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清明節?

General 更新 2024-05-28

為什麼要過清明節?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視的其一節日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就是現在的......

清明節為什麼要叫做清明節?

清明節簡介: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

為什麼清明節要上墳?

清明祭掃是我國文化傳統的組成部分。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掃墓在秦以前就流傳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一直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明祭掃,以示不忘祖先,不忘先人,家族有人脈流傳。

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後10天。有些籍貫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來源

談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

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紀念方式

清明節紀念祖先有多種形式:

掃墓是清明節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到今天,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掃墓當天,子孫們先將先人償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後供上食品鮮花等。

由於火化遺體越來越普遍,其結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漸取代掃墓的習俗。

新加坡華人也在廟宇裡為死者立神主牌,廟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

清明節當天有些人家也在家裡拜祭祖先。

在清明節這一天,可到先人墳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廟的靈位前靜默鞠躬。

不論以何種形式紀念,清明節最基本的儀式是到墳前、骨灰放置處或靈位前追念祖先。為了使紀念祖先的儀式更有意義,我們應讓年輕一代的家庭成員瞭解先人過去的奮鬥歷史。

為什麼清明節有的年份是4月4日有的年份是4月5日?

“清明”交節氣的日期在公曆中比較固定,極大多數年份都在4月5日,而今年卻落在4月4日。

許多人都有個錯覺:見二十四節氣都注在曆本的夏曆部分,便以為節氣是“陰曆”。其實節氣倒是地地道道的“陽曆”,因為它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實際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視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為“清明”交節氣時刻,所在這一天就是清明節。從上年“清明”到今歲“清明”,兩者之間的長度也相當於一回歸年,為365天5小時49分左右(年際間稍有幾分鐘的差異),因此不存在清明的“提前”問題。

那麼今年清明節為什麼在公曆日期中提前一天?去年“清明”交節氣在4月5日12時52分,至今年“清明”全長365天5小時51分,因此落在4月4日18時43分,清明節便在4月4日了。未來3年,清明節又都是在4月5日。清明節在公曆中的日期有這樣的規律:凡是公曆為平年(2月份28天),它在4月5日;凡遇上公曆閏年(2月份29天),則清明節一定是在4月4日。2008年的清明節又在4月4日。

————————————原創回答團成員專用標識——————————————

©原創回答團成員:每日de陽光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參考資料:原創回答團 滅0行動

清明節為什麼有“盪鞦韆”的習俗?

民俗專家介紹說,“盪鞦韆”源於民間勞作,唐宋時期盛行。清明節盪鞦韆,古時女人最愛。清明節有“盪鞦韆”的習俗民俗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早在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為了取得食物,常要攀藤上樹,在弗動中創造了盪鞦韆的活動。民間最早的鞦韆活動,人們稱為“千秋”。傳說是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創,開始時只是一根繩子,以手抓繩而蕩。後來,齊桓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帶入中原,漢武帝時因為它與“千秋萬壽”這個祝壽詞衝突,而改為“鞦韆”,後來就改為用兩根繩加踏板的鞦韆。到了唐宋時期,盪鞦韆逐漸成為女子嬉戲玩耍的遊戲,女子們衣衫裙裾隨風飄動,搖曳多姿,甚是好看。民俗專家表示,盪鞦韆流傳至今,仍受人們的喜愛。寒冬一過,人們換上春裝,架起鞦韆,在空中飄來蕩去,翩翩若飛,可以舒展心情,開闊視野,平衡身心,增大膽量,忘卻煩惱。“無風一上鞦韆架,小姝身材比燕輕”,盪鞦韆對於婦女尤其適合,傳統醫學認為女子多鬱症,盪鞦韆是非藥物解鬱的好方法。時至今日,在兒童公園、兒童樂園裡還專設有“鞦韆”,供孩子們玩耍。鞦韆,諧音“揪著遷移”,最早的鞦韆多以樹丫為架,然後拴上彩帶即可,而後發展成各種繩索+踏板式的鞦韆。“盪鞦韆”以唐代最為普遍,也正是在這一時期發展成清明節的重要習俗。

你知道清明節為什麼叫清明節嗎?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因此,清明節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寒食節----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相傳這個習俗起源於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有人慾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護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飢寒交迫之際,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日後他安然回國,當上國君,並勤政愛民。 十多年後,重耳終於回國當上了國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並逐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協助他的人,卻忘了介之推,他經旁人提醒,才趕忙差人請介之推前來領賞。可是,介之推和母親到深山隱居。晉文公與臣子在山中遍尋不獲,有人提議放火燒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會救母親出來。可是,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仍不見介之推。火熄滅後,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介之推揹著母親的屍體。晉文公非常傷心和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第二年,晉文公與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們發現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樹死而復活,晉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圍成圈兒戴在頭上,並將楊柳掛在門外以示紀念,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清明節習俗。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視的其一節日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就是現在的民族掃墓節。按主日說,約在四月五日前後,按農曆,則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以這種歲時曆法來播種、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春分後十五天,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所以,“清明”本為節氣名,後來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習俗才形成清明節的。 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拜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正確的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此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了! 在墓前祭祖掃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氣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皁隸傭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鬥雞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晒晒太陽,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

為什麼清明節有時是4日有時是5日

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這時春光明媚、楊柳垂絲、綠草如茵,城鄉內外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我國民間素有“四五清明”之說,即清明節是在4月5日。天文學家表示,其實,每年清明節的日期是在4月4日-4月6日這三天之間變化的,並不固定在4月5日。這是為什麼呢?

