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過新年準備些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02

臺灣過年習俗

春節,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無論身在何處,只要是炎黃子孫,都把春節當成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來過。臺灣民間過春節的習俗與大陸相差無幾,都是從自上一年的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開始,直到正月十八“落燈”為止。由於寶島居民的祖先(多為閩南和客家人)去臺開發,距今年代久遠且屢經滄桑,那裡的春節習俗也逐漸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模式和色彩。

其實一進農曆十二月即臘月,臺灣過年的氣氛就濃起來了。

臘月十六這天是“尾牙”。因為早年生活艱苦,臺灣風俗中,每個家庭每月的十六都要設法改善一次伙食,稱為“做牙”,而十二月的十六是一年中最後一次做牙,故稱“尾牙”。這一天,各家各戶要擺上大魚大肉,祭供土地公公,感謝其一年來的保佑

接下來就是“送灶”,又稱“辭灶”,即祭灶神(灶王爺)。傳說灶神是上天派住在各家各戶的天神,每年年底都要返回天上向玉皇大帝“述職”,彙報每戶人家一年來的善惡,以便玉帝決定給予獎勵或處罰,來年的吉凶也就由此而定,這對百姓來說是非同小可的,於是人們為了讓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就用豐盛的祭品來供奉灶神。

臺灣大年三十夜的“守歲”、“壓歲錢”都與大陸的習俗一樣。

但最能反映臺灣新年風俗的就是與閩南地區幾乎相同的新年歌。這首新年歌中反映了臺灣民間過春節時的熱鬧景象,是一幅生動的民俗圖。

閩南:初一榮,初二停,初三無姿娘;初四神落天,初五天神下降,初六另空;初七七元,初八團圓;初九天公生,初十藍相生,十一請子婿;十二返去拜,十三食糜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瞑。

臺灣:初一早,初二巧,初三老鼠娶新娘刊四神落天,初五隔開,初六擔肥;初七七元,初八團圓;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請於婿;十二查某子請來拜,十三食糜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瞑。

大年三十夜,全家老少圍坐在放有火鍋的圓桌邊聚餐,叫做“圍爐”。圍爐時桌上的每個菜都有一定的寓意。比如米圓、肉圓。魚圓是取意‘三元”,象徵闔家團圓;蘿蔔在臺灣叫“菜頭”,就是“好彩頭”,吉祥的意思;全雞的“雞”,臺灣方言諧音為“家”,有“食雞起家”之意;經過油煎火炸的食物,表示“家運興旺”。參加圍爐的人,不分男女老少,桌上每一樣菜都要吃一點。另外還都要喝上一點酒,以討吉利。圍爐時吃的蔬菜,洗淨後連根煮熟,吃時從頭到尾,慢慢進肚,以祝父母長壽。

圍爐之後,在臺灣農村還保留著“觀火盆”的習俗。門前點燃一盆稻草,全家男性老少依次從火盆上跳過,取“興旺如火”的吉意。邊跳邊口中唸唸有詞地說些吉利話。火熄後,將灰燼送進廚房灶腳,祈求神明保佑發財。

在臺灣一些鄉村中,至今還保留著一種有趣的習俗:從大年三十晚上開始,一些寺廟裡就演戲,那些在年前無法還債的人,為了躲避債主的催逼,就跑到廟裡去看戲避債。因為要是債主追到廟裡來逼債,就會引起公憤,會群起而攻之。這臺戲從除夕一直演到初一早晨,欠債的人看完戲後就可以安安穩穩地回家團聚了。這種習俗叫“避債戲”,是社會的產物,卻很有人情味。不過債主也有辦法對付,即在大年初一穿上舊衣服,提著燈籠上門討債,佯稱自己是從年三十晚上追到現在尚未歸家,燈籠都還提在手上,不能算是“新年討債”,這種燈便叫“討債燈”。除非積怨很深,債主一般不會使用“討債燈”。

臺灣同胞稱大年初一為“新正”,意為新的一年將會有一個正正堂堂的開始。當天凌晨頭一件大事是家拜祖先,用自制的紅白兩色米糕祭神祖,稱為“開正”。“開正”之禮十分隆重,廳堂燈火通明,門口結紅彩,供桌上擺列年柑、年糕、牲禮、茶酒、四果、香燭,家家戶戶......

