聞媒體上發表,而只能在一定範圍內通過人們的嘴去傳播。雖沒有發表,但能引起廣大群眾關注的事實,誰又敢說不是新聞呢?因此罰說新聞是“報道”是不妥當的。

通過分析,筆者以為把上述新聞的定義作如下改動為好,即:新聞是新近發生、發現的能引起廣大群眾關注的事實。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對新聞的解釋是:報社、通迅社、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報道的消息;泛指社會上最近發生的新事情。可以看出,《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對新聞的第二種解釋與筆者對新聞定義的愚見有相似之處。

(作者系湖南省常德日報社總編室副主任)

綜合分析和現象本質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現象與本質的辯證關係

(一)現象和本質是對立的.現象和本質有明顯的差別.顯現個是事物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多變的、豐富多彩的;本質是事物的內在方面,是深藏的、相對穩定的、比較深刻、單純的.因而現象是可以直接認識的,本質則只能間接地被認識.

(二)現象和本質是統一的.

1、兩者是相互依存的.現象是本質的現象,本質是現象的本質.也就是說,本質只能通過現象表現出來,現象只能是本質的顯現,他們之間是表現和被表現的關係.任何一方離開了另一方都是不能存在的,實際的存在總是現象與本質的對立統一.

2、兩者是相互蘊涵的,在實際上也是相互包含的.本質寓於現象之中,這是非常明顯的,因為現象是整體,本質是現象的一部分,固然是根本性的部分.反過來,本質也包含現象,因為現象儘管是多種多樣的、紛繁複雜的,但畢竟是由本質決定的,早已潛在地包含於本質之中.

3、現象與本質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本質變現象應理解為本質表現為現象.某一具體的人無疑是本質與現象的統一體,但其本質也在不斷地表現出來,即不斷轉變為現象.現象與本質的相互轉化,正是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互轉化的客觀基礎.

新聞評論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分析

一、分析新聞評論作品從何入手

從三個方面入手進行權衡分析:選題立論、說理論述、辭章文采。

——選題立論是否符合客觀形勢、社會實際和重心工作的需要,是否有的放矢,是否抓住了關鍵性矛盾或切中了時弊;

——對解決有關社會矛盾或人們的思想疑慮,是否有獨到新穎的見解、角度和論據;

——文章的標題是否精當、引人;

——在說理論述方面有什麼特點和經驗,用了哪些有效的方法,是否心平氣和、以理服人,使人入耳入腦;

——結構、語言和辭章文采方面有沒有明顯的特點或創新,文字是否新穎、生動和通暢;

二、評析作品的基本方式

1、重點評析

就一篇作品從上述5個方面進行全面權衡,特別是在選題立論、說理論述、辭龔文采3方面全面考察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概括出主要特點進行評述和分析。評析的做法和範圍,可以從幾個方面,或者側重其中一個方面兼顧其他方面,或概括出一個心的特點從幾個方面串起來進行評析。

ex:

女排精神,近幾年來在我國廣為宣傳。……可喜的時《羊城晚報》於次日的一版即時發表了……他的特色表現在:(首先是對整個事件的概述)

一是新聞性、時效性強,體現了新聞評論的特點。……即時的配合輿論才有時效,才談得上引導輿論。(選題立論符合客觀形勢、社會實際和重心工作的需要)

二是於淺顯中見深刻。女排精神的文章屢見不鮮,但怎樣寫出新意,確實需要下一番功夫。作者以這一事件為由頭,由事入理,就實論虛,由此及彼,由點到面,由個別到一般,由現象到本質,跳出了一般的論勝論敗就事論事的圈子,而是生髮開去,有針對性的……這種以虛帶實,就實論虛的論述方法,有助於評論在淺顯的事理中閃現一定的思想性和理論色彩。(有獨到新穎的見解、角度和論據)

三是以跟讀者平等交談的方式展開說理髮揮。……採用交談式說理的好處,一方面能以平等姿態出現,造成一種良好的說理氣氛;另一方面也便於引導讀者自己思考,與作者一道共同經歷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思維過程。(在說理論述方面有什麼特點和經驗)

短評也有不足之處:……有幾處用詞,例如…………,顯得不夠通俗。另外……

2、比較評析。

將同一論題的兩篇作品聯繫起來加以對照分析。通過兩文比較,相互襯托,優劣自現。或者探討和說明不同文體的特點要要求。

ex:

首先,從標題來看,《勸君管好自家口》,可以說幽默形象,彬彬有禮。比之上篇《隨地吐痰可恥》帶有火氣的標題,顯得親切機智。論述的語氣和態度,沒有盛氣凌人的架勢,而是以平等交談的嚴重性。並不講述空泛的眾所周知的道理,而是擺事實、擺情況、擺數據,用事實說話……接著以點帶面,說出問題的重要性……起到了寓虛於實、形象示理的目的。

隨後,文章一針見血的刺中要害:道理水稻明白,病根子阿於一些人就是惡習難改。那麼,怎樣才能改變隨地吐痰不文明的惡習呢?於是水到渠成地提出治療惡習的“藥方”……這些分析和建議,設身處地,合乎事理,三言兩語道出了廣大讀者的心聲。

通過兩文的對比分析,可以從中得出一些有益啟事和方法:

一是……

二是增強新聞性。要善於運用新聞性的事實作為由頭進行立論……

三是文風和語氣要通俗、幽默、親切一些,力求口語化。

四是在寫作態度上,切忌自恃高明,盛氣凌人,而是要把自己擺進去,和讀者打成一片,循循善誘……

3、專題評析

就某一個人的作品或者某一類的作品同一內容的相關評論作品,綜合幾篇側重一個方面進行研究性評析。

經常使用的評戲語句範例:

A/立論論述方面:

持論新穎鋒利……剖析精當周密……辯證統一、一分為二

B/論述特色方面:

比喻論證,巧妙使用了設問、排比等修辭手段……深刻開掘,反話正說……從個別的現象......

相關問題答案
分析新聞的本質是什麼?
創新的本質是什麼?
簡述創新的本質是什麼?
人類社會的本質是什麼? 5分?
脈衝星的本質是什麼?
管理的本質是什麼填空?
技術的本質是什麼?
改革開放的本質是什麼?
數學設計的本質是什麼?
新聞的題材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