江蘇省天文學會副祕書長嚴家榮表示,在二十四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作為節日是在唐朝才形成的,但作為時序標誌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在漢代就有了明確的記載。

“清明”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此外,它還被稱為“踏青節”。

據嚴家榮介紹,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迴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自清代開始,定以春分點為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定為一個節氣或中氣,二十四節氣因而為24個特定的時刻,而非特定的24天。此種節氣制訂法稱為“定氣法”。

嚴家榮表示,由於一年的長度是用太陽的運行定出,二十四節氣也是用太陽的位置定出,基本上,每一節氣在每年中的日期變動不大。然而,一個迴歸年實際長度為365.2422天,曆法上的一年長度則為365天,因此每年會多出0.2422天(相當於5.8小時),節氣的特定時刻也會每年“順延”0.2422天;如此一來,累積4年後為0.9688天,幾近一天,為修正之,故公曆曆法中有“閏年”制度,每四年會多出2月29日一天。若順延的結果,使得某節氣的時刻越過午夜至隔日,或因閏年之故而提前到前一日,都會使節氣的日期改變,但日期差異只會在3天內。

天文專家介紹,近幾十年來,“清明”的日期一直是在4月4日至6日之間變動的。統計結果顯示,公元1901年至1943年清明日期為4月5日或6日;1944年至1975年均為4月5日;1976年至2000年中,當2月有29日的閏年清明就在4月4日,其他年份則在5日;而從2008年開始後的20年中,凡逢閏年以及下一年的清明均為4月4日。例如,2008年和2009年、2012年和2013年、2020年和2021年、2024年和2025年等年份清明的日期都是在4月4日。

清明節2008年定為法定節假日,假日1天

為它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實際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視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為“清明”交節氣時刻,所在這一天就是清明節。

為什麼有的年份4月4日清明節,有年份4月5日清明節?

我國的農曆是陰陽曆,兼顧太陽和月亮的位置,節氣是計算太陽在黃道的位置。

如今年的清明就是4月5日06:15,太陽處於黃道的15°,而春分就是太陽處於黃道的0°位置。

關於黃道,黃道就是把地球看成中心,太陽圍繞地球轉,所形成的平面。

清明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氣,是根據每年的春分點來計算的,春分點每過15天會有一個節氣,所以清明在陽曆4月4日至6日之間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陽曆4月5日,也不是以農曆來決定的。春分點隨地球自轉變化,地球每天的自轉並非24小時,而是23小時56分,每四年就會累計減少一天,從而影響節氣的時間,按照這個規律推,2008、2009年的清明剛好就在4月4日。 4月4日清明2004年和2000年就曾出現過,而4月6日清明則在1939年、1935年等更早年的年份出現過。

清明節2015為什麼是4月4日,而2016清明節是4月5日

今年清明節為什麼是4月4日而不是5日?

清明節即將到來,一些市民驚奇地發現,今年日曆上的清明節是4月4日。“清明節不都是4月5日嗎?怎麼今年提前了一天?”氣象專家稱,清明作為一個節氣,並不固定在某一天,而是跟地球公轉有關。清明一般會出現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中的一天。

為什麼清明節的日期會“前後跑”?清明節是惟一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日子,它的日期不是按照時間,而是按照太陽黃經來進行計算的。張明英解釋,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約365天,地球的公轉運行線路就稱為黃道。黃經是黃道上的經度度量座標。按天文學慣例,太陽黃經以春分點為起點自西向東度量,分360度。古人把太陽黃經的360度劃分成24等份,每份15度,為一個節氣。兩個節氣間相隔日數為15天左右,全年即有二十四節氣。

清明節氣時,地球公轉到達太陽黃經15度位置。但是由於地球公轉一週的時間不一定是嚴格的365天,所以在節氣的劃分上也可能出現日期不固定的現象。一般情況下,每年春分後15天左右即為清明,具體日期前後變動不超過三天。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有清明節?
清明節為什麼叫清明?
中國為什麼有端午節?
什麼叫清明節?
為什麼有植樹節?
為什麼有一個節氣叫小滿,什麼意思? ?
為什麼有元宵節?元宵節是什麼?為什麼叫元宵節? ?
為什麼有些人很聰明?
為什麼手機明明有內存?
為什麼有的女人沒腋毛呢我看好多女明星都沒有腋毛啊,想知道怎麼處理的 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