臺灣有哪些習俗是和大陸一樣的

以閩南人為代表的閩南文化、客家人代表的客家文化與外省人帶來的新文化在臺灣島上共處融合。同時,還有原住民所代表的南島文化。除此之外,由於臺灣日治時期長達50年(1895年—1945年),加上歐美對臺灣的深刻影響,臺灣文化也融合了日本、歐美等地的文化特色。

鹽水蜂炮

以傳統的農曆作為基礎的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在臺灣屬於國定紀念假日。也有不少深具臺灣特色的民俗慶典,如每年一度的迎媽祖、元宵節著名的地方民俗活動苗栗火旁龍、鹽水蜂炮、王爺遶境儀式的東港燒王船、中元普渡時的頭城搶孤、三峽祖師廟神豬比賽等等等等。由於臺灣廟宇香火鼎盛,因此由大陸流傳而來的廟宇文化在臺灣發揚光大,臺灣的城隍,媽祖,關帝君等祭典活動成為臺灣特殊文化,神只陣頭結合武學和藝術的八家將、宋江陣、舞龍舞獅民俗表演變成臺灣特殊技藝文化,著名有明華園、霹靂布袋戲、九天民俗技藝團...等,其中有些表演團體已邁向國際舞臺。在神只誕辰則常出歌仔戲、布袋戲、戶外電影等,但近期有被電子花車或康樂隊取代趨勢。

傳統民眾頗盛行採信農民曆,並依所載吉辰良時作為房屋落成、新店開張,或婚喪喜慶...等日常活動之準則,也會依其生肖衝卦作為婚姻參考。由於民間盛行安太歲習俗,不少民眾在過年期間會依農民曆所載衝犯太歲的生肖而到寺廟請求安太歲並安置光明燈,再由寺廟代為舉行祭祀活動,以趨吉避凶。

原住民各族各具特色的傳統歲時祭儀文化,如布農族文化為射耳祭(以箭射獸耳禱求獵獲豐收)與小米祭、皮衣製作技巧、多音部合唱;鄒族則是戰祭、收穫祭與揉皮技術;賽夏族每二年舉辦一次矮靈祭;達悟族的飛魚祭;排灣族人的五年祭;魯凱族的陶壺及琉璃珠製作、雕刻藝術;卑南族則為海祭、男性的猴祭及女性的鋤草祭;阿美族的無半音五聲音階等等。

[編輯] 外來影響

臺灣除了受到中華文化及南島文化影響之外,以日本文化對臺灣影響最大,從日治時期受到日本的溫泉、日本酒、雜燴、和室..等影響,到現今日式料理,卡拉OK、電視劇、漫畫、動畫片、電視遊戲、流行時尚等,目前臺灣有二個電視頻道專門播放日本節目,影響可謂深遠。許多年輕人喜歡日本偶像明星、蒐集日本流行資訊,這些喜歡日本文化的青年人稱為哈日族。依據2009年的統計,有約四成臺灣人對日本抱持好感

此外還有從東南亞來的勞工,外籍配偶帶來的飲食和習俗。

西方文化也對臺灣影響不少。早期有殖民和傳教,一方面是由於天主教與基督新教,在臺灣地方文化中扮演默默紮根角色,如改編臺語詩歌,偏遠地區地方教堂的貢獻等。此外,歐美教育在臺灣教育界中往往被引為典範,近年來臺灣教育改革就是基於歐美教育的精神而制定的,臺灣的森林小學以及小留學生文化也是深受歐美影響。

臺灣的過年跟大陸一樣嗎?

臺灣過年比大陸更隆重,三十晚上家裡人都圍在一起吃火鍋,也叫‘圍爐’。還有就是大陸人過年都是到別人家去走親戚,而臺灣人過年是在自己家裡聚一起。

過年想去臺灣旅遊,過年氣氛濃厚嗎那邊?有什麼習俗之類的?

臺灣過年最熱鬧的地方是各地的廟宇拜神明

廟宇活動最壓軸的日子是正月15,各地都有慶祝活動。

比如,臺南鹽水蜂炮,新北市平溪放天燈,野柳的神明淨港.....

還有春節期間,各個景點,主題樂園都有優惠活動

百貨公司也會有折扣,及抽福袋。

晚上放煙火看煙火秀。

春節去臺灣旅遊需要提前多久做準備?

1、提前多久準備?答:因為臺灣旅遊需要辦理臺灣通行證,而自由行的通行證比團隊遊辦起來更慢,差不多需要一個月,所以至少要提前1個半月做準備,還要拍攝簽證照片,準備簽證材料等等。

2、自由行方不方便?

答:臺灣的話,我非常建議自由行,因為臺灣地方不大,相當於才一個小省市的地方,從臺北到臺南也就三個小時的車程。臺灣的地鐵,也就是他們的捷運和公交都很發達,再說了,臺灣都是講中文的,溝通起來也沒有障礙。

3、春節期間報團和自由行的基本費用大概是多少?

答:這個問題有些難回答,因為我不知道你是哪個城市的。如果上海,離得遠,飛過去會相對貴一些。福建或者那一塊地方,離得近,飛過去就便宜一些。總的來講,除去機票費,吃的加酒店加買點小東西,春節的話,一個人4000-5000差不多,因為你畢竟要呆10天,而且臺灣值得吃的和買的東西都很多。

臺灣環島遊一般幾天比較合適?想過年的時候帶著小朋友去~

臺灣環島遊建議七天及以上,旅遊不單單是跑景點,更是讓心靈放鬆和感受當地風土人情的過程,建議可以參加南湖的環島7天及八天遊,專業領隊服務,能讓你的旅行更稱心如意。

過年了你想對臺灣省的人民說什麼

隸屬中華民國的臺灣省已經虛級化,不復存在。在臺灣生活的人得到祝福語就好,其他的話,大陸人民就留給自己。。。

臺北#過年準備去臺灣,冬天的墾丁有必要去嗎

住宿的話不用擔心,但是要提前訂,而且春節的住宿費用較高,這要有心理準備。

吃飯的話這個可能比較傷腦筋,大的餐廳還是會營業,但可能每天關門的時間比較早,比較小或是獨立店面這種有可能會有幾天不會營業。

不管怎麼樣,便利商店都還是會開。

至於交通的話高鐵可以現場買票,或者你可以坐客運過去

我今年過年我準備去臺北看親戚送什麼禮物好?

我是臺灣人,針對送禮的部份給你幾個建議,

禮物不需要貴重,最好是你那邊當地的特產,

臺灣人重的是人情,不是禮物的價值,

你特地花時間買的低價特產絕對比高價在商場買的禮物有價值,

一般我們對來客都會要求人來就行,千萬別帶禮物,

這絕對無關小氣,

是為了避免造成雙方的困擾的

過年去臺灣五日遊 一個人大概需要帶多少錢夠啊 臺灣消費高嗎 吃住貴麼

臺灣的消費和大陸的省會城市差不多,住宿大概300元人民幣一晚,也有便宜的。去了不用帶現金,帶上銀行卡就可以,臺灣有很多取款機是有銀聯標識的,都可以用大陸的銀行卡取錢。2013年我在臺灣待了一個月

相關問題答案
臺灣過新年準備些什麼?
生小孩該準備些什麼?
燒烤需要準備些什麼?
生了要準備些什麼東西?
做手術要準備些什麼?
生孩子需要準備些什麼?
去美國旅遊需要準備些什麼? 10分?
取保候審需要滿足些什麼條件?需要準備些什麼材料? ?
去泰國旅遊帶什麼去泰國旅遊需要準備些什麼 ?
去臺灣旅遊要準備什麼?